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節
同時依托發達的海運,廣東地區還能夠方便的獲得南洋諸省的各種資源,比如橡膠,石油等近現代工業所需要的資源,,這也導致了廣東地區里擁有大楚帝國里目前最大的煉油廠基地。 同時還能夠利用鐵路網,以及西江源源不斷的獲得西南等地區諸多省份的各種資源。 這些都導致了目前廣東地區的工業布局非常完善并且發達,而工商業的的的突出也導致了王圖這個廣東巡撫所能夠動用的地方財政收入也非常大。 以廣東地區的財政情況以及地方經濟規模來看,是能夠支撐起來王圖所設想的珠三角鐵路網計劃的。 一旦這個鐵路網計劃能夠完成,那么就能夠進一步的擴大珠三角地區的交通優勢,不僅僅物流能夠更方便,從廣州這些核心城區里擴散到附近郊區乃至附近的幾個府縣,甚至住在郊區里的人們也能夠通過這些密集的鐵路網實現住在郊區,工作在城區,往來乘坐這些城區火車。 而這也能夠大幅度的帶動珠三角其他地區的工業發展,而不是和現在這樣,工廠只能一股腦的扎堆在沿海沿江附近地區,而是能夠進一步深入珠三角內陸地區。 和王圖進行了深入交談之后,羅志學給王圖吃了定心丸,讓他大膽的搞,如果需要什么支持的話做好計劃打報告。 在羅志學看來,這個鐵路網計劃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后世快速公路網絡的代替品,雖然有諸多缺陷,但這也是目前在汽車技術不完善,還無法大規模應用汽車進行貨運,同時馬車運輸運輸量又太小,成本也太高的情況下,這種城區鐵路網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代替品了。 結束和王圖的會談后,羅志學也見了其他幾個巡撫,不過這些巡撫們也沒有什么的重大事項報告,有也是哭窮要錢……很多地方巡撫覲見的時候,都喜歡哭窮然后要政策或資金上的扶持。 但是政策又不是能隨便給的,錢就更不用說了,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雖然很多,但是也有限的啊,各方面需要投入的資金有多,再多的錢也不夠花啊。 因此對于哭窮的地方巡撫,羅志學則是看情況,如果的確是能夠的拿出還不錯的理由來,那么自己就當場批準給點小錢打發了……人家巡撫親自來哭窮要錢,羅志學也不好一點都不給,多少得給點,要不然人家巡撫也下不來臺……這底下也有一大堆地方官員盯著這巡撫啊,這要是一點錢都那不回去,這巡撫回到地方后恐怕就要面臨非議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巡撫來哭窮,然后順勢給點資金扶持,這其實也算是彰顯君臣和諧的固定流程了。 至于給多給少,這就有講究了,理由好,項目不錯的話給多點;要是項目不咋地,理由不充分,那么就隨便給點意思意思。 對這種事,羅志學都干了四十幾年了,熟悉的很,不用多久就處理完畢。 羅志學一行人在香港海軍基地這邊待了三天,這三天時間里羅志學見了一些地方官員,文武官員,做出了一些批示。 而在這個時間里,視察艦隊則是編入了最后一批船隊,主要是各種輔助補給船只,其中還有一艘專門的船只維修船,這艘維修船攜帶了大量的設備以及原材料還有諸多備用零部件……這其實就是搞了一座海上工廠! 能夠在海上對出現故障的船只進行現場維修,確保船隊的航行安全。 同時視察艦隊還利用這三天時間,完成了物資補充以及簡單維護,其中就有廣州機械公司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專門為羅志學出門視察而打造的新一代御用專列。 新一代的御用專列的火車頭,用的是他們最頂級的火車用蒸汽機,可靠性極強,動力滂湃……最關鍵的是,這玩意還有裝甲,可以抵御尋常步槍的射擊。 這個御用專列,其實就是根據陸軍那邊的裝甲列車搞出來的,增加了防護性能,以確御用專利的火車頭在受到輕武器乃至機槍的掃射攻擊時,依舊能夠維持運轉保持強大的動力,帶著專列繼續跑路。 除了火車頭外,附帶的御用車廂也是裝甲車廂,能夠極大的提高乘員的安全性。 