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節
隨后調集人手,并把其他子公司的一些電氣化相關的業務進行了合并,最終合并整合了一家新的子公司,即李氏電氣公司。 這種掛著李氏名頭的公司,在李氏制鐵公司里已經是屬于一級子公司,直屬總公司管理,就和李氏造船,李氏機床,李氏動力,李氏化工等諸多核心子公司一樣。 這意味著李氏制鐵公司的管理層,非??春梦磥黼姎饣陌l展,把這項業務當成了未來的重點業務去經營。 而每當李氏制鐵公司重視一項新業務,打算重點發展的時候,往往就會展開很不講道理的競爭模式:撒錢! 自己的技術能力薄弱,沒什么技術儲備基礎,人才更是嚴重不足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收購其他電氣公司,挖其他企業甚至官方科研機構的電氣技術人才啊。 只要錢砸的足夠多,那么就能短時間內把架子搭起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 當初李氏制鐵進軍蒸汽機行業,進軍機床行業都是這么搞的,先大手筆砸錢,搞兼并挖人,然后再利用自身豐富高效的企業管理經驗把規模做起來,然后再持續的積累技術和實力,朝著國內前三甚至第一發起沖擊。 不過即便如此,難度依舊非常大。 因為看到電氣化龐大未來市場前景的,可不僅僅只有他們,還有其他諸多大型企業,而不少進軍電氣化的大企業,實力可都不比李氏制鐵差,甚至更強,尤其是三大官方企業更是提前布局數年,也有雄厚的資源作為支撐。 他們有預感,未來電氣行業的競爭之慘烈,恐怕不會遜于蒸汽機行業! 但是這不要緊,李氏制鐵干的就是這種競爭大,門檻高的行業,造船,機床,蒸汽機等等莫不是如此。 這些高門檻行業看似有諸多缺陷,但是卻有著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一旦能夠在市場中立足,那么就能夠穩固的獲得長期收益,這種業務才是支撐一家超大型企業長期發展的的核心業務。 李氏制鐵之所以能夠保持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并且規模越來越大,并且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在諸多新行業里不斷的進行試探,就是因為有著幾個能夠長期提供穩定收益的核心業務支撐。 而現在,李氏制鐵打算把電氣化也搞起來,作為公司未來二十年高速發展的核心業務! 第993章 制定標準 承順四十五年,這一年對于大楚帝國的絕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工作和生活都不會發生什么重大的影響。 哪怕是去年就已經展開的石油開發和提煉,少量的煤油上市,宣告大楚帝國正式進入石油時代后,實際上對于絕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依舊是沒什么感受的。 甚至絕大部分的人連煤油是什么都還不知道……因為目前的兩大石油公司所開采、運輸以及提煉煤油的產能還非常有限,產出的煤油以及潤滑油等石油產品是非常稀少的,只在極少數城市里出售而已,大部分連煤油燈都還沒見過呢。 同樣的,今年掀起的電氣技術突破,展開電氣化發展建設,這對于帝國官方以及企業界而言震動很大,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并沒有什么感覺,頂多就是在報紙上看到相關的報道而已。 但是你要說影響到人們的實際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電氣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前期的電氣化設備受限于技術、成本等因素,注定只會在工業領域以及特殊領域如科研,軍事上使用,純民用的話還需要相當長的普及時間。 比如電氣化民用的最大場景就是照明……然而電力照明需要靠譜,價格低廉的燈泡,然而以大楚帝國目前的基礎工業技術而言,依舊難以制造出來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同時生產成本還低的燈泡。 光是一個把燈泡抽成真空,再往真空環境的燈泡里填充惰性氣體這一工藝技術,就難倒了無數科研學者。 真空技術,興許對于后世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對于在工業進度上而言還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過渡時期的大楚帝國而言,真的挺難的。 這也導致了燈泡雖然有了,也能用,但是制造成本卻是極為高昂,使用壽命很短暫,整體的使用成本超級高昂。 誰在這個時候要是用電力燈泡充當照明,那純粹是比敗家子還要敗家子……哪怕是一向來以財大氣粗,不在乎些許小錢的,建造戰艦動不動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海軍而言,都表示這玩意太貴,只能勉強給少數主力艦弄幾個探照燈,至于艦艇內部照明還是再等等吧…… 連燈泡這種基礎電力應用設備都無法大規模普及使用,那么民間里的日常生活里就基本上無法看到電力應用的存在痕跡了。 但是普通人感受不到電力時代的到來,這其實并不重要……因為電氣化的主要應用從來都不是民用,盡管燈泡等一系列家用電器的確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特征。 