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節
這個過程里,非洲當地部落也是重要的參與者,他們通過出售奴隸來獲得資金,然后購買歐洲人的各種商品,進而形成一整個利益鏈條。 很多時候他們為了更多的獲得奴隸,還會主動發起戰爭呢。 當然了,歐洲人也不是什么好鳥,為了獲得更多的奴隸,他們會鼓動那些部落發起戰爭抓獲奴隸。 然而當楚國人到來之后,奴隸貿易就被迫斷絕了……這就讓那些抓了大量奴隸準備出售的當地部落很不滿了。 為此還搞出來了好幾次的叛亂。 到最后,為了平息這種混亂局勢,同時也因為推動當地的黃金開采以及種植園開發,讓黃金礦產企業以及農業企業有充足的勞動力。 黃金州官府就在當地施行了勞務派遣制度。 如此,那些部落們抓到奴隸后,就可以以部落為名義組建土著官方勞務派遣公司,以這個勞務公司和楚國企業簽訂勞務派遣合作協議,最后把勞動力派遣到楚國人開辦的礦場,種植園里進行工作。 通過勞務派遣制度,實現了廣大非洲地區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好局面。 不過這種勞務派遣制度,目前只局限于行政領地以及非控制區里,在大楚帝國直轄領地里是不準搞的。 在直轄領地里,如果要動用大量的勞動力,一般會和軍方進行合作,讓軍方把戰俘拉過去干活。 楚軍在全球到處打仗,這個過程里產生的戰俘過了去,而楚軍也不可能把戰俘直接放了,也不會直接玩什么屠殺,更不可能免費養著他們,所以會把戰俘拉到直轄領地的工地上干幾年,讓他們自己賺自己的飯錢,然后再根據情況,過上幾年釋放戰俘讓他們回家。 如今的黃金州總督,就是忙著這些事,開發黃金,推動種植園建設,搞勞務派遣,還準備著和軍方那邊商量準備向北推進,拿下北部的黃金礦產。 盡管黃金海岸這邊的黃金產量其實不是很多,遠不如大楚帝國重點開發的馬普托府茨瓦內金礦,但是黃金資源也不算少,值得開發。 反正目前大楚帝國對黃金是多多益善,哪怕是每年開采出來大幾百噸黃金,但是因為金本位制度的緣故,以至于帝國黃金的需求量依舊非常大。 所以大楚帝國對一切黃金產地都有濃厚的興趣。 黃金海岸也不例外! 黃金州總督府那邊對陳敬云等人的事采取了保守的旁觀態度,這讓陳敬云等人也是大大松了口氣,然后就開始磨拳搽掌,準備對周邊的土著勢力發起進攻,以擴充地盤,增加勞動力了。 第972章 陳敬云建國記 西非卡拉地區,這是一個位于后世喀麥隆沿海地區的一個小港口村落,乃是當地一條河流的出???。 二三十年前有土著遷移到這里建立了一個小村落,后來逐漸有歐洲乃至楚國人來到這里進行小規模的貿易。 不過貿易量非常小,因為在之前的歐洲人的奴隸貿易生意主要集中在黃金海岸一帶,這地方的奴隸市場暫時還沒有開發,同時這地方也沒啥黃金等貴重的資源,同時歐洲人在當代也很少在當地開辟種植園。 因此不僅僅是喀麥隆地區,實際上在整個非洲地區里的殖民開發程度都非常落后的。 其殖民開發程度遠不如美洲地區。 這主要是非洲的自然條件要更加惡劣,外來人到這里生存的話面臨著更大的麻煩以及困難。 不像是美洲地區,雖然說也有大量的原始深林乃至南美洲的熱帶原始叢林地區,但是只是單純的地形問題,不存在和非洲那樣諸多亂七八糟的問題。 因此歐洲人在非洲地區的殖民活動,大部分只局限在部分沿海地區,并且非洲地區的殖民活動主要是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為主,尤其是葡萄牙人為主,但是不管是葡萄牙人還是荷蘭人他們都是屬于小國寡民的國家,國內人口數量稀少,本來就很少搞大規模的移民開發。 他們的殖民活動,更多的是在沿海地區建立商貿據點,然后進行貿易為主。 后來楚國人來到了非洲,并趕走了歐洲人獨占了非洲之后,其擴張策略則是分地區進行,對地理以及氣候條件比較好的南非地區,準確的說是南非最南端的一片沿海平原地區;再加上一個超級黃金產地的馬普托地區采取直轄政策。 但是在非洲其他地方,則是采取傳統的殖民模式,以建立行政領地為主,這些行政領地也多是一些條件比較好的沿海平原地帶以及交通戰略要地,比如優良的深水港口。 這些行政領地規模普遍偏小,小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貿易據點,大的也不過是規模稍微大一些的城鎮以及附帶的周邊沿海平原地區。 但是整體而言,大楚帝國對非洲地區的擴張是保守而緩慢的,很多沿海地區實際上都沒有完成全面的實際控制,至于內陸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少許的直轄領地移民開發,部分行政領地開辟種植園,大部分地區則是保持貿易往來。 這就是大楚帝國目前對非洲地區的擴張策略。 