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節
所以,來硬的是不行的,直接用錢砸人也沒錢。 怎么辦? 陳敬云只能是用自己老一套的辦法:講理想,說未來! 俗稱:畫大餅! 此時此時的陳敬云的茅草屋王宮里就對著人畫大餅……而站在他對面的乃是一個三十幾歲,穿著一身職業裝的中年男子李大同。 陳敬云正在語速快速,并帶著夸張手勢描述著西非王國的美好未來,能夠帶給他李大同的未來豐厚利益有多么豐厚…… 不過李大同的關注重點,卻不是陳敬云的話語,身為一個職場老人,李大同見過的畫餅大師多了去,但能真正能夠做起來,并且最后還真的給員工分餅的那是鳳毛菱角……反正他一個沒見著。 他之所以同意來見陳敬云,主要還是覺得陳敬云這人腦子有問題,而腦子有問題的人處理事情的方式可能不一樣。 比如窗外不遠處的,港口里的一棟正在施工當中的磚石水泥建筑……就不太一樣。 按照一般常規來說,陳敬云這種小地方里折騰的土皇帝,甭管是什么農業開發公司督辦,雇傭兵首領,還是玩自己建國的什么國王,大多數都是喜歡享受那種身為土皇帝的感覺。 這卡拉地區修起來的第一座磚石水泥建筑,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基本都是陳敬云的私人官邸兼帶武裝堡壘的性質,尤其是陳敬云錢還不多,需要花費高價進口水泥的前提下。 但是這個陳敬云,搞的第一座水泥建筑,竟然是一座飯店……為過往船只旅客提供各種服務,住宿和飲食等。 而陳敬云自己所住的皇宮,都還是現在這棟茅草屋呢,連帶軍營也都還是茅草屋。 雖然這種選擇在李大同看來也是屬于腦子有坑……這年頭可沒多少人會跑到卡拉這地方來,這飯店修給誰住??? 估計修起來了,這入住人員里也就只有他們公司的這一行人。 也就是這種不正常,讓李大同覺得陳敬云這人腦子有問題,而且有問題到李大同同意私下再見一面,聽他說一番畫大餅。 這個時候,陳敬云剛好說起他的計劃……說是之所以修這座飯店,就是想要讓周邊的楚國人知道,在西非地區,還有一個能夠提供各種高標準,不下于本土飯店服務標準的飯店。 進而吸引更多的過往商船在來到西非的時候,在這里停泊補給,消費…… 最后,陳敬云說我們已經在上游找到一座小煤礦,正在組織人手開采。 李大頭聽到這里,頓時就有了精神,卡拉如果有了煤炭,也就能為過往船只提供煤炭補給,有成為一座真正意義港口城市的資格。 這年頭楚國人的遠洋船只,基本都是蒸汽船只,補給的時候是需要煤炭補給的,沒有煤炭儲備的港口,很少有船只會前往補給休整! 如果后續有大量船只選擇途徑西非的時候,選在這里停泊補給,那么消費就有了……這些過往商船的補給業務可不是個小數目,同時船員們在港口消費,一向來都是很大方的。 過往船只的往來,還能順帶打響卡拉港的名氣,進而吸引更多的資金,人口進入。 這有了資金和人口,后續的發展也就容易了。 聽到這里,李大頭突然就想起了整個西非地區,除了加納城那邊還有那么一家勉強看起來還算靠譜的飯店外,其他幾個殖民據點都沒什么像樣的飯店,至于有煤炭供應的港口也沒幾個。 而那些沿途商船到處跑,卡拉有不錯的飯店,還有煤炭補給的消息可能會很快傳出去。 很多船只經過西非的時候,都會選擇找個港口進行補給,順帶船員們也休息一二的。 之前的船只大多選擇在加納城??垦a給,但是如果不湊巧的話,比如煤炭缺乏,或者加納城那邊比較船只擁擠,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他幾個條件不咋地,有煤炭補給的港口了。 而那些補給港口,可沒有這么高標準的飯店……在西非這地方,水泥這種看似普通的建筑材料可是很貴的,基本都是從本土運輸過來,西非這片的那些小殖民據點港口可沒人會和陳敬云這樣拿來修飯店的。 卡拉這邊條件比較好,船只順路的時候,方便的話來這里停泊補給,休整一番也是可行的。 基于煤炭補給,上好的港口飯店,再加上這邊整體上的良好服務態度,讓卡拉港成為一個真正的港口城市,那是有極大機會的! 這個陳敬云雖然在畫餅,但是也許,他畫的餅有機會實現! 現在問題的關鍵就是,這畫的餅里,有多少是真正能分給他李大同的? 他李大同能得到什么? 第976章 李大同想當官 李大同,一個非常庸俗的名字,他大字不識的父親請村里的一個同樣沒啥見識的讀書人取的。 三十六歲,不上不下,非常尷尬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好幾個外室要養的年紀。 在幾內亞農業公司擔任技術顧問,這并不是李大同的理想工作……盡管他在大學的時候學的就是農業種植技術。 但是他少年時候最想要報考的學??刹皇鞘裁创髮W,而是三大軍校: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皇家近衛軍學?!恢庇幸粋€當官的夢想! 至于說為什么想要當官去報考軍?!