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節
要知道歐洲各國也好,奧斯曼帝國也好,可都是大楚帝國軍火商的客戶呢。 這一系列合作,最終就導致了大楚帝國在西亞地區獲得了兩個很重要的租界地,科威特、阿特奎。 雖然這兩個租界地,目前來說只是作為商業用途,主要充當大楚帝國對奧斯曼帝國貿易的前哨站,物資中轉站……至于駐軍之類的那只是為了自保。 但是現在是現在,以后是以后……萬一哪天帝國高層腦子一熱,覺得要把整個埃及拿下來,這阿特奎就會成為大楚帝國進攻埃及地區的前哨站了。 當然,那是以后可能出現的事……現在嗎,楚國人覺得和奧斯曼帝國做生意就挺好的,省心省事賺錢還多。 畢竟大楚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貿易模式,就等于是楚國人當廠家批發商,把貨物運輸過去賣給奧斯曼帝國的商人們,然后就不管了……奧斯曼帝國的商人們以及他們背后的當地權貴,會很自覺的把大楚帝國的貨物通過各種渠道,賣到奧斯曼帝國的每一個地方……甚至通過轉口貿易出售到地中海沿岸。 通過奧斯曼帝國的中轉貿易,也是大楚帝國商品進入歐洲地區的一個重要方式。 只是通過奧斯曼帝國的中轉貿易還是還不夠……尤其是如今的埃及可沒有運河,從紅海到地中海還需要經過陸地運輸,運輸量小,運輸成本高。 大楚帝國有必要讓自己的貨物通過大西洋的非洲西海岸,大規模的輸入到歐洲地區。 不再是以往的那種通過三三兩兩的歐洲各國的航海商人們的小貿易……這些歐洲的航海商人船只不行,運輸量太小…… 大楚帝國的商人們,是想著直接把自家的那種幾千上萬噸的蒸汽貨輪繞道南非好望角,直接帶著貨物前往歐洲各國港口,然后把海量工業商品銷售出去。 就和茶葉協會們想要的那種:直接占領整個歐洲市場! 其他行業的楚國商人們,也是對歐洲市場垂延不已……哪怕是在歐洲市場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的武器行業和布匹行業,絲綢行業,瓷器行業等行業,都是希望著通過一定的軍事、政治手段更全面的開拓歐洲市場。 比如說在歐洲獲得若干個租界港口或干脆是殖民地,以供進軍歐洲的超級中轉站、跳板! 而更重要的是采取各種手段,逼迫當地各國全面開放市場,取消各種貿易禁令,取消他們的各種壟斷性質的貿易公司。 楚國的商人們,是受夠了歐洲各國里亂七八糟的各種壟斷貿易許可,連做個生意都只能和他們指定的公司做,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 最近這些年,雖然這些殖民地公司雖然都沒了殖民地,但是依舊沒有倒下,反而變的更賺錢了…… 為什么? 因為他們是各自國內指定的唯一能夠和楚國進行貿易的企業,壟斷了楚國貿易。 對他們而言,亞洲殖民地的失去,無非就是去廣州進貨變成了現在去南非進貨的區別……而且現在因為貿易路線更短,意味著航海風險大幅度降低,貿易成本也大幅度降低……這錢竟然賺的比以前還更多。 這就讓楚國商人們有些不爽了……歐洲市場被這些貿易公司壟斷了,意味著終端市場不受控,最關鍵的是他們賺取了大量本該屬于楚國商人們的利益…… 壟斷啊,這得多賺錢的生意,但是搞壟斷的不是自己……這就讓人很眼紅了。 所以最近兩年,不少從事歐洲貿易的楚國商人們高喊著貿易自由的口號一直在游說帝國高層進軍歐洲。 說什么歐洲地區的壟斷貿易是對帝國自由貿易政策的極大侵犯…… 歐洲各國里,有些權貴聽了臉都是黑的……尼瑪,我在自己國家搞壟斷,剝削治下的賤民,關你屁事…… 但是大楚帝國的商人們就是不樂意! 第865章 歐洲自由貿易計劃 承順三十六年八月份的御前經濟會議里,羅志學在聽取了出口報告后,表揚了各工業部門以及禮教部藩務司、陸海軍方面、海外各地方衙門在大楚帝國出口貿易上做出的貢獻。 