如此情況下,哪怕是楚國人接替了歐洲人掌控了非洲后,大部分的非洲地區要么是的荒無人煙,要么是處于當地的部落、王國控制下。 喀麥隆地區就是如此。 這片地方依舊處于當地的幾個部落所掌控,陳敬云等人登陸的卡拉地區,就是屬于其中的一個名為杜阿拉人的部落。 當然了,陳敬云他們其實也搞不清楚這個什么杜阿拉部落……非洲地區的各種亂七八糟的部落太多了,直到目前楚國人甚至連活動在沿海地區的非洲各部落都沒能搞清楚。 人長的都黑不溜秋的分不出來,說的話也都是嘰里呱啦的鳥語聽不懂。 你想讓楚國人把這些看似都一樣的非洲人給區分出來不同的部落,民族,那實在是太難了。 陳敬云雖然也在非洲混了很多年,但實際上之前他主要是活躍在馬普托府一帶,最近一年才帶著人來到西非活躍,之前也是主要在黃金海岸一帶活躍! 說實話,喀麥隆地區他也是第一次來…… 之所以來這里,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因此這里是幾內亞灣沿岸里,少數一片還沒有楚國人涉足并實際控制的地區! 往西邊一百多公里外,就是楚國人的殖民貿易據點卡拉巴爾,駐扎有一百多名的印度軍團的士兵,以控制這個進出卡拉巴爾河的重要河口,這地方也是大楚帝國在黃金海岸地區里比較重要的殖民據點,除了駐軍外,還有大約一千多名楚國人移民,在周邊開辟了糧食種植園以及可可種植園。 往南三四百公里外的加蓬地區,有著一條加蓬河,之前葡萄牙人曾經也在這一片地區里活動,楚國人抵達西非后,覺得這里位置適中,適合建立后勤補給站。 因此就在加蓬河口里找了個地方建立了殖民據點,前年剛開始建,到目前為止也不過只有兩三百人楚國人,其中有數十名是印度軍團的士兵。 而位于這兩地之間的偌大一片地區里,雖然幾乎天天都有楚國人的船只沿著海岸線進行航行,楚國人的商船也偶爾會前往這片地方的一些沿海土著港口進行貿易,但是楚國人并沒有建立正式的殖民據點。 也就是說,這片地方暫時還是個空白,其實際控制權還在當地的土著部落手中。 這種情況在非洲這一帶已經不多見了……楚國人雖然沒能對非洲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開發,但是對建立沿海據點還是比較熱衷的,基本上地形比較好或地理位置比較重要的地方都會新建殖民據點,加上之前從歐洲人手中接過來的大量殖民據點,這也導致了楚國人在非洲里的沿海殖民據點還是非常多的。 陳敬云想要搞海外建國,自然需要考慮領地發展事宜,如果可能的話陳敬云還是希望獲得一個出??诘?,最好還是有河流的出???。 所以他對著簡陋并原始,依舊有著一大片空白的非洲地區研究了許久后,最終選擇了這里…… 當然了,選擇在這里,那也是因為他對黃金州總督徐多林多少有些了解,根據江湖傳聞,黃金州總督年歲已大,頗喜黃白之物。 根據小道傳聞,這人還是在國內爭斗失敗后被發配到非洲任職的,屬于那種這輩子都沒希望調回本土任職的倒霉蛋。 而這么一個在仕途上沒有上進空間并且面臨退休的官員……在西非這片土地上當一個土皇帝,自然少不了撈錢,對政績也沒啥需求。 如此情況下,他才能機會進行一定的周旋,讓黃金州總督徐多林的默認,最不濟也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的建國行為。 畢竟他的這種建國行為,屬于可大可小……在部分地區,在部分海外領地官員眼里就是個無所謂的行為,但是在部分官員,部分地區里就是屬于不可忍受的行為,甚至鬧大了還能給你扣上一個謀逆大罪呢。 但是具體怎么定性,怎么處理,全靠當地海外官員的一張嘴…… 如此,想要搞海外建國這種事情,就要找對一個適合的海外領地官員了……徐多林這個黃金州總督在陳敬云看來,就是一個很適合的人選。果然,黃金送出去之后,徐多林就對陳敬云的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總督府派來的特使抵達了卡拉港后,也只是走馬觀花一樣進行檢查,沒有發現陳敬云搞造反之類的標語,也沒有發現陳敬云搞什么稱帝等不符合規矩的事情,確認了陳敬云等人對帝國官方的態度恭恭敬敬,又收下了價值數百楚元的黃金后,就告誡了陳敬云一番,總督府對你們在卡拉地區的行為暫時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出具正式的退出國籍的文書……這國籍可不是說你自己說退了就退了,還得有官府認可出具文件才行,至于正式退出國籍之后,你們愛干啥干啥! 并且人家特使還特地提出來了一個可行方案,那就是你們可以把那個什么部落給推翻,然后取而代之嘛,然后再正式立國什么的。 