第1080節
而焦天成和陳琳琳不知道,也不關心背后的這些東西,他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為之震驚,覺得不虛此行。 而看過了諸多動物后,又到了景區里的植物園區,這里的數量眾多,尤其是好幾片大規模的花海也讓他們大受震驚。 到了最后,哪怕是平日里都算是比較精明,有著自己明確人生規劃的這兩個狗男女,都忍不住花了大價錢,在花海里拍攝了一組照片…… 這花海太漂亮,太震撼了,忍不住剁手啊…… 第1106章 眾生平等 承順五十一年夏六月,金陵城使館區。 哈爾布蘭德穿著一身得體的細羊絨職業裝,腳上穿著的是擦的發亮的黑色皮鞋,光頭上帶著一頂絲綢制的圓頂紗帽,手中則是拿著一柄水墨桃絲十六股的美人圖折扇。 這副打扮,乃是典型的大楚帝國里中上層男性的打扮,早期的時候還只是在職場民間里流傳,而官場上的人依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舊保持著穿漢服的習慣,但是后來也逐漸被改變,大小官員們在日常辦公的時候,也開始穿著職業裝了,只不過即便是穿著職業裝,在胸前也會佩戴他們的品級胸章。 這種從軍服里延伸而來的服裝,沒有經過任何人的推動,甚至連羅志學自己都沒有去推動過,但是在數十年時間里卻是逐步發展完善,然后依靠著廣泛采用呢料所帶來的簡潔整齊的風格,加上上衣下褲的制式也適合日常工作……由此一步一步的向全社會蔓延。 最早的時候,是一些普通的工人,中下層的文職工作者為了方便工作開始穿軍服小改而來的類似軍服一樣的服飾,然后大量中層男性跟進,并推高了這種服飾的發展,因為這種服裝大量的出現在工作場合,這也是這種服裝被稱之為職業裝的緣故。 隨后,職業裝進一步向上層蔓延,哪怕是高層管理以及大老板們也開始穿這種衣服,同時一些官員,貴族等人員在非正式,但是又不算太私人的一些場合里開始穿職業裝,并把職業裝對細節,布料,版型的要求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進入四十年代后,官員們哪怕是在尋常上班的時候,也開始穿職業裝了……其實也沒啥太特殊的原因! 主要是四十年代初的時候,一直都在辦公場合里常年穿儒服樣式龍袍的羅志學,開始在一些辦公場合里也穿職業裝了……羅志學開了頭后,下頭的官員們自然也是有樣學樣。 其實在這之前,也少數官員在日常上班辦公的時候,穿著修身整潔的職業裝的,做事情要方便不少…… 畢竟官員們之前日常穿的漢服,可不是什么古代勞動人民的漢服,而是士子等上層人士所穿的那種寬袖長袍,看起來很好看,但是做一些工作的話多少還是有些不方便的。 以前之所以不穿職業裝而是一身漢服……那是因為上級官員們都一身漢服,而上級官員們之所以天天一身漢服…… 雖然大楚帝國在官員著裝上,實際上并沒有強行要求官員們在日常辦公的時候必須穿漢服樣式的官袍……只規定了在正式,禮儀場合里必須穿正式的官袍,而這種規定中的官袍其實也不是常服,而是禮服……嗯,比如四品以上官員穿的大紅袍……這玩意可不是什么常服,而是正兒八經的禮服,哪怕是高級官員平常時候也不穿的…… 因為穿起來很麻煩,各種規矩太多,樣式,花紋,乃至配飾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官員們以前日常穿的常服,其實都是青色儒服為主……至于為啥,還是因為羅志學,羅志學本人對傳統的書生儒服很喜歡,常年都把這玩意作為自己的常服使用。 然后下頭的官員們自然有樣學樣…… 而到了現在的職業裝時代,下頭的官員們同樣是有樣學樣……羅志學開始穿職業裝了,然后太子等一票皇子,以及那些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們,沒幾天就穿上了職業裝出現在正式場合里。 然后這股風氣迅速向下蔓延……然后普及了整個官場。 