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節
有線電報的大規模建設和應用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電報的大規模建設以及應用,也大幅度推動了整個電氣化行業的發展。 建設電報需要海量的電纜……這推動了電線研發生產相關企業的發展。 電報還需要發電機,這推動了發電機的研發以及生產企業的發展。 同時電報在實際使用過程里,也大規模使用了蓄電池,這又推動了蓄電池行業的才繼續發展。 可以說,電報的大規模建設和使用,帶給帝國的不僅僅是通訊領域的進步,同時也推動了整個電氣行業的發展。 沒有電報行業的迅速推動和發展,新式發電機的研發也不可能受到這么大的重視,獲得如此多的經費……因為市場迫切的希望獲得更加先進,穩定,高效,低成本的發電機啊,如此自然就有相應的人才和經費投入其中。 羅志學到了皇家理工學院后,很快就看到了研究團隊搞出來的發電機,這是一臺看起來很有近代工業風,充滿了粗狂和落后感的發電機,發電機使用的動力是一臺蒸汽機。 同時作為電力演示,另外一邊還有通過電線連接的電動機。 整個流程就是蒸汽機燒煤,推動發電機產生直流電能,電能再驅動直流電機做功,然后推動其他各種設備。 看到這里,興許有人會問,既然是用蒸汽機發電,為什么不干脆一步到位,直接使用蒸汽機作為工廠動力呢。 這……實際上有些情況的確是多此一舉,不如直接使用蒸汽機。 但是很多時候也不是如此…… 屬于各有各自的優缺點,各有各自的用途。 首先,蒸汽機這玩意運行起來動靜不小,其動力傳輸裝置也麻煩,所以你搞一些精密加工的話,旁邊有一臺持續抖動,震得地面揚灰的蒸汽機,就很不適合了…… 所以當代一些精密加工工廠,其動力結構非常復雜,既然給蒸汽機進行減震處理,還要搞很長的動力傳動裝置,避免蒸汽機過于靠近加工車間影響加工精度。 但是如果采用電機的話,那么就簡單多了,蒸汽動力的發電機,完全可以放得很遠……雖然如今使用的還是直流電,電力輸送距離比較短,但是這個短也是和交流電相對比的,再怎么樣,其動力輸送距離也要比直接的動力傳動系統要遠得多,兩者甚至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這樣通過電力傳遞能量,在終端使用發電機的話,那么整個能量的傳遞就非常方便了。 同時還有一點,那就是直接使用蒸汽機的話,動力分配以及調整都非常麻煩,一臺蒸汽機想要同時驅動多個機械設備,往往需要非常復雜的傳動結構。 但是使用電能后,根本不用那么麻煩,接多幾條電線,配幾套發電機就行了。 而動力輸出調整也簡單,直接調整電壓電流就行。 諸多的優勢,使得了電力驅動在工業生產領域里,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不僅僅是在精密加工領域,絕大部分工業領域里都能用上,并且用的很好。 這也是羅志學為什么這么重視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緣故。 這玩意,是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設備,能夠讓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而生產效率提升了,那么整體的社會發展自然也就提升了,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就提升了。 所以看到演示后,羅志學親自做出了批示,既然可以大規模用于工業生產的電力設備已經搞出來了,那么就不要藏著掖著,及時應用上去,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早實現電氣化工業生產! 第992章 李氏制鐵的電氣化之路 羅志學做出了批示后,皇家理工學院以及工業部方面迅速行動了起來。 如何把先進技術進行工業化生產并應用,和科研和應用結合起來,并快速轉化,在這方面大楚帝國方面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很快,工業部下屬的三大電氣公司,即松江電氣、應天機電、徐州電氣這三家公司找到了皇家理工學院方面,提出了購買新式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專利授權。 在花費了不菲的代價以及后續的分成后,這三家工業部所控制的官辦電氣企業,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電氣公司就獲得了新式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專利授權。 但是這并沒有結束……按照皇家理工學院對外進行專利授權的一貫傳統,尤其是那些重要無比,可以推動整個社會進步,同時又不涉及到民生,國防安全等領域的技術,專利授權一般都是采取來者不拒。 只要你給錢,那么皇家理工學院就會賣! 這樣既可以短時間內最大程度的利用社會的廣大資源來推動新技術的發展,新產品的應用和普及,同時也可以讓皇家理工學院回收大量的資金,以彌補該學院天文數字一樣的科研經費。 