今年前兩個季度的出口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離不開各部門的相互合作。 希望今后各部門加大配合,尤其是國際貿易的相關部門要和藩務司、海外地方衙門以及軍方進一步保持合作,建立起來高效溝通機制,切實保障帝國的出口。 之所以出口業務的會議還加上軍方……那是因為這年頭的商品出口,可不是說你的東西好,價格便宜就能夠搶占市場的…… 沒有大軍在前面開路,你的貨物運都運不過去……更別提把貨物賣到目標市場地區里。 具體可以看如今歐洲各國幾乎已經全面停止了對環印度洋沿岸以及西太沿岸的貿易行動……就連西班牙人的環球貿易如今都停止了。 為什么? 因為他們的軍隊已經無法保障他們的貨物順利的進入這些地區,所以只能采用新的貿易模式。 準確的說是大楚帝國在過去二十年時間里主導建立的新國際貿易模式。 如今地球上的國際貿易,尤其是西方和東方之間的貿易模式是怎么樣的?主要有三條線路。 第一條是依靠奧斯曼帝國的埃及地區進行中轉,主要覆蓋地中海沿岸,尤其是希臘,意大利等地區,整體規模其實不算太大,畢竟中間需要陸地運輸,成本比較高,同時奧斯曼帝國和歐洲關系不咋地,奧斯曼帝國的商人們很難大規模的撬開歐洲當地的市場。 不過這一條貿易路線是被奧斯曼帝國完全控制的,因此奧斯曼帝國依舊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的利益……要不然你以為奧斯曼帝國為什么在市場以及租借地上做出這么大的讓步?就是因為大楚帝國給他們帶來了龐大的利益! 順帶一提,因為和大楚帝國的良好合作關系,如今奧斯曼帝國的諸多奴隸商人還搶占了大量歐洲奴隸商人的生意。 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奴隸販子們,可以順利的進入大楚帝國控制下的非洲東部海岸,通過和當地部落交易,或直接鋪抓的方式獲得大量的非洲奴隸,同時他們還能夠付費幫楚軍處理大量的土著戰俘。 手握充足貨源的奧斯曼帝國的奴隸販子們,把大量的奴隸運往奧斯曼帝國本土之余,甚至充當了批發商,把大量從非洲東海岸獲得的奴隸運輸到非洲西海岸,再轉賣給歐洲的奴隸販子。 生意做的很大,利潤也相當豐厚! 不用客氣的說,如今奧斯曼帝國的奴隸商人們,幾乎控制了目前全球近半以上的奴隸供貨量。 東西方的第二條國際貿易路線,就是經過大楚帝國完全控制的南非港進行,具體的貿易模式是大楚帝國的商人們從本土采購各種工業產品,包括布匹、武器、廚具、農具、日用五金、瓷器、絲綢還有茶葉、糖等產品,又從帝國海外領地里的香料群島、馬來半島等地采購香料等特產。 這些來自本土的商品以及來自海外領地、殖民地等地方的商品被集中運輸到南非,再出售給歐洲過來的各國商人……而這些歐洲各國商人其實也沒什么私人商人,清一色擁有壟斷經營權的各國公司,比如各國東印度公司……各國權貴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對前往南非進行貿易的商船進行嚴格限制,只準許他們國內擁有唯一對南非貿易許可證的公司,也就是各國東印度公司或者是最近幾年來新成立的所謂南非公司等名義的壟斷企業。 大楚帝國商人們,在南非把貨物出售給這些各國壟斷貿易企業,各國的貿易壟斷企業再把貨物運輸到各自國家…… 中途自然少不了大航海時代傳統節目:海盜,自從大楚帝國占領并開辟了南非港口作為主要對歐洲貿易港口后,非洲西海岸往來的船只迅速增加,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各種海盜,以至于當代非洲西海岸取代了加勒比海域,成為了最危險海域……海盜幾乎無處不在。 之所以這么混亂以及危險,那是因為不僅僅有真正的海盜,實際上各國的貿易公司甚至海軍,或多或少都會下場參與其中! 