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節
只不過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不是那么好找的。 人家下游的織布廠商也怕你安華紡織公司哪一天出現什么問題,然后導致他們棉紗供應出現問題。 這種事,需要的是雙方彼此的信任,并不是你單方面想要有就能夠有的事情。 為此,王立清過去一兩個月里不斷奔波,靠著安華紡織公司以及自己在過去二十年來建立的穩定商譽,算是敲定了一部分合作廠商,但是算算合同的采購額卻是不多,連第二分廠的預計總產量一半都還不到呢。 所以他還得繼續努力,盡可能的找更多的戰略合作伙伴! 而在這之前嘛,這些沒有找到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的新型中端棉紗產能,還需要其他的渠道來賣出去。 這個時候,之前隆東紡織公司原有的銷售渠道就體現出來了價值,原來隆東紡織公司的銷售渠道,盡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上不來臺面,下游渠道都是一些小型的織布廠,甚至是一些家庭作坊,還有一些干脆是棉紗的零售渠道……也就是直接把棉紗賣給批發商,批發商再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再賣給廣大農村地區里的農民。 在當代里,很多地方里,尤其是經濟不怎么發達的部分偏僻農村地區里,依舊存在著典型的小農經濟,也就是自耕自織,很多農民甚至連棉花都是自己種的……然后直接紡紗織布。 反正統一戰爭時期就出現,并廣泛推廣到全國的手工紡紗機其實效率也蠻高的(珍妮紡織機),一些家庭作坊里的手工織布機同樣也是效率很不錯。 在一些交通不便,外部商品輸入成本高昂,同時又工業發展落后的偏僻地區里,這種家庭作坊模式的紡織業依舊廣泛存在。 所以別覺得大楚帝國里連全新一代的新型棉紗都搞出來了,然后就瞬間把其他的棉紡生產模式都給淘汰了,其實并不是的……哪怕是承順三十七年冬天的現在,工業用高壓蒸汽機都已經進入棉紡行業十幾年了,但是水動力紡織廠依舊還有很多,同時還存在著大量采用手動紡紗機、手動織布機的家庭作坊。 三代生產效率看似天差地別的棉紡生產技術,其實是同時存在于大楚帝國內的。 畢竟是大楚帝國實在太大……人口太多,雖然火車和輪船都出現十幾年了,在東部沿海沿江的城市里甚至出現了大規模工業化城市,但是依舊有很多地方沒有通火車,也沒有通輪船,其交通模式依舊是依靠原始的陸地馬車運輸甚至是肩挑手提。 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著機器轟鳴的聲音,很多偏僻農村地區里還是保持著比較落后的局面。 在這些偏僻落后的農村地區里,小農經濟模式依舊是主流的經濟模式,外部的工業商品在這些地方其實沒啥市場……比如布匹這東西,甭管你的布匹價格高低,當地的農民就是不賣……因為你布匹價格再低也沒用。 他們還是寧愿自己隨便在田頭山間角落里種的棉花,然后自己紡紗織布,手工縫制……甚至就連紡紗機,織布機這些東西基本都是當地工匠打造的,根本沒有外來機械工廠的生存空間。 唯一能夠有比較好銷量空間的就是各類鐵制品的,比如農具,廚具,日用五金之類的東西。 這并不是說這些農民們不知道工業商品的好處,他們其實也想要穿上那些顏色鮮艷不掉色,柔軟舒服的布匹……問題是他們買不起或者說舍不得買。 對于缺乏其他經濟收入來源,沒有工作機會的偏僻落后地區的農民而言,收入來源其實很有限,手頭上可支配的錢更有限,所以在諸多方面都是能省就省……哪怕為此付出在很多城里人看起來很不劃算的更多勞動時間。 很多城里人認為,隨便去工廠里打工,一個月再說也能賺個兩三塊啊,這兩三塊足夠溫飽了。 但是對于偏僻農村地區的人而言,一個月兩三塊的現金收入是奢望……很多偏僻農村家庭甚至連孩子上小學,一年不過才一塊多的學費以及書本費都拿不出來。 當代的大楚帝國發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是有松江城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資產動不動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大老板,也有孫旭這樣薪資收入上千甚至好幾千的高收入群體。 