這也是皇家理工學院對外進行專利授權的時候,一般不會采取唯一專利授權,也不會只收取一次性的專利授權費,而是會在收取專利授權門檻費后,還會收取后續的專利產品分成。 這一點在當年研發出來了高壓蒸汽機,并進行推廣的時候就干過,而且干的很不錯。 當年皇家理工學院雖然研發高壓蒸汽機花費了海量的科研資金,但是研發成功并開始對外專利授權后,不用幾年就收回了所有的研發成本,并大賺了一筆,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皇家理工學院依舊還能收取到蒸汽機領域的諸多專利分成。 當然,這些專利分成已經不是最開始的高壓蒸汽機的核心專利分成費用了,因為高壓蒸汽機的早期核心專利已經過了十五年的保護期,現在所有楚國個人或組織都能免費使用。 但是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在后續還進行了蒸汽機的持續研究,又弄出來了不少技術創新和專利,這一部分專利依舊可以給皇家理工學院帶來龐大的專利費收入。 而專利收入,也是維持皇家理工學院每年龐大科研經費投入的主要收入來源。 皇家理工學院,雖然是官方研究機構,但可不靠官方經費過日子……實際上就官方撥給的那點經費,還不夠那些科研瘋子做幾次試驗的…… 皇家理工學院的主要收入,還是依靠數量龐大的專利庫,對外授權所收取的專利授權費。 比如電報這玩意,光是這玩意每年都能給皇家理工學院海量的專利授權費。 別看電報是官方辦的,電報設備是三大電氣公司生產的,但不客氣的說,電報局也好,三大電氣公司也好,都是給皇家理工學院天量的專利授權費。 首先,三大電氣公司生產電報收發設備,實際上就是一個代工廠家而已,他們是根據電報總局的專利授權生產這些電報機,但是無法對外公開銷售……而這些電報總局的這些電報技術,來源于皇家理工學院的電報技術技術授權。 為了獲得這些電報技術的專利授權,他們當年一次性給了皇家理工學院一筆不菲的授權金外,后續還需要給予專利分成,這個分成很離譜的……并不是按照電報設備的數量或產生的利潤進行分成的,而是按照派發的電報來收費的……而且比例相當高。 天津到廣州的十個字電報,派發價格是一楚元,但是皇家理工學院就要從中收走十分錢。 一楚元等于十角等于一千楚分。 簡單來說,所有的電報總局的所有電報收入,都需要向皇家理工學院繳納百分之一的專利費。 看似百分之一這個比例似乎很小……但是你要知道電報總局可是大楚帝國里僅有的一家電報運營商,這玩意是壟斷的,它代表的是整個電報市場。 而電報技術的專利收入,也只是皇家理工學院的一部分收入而已,甚至占據的比例都不大。 皇家理工學院里的各種技術專利多了去,而且幾乎所有的專利只要有人要,那么都會進行對外授權……當然一些關乎國防民生的一些技術專利,也只有特定的官辦企業才能夠獲得授權,但是那是官方企業,該交的專利費還是得交。 皇家理工學院之所以每年都能夠投入海量的研發經費,就是依靠著龐大的專利庫所產生的專利費用。 這一次新式發電機以及配套的電動機也不例外,三大電氣公司是花費了一定的門檻費,再再加上后續的專利分成費用來獲得了這兩大技術的授權。 因為這兩大技術不算什么國防民生敏感技術,不需要限定企業,加上推廣普及后又能極大的帶動社會的整體發展,因此皇家理工學院對這兩大技術的技術授權幾乎是敞開的。 只要你給得起門檻費,然后同意后續的專利分成,那么就可以得到專利授權。 于是乎,在三大電氣公司之后,又有其他企業陸續找上門求購專利授權費……當然了,也不是什么小企業都能找過來。 皇家理工學院的專利授權也是很黑的,首先是門檻費就不低……你得一次性給五萬楚元的門檻費。 同時要證明自己的實力,能夠把這兩大技術實現工業量產化,并達到一定的銷量……而這一點,其實也不是為了確保銷量,純粹是為了避免后續授權專利費的麻煩,要是隨便什么小企業跑過來要專利的話,這專利授權出去了,那么后續的專利分成你要是不給了怎么辦? 或者是隱瞞做假賬之類的怎么辦? 雖然皇家理工學院有著整個帝國里最為龐大,最為專業的專利律師團隊……能夠在你違反協議的時候把你告破產,但是出動律師團隊打官司也要成本的。 人家皇家理工學院也不可能因為你幾個銅板的專利費,就出動大律師和你打官司的……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所以他們為了避免這種事,也會根據不同的專利類型和價值,設置不同的授權門檻。 而新式發電機,電動機這種足以開創歷史的發明,其門檻可不低。 五萬的一次性門檻費外,還需要你的企業達到一定的規?!@樣當你以后違反專利協議的時候,皇家理工學院的律師團隊也方便對你發起訴訟,并把專利費拿回來。 因此真正能夠獲得新式發電機專利授權的,都是一些大企業。 其中既有官辦企業,也有民辦企業。 而民營企業里就有大名鼎鼎的李氏制鐵。 李氏制鐵這家企業,在大楚帝國的工商界里也是屬于非常特殊的存在! 它早些年,乃是大楚帝國里最后一家擁有國防業務資質的私營企業,當年大楚帝國為了推動兩廣等地區的作戰,選擇吸納了當地的一些民間作坊生產各種冷兵器甚至槍炮。 李氏制鐵就是其中一家,后來出現了一些事情導致其他作坊都完蛋了,只剩下李氏制鐵一家。李氏制鐵一直持續給軍方生產各種冷兵器,到了承順十幾年后才把武器業務打包出售給兩廣武器公司,進而失去了國防業務的資質。 