搶劫以及被搶,是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傳統了。 除了歐洲各國的商船自行到南非來采購外,大楚帝國同樣也派出西洋貿易公司的船只前往歐洲各國進行貿易,但是帝國高層對歐洲的戰略尚未明確,西洋貿易公司暫時也沒有過于刺激歐洲各國,因此派出去的船只數量比較少,并且以和平貿易為主,暫時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活動。 但是帝國內很多人認為這都是暫時的……因為按照大楚帝國一貫以來的海外擴張路子,基本先讓西洋貿易公司或者東洋貿易公司這兩家武裝貿易公司過去,主要是摸清楚沿途海況、當地水文、勢力構成等,再想辦法搞幾個落腳地……等完成了這些準備后,基本就是正規軍上場的時候了。 而正規軍一殺過去,那就是大片的攻城略地,直接控制整個區域。 之前大楚帝國在東南亞、扶桑、印度,西亞半島以及非洲地區,乃至之前在北美洲地區都是這么干的。 細節興許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思路基本都一個樣。 因為海運比較方便的緣故,目前途徑南非中轉的對歐貿易規模還是比較大的,乃是大楚帝國對歐洲貿易的重要途徑,占比超過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此外第三條路線經過北美洲金山的中轉貿易,這一條貿易路線主要是被西班牙人所壟斷了。 畢竟西班牙人目前就在美洲的墨西哥,當初大楚帝國靠譜金山城作為中轉貿易崗位的時候,主要還是為了和西班牙人進行貿易。 順帶的,這個地方的中轉貿易也是屬于對大楚帝國購買呂宋群島后,西班牙人失去了東方貨物來源的一個彌補……你總得讓西班牙人有一個穩定的地方和渠道采購到帝國的貨物不是。 金山港承擔的就是這么一個任務……實際上,這也是當年開辟金山港的主要任務,至于后來在這里發現金礦,又在內陸地區發現大片平原進行移民開發,那都是后來的事了。 金山港,首先是一個中轉貿易港口,后來才發展為移民港口城市的。 通過上述三條貿易路線,再加上一些零碎的小貿易路線,比如通過走俄羅斯控制下的陸路,大楚帝國每年都向歐洲輸入大量的貨物。 畢竟歐洲地區的人口也比較多的,當代的歐洲地區雖然之前經過了三十年戰爭的殘害,人口損失比較大,然而隨著三十年戰爭的結束,歐洲地區,主要是西歐以及中歐地區的人口增速比較快。 到了目前承順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670年,三十年戰爭已經結束了二十二年,人口已經恢復了相當多,現在的西歐以及中歐地區,大概就是英倫群島、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國、荷蘭、德國、瑞典那一片,人口大概有個一億左右。 然后歐洲還有意大利半島地區,希臘地區、波蘭立陶宛聯邦,半歐半亞的俄羅斯等國家。 這些全部加起來一億多人口呢。 這人口數量可比印度半島多了很多,此外歐洲地區的消費能力也比印度半島更強……印度半島雖然也有上億人口。 只不過最近十年當地的土著王公們太好戰了,三天兩頭就打仗,頻繁的戰爭自然會導致當地人口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當地估計已經沒有一億人口了。 暫且按照一億人口來說,問題是印度玩的是種姓制度,里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沒啥消費能力的底層……不是說賤民,其實印度那邊的賤民數量占比并不大。 