但是另外一方面,松江城里還有廣大一個月只能拿三四塊,連溫飽都很勉強的底層工人群體,更有在廣大偏僻落后農村地區里的農民們,他們的經濟條件更落后。 而這些情況的存在,也是導致了棉紡行業里,手工紡織業,水動力紡織業,蒸汽紡織業同時存在的情況。 有好有壞,這種情況其實也給了很多棉紗廠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那就是除了給城市里的那些中大型織布廠供貨外,還可以給廣大鄉鎮地區里小型織布廠,家庭作坊供應優質廉價的棉紗。 甚至都可以直接把棉紗買到農村地區的,不少農村地區的農民不會自己種植棉花并紡紗的,而是會從鄉鎮上的零售商人里購買大工廠生產的優質廉價棉紗,然后自行織布使用,還有一些則是購買棉紗織出來布匹后,又出售給那些布匹收購商人,賺的辛苦小錢。 而隆東紡織公司的原有銷售渠道,針對的就是鄉鎮市場。 在這一塊上,其實王立清以前接觸都不多,畢竟他的安華紡織公司以前雖然賺錢也不算多,但是經營還算穩定,基本都是供貨給周邊城市的織布廠商或者中小型綜合紡織公司,基本不散賣。 但是現在,王立清卻是覺得除了向大廠商大量供貨外,利用隆東紡織公司的原有銷售渠道,擴大縣鎮市場的銷售渠道也是一個很可行的辦法。 畢竟棉紡行業實在太大了,大城市的棉紡行業看似紅紅火火很熱鬧,大企業也多的很。 但實際上要說整體產量……實際上廣大縣城以及鎮上的小型紡織公司以及家庭作坊才是正兒八經的巨無霸。 蘇秦紡織公司這種巨無霸,其實大部分市場都局限在交通便利的中大型城市,而且哪怕是在這些城市里的市場占有份額也很小的……蘇秦紡織公司之所以變成巨無霸,就在于他們的產品在各地雖然所占份額都不咋地,但是人家全國賣啊……這里一點市場份額,哪里一點市場份額……這全國各地的市場銷量加起來,那可就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了。 而蘇秦紡織公司固然是巨無霸,但是這種大型紡織公司在全國也沒幾家。 然而扎根在縣城以及鎮上的那些小型棉紡工廠乃至家庭作坊,那數量可海了去……連帝國官方都搞不清楚縣鎮地區里到底有多少棉紡工廠……因為很多微型的棉紡工廠是以家庭作坊模式存在,太雜太亂。 哪怕是一向強勢無比的稅務部,都很難搞清楚這些家庭作坊的數量和規模并且順利收稅。 家庭作坊這東西,在各行各業其實都普遍大量存在,而且存在著管理困難,收稅更困難的情況。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家庭作坊這東西在大楚帝國的經濟體系里,在縣鎮地區里提供就業,活躍經濟方面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這也是帝國高層對現有家庭作坊經濟模式固然存在諸多問題,甚至連收稅都很困難的情況下,但是依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原因。 這個就跟紅薯一樣,誰都知道紅薯不能天天吃,會導致營養不良……但是總比餓肚子好不是。 所以哪怕是現在,大楚帝國里的縣鎮經濟里,小微型工廠以及家庭作坊依舊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基于這種情況,王立清認為縣鎮市場是大有可為! 第901章 人生夢想:收租佬 承順三十七年的大楚帝國和往常一樣,在戰爭以及和平當中順利度過…… 戰爭,是因為大楚帝國的軍事行動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統一戰爭時期就不用說了,那個時候大楚帝國為了爭霸天下天天都在打仗。 等干趴下了明王朝之后戰爭也沒有停止,后續大楚帝國持續一方面是持續打擊部分明軍殘留勢力,并開始大規模經略西南乃至青康高原地區,同時另外一方面則是對東擄以及漠南蒙古等發起持續的軍事行動。 等收拾掉東擄,順手還拿下了高麗半島,同時還掌控了漠南之后,北方地區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一度告一段落,但是在西南地區的行動依舊沒有停止。 