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節
造船,橡膠,紡織,這三大類工業基本就是新加坡,乃至整個馬六甲省的主要工業了。 羅志學來視察,自然是會重點考察這些產業,看看發展情況如何。 而走一遍看下來,給他的感覺就是:湊合吧! 雖然新加坡已經是海外稱之里發展的算是很不錯的工業城市了,但是和本土的城市比起來依舊還有很大的差距。 缺乏足夠的配套產業鏈,缺乏足夠的技術人才,更缺乏高新技術產業。 當然,較真了說,這其實也不是啥大問題…… 當代的大楚帝國都開始玩第二次工業革命了,工業的分類越來越詳細,種類越來越多……已經不可能和幾十年前那樣,隨便一個城市都能把所有工業類型都搞齊全了。 能夠在幾個,甚至一個領域里做好,那基本就能奠定大型城市的地位了。 如果能夠在幾個產業鏈里吃到一份蛋糕,那么基本上也足以維持中等城市的體面了。 當代的楚國城市發展上,除了松江這個超級城市以及廣州,天津這兩個城市群外,其他城市不可能,也沒必要什么都搞,那是不現實的! 第1037章 需求決定裝備小無畏艦 羅志學在新加坡的視察時間算是比較多的,第一天視察軍事,第二天視察新加坡城區里的幾家典型的工廠。 而后續幾天的話他還會持續召見南洋各地的地方文武官員,聽這些地方文武官員匯報地方事務。 之所以視察時間比較久,主要還是艦隊里的船只將會在新加坡這里進行最后一次的完善的檢修。 新加坡這里好歹還有一個馬六甲造船廠,馬六甲造船廠雖然不算頂級造船廠,但是技術和規模也算是進入了第二梯隊,并承擔了一定的小型軍艦的建造任務。 視察艦隊里的眾多船只將會在這里進行最后的檢修,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予解決。 畢竟離開新加坡之后,后續在相當漫長的時間里都不可能得到這種級別的檢修了。 因為繼續西進的印度,西亞以及非洲乃至歐洲地區,都是沒有大規模造船廠的,其中的錫蘭島科倫坡里有一個海軍修理廠,南非地區也有一個海軍修理廠,但是也只能提供基本的維護以及應急修理。 而其他地方的所謂造船廠或修船廠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連個大型的干船塢都沒有,基本無法為萬噸以上的船只提供維護服務,畢竟他們平日里也只是制造一些小型民用船只或者是對普通船只進行簡單的維修或者應急維修。 只有到了北美洲東海岸的紐約港后,那里才會有一家東美第一造船廠能夠為大型船只提供修理能力。 這意味著,從新加坡到紐約,這一路漫長的兩三萬公里的路途里,艦隊里的大型船只很難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檢修。 為了避免航行途中這些大型船只出現什么問題,在本土出發之前就已經對各船只進行了詳細的維護保養,確認狀況良好。 但這樣還是不夠,視察艦隊里隨行的工程師團隊,還是堅持認為要在新加坡里的到馬六甲造船廠,對艦隊里的萬噸以上的大型船只,主要是八艘遠洋豪華客輪以及四艘戰列艦進行檢修。 至于其他的萬噸以下的船只倒是不用,一方面是馬六甲造船廠的技術工人以及設備都是有限的,短時間內對十多艘大型船只進行詳細的檢修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是不可能對艦隊里的一百多艘船只都進行檢修的,那不現實! 此外沿途的錫蘭科倫坡海軍修理廠以及南非修理廠、加的斯造船廠也能夠對這些萬噸以下的民用船只以及三千噸的巡洋艦,千把噸的護衛艦進行修理。 