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節
如今的東海漁業公司,就是想要最近兩年冒出來的制冷技術,涉足內陸冰鮮海產品市場! 為此,他們先是和畜牧總公司以及鐵路總公司那邊下屬負責公司進行了協商,租用了他們的冷凍運輸火車廂,嘗試性的往內陸運輸了一批冰鮮海產品。 結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一批冰鮮海產品對于內陸地區的居民而言,那可是新奇的很,而且鐵路冷鏈運輸的價格雖然也貴,但是總比傳統的冰塊冰鎮運輸或活魚運輸便宜太多了。 其價格也能夠做到讓中等收入的人家嘗個鮮! 因此這一批冰鮮海產品在內陸市場上,受到了極大的追捧,沒一會功夫就銷售一空,并且還有諸多人追著問下一批貨什么時候才能到。 這內陸冰鮮海產品市場,大有可為??! 這事,直接刺激到了東海漁業公司,他們也不再猶豫了,直接找到了松江貝爾公司訂購了眾多的制冷設備,開始在其幾個主要的卸貨碼頭以及內陸幾個大城市里修建冷凍倉庫。 同時打算對自家的一些漁船,主要是大噸位的遠洋漁船進行升級改造,以安裝制冷設備,用來儲備捕撈起來的海產品。 然后又和鐵路總公司方面達成了合作協議,簽訂了鐵路冷鏈運輸的合作協議。 鐵路總公司方面對鐵路冷鏈運輸這種高附加值的貨運業務,自然是很歡迎的……早幾年的時候他們就和畜牧總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雙方一起投資合作鐵路冷鏈運輸,但是現在鐵路總公司看到這塊市場大有可為后,已經開始自行調集資金建造更多的冷鏈運輸車廂,并且也選擇在若干主要城市的火車站里建設冷凍倉庫。 鐵路總公司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在鐵路冷鏈運輸進行布局。 東海漁業公司找上門來進行戰略合作,他們自然是很歡迎的。 東海漁業公司開始布局內陸冰鮮市場,同時對船只進行改裝,升級遠洋漁船,開辟遠洋捕撈海產品的新時代。 其他漁業公司自然也不會落下,紛紛開始在這一領域里下注。 而作為冷凍運輸船的主要承建造船廠,松江海軍造船廠也順應市場,正式向市場推出了新一代,帶有冷凍儲存設備的各類型漁船產品,并針對舊式漁船推出了制冷升級改造服務,打算在這一市場上大撈一筆。 但是他們,總歸只是中下游廠商而已……甭管他們里頭的誰,想要搞冷凍運輸船也好,冷凍漁船也罷,乃至火車冷凍車廂,冷凍倉庫等等,最終都離不開一家企業:松江貝爾公司。 這家大楚帝國里的制冷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目前唯一能夠向市場上提供成熟可靠各類制冷設備的企業,其業務在下半年,尤其是最后兩個月里出現暴漲……可謂是訂單接到手軟,哪怕是貝爾公司已經因為訂單太多,都上調了兩次產品價格,但是依舊擋不住龐大的訂單量。 按照他們現有的產能來算,他們要把已簽訂合同的訂單生產出來,保守估計都得五年以上……更別說外頭還有一大堆潛在訂單等著呢,因為貝爾公司產能不足,公司管理層為了避免風險,已經不再接受新訂單了。 之前的那些訂單之所以敢接,那都是建立在預計的產能持續擴產上的,他們已經有三個大型廠房正在建設,安裝設備當中,今年內會陸續投產。 這可把松江貝爾公司的一票老板和管理層們都給急壞了……這訂單多得是,但是產能不足??! 之前擬定的三個產房的擴產產能,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 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自然是繼續加大力度擴產啊……這外頭一大堆人揮舞著支票就為了求購他們一套制冷設備呢,不少公司寧愿等待一年甚至兩年的交貨期也要下單。 松江貝爾公司的一票管理層,在承順四十年的冬天里忙得腳不沾地,開始找廠房擴建更多的產能,尋找更多的零部件供應商等等,爭取在明年里把預計產能再往上提一大截。 為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松江貝爾公司在大過年里都沒放太久的年假,只有區區三天而已,并且這三天內自愿加班生產的話,工資直接按照三倍發放。 在訂單排滿的情況下,這生產線每停一天都是損失大量的金錢,為了維持生產,過年期間給工人們發放三倍工資也在所不惜。 而眼看著松江貝爾公司吃的滿嘴流油,其他幾個制冷設備公司更是羨慕嫉妒恨。 有幾個制冷設備公司,他們其實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產品的,奈何性能太差,可靠性什么的也差,市場上根本不接受,只能是接到一些貝爾公司不要的訂單……因為沒什么訂單賺不到錢,同時還要繼續研發,這研發經費每天都嘩啦啦的流出去,因此其他幾個制冷設備公司現在也是很難受。 