而伴隨著御用裝甲專列的,還有多輛軍用裝甲列車,主要用于前方開道以及后方恭維,由近衛軍裝配使用,而這種裝甲列車,可是安裝了火炮以及機槍的,戰斗力非常的強悍。 最后還有一輛比較特殊的工程火車,那就是鐵路快速搶修車,擁有大量的鐵路搶修設備,能夠在鐵路被摧毀的情況下,快速使用設備以及攜帶的鐵軌進行搶修,供后方的御用專列以及武裝專列快速通過。 這些東西,在三年前就已經開始設計制造,也就今年才陸續完工準備妥當,如今就在香港海軍基地里陸續被裝船。 后續這些專用的御用專列,武裝列車將會隨同視察艦隊一起出航,在抵達海外領地后,如果羅志學要乘坐火車深入內陸視察,那么這些專用的鐵路設備就會下船使用。 也正是因為連專類這玩意都隨行攜帶,還有諸多亂七八糟的保障設備。 所以視察艦隊才會這么龐大,除了護航軍艦以及二十多艘運輸人員的客輪或運兵船外,各種運輸船都有上百艘…… 各項準備都妥當后,羅志學在一票地方文武官員的恭送下,重新踏上了皇家公主號的甲板。 隨后皇家公主號在多艘大馬力拖船的幫助下,緩緩離開香港海軍基地的碼頭。 于此同時,早已經提前多個小時點火升壓,眾多鍋爐兵奮力把煤炭持續不斷的裝填到鍋爐的燃燒室里,燃燒室散發出來的龐大熱能持續加熱水管鍋爐內的淡水,并產能高溫高壓的水蒸氣。 十多水管鍋爐產生的高溫高壓水蒸氣,通過高壓管道傳輸到主機室里,推動著兩臺龐大的三脹四缸往復蒸汽機,龐大的蒸汽機轉動起來后,把動力通過傳動軸傳輸到船只尾部的兩大巨大的銅合金螺旋槳。 螺旋槳轉動起來后,推動著龐大的皇家公主號開始緩緩前進,然后速度越來越快! 推動皇家公主號航行的那兩個螺旋槳也很夸張,單個直徑可以達到六米多,重二十多噸……這就玩意,放在二十一世紀里也沒多少國家能夠獨自制造。 因為大型船只的螺旋槳不僅僅大、重,還有著防潮防腐蝕的要求,最關鍵的是,這東西還是屬于曲面加工……對加工技術以及材料要求要求是非常高的。 這個螺旋槳,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大楚帝國的高超大型零部件的頂級加工水準。 不僅僅是螺旋槳,實際上皇家公主號的諸多設備、零部件都是代表著當代大楚帝國里最頂級的技術,足以讓后人嘆為觀止,比如鍋爐,那玩意光是直徑達到了四米多呢。 后人如果看見這東西,大概就是原時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看到十九世紀末期的那一票兩三萬噸的豪華游輪差不多一個感覺……會有一種無法置信的感覺,人們很難想象一百多年前就能建造出來這種龐然大物。 而大楚帝國搞全球擴張三十幾年,而作為全球擴張核心設備支持,也就是船只自然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因此大楚帝國的造船行業相對而言,是要比其他行業發展的更加快速。因為大楚帝國建造的皇家公主號,在技術上是能夠做到比原時空十九世紀末期更強的……當然這個成本也得嘩啦啦啦的往上漲,但是皇家公主號是用來干嘛的?從一開始這玩意就是作為皇室游輪建造的,至于商業應用那只是為了降低成本的措施…… 因此皇家公主號,對比原時空一十九世紀末的油輪而言,要更大,更先進一些……不過航速上倒是沒有超過太多。 主要是航速快一點慢一點也沒太大的乘坐體驗變化,但是成本以及對船只布局的影響卻是超級大,因此設計師把更多的船只空間用來確保乘坐的舒適性,而不是單純的加航速。 皇家公主號駛離碼頭,離開港口的海灣后進入整整的大海,而編隊里的其他船只有一部分已經提前出發,有一部分則是在周圍,還有一些則是從港口陸續出來。 視察艦隊里有一百多艘船只,這編隊航行也是個麻煩事,近衛軍艦隊那邊的將領雖然很努力,并且已經提前一年開始學習,適應性訓練,但是說實話實力還是有些欠缺……畢竟他們以前只玩近海作戰而已,都沒有出過遠洋……更別說搞一百多艘船只的大型編隊航行了。 因此雖然指揮整個編隊的還是近衛軍艦隊的將領們,不過也有一大票海軍將領以顧問的方式加入其中,為編隊的安全航行出謀劃策。 要不然的話,這視察艦隊那么多船只,這跑起來還不知道要出現的多少事故和意外呢。 對此,近衛軍艦隊那邊也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已經開始謀劃著建立近衛軍自己的遠洋艦隊了。 