針對廣西、云貴、川西等地區的土著的軍事打擊行動還在持續。 沒多久大楚帝國又和西邊的漠西蒙古,也就是準格爾部打起來了。 持續的戰爭里,大楚帝國不僅僅徹底干趴下了準格爾,兵鋒直插中亞,還徹底拿下了青康地區,這個過程里還順帶徹底把西南地區的土司橫掃一空,并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行動,讓廣大的西南以及青康地區徹底成為了楚國人的地盤。 同一時期里,大楚帝國還在和俄羅斯在北邊干架……最后一路攻占了廣闊的西伯利亞。 等進入二十年代后,大楚帝國的主要擴展方向轉向海上,不再局限于小打小鬧,開始大規模攻占南洋各地,把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徹底逐出南洋,掌控了南洋各地,隨后又大規模進軍印度。 期間還大規模進軍北美。 這一時期里,大楚帝國的主要對外擴展戰略,是奪取的大量海外領地進行移民,用來安置越來越多的人口,喊出來的口號是為帝國子民爭奪更多的生存空間……在海外擴張的時候,采取的辦法也是比較極端,是類似后世美國西進運動差不多的模式,帝國移民一路從沿海往內陸推進,一路驅逐當地土著,最終實現“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的戰略目標。 這也是大楚帝國在二十年代時期進行海外擴張所占領的地區,到現在基本只有楚國人的緣故……因為在整個二十年代,甚至三十年代早期里楚國人的對外擴張,不要金銀也不要市場更不要所謂的免費勞動力,楚國人一門心思的只要土地……可以種植糧食養活更多楚國人的土地。 實在是那個時候帝國的人口增長速度讓帝國高層看了都害怕……天天擔心著帝國的領土養不活帝國子民。 而進入三十年代后,這種情況開始逐漸改變,尤其是承順三十五年后,帝國國內的人口增速放緩,帝國的對外擴張政策也隨時改變,在海外擴張的時候開始以經濟價值為主。 具體可以體現在帝國在非洲以及歐洲地區的一系列擴張行動了,基本上不在為了占領多少的土地,而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工業原料以及農產品,同時獲得更多的工業產品傾銷地。 歐洲貿易自由計劃,就是這一系列政策改變之后的最佳體現。 帝國的遠征艦隊殺到歐洲去,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而是為了打開一億多人的市場,試圖讓歐洲地區的一億多人為帝國提供更多的農產品、工業原料,同時充當工業產品的消費者。 說白了就是想要讓歐洲那片地方的一億多人充當廉價勞動力,并用他們的剩余價值用來供應楚國人。 非常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經營政策! 而這個過程里自然也少不了戰爭。 縱觀內外,就可以發現大楚帝國從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伴隨著戰爭……這說的還是一些大規模的戰爭,如果只是普通的數百人,數千人規模的戰斗,那就更多了。 甚至可以說,大楚帝國從成立的那一天開始,每一天都處于戰爭狀態! 因此戰爭,對于大楚帝國而言就是稀松平常的事,甚至是常態,哪怕是普通的楚國民眾們,對帝國的大軍在海外殖民地里和土著打仗,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態度。 打的太多,民眾們都習慣了……尤其是帝國目前的中間社會群體,也就是三四十歲的這一代人,他們從小,甚至可以說在出生的那一天起……帝國就已經在打仗了。 因此在他們的認知里,戰爭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這不打仗了才是稀奇事。 當然,大楚帝國也不僅僅有戰爭,還有和平,繁華盛世! 這主要體現在本土地區,和海外地區三天兩頭打仗不一樣,在大楚帝國的本土地區,尤其是傳統的關內十八省地區里早已經沒有了戰爭,尤其是大楚帝國王朝的一些核心統治區,即珠江,長江,黃河流域地區里,在統一戰爭結束后戰爭就已經結束了,隨后開始進入大規模的恢復民生,發展工商業。 