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節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的汽車產業將會迎來一個強力的競爭者。 這個李氏動力公司可不是什么善茬……人家背后可是李氏制鐵公司呢,而李氏制鐵乃是所有上市企業里市值最高的企業,而說起規模的話,也僅次于那些工業部直屬的超大型企業。 依仗著充足的先進支持以及兄弟企業的技術支出,李氏動力公司可以花費巨資,動用大量的技術人才進行研發,并且和一些高校甚至皇家理工學院那邊進行合作研發。 嗯,說起來,皇家理工學院在內燃機上是落后了一步……雖然理論研究不少,但是實際應用研究成果卻不多,這讓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學術委員會多少有些不滿…… 皇家理工學院每年花著幾千萬甚至更多的研發經費,在諸多領域的研發都是保持領頭羊位置的,并且在一些重點領域,如之前的蒸汽機,電磁研究等都是開創先河,并帶動帝國的工業發展的。 然而在內燃機領域里,卻是一不小心就被那些企業給超越了。 這也是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內燃機研發項目組,選擇和李氏動力公司一起研發的緣故……不是李氏動力公司多好,多強……而是其他三家汽車公司都不帶皇家理工學院玩了,人家都直接獨立搞出來的汽油發動機,不需要皇家理工學院方面的技術支持。 皇家理工學院的內燃機,尤其是汽油發動機研發項目除了找李氏動力公司合作,也沒第二個選項了。 但是在內燃機領域里雖然一時不慎導致落后,沒能占據主動位置,但是在發動機的另外一條路線上,也就是蒸汽輪機的研發上,皇家理工學院卻是依舊保持著強勢。 承順四十八年的時候,皇家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就已經制作出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可以實用化的蒸汽輪機,這是一臺用于發電領域的蒸汽輪機,其轉速非??鋸?,最大可以達到每分鐘三萬轉…… 不過太高的轉速其實對于實際應用而言就非常困難,想要把蒸汽輪機用于實際當中,還得把轉速降低下來,而且是采取可控的轉速,也就是讓蒸汽輪機的轉速可以在不同速率里進行變動,而這就需要分級膨脹以及多個轉子的支撐。 而這些,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那妥妥都是黑科技……設計加工難度極高,可以說是挑戰目前大楚帝國工業基礎的極限。 但是皇家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愣是給解決了這些問題,甚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都還搞出來了幾種新型材料呢。 最終,皇家理工學院研發出來的蒸汽輪機原型機制造成功,并在后續試驗里用于發電,發電效率遠遠超過傳統的蒸汽機。 這一領域的突破,也是迅速引起了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的注意,然后又陸續獲得了蒸汽輪機的各項基礎專利,在這個基礎上向市場上推出了發電用的蒸汽輪機。 如今,雖然蒸汽輪機面世不過一年多,但實際上已經有部分地區的電力公司使用蒸汽輪機進行發電了……這玩意雖然昂貴,但是發電效率實在太高,整合發電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不出意外的話,后續大楚帝國里的火力發電,大部分應該都會采用蒸汽輪機了……至于能用多少,這就要看電氣化的整體建設進步,還要看交流電的專利啥時候過期…… 現在國內一大堆企業,尤其是各省電網公司,官辦的三大電氣公司都在等著交流電相應核心專利過期呢。 為啥?因為現在的交流電的一些核心專利技術都被李氏電氣公司所掌控……而這幾年的談判中,李氏電氣公司始終拒絕交出這些核心專利,只愿意出售交流電設備…… 然而這對于一大票電力公司而言卻是無法接受的。 尤其是獲得了商業用電專屬供應權的各省官辦電網公司而言,那更是無法接受的……這意味著電網設備只有一個獨家供應商……這等于把刀子直接遞給了供應商,然后供應商拿著刀子對準自己的脖子。 所以各省官辦電網公司一商量……得,先不搞交流電了……雖然交流電有著諸多優勢,但是用不了也沒辦法,只能搞直流電了。 因此,目前大楚帝國里的所有官辦供電網絡,即所有直轄領地里的所有商業供電網絡,都是清一色的采用直流電。 不過李氏電氣公司雖然無法獲得所有本土,也就是直轄領地里的公辦商業電網里的業務……但是人家還可以直接向那些自己發電自己用的企業出售他們的交流電設備啊。 