等到了現在,大楚帝國里的官員們在日常上班的時候,基本上傳統的儒服常服以及職業裝五五開…… 基本上一些不太正式的場合,沒啥事,或者說需要干一些體力活之類的,就會官員選擇穿職業裝……當然,只是一部分人會這么穿,還有一部分人依舊穿青色儒服作為日常辦公常服。 如果是正式場合,如開會,出席一些公共場合的活動等等,那么就必須嚴格按照官員著裝規定,穿著正式的朝服,那就是大紅袍之類的。 最后,則是最為特殊的祭服,這玩意一年里也難得穿幾次,因為這玩意只在最正式,規格最高的祭祀場合里穿戴! 比如每年一度的春耕儀式……天子親耕儀式里,天子,太子以及親王,郡王等穿戴皇族專用的玄衣黃裳袞冕,而官員們則是穿著專門的百官祭祀冠服,即青衣赤裳出席…… 這種場合,這種衣服可不能亂穿,否則后果很嚴重。 大楚帝國畢竟是一個帝制國家,而且早期的時候因為一大票帝國的開國文官武將們基本都是泥腿子出身,正所謂缺啥就追求啥……哪怕他心里不說。 帝國早期的高層權貴們,可是很在乎各種禮儀規矩的,甚至有段時間里,一群連四書五經都沒讀過的權貴們,張口閉口就是周禮……也就是羅志學攔著,不然的話當年帝國的高層權貴們,非要嚴格按照所謂的古禮,把普通人的穿著都給限制,畫上條條框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帝國的早期權貴們,追求這些禮儀規矩,并不是說心態問題,更不是因為那些讀書人瞧不起他們,然后他們自己就向讀書人靠攏之類的……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而是……為了統治的穩定! 如果套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如果是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用繁雜的禮儀來體現上位者的權威! 一個皇帝,平常時候該怎么體現他的特殊地位,然后讓所有人都認識并認同皇帝的權威? 很簡單的……與眾不同! 皇帝可以穿龍袍,你不行。 皇帝可以坐在龍椅上,你不行。 皇帝可以使用六匹馬拉車,你不行! 還有諸多方方面面的東西……這些所謂的禮儀……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認同……它不是一次兩次,一點兩點,而是全方位,遍布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然后長時間的持續下去,十年,一百年,一千年…… 當人們認同了這套規則之后,那么在這套規則里,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普通人見著了皇帝都會雙腿發軟,然后不由自主的跪下來…… 但是如果你不認同這些規則?那么皇帝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一槍打過去照樣爆頭! 子彈之下,眾生平等! 而大楚帝國和所有的封建帝制國家一樣,都很重視禮儀這些東西,而在著裝上的一些規定也是這些禮儀乃至規則的重要體現。 而且這一套東西,它不僅僅對內,隨著大楚帝國的對外擴張,稱霸地球之后,它還對外…… 比如在一些稱呼上,大楚帝國方面就非常的強勢,要求那些藩屬國們的統治者們,不能再使用皇帝,萬王之王之類的稱呼……不僅僅是不能再使用中文翻譯詞匯,而且就連原本的土著語言的類似帶有皇帝,萬王之王的詞匯都不能用。 因為皇帝,或類似含義的頭銜,只能是大楚帝國皇帝使用,你土著什么身份,竟然敢用類似意思的頭銜……如果寧頑不靈,外籍軍團分分鐘殺過去滅國。 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規矩……比如說天子駕六,這一套東西不僅僅在帝國里推行,就算在土著藩屬國里,帝國方面也強行要求各藩屬國不得逾越,否則后果很嚴重。 