戰爭對于帝國本土而言,非常的遙遠。 同時在經過早期的恢復民生之后,帝國不可避免的進入了一個所謂的盛世時期。 這個所謂的盛世,和羅志學搞什么工業革命其實沒啥關系,哪怕是沒有工業革命,但是結束了統一戰爭之火的大楚帝國也會和很多大一統王朝一樣,迎來一個所謂的盛世時期。 畢竟剛經過亂世戰爭,人口大量減少,土地大量荒廢。 同時新朝成立后一定程度上會進行利益群體的更替,大量前朝利益群體被新朝所滅殺,其所有的社會財富,比如土地等生產資料重新流向社會。 還有新朝初立,軍事力量也會比較強悍,大一統后對外征戰也會比較順利,同時對內彈壓也更加強力,這就避免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如此情況下,人多地少的情況得到緩解,利益分配獲得了一個新的脆弱平衡,再加上沒有了戰爭之后,只要統治者別瞎搞,很容易就會出現所謂的盛世情況。 這個和什么王朝,什么統治者沒啥關系……這是社會的自我調節。 所以別太迷信歷史上某些傳統王朝里的開國后數十年,開啟盛世王朝的第二代,第三代皇帝多厲害……那只是一些歷史幸運兒罷了…… 不客氣的說,哪怕栓條狗當這個時期的皇帝,那都是能開啟盛世的狗皇帝……當然,前提是狗鏈子得拴好,不能讓這條狗瞎搞。 瞎搞的話,打亂了社會的自我調節,就會變成二世而亡…… 如果不是羅志學是一個有著后世靈魂的人,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土著,只要不是太犯傻,那么大楚帝國大概率也會走上傳統封建王朝的步伐,大一統二三十年后同樣會迎來所謂的盛世時期…… 但是羅志學卻是有著后世的靈魂??! 所以他建立起來的大楚帝國和傳統封建王朝不一樣,而不一樣的大楚帝國給華夏大地帶來了不一樣的道路…… 一條華夏數千年歷史來,從未走過的道路:工業革命! 所以也就導致了,如今的大楚帝國的盛世繁華,和歷史傳統意義上的盛世不一樣! 承順三十八年春,吳淞海軍基地,一艘體型龐大,足足有數千噸排水量,船頭和船尾還安裝了五十五毫米單管速射艦炮的海軍運輸艦在拖船的輔助下緩緩靠近碼頭。 在碼頭上,已經有一批穿著軍服的軍官以及儒服的官員們在等候了。 “運367號補給艦,原型是我們海軍的第三代蒸汽運輸艦運355級,作為我海軍新一代的遠洋運輸艦,355級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四千五百噸,最大裝載模式下可以搭載兩千八百噸各類補給物資?!?/br> “以這款運輸艦為原型,我們設計改裝了運367號補給艦,加裝了制冷機,對貨倉進行了設計調整,設計目標是為了給海外作戰行動的艦隊,陸戰隊等提供新鮮rou食、果蔬等新鮮食物!” “遠洋食物補給始終是困擾我們在海外行動的一大難題,各類罐頭以及灌裝餅干、巧克力、糖果等食物雖然不錯,但是價格昂貴,而除了罐頭外,其他容易保存運輸的食物,普遍口感不行,營養也匱乏?!?/br> “比如rou食補給里的重要物資咸rou干,將士們普遍反饋太難吃……說實話,當年我第一次吃那玩意差點沒把我熏吐!” ”更重要的是,這些罐頭也好,咸rou干也好其實都是作為干糧,而艦隊長時間航行的話,可不可能天天給將士們吃這些,成本太高不說,將士們也會有怨氣!” “為了解決海外駐防將士的口糧問題,我們除了倡導就地取糧,自力更生獲得新鮮食物外,也是在軍糧的保存和運輸上持續下苦功夫進行了研究!” “我們發現在北方地區天氣寒冷的時候,rou食以及果蔬的保存時間會更長,剛好得知國內有專門搞制冷機器的廠家,所以就想著在大型軍艦上加裝制冷機,用來保存食物,進而滿足將士們在海上航行時的新鮮食物需求?!?/br> “后來發現效果還不錯,所以就更進一步打造了專門運輸新鮮食物的冷凍運輸艦,為大規模艦隊以及部分海外駐地的陸戰隊將士提供新鮮食物補給?!?/br> “如此,也就有了運367號補給艦以及后續的兩艘冷凍補給艦368,369號?!?/br> “接到上級通知,要進行海外rou食冷凍跨洋運輸進行可行型試驗后,我們海軍專門抽調了運367號冷凍補給艦執行了這一次任務!”“該艦接到任務后,在印度孟買裝運了兩千五百噸的新鮮牛rou,隨后一路運輸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