@就涉及到大楚帝國的特殊國情了,軍官退役轉移安排文官職務有優待,比單純進士出身入仕要爬的更快一些。 當然了,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很多有理想有野心的年輕學子也都想要報考三大軍?!上?,大楚帝帝國的軍校,一向來都是最難考取的幾所學校之一,報考難度僅次于皇家理工學院。 李大同雖然上學的時候成績也還不錯,在周圍眼里也屬于學霸的類型,要不然也考不上大學并拿獎學金……但是距離報考軍校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每年的高校聯考里,三大軍校的錄取分數都要吊打最好的綜合大學,同時也是號稱文官搖籃的國子監大學。 大楚帝國里軍人的超高社會地位以及光明的前途……導致了對于廣大學子而言,甭管你是為了什么家族榮譽,還是為了實現階層躍升,追求榮華富貴,又或者是為了從政當官,還是說追求保家衛國。 其中的保家衛國不說,且說什么榮華富貴之類的東西,那是因為大楚帝國的軍官退役后專業安排待遇是非常優厚的。 按照固定年齡,表現普通,純粹靠熬資歷來作為比較標準。 一個學子報考國子監大學,然后參加科舉考試里規格最高的會試入仕,除非你能夠考到一甲、二甲這種靠前的名次,然后被分配到翰林院工作作為入仕的起點。 否則的話,是比不過考取進校,然后規規矩矩服役到三十幾歲退役后轉業安排的文官品級高的。 至于通過省級的鄉試科舉考入仕,那就更不用說了,舉人級別的入仕起點太低,很難爬起來的。 此外科舉里之前還有的院試……之前的院試本來就是作為一種人才錄取補充制度而存在,錄取的都是低學歷人員,是作為最基本的科員等人員使用,基本很難有什么往上爬的機會。 而現在嗎,院試雖然還存在,但是已經不再作為錄取入仕的考試,而是作為入仕預考考試,之所以有這個變化,是因為早期組織院試并招錄的官府乃是地方府級單位。 級別太低,受到地方牽扯因素太重,出現了太多考場舞弊情況,同時也因為隨著火車和輪船普及,交通更加方便,學子考試往來也更方便的情況下,在承順三十三年的時候就把院試作為面對高中,中專等低學歷人員的科舉預考,通過院試后,就能參加高等院校畢業生才能直接報考的鄉試,也就是說院試考生還得再一次參加鄉試才能真正入仕……院試,就是給低學歷人員一個報考的機會而已。 不然的話,高中,中專這兩種低學歷人員連報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了。 畢竟自從科舉改革后,只有高等院校畢業,即大專以及本科畢業生,才可以直接報考鄉或更高級別的會試。 如今在大楚帝國里想要走文官路子入仕,只能考中省級鄉試后,才能入仕,然后根據情況進行分配安排。 為了地方進行科舉舞弊,省級鄉試其實也不是說當地省份組織進行考試,而是由禮教部、吏務部選派學政主持……整體情況其實有點像是走了老路的前明科舉制度,恢復到了舉人這個級別才能當官的情況。 只不過大楚帝國每年錄取的‘舉人’有點多,而且這些所謂的舉人也不是作為什么傳統王朝里的正式官員,而是作為普通科員,相當于傳統王朝里的吏員來分配使用的。 不僅僅舉人剛入仕是吏員,就算是會試里的進士,除了一甲和二甲有優待外,普通的錄取人員也是剛分配的時候也只是個從九品而已,只不過進士升官的速度飛快而已,不用幾年人家往往就能夠爬到從七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官員。 在大楚帝國里,只有從七品才能夠擔任領導管理類的職務,八品和九品是不能擔任相關領導職務的。 進士出身晉升快,這也不是什么潛規則之類的,而是官員任用的明確規定,會試出身的官員,從七品之前,最少一年升一級……哪怕你沒干出什么成績,四年內都給你一個保底的從七品。 如果是能力強或背景深厚,又或者兩者兼有,那么根本用不了四年,可能一兩年就就升到從七品的。 而從七品,在地方上可以擔任鎮衙門的二把手‘同鎮’,或者在縣級衙門任各科副科長)。 七品以下的快速晉升,這是帝國針對進士學子的特殊優待。 因為會試本身就是帝國培養中高級官員的搖籃,你把早期升級時間卡的太死,那么會導致這些學霸人到中年了還在中低級官員里打轉,那樣搞出來的會試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畢竟大楚帝國的官員品級一共是有九品十八級,而到了七品以后的晉升就會卡的比較死,晉升間隔必須在兩年以上,這個兩年只是最理想的情況,實際上對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而言,想要升一級往往需要四五年甚至更久。 哪怕是那些升官速度很快的官員們,只要中途隨便被卡一道關卡,慢了稍微一步的話,那么基本就和部堂高官無緣了。 京畿吏務部,省吏務廳每年都會挑選符合條件的年輕官員進入培養名單,但是真正能夠成為高官的依舊只是少數人。 