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節
所以軍艦上的每一寸空間,每一頓的噸位都是非常寶貴的,能夠留給動力系統的重量和空間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隨便堆積動力系統! ……當然,動力系統也太貴,堆積太多的動力系統所導致的造艦成本上漲,這對海軍來說也很難接受。 而對于民用的遠洋客輪而言,就不需要考慮那么多的東西了……裝甲這東西根本不需要,火力的話,的確也是有,不過一般只安裝零星少數的五十毫米口徑或四十毫米口徑的民用型號艦載速射炮用以自衛,根本不需要什么龐大的裝填結構。 如此就能夠騰出來大量的空間用于動力系統! 如此也導致了,當代的大楚帝國里,遠洋豪華客輪的動力系統,一般都能吊打軍艦的動力系統……航速上也同樣如此。 隨便一艘最近幾年建造服役的新式遠洋豪華客輪,基本都能以平均十八節的航速進行跨洋航行。 一艘軍艦和一艘遠洋客輪比跨洋航行的話,遠洋客輪都已經到了目的地了,這軍艦估計一半路都還沒有走完! 如此情況下,其實對于旅客而言,哪怕是繞過好望角,但是也不會比在蘇伊士鐵路里中轉多太多時間,這樣一來,旅客們自然也就更傾向于一路坐船往來歐洲和亞洲,不會輕易在中途下船,然后自己再去購買火車票,中間還要找船前往目的地……這樣折騰下來,說不準耽擱的時間還更多,耗費的金錢也更多。 這也導致了,雖然有鐵路存在,不過這條鐵路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客運,而是貨運。 而且更重要的貨運任務也不是商業運行……幫助貨物往來地中海和紅海之間,而是用于蘇伊士運河建設所需要的各種物資。 當初修建這條鐵路的時候,就是為了修建蘇伊士運河的……算是運河建設工程的前期工程。 反正也用不了幾個錢……一共也才一百多公路的鐵路,而且還是在平坦的荒漠上修建的窄軌單線小鐵路,這種小鐵路一般都是用在特殊場合里,施工難度小,成本低,這玩意對于已經修了幾十萬公路的大楚帝國鐵路行業而言,輕輕松松就能修起來。 用當代一些鐵路工程師的話來說就是,這種鐵路,隨便畫條線,然后閉著眼一路修過去就行了。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半島鐵路公司,修建這條鐵路的時候只用了八個月時間! 其中相當多時間還是因為設備以及材料并不是一起到來的,而是陸續到來,這一定程度上拖延了鐵路建設時間。 羅志學就是沿著這條窄軌小鐵路轉了一圈,并去了蘇北港口進行了簡單的視察! 這個港口對于大楚帝國而言,算是比較重要的,乃是目前大楚帝國在地中海地區里的主要海軍基地之一,用以掌控地中海東部,控衛運河。 因此,這地方也是地中海艦隊的司令部所在,長期有十多艘不同類型的軍艦在這里駐防并在周圍活動。 結束了在蘇北港的視察后,羅志學乘坐火車南返抵達蘇南港,再一次上了皇家公主號,在視察艦隊里的護送下離開紅海,隨后沿著非洲東海岸一路南下。 這一次南下的過程里,視察艦隊雖然還是會在沿途的幾個港口城市進行補給,但是羅志學將不會下船進行視察。 主要是這沿途的幾個直轄領地城市也沒啥好看的……說是直轄領地,但是規模普遍都很小,在大楚帝國的龐大海外領地體系里,只是作為補給港口以及貨物運輸港口使用的,哪怕是南非省所屬的馬普托港也不例外。 這地方雖然每年都運出來大量的黃金,但是除了黃金也沒什么其他東西了………更別說黃金城產地也不是在這個沿海的港口,而是馬普托府的內陸地區的茨瓦內城。 而羅志學,也不可能特地再跑上岸,然后乘坐火車深入數百公里去看金礦的……再說了,當地的金礦目前來說也不適合作為視察地方。因為當地開采金礦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了節省成本,帝國實際上是和當地的金礦區列為軍事管理區,這種軍事管理區,是允許土著勞務公司里的派遣工在限定區域里工作的。 