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節
收租雖然也有錢,但是和正兒八經的事業區別還是挺大的。 雖然王夫人也經常嘴上說著,要不干脆你別干了……又累又賺不到幾個錢,但是她其實還很支持丈夫搞事業的。 一個八百多人的工廠老板,在關系人脈,社會地位上遠不是一個收租佬能夠相提并論的。 對于他們這樣的家庭而言,有錢,但是也沒到超級富豪的地步……如果只是光有電小錢,你連真正的上流社會都進不去…… 這還得有一份靠譜,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事業才行。 如果能夠把事業做的更好,更大,那么就更好了。 王立清自然是不知道妻子的諸多想法,他看著手中的書信反復琢磨了會,基本上搞清楚了老方他們要做什么。 這是一個同樣松江做生意的中等紡織公司看上了自己的新型棉紗呢。 想清楚了這些,王立清嘴角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看樣子,投資升級設備做新型棉紗這一步,是走對了,雖然投資大,壓力更大……但是真做起來了就變成了市場上的香饃饃,棉紗不愁賣??! 趁著這個機會,得再挖掘幾家穩定的戰略客戶…… 光靠盛華紡織公司一家的話,還是不太靠譜,他們的采購量雖然大,但是也沒到包攬自家廠子所有新型棉紗產量的地步,就算能……他們雙方估計都不會這么干。 對于盛華紡織公司而言,供應商過于單一,把新型棉紗都寄托在安華紡織公司身上,就等于把卵蛋交給了王立清手中,以后還不得讓王立清隨意拿捏啊。 反過來,王立清的出貨渠道要是都靠盛華紡織公司,也等于把命交給了對方……對方隨便出點什么問題,都會直接搞死自家的工廠。 因此必須建立更多的渠道,多搞幾家戰略合作的工廠。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想到這些,他當即吩咐管家道:“讓送信的人帶話回去,就說我晚上準時赴約!” 反正飯局也是約在自家的蘇州河飯店里……去吃飯就當給老婆貢獻業績了。 —— 晚上時分,王立清準時赴約,見到了老方以及他介紹過來的的魯懷紡織公司的老板魯懷。 這人還有這廠子,王立清也知道,是在南城區里的一家中等規模的紡織工廠,業務類型和盛華紡織公司差不多,都是購入棉紗后生產布匹,然后印染后對外銷售。 只不過他們的銷售渠道并不是在本土,而是走的出海路子,聽說他們的貨在扶桑那邊很暢銷。 雙方入座后,簡單閑聊后就進入了正題,談的還算順利……畢竟一個要貨,一個有貨,這談起來自然比較順利,唯一的小分歧是價格方面。 對方把價格壓的比較低,王立清自然不會輕易讓步……不過這后面還能再進行慢慢商談。 整體來說,雙方的合作意向都比較強烈,后續談成的可能性也大,無非就是價格有一些分歧,最終導致的合作規模大小而已。 王立清也不著急,如今市面上新型棉紗緊缺的很,而且在質量以及成本對比舊棉紗都有極大的優勢。 但是市場上能夠生產新型棉紗的紡織公司并不多,絕大部分還是大型綜合紡織公司自家的紡紗廠,人家生產的新型棉紗一般都自產自銷,可不對外供貨。 而王立清這種能夠生產新型棉紗的獨立棉紗工廠,在很多中小織布廠,紡織公司的眼里,自然也就成為了香饃饃。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雙方商談幾次后,哪怕是王立清在價格上比較堅持,但對方最終還是屈服,簽下了長期供貨協議。 并且王立清這邊剛簽下訂單呢,幾個聽聞了消息,原本還打算再看看的織布廠一看就急了,生怕安華紡織公司的新型棉紗產能被搶完,直接就沖上來下訂單。 于是乎王立清是痛苦并快樂著……快樂的是新型棉紗太暢銷了,訂單多的不得了。 痛苦的是,因為現在剛進行轉產,并且只轉產了一部分,新型棉紗產能還比較有限,根本無法滿足訂單的需求。 但是這也沒辦法,這個時候哪怕王立清想要加大投資,進行快速升級轉產都不可能的事。 因為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新型棉紗設備更暢銷,更受歡迎……尤其是經過了去年的醞釀后,今年開始新型棉紗的訂單量大增。 