不過就算最后能夠成為部堂高官的人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但是能否進入培養名單,尤其是吏務部直屬的培養名單,這對于中輕代官員而言依舊是一個仕途捷徑…… 畢竟當了二品大員,當個三品高官也是極好的……再不濟,京畿各部的正副處長或地方知府,同知,省各廳廳長,副廳長這種四品大員,那也是極好的……好歹也是能穿緋紅官袍呢。 一旦進入培養名單,就意味著順暢的仕途,但是想要進入培養名單,首先你得有資格進入被選拔培養的范圍啊……好歹得有個從七品吧。 而且還得足夠年輕,這樣才夠培養價值。 這些也就意味著,能否快速的度過八品和九品這兩個階段,成長為七品級別的管理職務,這對于未來的仕途發展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而進士出身的人,在這方面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還有一種人比進士更有優勢,那就是退役軍官! 首先,人家軍官從上軍校的時候就算是正式入仕……而且一進軍校就是準尉,待遇直接照比從八品文官,四年軍校畢業后最低少尉,優秀者可獲得中尉軍銜。 畢業進入部隊正式服役后,只要不犯下大錯,那么三年后就能夠獲得中尉軍銜,但是從中尉繼續往上升上尉就不容易了,這是一道關卡……在野戰部隊里,中尉有很多位置,排長,副連長,各種參謀,副官之類的很多。但是上尉的話就比較少了,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連長,然后再加一個副營長,再過來可能就是一些參謀人員了。 這意味著很多個中尉競爭一個位置,競爭還是比較慘烈的。 混的不咋地的人往往到了三十左右看不到更進一步的希望后,如果自己愿意的話,就可以接受退役專業安排了……退役之前,只要你不是犯錯被勒令退役的,那么會給你升一級軍銜到上尉軍銜,升完軍銜就退役……更高的軍銜也就意味著更好的轉業安排。 如此一來,也就是說只要考上軍校,哪怕你以后混的不咋地,也能熬資歷熬到中尉,然后自己識相點主動申請轉業,還能給你弄個上尉軍銜退役的待遇。 而上尉軍銜退役后轉業安排,一般都是給予正七品的品級……三十歲左右才弄個正七品看似不咋地,但是你要知道,這是下限……保底的那種。 如果你能混到校官退役,那么可能你三十幾歲轉業到地方,就能弄個六品,乃至五品了。 至于為什么軍官退役轉業待遇這么好? 因為每年能夠考上三大軍校的新生,都是帝國最優秀的一批精英,不往死里用那就是浪費。 毫不客氣的說,排除科研能力這一點外,三大軍校的生源素質是最高的,匯集了大楚帝國最優秀的一批學子……在大楚帝國,軍隊里才是頂級學霸集中地! 有人形容,三大軍校招生,就是在頂尖里掐尖……哪怕是國子監大學,應天大學,金陵理工這些已經算得上是最頂級的大學了,都只能招錄軍校挑剩下的學生。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報考軍校都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上述一切說法,依舊不算皇家理工學院,在廣大學子眼里,那破地方只有變態才會去,正常人誰會去那地方啊……嗯,絕對不是我們酸,而是那地方真沒幾個正常人。 而反過來軍官的待遇好,也導致了更多精英學子報告軍校,進一步又推高了軍校生的素質以及后續的待遇。 基于這種情況,李大同這個普通學霸根本不可能考上軍校,大學畢業后他也嘗試過參加會試,但是會試也不容易考啊…… 最后他打算退而求次去參加鄉試,剛好遇上了南非開發公司招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待遇給的非常豐厚……他就打算先去南非干兩年存點錢,再回本土參加鄉試。 畢竟他是貧寒子弟出身,而入仕的話剛進去的待遇雖然對比普通人不錯,但是其實也很有限,剛進去的那幾年,一年也就拿個幾百楚元而已。 他想要讓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享受清福,因此就跑南非去賺一筆塊錢,存到幾千塊后就放心去參加科舉當小科員……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去非洲就回不去了…… 理由? 其實也沒什么太多的理由,一方面是南非開發公司給的太多,另外一方面是在他到了非洲之后,充分體會到了什么叫做人上人…… 就算是普通的楚國人跑到了海外,尤其是非洲這一片行政領地里都能瞬間變身人上人。 而像他這樣的本科出身的高級技術人才,在非洲這一片那更是屬于極為稀缺的人才,而且社會地位也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