然后各藩屬國,其國王或大公等上書的時候,自稱必須使用‘臣’……因為按照多年前的帝國方略,這些歐洲西亞等地區里的藩屬國,其統治者都是接受了大楚帝國的正式冊封的。 有的冊封為國王,有的被冊封為大公等等。 通過這種冊封,實際上大楚帝國和這些藩屬國,是建立了傳統意義上的宗藩體系……而在這種體系,這些藩屬國其實也算是大楚帝國的一部分,這些藩屬國的統治者,也是大楚帝國皇帝陛下的臣子。所以,哈爾布蘭德這些來自歐洲藩屬國的外交官們,和楚國官員交流的時候,一般會自稱下官,稱呼楚國官員為上官……這個上、下和個人本身的職務和級別沒啥關系,特指‘下國官員,上國官員’。 而哈爾布蘭德等藩屬國駐大楚帝國公使,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上書祝賀,或其他特殊情況下給皇帝直接上書的時候,使用的自稱是‘下臣’。 他們甚至都沒有資格使用外臣……因為外臣這個詞匯,通常來說只是用在面見他國君主的情況下……但是,大楚帝國皇帝對于哈爾布蘭德這些藩屬國官員而言,可不算他國君主…… 因為從法律上來說,瑞典王國接受了大楚帝國的正式冊封后,也算是大楚帝國的一部分了…… 羅志學的皇帝身份,如果較真一點,從傳統禮法來說,他不僅僅是楚國人的皇帝,同樣也是瑞典人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當代的地球里,除了非洲那群不屬于文明世界的土著原始人,其他人都可以說是羅志學的臣民! 這可不是羅志學自嗨……而真是這樣子。 因為,當代的整個文明世界里,其他土著文明要么已經被滅,要么成為了大楚帝國的藩屬國,成為了帝國的一部分……嗯,至少是法律意義上的一部分。 大楚帝國的宗藩體系,可不是說隨便給個冊封文書就完事的……大楚帝國還會全面的進入其中,然后在軍事以及經濟上進行雙重壓制和捆綁。 雖然只要藩屬國不影響帝國方面的利益,帝國方面也幾乎不干涉藩屬國的內部斗爭,也不干涉藩屬國之間的戰爭……但是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帝國想不想的問題。 事實就是,帝國的好多官員乃至利益集團,其實都懶得搭理這些破事……只要這些藩屬國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勞動力剩余價值,這些藩屬國地區源源不斷的產出各種農畜牧以及礦產等各種資源……其他事,楚國人其實真心不太在乎。 但是……近乎全面的經濟掌控以及絕對性的軍事威懾壓制,這些藩屬國在幾乎方方面面都被帝國全面影響。 哪怕是瑞典王國這樣,在楚國人席卷歐洲浪潮里,甚至都沒有直接遭到楚國大規模軍事入侵,只是首都被楚國人登陸小打了一場,然后又打了一場芬蘭地區的內戰的國家……都無法避免這種全面影響。 這種影響其他方面也不太直觀,最直觀的無非就是審美觀以及穿著上……現在的瑞典王國里,上到貴族官員,下到商人紳士,一水的職業裝。 哈爾布蘭德也不是來到大楚帝國之后才穿職業裝的,實際上他在國內的時候都已經常年穿著職業裝的…… 順帶一提,職業裝這玩意從大楚帝國再到各藩屬國的全面大規模流行,也少不了毛紡協會的推動……因為正統職業裝所使用的布料,是呢料為主,也就是羊毛所紡織的布料。 這穿職業裝的人越多,毛紡行業發展的也就越好。 哈爾布蘭德以前在國內就天天穿職業裝,如今到了大楚帝國里擔任瑞典王國駐帝國全權特使,即傳統意義上的駐楚大使,自然也是天天一身職業裝,不僅僅如此,他還效仿其他的一些外交官們一樣,開始剃光頭,同時在一些日常小配飾上也使用楚國人習慣的東西,如玉墜,折扇等等。 其中的剃光頭……就是因為他們這些土著外交官的一頭金發或者紅發,在楚國人里頭實在是太礙眼了……這年頭的楚國人可不喜歡什么金發碧眼,相反還覺得金發碧眼很奇怪,不倫不類。 而接觸楚國人多了,接受了楚國人的一些審美觀,世界觀后,哪怕是內心里是有著強烈愛國心,救國心的哈爾布蘭德,也開始對自己的金頭發感到討厭了……所以來了楚國沒多久,他就剃光頭了。 