整體的模式,和目前的蘇伊士運河軍事管理區差不多,當地有著二三十萬的土著勞務派遣工。 為了避免麻煩,尤其是避免安全上的麻煩,羅志學是不可能前往這些有大量土著的地方的。 所以,羅志學在馬普托的時候,連船都沒下,在船上接見了當地文武高級官員后以及前來迎接的南非巡撫后,就在艦隊完成煤炭以及食物淡水等補給后繼續南下。 視察艦隊一路繞過好望角,最終來到了南非省的省城,南非巡撫駐地,南非守備司令部所在地,陸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非洲艦隊司令部等文武行政機關的匯集地:開普敦。 因為這個地方有著海外領地里比較少的大型修船廠,因此視察艦隊從在離開錫蘭島后,經過了兩萬多公里的持續航行后,將會在這里停留大約半個月的時間,以便對視察艦隊里的眾多船只進行修理以及保養。 在之前的漫長航行里,視察艦隊里陸續有船只出現了問題,就連天津號戰列艦都是東非海域航行中出現了一些動力系統的小毛病,雖然經過了艦隊維修團隊的檢查以及應急修理后,動力系統恢復了。 但是還是需要到了南非造船廠里進行詳細的檢修,避免后續再出現問題。 而其他的一些部分船只,或多或少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一艘運輸船的冷凍系統在紅海海域的時候就壞掉了。 這導致了這艘運輸船上運輸的四千多噸各種冷凍新鮮食物大部分都報廢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視察艦隊在極端情況下的續航能力。 畢竟整個艦隊里好幾萬人呢,每天所需要的各種新鮮食物都是非常龐大的……盡管沿途有諸多補給基地,每一次??垦a給都會補給大量的新鮮食物。 但是視察艦隊之所以帶上那么多運輸船,很大程度上其實也不是為了航行過程里的海上補給……而是為了防止意外! 視察艦隊里的參謀團隊們考慮的是,在遇到極端天氣或其他意外情況下,整個艦隊在大海上飄著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或者是補給港口遇上什么麻煩,比如叛軍動亂,土著襲擊等倒是無法使用預定補給港口的時候,依舊能夠依靠大量運輸艦上的生活物資以及燃煤,淡水等,維持至少三萬公里的續航能力。 比如這一次從蘇伊士運河管理區離開,然后前往南非開普敦的途中……行程大概在一萬公里多點,這個航程是超過各艦的常規續航能力的,哪怕是天津級戰列艦,超載煤炭的情況下,其續航能力也不過八千公里,這說的還是十節航速下的續航。 哪怕是天津級這種龐然大物,都無法一次性從蘇南港抵達開普敦,中途是需要進行煤炭和淡水補給的。 但是,假如無法在計劃補給港口,也就是摩加迪沙以及馬普托獲得補給的話,那么艦隊就需要依靠各艦自身以及各運輸艦上搭載的煤炭以及淡水以及各種生活物資來維持這么一段遙遠的航程。 這也是為什么視察艦隊里,不僅僅有運煤船,甚至連淡水運輸船都有的緣故。 總之就是避免任何的意外和麻煩……為了絕對安全,甚至在預定補給港口出現問題后,都不考慮去計劃外的港口進行臨時性補給! 計劃內的補給港口,一般都是會有近衛軍將士提前抵達控制當地防務,監控當地情況,確保補給安全。 但是計劃外的港口……鬼知道那里會發生什么。 尤其是在預定計劃的補給港口出現問題后,誰能保證這是不是叛軍或土著故意干的,就是為了把你趕去附近的計劃外港口……說不準哪里都有叛軍或土著埋伏著,就等著你羅志學自投羅網呢。 因此,視察艦隊的行程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哪怕是擬定補給港口不能用,也不去……為此,視察艦隊里帶上了一大堆的各種補給艦,運輸船! 理論上來說,按照視察艦隊里的各客輪,軍艦以及運兵船上自身的物資和儲備,再加上專業補給艦,普通運輸艦上搭載的大量物資,足夠讓整個視察艦隊不需要任何補給航行三萬千公里。 