如此情況下,羅志學在視察馬六甲造船廠的時候,也就看到了皇家公主號以及其他幾艘大型客輪還有戰列艦在進行檢修。 其中的皇家公主號更是直接進入了馬六甲造船廠里僅有的一個超大型干船塢,進行最詳細的檢修以及維護。 皇家公主號乃是羅志學的座艦,同時隨行官員里的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們,除了少數要負責協調其他事務的大臣在其他船只上,剩下的人基本都跟著羅志學住在皇家公主號上。 因此這艘船的檢修維護工作,其優先度是遠遠超過其他船只的,哪怕是海軍里的心頭寶,兩艘天津級戰列艦也只能往后排。 因為檢修維護工作非常緊張,哪怕是羅志學要到造船廠進行視察,造船廠的諸多工作也沒有停來里,工人們依舊在奮力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工作的諸多造船廠工人,其中大部分其實都不是馬六甲造船廠的員工,其中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高級工程師基本都是從廣州造船廠,李氏造船廠里臨時借調過來的。 為什么調人,還能為啥,自然是為了這一次視察任務。 剩下的部分人員,則是視察艦隊里的修理船上的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 視察艦隊里的幾艘修理船,上頭不僅僅有著大量的應急設備,原材料以及庫存零部件,還有著從多個官辦造船廠,機械加工企業里借調來的工程師。 這些人里哪怕是普通的工人,那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骨干技術工人,很多在造船廠或機械加工廠里的技術骨干,在視察船隊里的修理船上,那也只能干普通的技術工人的活。 因為他們上頭還有更牛逼的人! 視察艦隊里的船只設備修理團隊,其負責人可不是什么尋常人,而是掛著從二品級別,帝國伯爵,天津級戰列艦總設計師,皇家理工學院船舶工程系主任權天恩。 在造船這個領域,尤其是軍艦設計建造領域里,他就是當代大楚帝國里的no1! 而他的助手,則是來自各個領域里的頂級工程師,而且基本也是清一色皇家理工學院里的系主任或副主任,基本覆蓋了船舶設計,蒸汽機,傳動系統,機床制造,材料加工等諸多領域。 有這么一個團隊在,再加上多艘修理船上的各種完善設備以及攜帶的諸多各種原材料,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任何船只故障問題……當然了,船只上的設備雖然多也先進,但是總歸是沒有大型造船里的那種超大型設備,所以真要出現了什么大問題,他們也無能為力。 這些修理團隊的人,目前就在馬六甲造船廠這邊,利用馬六甲造船廠里的各種大型設備,技術工人對皇家公主號進行最詳細的檢查。 羅志學看到了后,還特地見了權天恩一面,讓他悠著點,不要學那些年輕人一樣在太陽底子在船只上爬來爬去了。 這個權天恩其實也是個老頭子了,出生在前明時期的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考入了皇家理工學院,先是學習機械制造,后來轉行學習船舶制造,沒有多久就設計了一種鐵肋木殼的林陽級護衛艦,并得到了海軍的高度認可,這種護衛艦也是二十年代里的海軍主力護衛艦之一,出現在諸多海域,為大楚帝國的海外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后來權天恩就一發不可收,連續設計了十多款各種軍艦,如蘇州級前裝線膛炮戰列艦,應天級前裝戰列艦。 