印度在種姓制度是非常特殊的,它并不是絕大部分社會里的金字塔結構,而是橢圓形結構……婆羅門以及剎帝利占據極小一部分人口,吠舍一小部分、首陀羅則是人口最多的,占據了絕大部分人口,再過來則是占比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賤民階層。 由此形成了一個非常穩定的橢圓形社會結構。 為什么說它非常穩定? 因為除了賤民外,其他幾個階層的人都能往下壓榨,哪怕是占據人口數量最多的,同時窮困的首陀羅們,他們也能壓榨賤民們……獲得對比的幸福感。 而過的最差的賤民,則是因為人口少,也沒掌握任何生產資料或能力而無法反抗! 這是一個除了賤民,所有人都很開心,但是賤民又無法反抗的社會結構……非常的穩固。 嗯,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和美國的橢圓形社會結構差不多? 沒錯,這兩者其實是同一個東西…… 不提這些,但是整體來說,印度地區的人口消費能力對比歐洲而言,是要差得多…… 因此拿下整個歐洲市場進行充分開發,也一直讓帝國的商人們念念不忘……套用一句老話說就是,每一個歐洲人買上一楚元的商品,那就是一億多楚元??! 每當想到這句話,楚國的那些商人們都是忍不住流口水…… 這也是這一次的國際貿易經濟會議之后,羅志學收到了國內工商界的諸多建議,建立帝國盡早進軍歐洲,以便更加深入的開拓歐洲市場,為國內工業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進一步提升國內經濟水平,提升民眾收入。 這表面里說的是堂而皇之,左一個就業崗位,有一個民眾收入。 但是羅志學很清楚,有資格向帝國高層提出建議的人,可沒一個普通工人……估計也沒幾個人真正的關心國內普通工人的死活。作為一個擁有后世靈魂,經歷過資訊大爆炸,清楚的知道資本尿性的羅志學可太了解他們了……不就是想要賺更多錢嘛! 為了錢發動戰爭,這種事稀疏平常,在原時空如此,而在大楚帝國里則是更常見。 羅志學對他們的做法也沒有表示什么異議,并且羅志學也知道,這些人說的諸多理由也是真的理由。 畢竟這海外出口增加了,那么的確是能夠為國內本土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進一步提升民眾的收入,最終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帝國的官僚以及資本階層和中低層的普通民眾,利益是一致的。 雖然最終利益分配的時候,大部分利益會被官僚以及資本階層拿走,只有小部分才會落到中低層的頭上。 但是怎么說呢,有總比沒有好不是! 而在這種能夠融合幾乎所有群體利益的事情,在羅志學看來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是需要大力支持的。 因此在會議結束后沒幾天,羅志學就召見了相關行政機構的人員,商討深度開發歐洲市場所能夠帶來的收益到底有多大。 親自下場到歐洲賣貨,和目前的這種批發銷售模式,對帝國的工商業到底有多大的促進作用。 而工商部門給出的回答是,如果帝國親自把控歐洲各國的貿易,把貨物直接賣到各國港口城市,再扶持當地多樣性的代理人,那么歐洲地區的出貨量至少能夠增加五倍以上! 工商部門給出的五倍出貨量……如此樂觀的估計讓好多人都坐不住了。 緊接著國內不少的行業協會聽聞帝國高層正在商討歐洲市場開發事宜后,一個個都是踴躍表現,通過各種渠道向帝國高層傳遞了一個可謂是破天荒的好信息:對帝國只要干,軍費我們包了! 茶葉協會再一次明確表態,一旦帝國進軍歐洲,深度開發當地市場,茶葉協會愿意捐助五百萬楚元軍費……全部現金捐助,絕不打折! 很快瓷器協會也跟著湊熱鬧,他們協會內的各家企業愿意湊集一百萬楚元善款,用于海外駐軍的生活條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