帝國對土著的內斗,以及土著部落之間的爭斗一向來都是不太管的……非洲地區里的土著王國多了去,帝國都沒把他們當真看…… 至于說想要獲得帝國的承認,甚至獲得帝國的冊封,這可就不容易了! 參考之前幾個海外建國,并最終獲得帝國正式冊封的例子,無一例外都是在帝國對外擴張的時候,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如在承順二十三年在南美洲智利地區里正式立國的美宋王國,人家趙氏家族可是為帝國在南美地區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充當帶路黨不說,而且還充當打手,其趙氏第一代國王,還直接戰死在了和葡萄牙人的戰場上,第二代國王繼承王位后,繼續帶著上千名軍隊和楚軍并肩作戰。 最終帝國才正式承認了這個藩屬國,并進行了正式冊封,封為美宋王,其國為美宋王國,即美洲宋國。 其他幾個獲得正式承認并冊封的王國,其情況也差不多。 陳敬云以后想要獲得冊封,那么也只能走上同樣的例子:為帝國殖民非洲提供足夠大的幫助,為帝國帶來足夠大的利益。 再加上態度恭順,別搞什么亂七八糟的事,那么大一個帝國也不是容不下一個區區小藩屬國。 還是那句話,帝國連土著國王都冊封了一百多個,不差再冊封幾個海外建國的楚國人為藩屬國的國王,好歹也是同種同族。 前提是,你得讓帝國高層看待你的決心和努力以及最重要的態度。 最后,人家特使臨走前還是帶著不解,問了句陳敬云:你到底圖啥? 畢竟就算是藩屬國的國王,在大楚帝國里也是沒人權的啊…… 以后想要回本土,都得請求圣旨批準, 而且陳敬云一旦放棄國籍,當了這個什么藩屬國國王的話,那么就和土著沒啥區別了,將會徹底遠離文明世界,以后這輩子就只能和一群土著廝混了,想要再涉足直轄領地都是不可能的。 除了獲得專門批準的藩屬國外交人員,其余土著一律禁止前往直轄領地。 藩屬國的國王也不例外,除非專門請求圣旨獲得批準,但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帝國皇帝根本懶得搭理你,不可能給你專門下個圣旨的。 之前美宋王國的第一任國王戰死沙場之后之后,其子第二任美宋王多次請求準許扶靈回本土故鄉安葬,以求落葉歸根,但是都沒獲得批準,最終只能在當地安葬。 帝國藩務司批復:美宋王既非國人,豈有葬國地之理。 對于特使的回答,陳敬云沒有回答! 野心這個東西,有時候不能說出來……而且不同的人想要的不一樣。 陳敬云對什么繁華世界,文明中心沒啥興趣……因為在那個繁華世界,文明中心里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楚國人,撐死了有點小錢,想要享受多好的生活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非洲,他卻是一個手握重兵(嗯,至少對當地土著部落而言),對周邊土著擁有生殺大權的人上人,在西非建國后更是可以成為當地的國王,開創一個屬于自己的王國。 甚至如果不是生活在一個繁華盛世里,陳敬云在本土里混的話,估計都不會安份…… 至于危險,單純的生活享受之類的他并不太在乎。 他認為男兒在世,不為人杰亦當為鬼雄。 聽起來有些極端,但是你不能指望一個貧寒出身,退役后就跑到非洲當雇傭兵,常年游走在非洲各地廝混,拉起一支雇傭兵團隊的人,其想法和普通人一樣, 普通人,他就不會跑到非洲舞刀弄槍玩雇傭兵這行當! 等總督府的特使走了后,陳敬云在他的行政中心,也是所謂的王宮,一棟小木屋里召開了一次心腹會議。 把總督府的默許,特使的建議都說了出來,說完后,陳敬云摘下了頭頂上的軍帽,露出一個大光頭環視一圈后道:“諸君,總督府的態度已經明確了,只要我們鬧的不過分,并在擴張上積極配合總督府的話,建國這事他們可以當沒看見!” “甚至以后干得好了,還能夠獲得帝國的正式冊封!” “諸君,現在是我們開創百年事業,博取榮華富貴的時候!” 底下的一群人也是臉上充滿了興奮,今天坐在這里的十幾個人,都是跟隨陳敬云多年的心腹,并且是經過陳敬云挑選,都是滿腦子想要當開國功臣,博取一世富貴的人。 也是陳敬云這個團隊里的核心骨干。 如今聽聞總督府那邊默認了他們的建國事宜,自然是滿心興奮,不管未來如何,但是現在他們卻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建國,這一個開國功臣,乃至貴族的名頭就徹底定下了。 而且只要帝國不插手,他們還是很有信心在這片蠻荒之地里建立起來一個國家的,哪怕只是個小國家。 小國家里的貴族,那也是貴族不是! 只要能作威作福,當一個人上人,他們并不介意,甚至很期待在蠻荒之地里當一個小國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