當年海軍之所以大規模迅速的上馬前裝線膛炮,權天恩為了搭配使用前裝線膛炮的戰艦設計所表現出來的優越性能是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的。 等到后來,作為大楚帝國里的頭號戰艦設計師,他又設計了堪稱劃時代,大楚帝國海軍里的第一款高船舷封閉式炮塔戰艦,也就是天津級戰列艦。 成功的把以往低干舷炮塔式戰艦和高干舷露天炮臺式戰艦的各自優點融合起來,并擯棄了各自的缺點,最終搞出來了完美戰艦:高干舷封閉式炮塔戰艦! 這玩意,在原時空里有個特定的名詞:前無畏戰列艦。 從戰艦設計角度而言,這玩意后續只需要多加裝多門的統一口徑和身管的重炮,那么就能變身無畏戰艦。 而無畏戰艦的設計,幾乎是火炮式戰艦的終點……再往后的話頂多就是船型的些許逐步演變,火炮布局的演變以及其他技術進步而進步。 但是其核心基本沒變過。 而大楚帝國里的天津級戰列艦,距離無畏戰艦,其實也只差了一步,那就是使用全重炮設計。 只是,目前的大楚帝國海軍對這玩意暫時沒什么追求而已……因為從實戰角度來看,其實三百毫米口徑的主炮,也沒啥太大用處,對于海軍而言,遠不如一百五十毫米,兩百毫米口徑這種中等口徑的主炮實用。 因為三百毫米口徑的主炮太貴,炮彈也貴,搭載的戰艦更貴,看似戰斗力很高,然而數量卻是太少……基本不可能用于實戰……嗯,天津級戰列艦就是典型例子。 這輩子如果不出現什么太大的意外,比如內戰之類的……這兩艘天津級戰列艦是不太可能參與實戰的,海軍不可能給它們這個機會! 平日里都是停泊在碼頭上充當吉祥物,偶爾在本土沿海溜達訓練一二,真正用上的時候,也就是類似羅志學外出視察這種場合了。 真正頻繁參與實戰或者執行威懾任務的,實際上是一千多噸的護衛艦以及三千多噸的巡洋艦,未來的話可能是七八千噸的次等戰列艦。 而這些船只上配屬的艦炮,護衛艦的是一百二十毫米主炮,巡洋艦的是一百五十毫米主炮,而七八千噸級別的次等戰列艦則是配屬兩百毫米主炮。 口徑再大的話,海軍方面覺得就沒什么必要了:浪費錢…… 不過天津級戰列艦雖然不太可能參與實際戰斗,但是其為海軍發展帶來的意義依舊是重大的。 這意味著,未來海軍就能夠批量的建造高干舷封閉式炮塔的中等船只來執行海外威懾以及作戰任務。 高干舷,意味著這些戰艦能夠進行遠洋航行,可以進行全球部署。而封閉式炮臺,再加上側舷裝甲的話,這意味著擁有和近海戰列艦,淺水炮艦一樣的強悍防護能力,可以直接抵近敵國港口甚至闖入內河進行炮擊任務。 這種船只,將會是海軍推行以海制陸的重要艦種。 海軍方面已經在籌備發展若干種這種裝甲艦了,而權天恩就是這種新型裝甲艦的設計師。 趁著這個機會,權天恩還向羅志學匯報了他對新型裝甲艦的一些想法,想要設計一種排水量大約四千五百噸左右的小型裝甲艦。 “這種戰艦將會使用和戰列艦一樣的水線裝甲帶,而不是之前巡洋艦的那種穹甲裝甲帶,同時采用我們最新式的滲碳裝甲鋼,哪怕是采取全面防護思路,但是也能夠有效的控制厚度和總量?!?/br> “考慮到這種戰艦主要用于海外部署,面臨的威脅是可能潛在的土著滑膛槍炮的攻擊,因此除了船舯厚一些外,其他部分的裝甲厚度預計在二十五毫米左右,這種厚度的滲碳裝甲已經足以抵抗絕大部分土著的滑膛炮近距離炮擊了!” “主炮上使用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口徑艦炮,采用雙聯裝封閉式炮塔,以加強對炮組成員的保護能力,沿中軸線前后布局的話,可以采取前后左右各部署一座雙聯裝炮塔!” “這樣的話,新戰艦就能擁有八門主炮,并且是有著封閉式炮塔保護的主炮,并對任意方向的敵人都保持六門火炮的火力,這對于戰艦深入敵境港