同時開始在一些藩屬國里建立推行他們的交流電電網,比如西非王國,作為一個比較少數的富裕,并且政治地位比較特殊的藩屬國,早早就和李氏電氣公司達成了合作,準許李氏電氣公司在西非王國里建設交流電供電網絡。如今李氏電氣公司那邊的目標很明確……哪怕在直轄乃至行政領地里都無法建設他們想要的電網,但是只要抓住那些藩屬國的市場,他們未來也能大賺特賺。 至于國內市場,現在雖然還在僵持,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李氏電氣公司和各電網公司總歸是會妥協,達成協議的……無非就是平價供應交流電設備,并且有限放開專利授權,讓其他幾家電氣公司也參與交流電設備生產制造,估計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一方面是各大電網公司壓力也大……上頭早就說要搞電氣化了,但是折騰了好些年現在也只有個直流電電網,而直流電因為傳輸距離比較短,傳輸成本大,就注定了很難搞成大規模的供電網絡。 而規模上不了,成本也就下不來,成本下不來,那么電氣化的推動工作就更難搞。 而另外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流逝,交流電的多項核心專利也逐漸接近到期……其中的幾種核心專利,大概都會在承順五十五年到期。 如此情況下,時間拖得越久,其實李氏電氣公司的談判籌碼就越來越少…… 如果不是各電網公司還需要李氏電氣公司在交流電領域里的強大技術支持,拉低電網建設成本的話,估計都不會繼續談,而是拖著,拖到五年后交流電核心專利到期。 一旦專利到期,國內的其他電氣公司,尤其是技術比較強的三大官辦電氣公司立馬就能向市場推出交流電相應設備……這三大官辦電氣公司,早就在實驗室里搞出來了交流電設備了,奈何專利限制無法投入商業應用。 李氏電氣公司前些年搞的太狠,一口氣幾乎把交流電的相應核心專利都給弄了,搞的其他公司哪怕是能搞出來交流電設備也無法用于商業用途。 但是這種情況正在逐步發生變化……李氏電氣公司一開始還想要爭取行政領地那邊的電網建設授權,不求獨家授權,只求一個參與的機會,哪怕是作為一個供電網絡里的一部分,比如發電廠,但是被各電網公司所拒絕! 所有直轄以及行政領地里的商業用電領域,都是屬于各省官辦電網公司的獨家壟斷權力,根本不對外開放,哪怕是李氏電氣公司也不例外。 后來李氏電氣公司退而求次,不要求參與電網建設,供電……不要求什么了,只是單純的放開交流電設備供應,你們電網公司愿意采購就采購。 但是電網公司還是不樂意……因為這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里,電網設備都只有李氏電氣公司一個供應商,這不符合原則。 電網公司能夠接受的是,李氏電氣公司的交流電設備他們可以采購使用,但是也要求李氏電氣公司放開交流電設備授權,準許其他電氣公司生產銷售交流電設備……哪怕為此支出一筆高昂的專利使用費。 然后雙方就卡在了這里……談了幾年也沒啥進展。 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李氏電氣公司那邊也是表現出了屈服的態度……因為他們發現藩屬國的電網市場前景雖然很大,他們也在美宋王國,西非王國甚至在一些歐洲藩屬國里搞建設了電網投入運營,但是這些還不足以支撐偌大一個李氏電氣公司。 怎么說呢,再不賣交流電設備,這前期龐大的研發成本可能就收不回來了……再過幾年專利一到期,大家可就要在交流電設備上爆發慘烈競爭了。 如此情況下,李氏電氣公司雖然無奈,但還是在承順五十年的九月份,和大楚帝國電網管理機構以及多省官辦電網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的談判,并在談判中表示了可以有限的放開專利授權。 這幾乎也等于是李氏電氣公司放棄了堅持多年的本土供電商計劃……以后只能在藩屬國里搞電網,在帝國領地上就只能賣一賣發電設備了……而且還得和其他電氣公司一起競爭交流電設備市場。 當李氏電氣公司放開了這個口子后,后續的談判也就順利許多了。 各省電網公司組成的談判團隊,很大方的表示,只要你放開專利授權,專利費完全不是問題……都不和你砍價還價,按照市場價來就行。 然后立馬送上一個超級訂單,海量的交流電發電,變電等相應電網設備訂單……而這一份訂單,總價值超過三千萬楚元。 而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官辦電網拿到了限期限量的專利授權后,轉身就和三大電氣公司進行談判合作,然后采購這三大電網公司的交流電設備……只不過三大電氣公司的交流電設備雖然也有,但說實話技術上差太多了,因此對他們的采購量其實不多,三大電氣公司加起來也才拿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份額。 