饒是背后有李氏制鐵這個巨無霸總公司支撐的冠華機械公司,在通過收購了一家小制冷設備公司真正進入了制冷設備領域,也是被技術研發搞的頭痛不已。 松江貝爾公司在制冷領域里提前了好幾年,但是就這幾年的功夫卻是讓他們構筑起來了一道非常嚴密的專利防護墻。 制冷設備里的幾個重要核心部件,不少其他都是有公開專利,或者是其他行業就使用過的,但是也有一些零部件是松江貝爾公司為了研發制冷劑而專門研發的。 前者如壓縮機。 而后者如膨脹閥、蒸發器。 其他制冷公司想要在不侵犯專利的情況下就想要弄出差不多功效的零部件來,說實話難度不小,勉強弄出來了效果也很差。 在基礎核心專利這道攔路虎面前,饒是背靠李氏制鐵這種龐然大物的冠華機械公司,也是深感頭痛。 想要專利授權?這是不可能的,還不如直接砸一個天價收購貝爾公司呢……其實之前他們已經嘗試過,只是人家不賣。 現在的話……貝爾公司的市值已經連續飆漲,市值嚴重虛高,市盈率都上百倍了,高到讓總公司李氏制鐵看了都得沉默的地步。 不是買不起,而是誰也不愿意當冤大頭??! 市場上不少人都知道有臨江北路的機構資本在炒作制冷行業概念,吸引中小投資者入局,想要割一波狠的回血。 年中的帝國稅務機構對金融行業進行了一波比較嚴厲的偷稅漏稅打擊,好多投資機構都收到了天價稅款罰單。 這些機構被罰的太狠,也就想要趁著年關收割一波中小投資者,要不然還怎么過年啊……李氏制鐵如果真按照現在的市值收購貝爾公司,還不如直接送錢給臨江北路的那些機構投資者呢,好歹還能賣個人情…… 專利授權不行,收購公司也不行,那么只能自己研發了,但是研發這個事情嘛不容易。 當然還有一條非法道路,那么就是侵犯貝爾公司的專利,但是一旦真這么干,都不用貝爾公司自己起訴動手,巡警機構里的負責專利案件的巡警就會直接找上門來,然后提起公訴,再給你判罰一個超級罰單。 大楚帝國為了鼓勵技術創新,不僅僅設立了專利制度,更有著完善的維護專利制度的一整套專利法,而且巡警機構里都設立了專門處理專利案件的巡警。 普通人小打小鬧,這些專利巡警也懶得搭理,不舉不究,但是企業侵犯專利……人家分分鐘找上門來充實業績。 冠華機械公司自然不會走這種非法道路,而是悶頭砸錢搞研發。 這還是背靠大樹,同時自身也有著空氣壓縮機這些業務可以輸血,同時之前又收購了一家小型制冷設備公司,通過收購積攢了一些技術和專利的冠華機械公司。 就這樣的公司想要在制冷行業里闖出一條可行的道路來都艱難的很,其他幾家公司就更難了。 但是前路艱難也阻擋不了他們的投資決心??! 畢竟松江貝爾公司的巨大成功就在前頭擺著,而且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認識到制冷設備的作用,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啊。 制冷設備在運輸儲存以及工業生產上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大的,之前的rou類運輸,漁業運輸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就連很多對低溫恒濕有需求的專業工廠,現在都在打聽制冷設備,想要升級工廠,提升產品質量以及生產效率呢。 如此龐大的市場,他們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實際上,如今整個制冷行業,包括制冷設備的生產以及應用行業,都和前些年的新棉布市場突然爆發有些比較類似的情況。 都是因為一種新型的設備出現后,帶來了整個行業的革新,進而誕生了若干新型的大型企業,促進了諸多行業的洗牌以及發展,也誕生了諸多在這種浪潮里崛起的富豪,高收入群體。 孫旭就是新型棉布爆發之后的直接受益群體。 從一個月收入不過幾楚元的普通機修師,再到安華紡織公司第二分廠的機修科科長,年收入接近三千楚元的核心骨干工程師,他只用了區區幾年而已。 因為棉紡行業的變化,孫旭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一個底層的技術工人變成了偽上流社會里的一員。 出入有私人四輪馬車,住在郊區豪宅別墅,家中有多個仆人、侍女伺候著。 連帶著家里的父母弟弟日子也好了許多,他弟弟已經考上了陜甘大學的理學院工程應用系,等順利畢業后不管是入仕還是從商都會有著良好的前提。 在大楚帝國里的大學生,還是非常有含金量的……畢竟大楚帝國里的高等教育是名副其實的精英教育。 大學學生就兩種:要么是權貴富豪階層里的孩子,要么是普通階層里的天才學子。 前者負責出錢,后者負責學習! 孫旭對他弟弟能夠考入陜甘大學也是非常高興,哪怕需要他負擔不菲的學費,他弟弟能夠考入陜甘大學已經是出色發揮了,但是獎學金方面,就只拿了個半額獎學金,全額獎學金是別指望了,沒到那程度。 