口甚至內河作戰,面臨機動不便,船體難以轉向的時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再安裝一些帶炮盾的七十五毫米副炮以及四十毫米副炮,用以對付敵人的小型快速目標!” “而且使用統一口徑的主炮,還能夠減輕后勤壓力,畢竟彈藥能夠通用!” “此外,因為是統一口徑身管的主炮,在射擊的時候還可以簡化射擊諸元的流程,因為完全可以讓火控官計算出來一個射擊諸元后,四個炮塔里的主炮都按照這個射擊諸元開炮,避免了以往各炮相互獨立,各打各,難以有效觀瞄的情況,能夠有效增加命中率?!?/br> 權天恩一邊說著,一邊還拿出來了幾張設計圖草稿…… 羅志學一邊聽一邊看,然后臉色就略微變了……按照這樣子搞出來的戰艦,那不就是小號的無畏艦呢。 高干舷,統一火炮,統一火控,全面覆蓋的裝甲,封閉式炮塔,對了,這設計圖上的指揮塔也有裝甲的。 這些要素匯集到一起,那妥妥就是無畏艦??! 羅志學看著這設計圖,再看看權天恩……得,看樣子是不用自己提醒他搞無畏艦了……人家自己就已經折騰出來了。 雖然這設計出來的只是一種看似不倫不類,巡洋艦級別噸位的‘無畏艦’,但是‘無畏艦’該有的,它都有??! 按照這種理念,甚至都不用進行太大改動,來個直接放大的話,那么就能夠搞出來一種裝備四座雙聯裝,八門三百毫米口徑主炮的無畏戰列艦出來。 當然……權天恩也好,其他海軍高層也好,暫時還沒有搞什么全重炮戰列艦的想法……還是那句話沒那必要。 戰艦這種東西,是看需求的,是周邊地位的……畢竟武器是為了對付敵人的,而不是用來當擺設,單純為了好而好的。 所以海軍高層的想法,是搞一種四五千噸左右,防護能力大幅度加強的炮塔型戰艦,用于海外部署,鎮壓一切土著不服……然后還要控制住成本,不能搞太貴,裝甲什么的有就行,千萬不能搞的和戰列艦一樣好幾百毫米……用不著。 航速嘛,居中就行,不用太高但是也不能太低,有個二十節就差不多了,甚至更少一些只有十八節,勉強也能接受……畢竟打土著,而且預定作戰海域都是近海甚至港口,河口,也用不著跑太快。 海軍要的,其實就是一種能夠全球跑的近海炮艦……以海制陸嘛! 此外以前的火炮布局方式是各打各的,基層普遍反映隨著艦炮射程的增加,各炮觀瞄越來越困難,并且會經常出現誤差……把隔壁炮位打出去的炮彈落點,當成了自己的炮彈落點,然后進行修正……結果越修正打的準頭越差! 也希望改變火炮布局方式,搞個統一火控什么的。 權天恩也就根據這種需求,拿出來了現在的這種四座雙聯裝主炮的統一口徑火炮的戰艦設計。 嗯,最后這玩意,咋一看其實還可以,也挺符合大楚帝國海軍作戰需要的。 但是你要放在原時空十九世紀末期里,那就是一炮沉的貨色,打不過不說,還航速太慢跑不掉…… 畢竟你要全面防護,還要封閉式炮塔,還搞高干舷,速度還不能太慢,而基礎技術有限的情況下……那只能是防護差,航速慢,火力渣了。 但是,它也有個優點,它渣的很均衡……而這種均衡對大楚帝國海軍所面臨的各國土著而言,那就是很讓他們絕望的存在了。 武器裝備這東西,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而權天恩拿出來這玩意,就很適合當代的大楚帝國海軍搞以海制陸背景下的戰略需求。 其適合程度,大概和三十年代搞低成本無防護十五節戰艦安東級護衛艦差不多! 十五節航速,比商船跑的還慢的輕型戰艦,而且還沒裝甲防護,只靠煤倉硬抗。 扔地球上,八九十年代的大清都看不起這玩意…… 因為航速太慢,這一次視察艦隊里甚至都沒帶上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