但,這就是官辦電網強烈要求的緣故……為的就是避免李氏電氣公司在交流電領域里一家獨大,進而造成巨大的后果。 隨著李氏電氣公司和官辦電網達成了協議后,大楚帝國的電氣化建設也算是真正意義上進入了高峰期。 之前雖然也搞了不少的城市電網,但是普遍規模小,輸電成本高昂等因素,局限性還是非常大的……這也導致了當代大楚帝國的電氣化雖然搞的不錯,很多企業都已經陸續使用電力設備,用電動機取代蒸汽機進行工業生產,但實際上這些企業的電力使用都是自己發電自己用,可不是直接從電網拉電用 但是公用的商業電網建設,其實一直都不太行……哪怕是在松江城這種的超一流城市里,也沒有實現全城區通電。 但是隨著公用商業電網也開始使用交流電發電,輸電之后,那么電網建設的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用電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 到時候在商業乃至居民用電上,才能夠談得上真正的大規模展開,同時工業用電上,很多無法自行發電的中小企業,也能夠用上公用商業電,這對大楚帝國的工業生產,民眾生活都將會帶來巨大的便利。 同時電氣化的進一步推動,也會帶來強大的生產效率的提升,進一步提升經濟水平,民眾的生活水平。 電氣化,汽車產業這兩大基礎核心產業持續推開,大楚帝國的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速。 這一點從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也能夠看的出來,承順五十年,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首次突破了三十億楚元,達到了三十二億楚元的龐大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這僅僅是中央財政收入,不包括各級地方財政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稅收里,個人所得稅的比例也逐步攀升,目前個人所得稅已經占據了中央財政收入總額的百分之五! 別看只有五個百分點,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相當耀眼的數字……因為你要知道,大楚帝國的稅收制度其實是一種間接稅收制度,大部分稅收都是在生產運輸銷售的環節里,從企業里征收…… 普通人甚至都感受不到稅收的存在……唯一能夠感受到的是個人所得稅,而且個稅其實很少的。 而個人所得稅的話,因為起征點是比較高,因此納稅主體主要是中、高收入群體,收入越高納稅越多……這當然這不包括富人群體,富人們總有一大堆辦法能夠繞過這個個稅,而且還是合法的那種,這讓稅務機構也是很頭痛,這些年一直都想要在富人身上征收個稅,只是成效不大。 因此個稅的主要繳納群體,其實是中高收入群體……底層不用繳納個稅,富人不繳納個稅。 這逼得稅務機關那邊,已經開始琢磨著提升奢飾品領域的稅收,然后提升高額遺產稅的比例…… 大楚帝國的稅務機關,一向來都是很記仇的,而且是不要臉面。 更不顧忌所謂的輿論影響的……你偷偷摸摸避稅也就算了,畢竟也不范圍,稅務機關一時半會也不搭理你,但是你要是敢鬧起來,反手就查你稅務……這些富人們,有幾個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沒偷稅漏稅過的? 不過那也是后續的事,目前來說,帝國里的個稅的主要繳納群體還是中高收入群體…… 而個稅比例的提升,則是意味著中高收入群體的比例也在迅速擴大! 這意味著,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及掠奪后,長期維持著金字塔結構的社會結構,終于在緩緩發生變化,朝著橢圓形社會結構變化。 具體下來就是頂部人群的比例沒有太大變化……雖然他們變得更有錢了,但是人口比例沒有增加太多。 而腰部即中等收入群體的人口比例在逐步增加,并且作為對應的底層收入群體的比例在逐步縮小。 塔尖沒變,中部增加,底層減少……這就是目前大楚帝國的社會結構正在發生的變化……盡管還沒有達到標準橢圓形的結構,但是已經朝著這個方向轉變了。 當羅志學拿到這份統計報告的時候,都是忍不住的笑了起來……這可是他苦苦追尋多年的施政效果。 早些年,羅志學的所有施政方陣,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百姓們能夠吃飽飯,吃得好……所以制定了一個年人均四百公斤消耗糧食的目標,并為此奮斗了幾十年……最終在四十年代初達成了這個目標。 