這剃光頭后,他自我感覺好多了,也能夠輕易融合進入到金陵城里的外交官圈子里,同時和楚國人的藩務官員們接觸的時候,也終于不用感受到那種看猴子猩猩一樣的目光了……對方開始把他當成了正常人類看待! 這到了后來,哈爾布蘭德拍發了報告電報回瑞典的時候,在報告中正式的建議所有王國的官員和軍人,都要剃光頭……光頭咋一看似乎也挺奇怪的,但是總比頂著一頭亂七八糟的金發,讓人家楚國人當猴子猩猩看來得強! 光頭,好歹那也是屬于現代文明世界的發型…… 瑞典王國不提以后擺脫楚國人的控制,哪怕只是想要單純的發展,也需要剃光頭……想要效仿楚國人建立一個現代文明的工業化國家,光靠學表面的搞工商業是不夠的,靠著找楚國人購買武器裝備也是不夠的。 必須從最低層進行學習……從方方面面的細節學起。 服裝,發型這些,那只是最基本的……而瑞典王國內部,甚至已經是開始建立使用中文授課的官辦學校,教授的課程可是正兒八經的四書五經…… 雖然學校數量極少,提供的學位也很少,招收的學生也主要是貴族以及商人子弟為主……但這畢竟是個開始。 而等讀書人培養的差不多了,那么瑞典王國也就能夠效仿帝國開始搞科舉了……瑞典王國其實都已經落后了,好幾年前開始,英格蘭王國等不少歐洲國家已經開始正式施行科舉制度了……這年頭各土著藩屬國效仿楚國進行各種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上各種改革很常見的。 相對而言,瑞典王國在這方面都已經有些落后了! 雖然哈爾布蘭德是貴族出身,并且自身還是一個侯爵爵位的繼承人……但是他卻是堅定的科舉制度支持者! 只有科舉制度,才能夠給瑞典王國帶來新生! 只是搞科舉這種事太難了,尤其是瑞典王國這這種內部保守派勢力比較多的國家。 你要搞科舉,要搞各種改革,其實楚國人也不攔著,但是他們自己內部往往爭斗不休,保守派勢力強大的話,往往啥改革也干不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屬于瑞典王國的自身特殊情況,那就是瑞典王國里的貴族體系依舊得到極大的保留…… 當年瑞典王國沒有經過楚國人的大規模物理清洗,導致大量的保守貴族殘留了下來。 當然,你也不能說這樣不好……實際上瑞典王國之所以能夠保留這么多的傳統貴族,是因為他們有著其他歐洲大國所沒有的幸運,那就是楚國席卷歐洲的時候,并沒有對瑞典王國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如此也導致了民眾沒有大規模死傷,經濟方面的損失也有限,貴族們依舊保留了權力。 具體就是王室還在,大貴族里也保留了半數,中小貴族保留了更多,國家雖然分裂出來了一個芬蘭王國,但那也是自己內戰打的,并不是楚國人直接打上來來……雖然這內戰背后也是楚國人搞出來的,但是人家好歹沒有直接軍事橫掃不是。 講道理,其實瑞典王國的情況已經算非常好了……在歐洲的一大票國家里,尤其是以前的那些傳統強國,大國們,基本都在前期遭到了楚國人的全面軍事入侵,然后整個統治階層都被輪換了一遍不說,國家基本也被肢解成好幾個國家…… 西班牙,英國,法國,奧地利,波蘭立陶宛,俄羅斯都是如此! 對比之下,瑞典王國已經算是結局很好的了。 但是這種當初看來比較好的結局,對于今天的瑞典王國自身而言,卻是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保守勢力太強,以至于像哈爾布蘭德這樣的改革派想要干點啥都難! 第1107章 持續的變革 金陵城藩務總局的辦公樓前,一輛掛著瑞典王國徽章的馬車緩緩駛入大樓前方的停車場,一身職業裝的哈爾布蘭德下了馬車,然后帶著隨從朝著前方的大樓走去。 因為單純的藩務在大楚帝國里其實不太受到重視,之前的時候負責藩務的藩務司,更是在幾十年里都屬于禮教部的下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