這個標準是根據從北美東海岸返回本土吳淞港的航程來算的…… 從紐約一路直接走最筆直的航線,中間不折騰的話,大概就是兩萬六千多的里程,而實際航行里肯定需要走更多路,耗費更多的煤炭,因此留一個余量的話,算三萬公里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沒有這么一條要求的話,其實視察艦隊的規模能直接減少一大半……因為視察艦隊里遠洋客輪以及運兵船加起來也才二十多艘,再加上幾十艘軍艦……剩下的上百艘穿啊之,其實都是各種貨物運輸船,專業補給艦以及醫療船,維修船等專業輔助艦。 但是陛下出行,自然是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所以視察艦隊就變成了一百多艘的龐大規模,就這艦隊規模,用來搞跨洋登陸作戰都可以了。 視察艦隊抵達南非后,羅志學也沒有在南非開普敦城進行什么像樣的視察活動……因為南非省也沒啥好看的。 當初搞這個南非省,主要就是為了南非馬普托府的黃金以及開普敦的海運補給作用……再加上當地也算有一些可耕地資源,早期也搞了比較徹底的肅清作戰,所以南非省里除了那些金礦里,是沒什么土著的,如此設立海外直轄領地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更多的……就沒有了,這地方除了修船外,是沒什么工業的,農業發展的也只能說很一般……嗯,實際上整個非洲的農業發展都不咋地,當地的氣候過于惡劣,楚國人都不愿意來。 所以楚國人才會在非洲里搞各種殖民地種植園,并且默許陳敬云搞的西非王國以及其他各種雖然沒有公然立國,但實際上都掌控一大片土地,擁有大量武裝人員的農業開發公司,安保公司等名目的楚國企業。 因為不這么搞的話,非洲當地的農業開發就很難起來,別說為帝國提供農礦產品了,帝國不倒貼就不錯了! 具體到南非省這邊也差不多,整體發展都比較落后,經濟嚴重依賴黃金以及港口服務。 如此情況下,羅志學也懶得跑了,隨便視察了兩天然后就進入度假模式,帶著十多個嬪妃以及一些隨行的皇子皇女們四處游玩,看看風景,打個獵什么的。 這么待了半個多月后,羅志學這才帶著家人回到已經完成了維護保養的皇家公主號上。 此時視察艦隊里其他船只基本也完成了基本的維護,一些有問題的船只也進行了檢查和維修。 物資補給就更不用說了,早早就完成了補給。 因此羅志學一上皇家公主號,整個視察艦隊就起航北上,他們將會一路北上,在行政領地加納城完成中途補給后,就直奔大楚帝國在歐洲的大本營,歐洲巡撫治下的直轄領地加的斯港。 按照預定計劃,羅志學將會在加的斯,接見來自歐洲地區主要各藩屬國的國王們/女王們的覲見! 按照歐洲當地的土著說話方式,大概就是:大楚帝國皇帝陛下,將會在加的斯接見他忠誠的奴仆們! 第1044章 飼料版罐頭午餐rou 作為還是海外視察的一部分,羅志學是會在視察的沿途里接見部分藩屬國的國王或女王的。 這也是體現大楚帝國這個宗主國和諸多藩屬國主從的關系的方式。 之前大楚帝國就已經舉辦過一次萬國來朝的大朝會,接見了一百多個各藩屬國的使臣。 不過各藩屬國君主卻是還沒有見過羅志學這個皇帝的。 禮教部藩務司也在推動藩屬國君主定期來京朝貢這一事,只不過想要落實并不容易……這可不是說那些藩屬國不愿意,實際上很多藩屬國的君主們對前往大楚帝國本土腹地的京師還是很期待,甚至是渴求的。 不管是見識一番大楚帝國的先進發達以及繁華,睜開眼看世界,明白自己國家和大楚帝國的差距,進而明確追趕的方向。 還是說單純抱緊大楚帝國的大腿,以便獲得更多貿易上的好處以及外交上的支持。 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吧……大楚帝國這邊不愿意??! 其實也不能說是不愿意,純粹是楚國人不太關心這些藩屬國君主的想法,也不太在乎這些藩屬國君主們的態度! 