但是電氣化之所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并不是因為讓人們使用上各種家用電器,用上燈泡照明……而是電氣設備讓生產效率大幅度增加,并且電力設備的使用進一步推動了各項技術,尤其是加工技術的進步,又導致了生產力的大幅度增加。 第一次工業革命里,機械化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第二次工業革命里,電力設備、內燃機設備補充乃至取代了蒸汽機動力,同時電力設備的一些工業應用,再一次讓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生產力的提升才是核心要素,其他的都是附帶的……或者說是生產力提升之后帶來的產物。 這兩者的關系不能搞亂了! 工業革命的核心是生產力的提升,而不是生產力提升后的各種產物。 而目前,大楚帝國就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過渡期。 蒸汽機為核心的生產體系依舊支撐著大楚帝國的整個工業體系以及社會運轉。 同時電力設備已經開始小規模的應用,如電報,并陸續展開更多的應用,同時內燃機上,盡管羅志學并沒有在最高層面上進行強力的推動指導,但是隨著工業發展的慣性,尤其是一些企業的自我研發和技術推進,實際上當代的大楚帝國已經摸到內燃機發展的門檻。 如今淪落到只能通過專利授權,出售蒸汽機拖拉機底盤生存的遼東河口機械公司,他們為什么會淪落到這個程度? 就是因為三十年代開始持續多年投資巨資研發煤氣機……然后很悲催的失敗了。 盡管他們已經搞出來了可以實用化的煤氣機,但是卻是沒能解決煤氣機的安全性問題,最終導致損失慘重,空有一大堆內燃機的專利技術,卻是在破產邊緣徘徊。 而類似遼東河口機械公司,在內燃機領域里發起沖擊并研究的企業還有其他不少……而且也很巧,前期研發內燃機的企業,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農機企業。 如遼東河口機械公司,河唐山機械公司,遼河機械公司,這三家公司,是在三十年代里最為輝煌的農業設備生產企業,三家的產品幾乎占據了整個農機市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市場。 這三家企業也是彼此關注,當遼東河口機械公司開始搞煤氣機的時候,其他的兩家農機公司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在內燃機領域里。 至于為什么研發內燃機的主力是這三家農機巨頭……那是因為他們的產品都是使用蒸汽機動力的各種移動式農機設備,比如各種拖拉機。 因為移動設備的需求,他們想要獲得一種比蒸汽機更小,更輕,效率更高的動力設備,而當時的科研理論里,已經提出來了內燃機的設想,并獲得了實驗室的成功。 所以這三大農機設備企業,不約而同的朝著內燃機領域發起沖擊……其中的遼東河口機械公司投入力度最大,獲得的突破也最大……結果主要搞的煤氣機技術遲遲無法投入商業應用,最終拖垮了整個企業。 其他兩家企業的投入力度小一些,雖然取得的成果不大,但是也沒被拖累到負債累累臨近破產,反而是保持著穩定的企業運營,每年依舊還能擠出資金投入到內燃機的研發當中…… 總體來說,大楚帝國的內燃機依舊還處于一種前沿技術研究狀態,距離實用化還有著一些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至于什么時候能夠解決這些技術難題,把內燃機拿出來實用化,那就要看投入力度以及運氣了。 科研這東西,人力物力和運氣都一樣重要,兩者缺一不可。 電氣化,內燃機這兩大第二次工業革命里的重大標志,大楚帝國的不少官方研究機構以及企業都在搞,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距離全面的應用還需要時間。 所以當代楚國人的日常生活里所能夠接觸到的東西,依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里的諸多成果。 工廠還是大規模的使用蒸汽機動力,甚至小部分落后地區的老舊工廠都還在使用水動力設備呢…… 電力設備動力的應用,還需要那些電氣化企業的技術攻關。 盡管皇家理工學院的技術授權,已經把搞出來的新式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全套技術資料都授權了出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各企業拿到這些技術資料后就能夠直接生產了。人家皇家理工學院搞出來的東西,是純粹的實驗室產物……弄出來的樣機可不考慮什么成本,都是用最精密的設備乃至人工搞出來的。 同時由于只是演示用的樣機,其功率也比較小,很難滿足大部分工廠的需求。 此外電力設備這玩意,它不僅僅只有一個發電機以及一個電動機而已,還需要一整套的控制設備。 比如要控制電動機功率的時候,你如果是直接調整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啊……那樣多麻煩啊。 電力的大規模應用是非常復雜的,不僅僅搞定發電機和電動機就行的。 如今,三大官辦的電氣公司乃至民間的李氏電氣等新興電氣企業,他們拿著皇家理工學院授權的技術資料,正在努力研發,進行眾多的技術攻關,爭取盡早的完善各種細節。 