隨后羅志學的目標就變成了盡可能的提升民眾生活水平,降低食品消費指數(恩格爾系數),降低貧富差距(基尼指數)等。 人活在世嘛,總得追求點啥……羅志學也不例外,全球已經被征服,民眾也能吃飽飯了,外星球一時半會的也去不了,這羅志學剩下能干的事其實也不多了,無非就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了…… 所以最近很多年的政策,其實都是圍繞著這個目的來展開的,而現在來看,效果還不錯,尤其是推動電氣化和汽車產業后,提升的非常明顯。 第1090章 汽車市場大爆發 承順五十年,隨著李氏動力公司也發布了擁有自主專利的火花塞點火技術的汽油發動機,大楚帝國的汽車市場也迎來了更大的市場競爭。 因為僅僅一個月后,李氏動力公司就發布了他們的第一款汽車,一款搭載四缸發動機,最大公路時速可以達到七十公里,搭載李氏動力公司自行研發的三速變速箱(二前進一倒擋),擁有軟棚車頂的一款高端轎車。 然而這款轎車雖然在配置上是當代的高端配置,但是其價格卻是直接下探到了以往中端車型的價格。 其基本型號只賣三百八十楚元……這個價格可以說便宜到讓人懷疑人生! 在之前的汽車市場里,三大汽車廠商里推向市場的四缸發動機,三速變速箱的車型都清一色屬于高端車型,大規模出貨的型號基本都是五百楚元到六百楚元之間的型號。 而配置更好的豪華車型,往往都要上千楚元,不過這種一般都是豪華車型,產銷量都比較小。 但是李氏動力公司一出手,就直接把這種四缸發動機的車型打下來了四百楚元以下……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種基本型號就是個虛頭,不可能大規模售賣,你非要去購買這種基本型號,人家就會說沒貨然后給你推薦高一級配置的型號,價格估計都得五百楚元上下,這款五百楚元的型號,其實才是李氏動力公司主推的型號。 然而即便如此,也象征著之前的高端車型價格從普遍的六百楚元下探到了五百楚元左右……直接降低了一百楚元左右的價格,這個降價幅度可以說是相當大的。 而且也造成了劇烈的市場反應……首當其沖的并不是其他三大汽車廠商的同級別高端車型,而是一些中低端型號。 以往這些中低端型號,他們采用的配置基本都是兩缸發動機,至于熱管點火發動機之類的已經逐漸消失了,兩缸發動機再加上一個低端的三速變速箱,這是中端比較標準的配置,走量價格大概在四百楚元上下……只不過這種所謂的中端車型,其實市場規模不大,因為車子性能不太行,價格也不便宜。 至于更低端的,往往是雙缸發動機或者是老一代的熱管式點火發動機等,也不搭配多速變速箱……嗯,意思就是連變速箱都沒有,基本在兩三百楚元……這玩意其實就是個玩具,不太實用,所以更少人買了。 這也是當代大楚帝國汽車產業里比較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因為技術不夠成熟的原因,所謂的中低端汽車在性能上實在沒眼看,而且一樣不便宜,所以銷量其實都不咋地,真正買的好的其實是五六百楚元這一級別的汽車。 倒是在一些農用或者工程領域里,一些中低端農用機械設備還有著不小的銷量,比如拖拉機。 河口機械公司旗下的農用機業務,基本都是走中低端的中小型農用機,哪怕是在熱管式點火發動機時代里,都賣的挺不錯的,最近一年,它們又向市場推出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拖拉機,這玩意使用的是雙缸發動機,還可以搭配一個小型的車廂……也就是說,這玩意是可以拉貨的。 雖然小,動力其實也不咋地,但是因為是拖拉機,越野能力很不錯,在土路乃至泥濘道路上都能拉著一車貨走,這相當受那些中小農場主的歡迎,甚至除了這些農場主外,一些工程企業也看到了這種小型拖拉機的運輸能力,購置了不少用在工地上拉建筑材料或運輸泥土。 然而在汽車市場里,卻是看不見這種情況……怎么說呢,乘用轎車因為無法用于生產,購買者一般都是自己使用,而對無法產生價值,純消費類商品,人們的購買考慮就會多不少。 不像是農用車和工程車……哪怕價格貴但是只要有利可圖,那么商人們就會購買……農場主以及工程企業這其實都是商人。 他們購買農用車以及工程車的思維模式,和乘用車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 要知道,哪怕是在蒸汽機時代里,好幾千楚元的蒸汽機拖拉機,也一大堆大型農場主或農業公司購買使用的……不為別的,就是因為用蒸汽拖拉機帶來的利潤更高。 但是個人,是不可能購買這種傻大粗,還需要很多專業人員伺候的蒸汽機拖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