遠洋艦隊這東西,海軍有,陸軍也有,沒道理近衛軍就沒有啊…… 嗯,陸軍也是有遠洋艦隊的,人家可是有三個正兒八經的陸軍海戰師……擁有五十多艘各型戰艦以及運輸艦……這說的可不是那些陸軍擁有的近?;騼群有∨谕?,小運輸船之類的東西,而是千噸起步,基本都是好幾千噸的中大型遠洋軍艦。 這既然陸軍都有了,近衛軍沒有也不行啊,所以近衛軍那邊已經是謀劃著給自家的艦隊進行升級了,在維持近海作戰能力,控衛京畿的前提下,適當發展遠洋艦隊,為海外輪換部署作戰的近衛軍提供運輸,補給,支援。 不過這些也都是未來的事了,現在的話,近衛軍想要搞這么大規模的船隊航行,還得依賴海軍派過來的一大票顧問。 上百艘船只的視察艦隊,離開了香港海軍基地后直接深入大海前往呂宋省的省府馬尼拉港。 呂宋省也是羅志學這一次海外視察的第一站,這地方屬于大楚帝國開辟比較早的海外直轄領地,早早就完成了移民擴張,如今的呂宋省已經沒有了當地土著,只有楚國移民。 雖然人口不多,但是經濟發展的還不錯,當地移民們依托呂宋群島的豐富自然資源,光是開采出售各種自然資源,如硬木、珍珠、象牙以及豐富的漁業資源就能活下去了。 此外菲律賓還廣泛種植香蕉,甘蔗以及大米等,其中的甘蔗作為重要的經濟農作物,在當代的收益還是很不錯的,而香蕉也能夠通過現代的冷凍船運輸出售,收益也很不錯的。 依托這些自然資源,當地又發展了漁業加工,制糖,水果加工以及紡織等輕工業產業。 總體來說,當地人口不多,資源豐富,因此當地經濟看似總量不大,但是人均收入還是很不錯的,比東亞腹地的一些窮省要好不少。 當然,即便如此也沒多少東亞腹地的人愿意移民過去就是了……因為決定人們在什么地方安家落戶,除了表面收入外,還有消費水平以及就業、教育和醫療。 而海外領地,包括美洲地區在內其實除了收入這一點外,其他方面都不咋地……比如消費水平,海外領地的消費水平一般都有同樣的特征,那就是農產品很便宜,吃是不愁吃的。 但是工業消費類的價格相對來說要稍微貴一些,這是因為工業產品基本都在東亞腹地省份,運輸到海外銷售的話,這有個運輸成本在里頭,然后還有其他的銷售成本附加。 同樣的商品,綜合運輸,銷售渠道等成本后,在松江城可能就只要一楚元,但是到了北美就要一點五楚元,到了歐洲可能就要兩楚元了。 基本上越遠,當地交通越落后,那么工業消費類的價格也就越貴。 此外就業和醫療以及教育,這就更不用說了……就業的話,海外領地哪怕是美洲,也沒多少工業啊……你想要找個收入高一些的體面工作,還真不好找……所以哪怕是海外領地出生的移民二代,往往也會跑到本土來找工作。 教育和醫療同樣如此……很多有錢的移民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回東亞腹地地區接受教育……沒辦法,東亞腹地省份的教育資源就是更好。 醫療更不用說,大楚帝國里的醫生一向來都比較稀缺,同時收入也比較高……如此情況下,醫生更愿意在本土就業,而不是跑到海外領地去! 這也是大楚帝國里為什么一直都有海外醫療扶持政策,官辦醫療機構需要輪換派遣一定數量的官方醫護人員到海外領地里對口幫扶……要不然的話,很多海外直轄領地連個醫生都不會有,更別說醫院了。 如此也導致了,基本上每個官方醫護人員,都得往海外直轄領地里走一編。每次時間不得少于兩年。 只要你來報考官方醫療機構的醫生,入值工作三年后到十年期間,怎么都得去一次,不然會被辭退…… 所有的大楚帝國官方醫院里的科室主任以及副主任,都必須參加過兩次醫療援助派遣,一次是拿編制的時候,一次是晉升主任之前……不去的話,甭管你技術如何,背景如何,能力如何,都拿不到編制,后續也升不上去。 去一次后,如果后續不想去了,也對晉升往上爬,只是單純當個醫生那么后續也就不用去了。 但是只要你想要往上爬,那么就得來第二次的醫療援助派遣。 此外,如果一次都不想去,那么就會在入職年滿十年后被辭退……丟失官身品級待遇。 當然,你還可以去民間醫療機構工作,甚至自己開個診所之類的,不出意外的話,賺的還會更多…… 以后在路上見到了官方醫療機構里工作的前同事,就得恭恭敬敬彎腰側身讓路,順帶恭恭敬敬喊一聲:大人! 因為……大楚帝國的官辦醫療機構以及教育機構的醫生以及老師,都是有官身待遇,正式場合里是能夠穿著官袍出席的。 