半額獎學金之下,這每年還需要額外出大概兩百多楚元的學費。 這換了普通家庭,可供不起…… 弟弟有著良好的未來,父母也身體健康沒啥事,只不過他父母并不愿意離開老家來松江和他一起生活,而且他父親也不愿意放棄自己半輩子的制鞋事業……孫父在老家里也是一個名聲不小的高級鞋匠,在當地收入的平均七八塊一個月也是屬于上等收入了,可不是什么普通低級鞋匠。 人家孫父年紀也不大,才四十來歲,還想要把自己的制鞋事業繼續做大做強呢。 對此孫旭也沒辦法,只能任由他們了,為了不讓父親勞累他還幫著父親張羅,擴大了鞋店的規模,招了一些學徒,把店里的人員擴充到了十來個人的規模。 還是和以往一樣做訂制的皮鞋以及其他高檔皮具,不過員工多了也不用他父親和往常一樣親自動手制鞋那么勞累了,而且錢賺的還更多。 整體來說,老家那邊的父母和弟弟日子都變好了,連帶著他老丈人那邊的日子都好過了不少。 他老丈人并沒有做生意,而是一個公司里的文職管理人員,他也沒辭職享福的打算,這工作繼續干著,但是孫旭也沒忘記老丈人一家,逢年過節都會寄一些東西過去,有什么事的時候也會直接寄錢。 這幫襯家里,其實也沒花他多少錢……畢竟楚元還是很值錢的,而他年收入接近三千楚元呢。 這幾年他收入的大頭,基本都用在了固定資產的投資上了。 先是把住著的這套別墅的貸款還清了,然后又陸續購置了兩套郊區的住宅,不過最大的投資還是購置了北城區里市中心的一棟四層的公寓樓。 之所以只買樓,那是因為孫旭和孫孟氏這夫妻兩人,其實都不會做生意,這找別人合伙之類的也怕被坑,所以想來想去,除了購置一些國債,鐵路債券這些有價債券外,剩下的錢就用于購置不動產了。 孫旭對松江的未來還是很看好的,這城區里的人口一天比一天多,這外頭的人來了總得有房子住不是,購置房產用于出租也是一筆很穩妥的收入。 至于靠著房產漲價賺錢暫時就不太靠譜了,畢竟松江城已經過了早些年的瘋狂漲價的年代,如今的松江城里的房產價格大多都趨向于穩定,有波動,但是幅度不大……再加上房產出售后的相應稅收也高的很,這漲價部分還不夠交稅的呢。 孫旭購置這些房產,更多的還是看重資產保值的同時,賺點房租補貼生活費……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未來的房租收入能夠覆蓋生活開支,當一個快樂的收租佬! 只是想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雖然他持有的不動產已經有不少了,房租收入也有一些了,但是還不夠! 畢竟他獲得的房租收入也不是都能拿來花的,這些房租收入首先還得先交稅。 大楚帝國里的不動產,理論上都要按年交稅,只不過農村的有特殊政策優惠,基本免交,而城市里的不動產可就沒這好處了,年年都得交呢,房產價格越貴交的越多。 因此這些不動產的房租收入,還得先用來繳納房租收入本身的稅收,在大楚帝國里你賺錢了就得交稅,房租收入也不例外,不過比例比較低,數額小。 納稅的大頭還是每年都要繳納的不動產地稅,剩下的部分才是孫旭能夠掌控的稅后收入。 更關鍵的是,這房租收入雖然越來越多,但是他孫旭的各種開支也越來越多了。 隨著保持了幾年的超高收入,生活消費水平逐漸趨向于其他的高收入群體,孫旭夫妻倆的日常開支也是水漲船高…… 以前一年百來楚元開支也夠了,但是都好幾百楚元了,并且這個開支其實還在持續往上漲! 比如隨著孩子出生后逐漸會爬會走,家里現有的兩個侍女不夠用了,也不夠體面,孫旭準備再請個侍女照顧孩子,然而這一年下來又得增加近百楚元的開支。 然后家里一輛馬車也不夠用,往日里他坐著車出門了,妻子出門也就沒得用,只能坐出租馬車了,這樣在其他的太太小姐面前多少落了下乘。 所以也想著再添置一輛私人馬車,哪怕是小一些的單馬雙輪馬車,這樣兩人都需要分別用車的時候,就都有的用了,然而這樣一年下來也得多幾十楚元的開支呢。 想要完全覆蓋目前的生活開支,孫旭還得繼續努力,購置更多的房產才行。 按照孫旭的想法,少說也得再弄個七八棟市中心的公寓,這未來的房租收入才能夠在扣稅后維持目前的生活水準。 任重而道遠??! 只是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孫旭這一家子的是生活開支又會水漲船高……畢竟資產到了一定程度,人際交往也到了一定程度后,這開支也會自然而然的提升到一定程度。 不說太多的,現在孫旭光是和社區里的一群鄰居們交際,這人情往來的開支都少不了。 除非真的天天躲在家里關起門來過日子,不然很多支出看似沒必要,但是你省不了,并且隨著你的交際圈子越高,這相應的花費也就越高,就和現在的孫旭一樣。 剛住進來東沁社區的時候,日常生活他們夫妻其實也沒花多少,現在后來就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