所以,李氏制鐵公司,也是大楚帝國里最后一家私營武器公司,在李氏制鐵公司之后,大楚帝國里的所有武器業務,都被官辦企業給包圓了,并多次整合之后,目前帝國里一共有著六家武器公司。 出售了武器業務后,李氏制鐵主要從事農具,餐具,日用五金等業務,隨后投入造船業務,再過來是鋼鐵,采礦,化工,然后又死磕機床為核心的機械制造業務。 今年年初的時候,隨著石油行業大爆發,李氏制鐵下屬的一個機械公司又轉身跑去研發石油開采,提煉設備去了,據說做的還不錯,和工業石油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李氏制鐵公司,是大楚帝國里罕有的一家非官辦,卻是在各主要重工業領域里都獲得了不菲成績,在多個領域里都做到前三的私營企業。 盡管到目前為止,李氏制鐵公司的股份里有很多,已經落入了官方資本手中,其中大概有十多個百分點的股份,都是被各地官方財務管理機構直接持有,還有二十多個百分點的股份,則是被官方控制或官方背景的一些投資機構所持有。 比如江南省養老基金,就大量持有該公司的股份! 剩下的股份大多也是被各種投資機構,基金持有,真正的個人持股比例還是比較少的。 主要是李氏制鐵公司的盤子太大,這企業可是目前國內市值第一的大企業,個人購買的股份也許對于個人而言不算少,但是對于李氏制鐵這么大一個盤子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其實也不是國內的企業就他們最大,而是很多超大規模的官辦大企業,要么不上市,要么就是只上市旗下的一個子公司或幾個子公司而已。 比如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這個超大型企業……李氏制鐵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提并論。 還有江南機械公司,這家公司乃是工業部直屬的十多家機械超大型企業之一,其督辦的品級可是正三品,旗下光是上市公司就有二十多家,而國內最大的三家電氣公司之一的松江電氣,就是這家公司孫公司……中間都還隔著一個松江精密機械公司呢。 大楚帝國的官方資本,才是最大的資本,而掌控這些官方資本的大楚帝國官方,才是最大的資本家。 只是帝國官方的幾乎所有投資,運營行為都不是為了賺錢而已…… 這一點就是私人資本和官方資本的區別了。 私人資本家的投資行為,是為了追求利潤,但是官方資本的所有投資行為,追求的則是社會發展,提供就業,增收稅收等等,最終目的是為了穩定乃至加強統治基礎。 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官方資本,除了最早的那十多年里,后續一直到現在幾乎不在輕工業領域里投資的原因。 但是李氏制鐵這種私營企業就不一樣了,盡管其很多股份都是被官方資本持有,但是依舊是一家純正的私營企業,其企業經營權依舊掌控在李氏家族手中。 他們投資電氣化領域,可不是為了推動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 作為一家規模龐大,資金也非常充沛的大型企業,李氏制鐵在核心業務之外,也在不斷的探索其他的新業務,在很多領域里都會進行投資…… 看到有什么新東西冒出來了,甭管以后能不能成功,先投資了再說。 這一點也是很多超大企業的通用手段,主業務到了一定程度后,想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就很難,所以會到處撒錢尋找新增長點,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某種新技術出現后,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給干掉了…… 對于這些超大型企業而言,很多時候干掉他們的并不是同行競爭對手,而是看似沒啥關系的其他行業的崛起! 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同時為了避免被莫名其妙的新行業給干掉,他們通常會選擇在諸多新行業里廣撒網……甭管有沒有魚,把網撒下去再說。 李氏制鐵在電氣領域的公司也不例外,他們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投資收購了一家生產手搖發電機的小公司,主要從事科研、個人使用的手搖直流發電機的研發以及生產業務…… 這種投資,屬于典型的預防性投資,那就是先在電氣行業里標個點,先把腳伸進去,再看后續的情況發展。 這一次李氏制鐵得到了電氣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后,該公司高層迅速意識到了電氣化的龐大未來市場潛力,因此和其他諸多大企業一樣,花費了五萬楚元的門檻費以及簽訂了后續的專利分成后,獲得了新式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專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