而官方教育或醫療機構里的高級行政管理職務,一般也會授予行政待遇呢,這個行政待遇,其實指的就是傳統意義上官員的編制……再往上,還能進入各地方衙門或京畿的衛生管理機構。 而大楚帝國嘛,毫無疑問是一個皇權至上的官本位帝制國家……官身待遇比后世人想象的更重要! 如果無法想象,那么可以參考清末的那些商人都得捐一個頂戴,不然甭管你錢再多,見到了芝麻綠豆大的小官,都得規規矩矩來個跪拜禮…… 雖然大楚帝國里沒那么夸張,但是官員依舊有著諸多明文規定或者民間默認的特權! 官本位嘛,這是華夏這片土地里的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很難改的! 而羅志學一開始也看不習慣,但是后來他發現想要改太難……所以也不改了,而是把自己重視的部分行業人員,如科研人員,醫生,教師也納入官員體系,讓他們享受官本位的好處…… 甚至后來羅志學又搞出來了一個規定,每年都會評選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優秀者,這些優秀者通過官方組織的考核之后,就會授予相應的官身品級政治待遇……當然,只有政治待遇,沒有工資或權利的。 羅志學的想法很簡單,我打不過你,也改不了你,那么我就加入你,然后取代你……目前來看,效果還行。 你不是想當官嘛,來,好好學習當個科學家,當個醫生,當個教師也能當官嘛…… 第1034章 新加坡迎駕 承順四十七年六月十一日,南洋地區最重要的戰略港口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城市新加坡。 馬六甲巡撫以及巡邏巡撫、安南巡撫、東丹巡撫,西丹巡撫等地方文官以及駐防當地的主要將領們齊齊匯集碼頭。 雖然已經是盛夏時分,新加坡又地處赤道線附近,饒是正午時分的太陽非常的猛烈,但是數十名主要文武官員以及數百名中級文武官員依舊穿著一身正式的漢服官袍,站在烈日下等待。 因為就在他們的前方,港口外的已經駛來了一大群船只,那正是視察艦隊的船只,這些船只正在有序陸續進入港口。 而在更早的時候,多艘戰艦護送的多艘運兵船已經提前靠岸,下來了三千多名近衛軍第一師的士兵。 這三千多名近衛軍的士兵,和七八天前就已經抵達新加坡接管防務,并執行前期安保任務的近衛軍士兵們一起,將會負責港口乃至周邊地區的防務,確保羅志學的視察不會受到任何的干擾,避免任何的潛在威脅。 而新加坡本身就是重要的軍事基地,之前駐扎了大量的陸軍,海軍陸戰隊,不過為了迎接視察,這些一萬多人的兵力已經提前被派遣到了其他地方換防,負責外圍地區的安保事務。 羅志學視察的過程里,任何一個視察的地點附近都不能出現除了近衛軍之外的軍事力量,哪怕是陸軍和海軍、武裝稅警,武裝巡警都不行。 這不是信不信任的問題,而是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任何意外。 在這一點上,甚至都不是羅志學自己的決定,而是參務院九名參務大臣以及二十多名協辦大臣的一致決定。 除了事先經過嚴格篩查和挑選的近衛軍艦隊、近衛軍第一師以及近衛軍第一騎兵團外,其他兵力在這種關鍵敏感時期里都不值得信任。 而帝國的高層官員們,無法承認任何意外的發生……哪怕是陸海軍將領自己都無法承受。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如果一旦出現什么意外,比如說某個視察地區里的駐軍軍官,甚至只是個普通士兵怨天怨地,想要干一票大的來個震驚世人。 他甚至都不需要多做什么,只需要拿上一把步槍,就足以在數百米的范圍內來個狙殺……順帶一提,大楚帝國四十年代初就已經研發出來了第一代狙擊鏡,這玩意一開始主要是用來配發給極少數精銳偵查部隊里的精確射手,用來實施單兵遠距離狙殺任務,而搭配使用的狙擊槍乃是二十四型步槍的標準版,也就是長槍管版本……至于為什么沒有使用二十六型步槍,那是因為楚國生產的二十六型步槍綜合考慮生產成本,對精度的要求不高……普通中等距離下的作戰沒什么問題,但是對于追求高精度的狙擊作戰而言就不太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