但是這個時候也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大企業自己單獨搞的話,那么很容易搞出來多套不同的電力設備標準,這對于帝國的整體電氣化推動是不好的。 所以根據這一情況,工商部聯合的工業部以及各電氣企業,還有技術源頭的皇家理工學院電磁研究所,大家一起坐下來敲定了一套電氣設備的應用標準。 然后各大廠家根據這些標準去研發、設計新產品,最后推向市場……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各大企業不用什么都自己搞,非要搞出來一整套完善的電氣應用設備后才能推向市場,而是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方面攻關某一項設備。 比如松江電氣在發電機領域里積累了不小的技術優勢,他們搞新式發電機就很有優勢,但是在其他方面就略差一些。 現在已經不是三四十年前,整體技術比較簡單,隨便一家綜合公司都能自己搞出來一整套工業設備來了,如今的大楚帝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工業領域方面已經細分的非常厲害。 按照工商部制定的工業種類分類表,光是大類就有二十多種,如煤炭采選,有色金屬采選,其他采選,石油開采以及冶煉,食物加工制造,紡織業,成衣鞋帽制造,皮革,木材加工,造紙,化工制造,醫藥制造,橡膠制造,鋼鐵生產,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造船,馬車制造,火車以及鐵路制造,電氣設備制造,精密儀器制造,金屬制品、機械、修理業等等…… 每一種大類下細分了諸多種類。 中類下再細分小類。 目前為止,工業部弄出來的工業分類就達到了三四百多種……很夸張的。 哪怕是對比后世二十一世紀的工業分類,其實也就少了航空航天以及核電領域,還有計算機領域這幾個大類而已。 所以別小看十九世紀中后期的工業能力……基本上該有的工業分類都已經有了。 在發展多年,已經非常成熟,高度細分化的工業體系里,一家企業,哪怕是李氏制鐵或者江南機械公司這些企業當中的龐然大物,都不可能說大包大攬所有事都能干。 把它規模再擴大一百倍都不行…… 工業分類太多,這里頭需要的工廠和技術人員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哪怕是不考慮什么產能問題,僅僅是維持一個完整的大楚帝國的工業體系運營,就最少需要數百萬的產業工人,十萬級的各種工程師技術人員。 這也是原時空哪怕是在十九世紀中后期里很多所謂的工業國家,也都是缺胳膊少腿的緣故……小國寡民,哪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里的各種工業種類它都弄不起…… 幾百個工業分類呢,他們就那么點人,能玩個啥??! 所以,原時空里的諸多工業國家,不說工業齊全的,哪怕是弄了大部分工業種類的國家,那基本都是幾千萬人口保底,比如波斯。 后世的波斯人長期遭到封鎖也沒地買去,又不甘心躺平擺爛,所以只能什么都自己搞。 弄出來的東西差是差了一些,但是除了極少數尖端領域的,比如半導體這些,其他的該有的都有。 而支撐波斯人把大部分工業種類都搞出來的基礎是什么?足夠的人口! 沒有足夠的人口支撐,那么他們人均大學生,但是除開老幼外,都沒有足夠的人口去維持這個工業體系一樣沒什么卵用。 這都不提什么市場之類的了。 大楚帝國里的工業體系,也是五花八門各種亂七八糟的都有,非常的繁雜,而也就意味著電氣化的推廣應用不是一家企業,甚至不是一兩個行業能夠搞定了,這需要整個帝國工業界來進行推動,制定相應的標準,然后各企業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技術研發產品,確保各企業研發生產出來的產品,都能應用在同一套電氣化標準之下。 而不是說我弄出來的東西,別人不能用;別人弄出來的東西我又不能用。 以至于出現大量的重復建設浪費,并形成惡性競爭等情況。 帝國官方牽頭制定的電氣設備應用標準,可以說極大的促進了電氣化領域的研究和應用,讓各大企業能夠專心投入其中一個領域進行研發,并迅速向市場推出產品。 很快,技術能力雄厚的松江電氣公司,就在松江機械博覽會上,正式公布了他們的新式發電機產品。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具備實際使用價值,可以應用于工業生產或其他領域的大型自勵磁直流發電機。 第994章 電力照明時代 松江電氣公司推出的新式發電機,瞬間就引起了市場的極大反響。 畢竟當代的大楚帝國里產業界里,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電氣化的極大潛力,畢竟發電機和電動機又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科研試驗用的相關發電機和電動機都出現多少年了。 電力設備所帶來的便捷性,穩定性還有電力的其他應用等諸多特點足以讓產業界的精英群體們充分認知到其重要性。 電力設備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其重要性甚至比二十一世紀里尚未出現的核聚變之類的所謂黑科技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