不管你來或不來,你一個藩屬國還不是得乖乖聽從帝國的吩咐,帝國讓你種田就得種田,讓你挖礦就得挖礦,要服從大楚帝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戰略規劃。 不聽從帝國吩咐的藩屬國君主其實有,而且一直都有……畢竟大楚帝國的藩屬國太多了,正兒八經冊封為國王的藩屬國就好幾十個,然后印度以及歐洲那邊還有一大堆沒有獲得帝國的正式冊封,而是以保護國名義存在的藩屬國。 此外歐洲那邊還有一堆所謂的公爵領,侯爵領等歐洲特色的貴族領地……這些地方雖然沒有國王的名頭,但是他們的統治區一般也會稱之為公國或侯國,也算是一個實際上的國家。 不同名義的藩屬國其實還是蠻多的,全部加起來的話應該能夠兩百多個。 而這些藩屬國,不管是哪一個,哪怕是實力還算是比較強悍的奧斯曼王國,波斯王國,莫臥兒王國,歐洲瑞典王國,奧地利等國家,也得乖乖聽從帝國的吩咐啊。 真要惹毛了大楚帝國,甚至都不用大楚帝國自己派兵攻打,只需要在外交以及軍事貿易上隨便挑撥一二,立馬就能夠鼓動周邊的土著國家打過去。 擁有絕對的實力壓制的大楚帝國,帝國高層也好,普通民眾也好,其實不太在乎這些亂七八糟的藩屬國的君主們想什么…… 至于來金陵城朝見一事……帝國方面覺得麻煩,所以一直懶得折騰。 所以這事雖然有藩務司推動……但是藩務司這個機構在大楚帝國里就是屬于后娘養的,說的話沒啥分量,之前連推動一個藩屬國派遣使臣常駐京師,方便藩務往來都前后花了十來年功夫,最終靠著一個萬國來朝的虛頭,獲得了羅志學的首肯后才勉強辦成。 至于各藩屬國君主來京師朝見……這事羅志學沒什么所謂,反正見或不見都一個樣,而帝國高層里一大堆人也不關心,甚至覺得藩務司那群人沒事找事。 所以就這么一直拖了下來。 而這一次海外視察,藩務司那邊又折騰了起來,說是組織一大堆藩屬國的君主來京師朝見,的確是有些麻煩,但是既然這一次前往海外視察了,那么經過各地區的時候,順便見一見那些藩屬國的君主是否可行。 羅志學對此沒啥意見,反正都是順路見一見而已,本來都要接見各地文武官員的,見一見這些藩屬國君主問題也不大。 因此在印度印南省的時候,羅志學就已經接見了來自印度半島地區近百個土著統治者覲見……也沒費什么功夫,騰出來半個小時時間見了這些人…因為要確保安全,這些人甚至都沒能靠近羅志學五十米范圍內……就在五十米外跪著覲見,而且覲見之前還要接受全面的搜身……直接把所有衣服都脫光的進行詳細搜查的那種。 免得這些人攜帶利器靠近羅志學。 羅志學估計著,除了前排的莫臥兒王國等少數幾個土著國王外,其他人估計都沒看清楚自己長啥樣…… 不過這也不重要……這種事也不是真正的見面聊天之類的,純粹就是一種政治儀式,用來體現大楚帝國和這些藩屬國的主從關系的。 而在加的斯,羅志學也是在抵達加的斯的第三天后,接見了歐洲地區的各國君主。 大大小小的歐洲君主上百號人,其中有各冊封的各王國君主,此外還有諸多保護國的大公,侯爵,伯爵等土著君主。 其中還包括了十來個女王,女大公,女侯爵等女性君主……歐洲當地因為歷史傳統因素,是存在女性統治者的。 楚國人雖然覺得稀奇,但是一般也不管……大楚帝國除了自家利益外,幾乎不干涉各藩屬國,保護國的內部問題。 屬于只要你不影響我賺錢,傷害楚國利益,你們自己愛咋地咋地的那種! 嗯,偷偷摸摸發展工業,嘗試搞蒸汽機就不行了……這就嚴重危害了大楚帝國利益,是會遭到大楚帝國直接軍事打擊的。 對于大楚帝國而言,些許土著國家不聽話,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搞一些小動作,甚至對帝國公然不滿等,帝國一般是通過軍事貿易以及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除非當地搞出來大規模反楚軍事動蕩,不然楚軍一般都不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