也就是王立清去年行動的早,早早就下了訂單排隊生產,每個月交付一批,預計到年中就能交付完畢…… 如果是今年才下設備訂單的話,等到后年都拿不到貨……畢竟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新型棉紗設備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了三年后了…… 所以也沒辦法,只能是深挖現有設備的產能,盡可能的減少停機維護保養的時間,更要避免發生故障,讓設備盡可能的保持長時間的運轉,生產更多的新型棉紗。 而這也對機修科里的一票機修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連王科長這個平日里只動嘴不動手的大佬,現在都得親自動手搞維護以及修理了……其他人技術不行,讓他們單獨搞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而孫旭沒多久也享受了這種待遇,單獨帶一個組進行新設備的檢修和保養維護……因為他是王科長以外,第二個能夠單獨負責新設備維護保養任務的機修師。 于是乎,剛工作沒多久的孫旭,就成為了一個單獨的機修小組的組長,帶著兩個普通機修師進行檢修和保養了,雖然這個所謂的組長,只是名義上,并不算正式的職務,并且也只是臨時性的。 但是孫旭依舊很興奮……因為按照這么個情況繼續下去,他有預感,自己距離真正的升職加薪依舊不遠了。 第855章 親耕 承順三十六年二月初五,仲春亥日。 羅志學一大早就起來先是簡單處理了積累的一些事務,隨后在一群宮女的伺候下穿起來了繁雜的龍袍、頭戴翼善冠,在宮內廳侍衛處的御前侍衛的保護下坐上了足足四噸多重御用四輪馬車。 大楚帝國里和傳統的王朝不一樣,上層并不喜歡乘橋,而是喜歡乘坐馬車……不僅僅官方上層如此,基層普通官員乃至普通上流社會都一樣。 其實早些年的時候,大楚帝國上下的權貴們還是以乘坐轎子為主,羅志學自己就有三十六臺的龍轎。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國內畜牧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帝國陸續奪取并控制了漠南、漠北以及漠西,還有東北的遼河套等傳統的畜牧業地區,進而讓帝國獲得了足夠多的馬匹。 為了養馬,大楚帝國甚至把高麗半島那邊的整個濟州島都給騰出來,充當軍馬場所用,濟州島里產出的遼西馬,質量極為上乘,乃是陸軍的主要乘騎戰馬來源。 同時國內大規模的屯墾開荒,定牧地區也大規模的種植各種牧草,這些都為大楚帝國的馬匹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長。 而馬匹越來越多,其應用領域自然而然的會在傳統的軍事以及貨物運輸上,,擴展到普通的交通領域以及農用領域。 大楚帝國在北方地區展開大規模的馬耕,尤其是東北地區里的馬耕,就是在這個時期里陸續發展并普及的。 同時的傳統上缺少馬匹的南方地區,也開始大量涌入馬匹,同時南方地區培育并繁殖的新西南馬也在西南地區廣泛應用。 而馬匹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最終帶動了馬車數量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城市地區里的馬車數量是越來越多。 而這一點,在火車以及輪船出現后體現了更為明顯,因為采用火車以及輪船運輸后,能夠更方便,更便宜的把北方地區的馬匹運輸到南方地區來。 松江城里的馬匹數量,就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里迅速膨脹起來的……其馬車的增長速度,某種程度上來說和火車以及輪船的發展速度相當。 在高壓蒸汽機大規模應用之前,松江城可沒那么多馬匹……當然了,那個時候也沒這么多人口,經濟雖然很不錯,但是工廠數量以及工人數量也沒現在這么多,整體也沒這么大的交通壓力,不需要這么多的馬匹。 馬匹數量越來越多,馬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嗯,順帶著官道越修越多,越修越好,同時城市的道路陸續普及煤渣路,碎石路,大城市陸續出現瀝青路,水泥路等等情況。 這些最終導致了一個看似不相關的行業陸續退出歷史的舞臺。 這就是轎子行業! 權貴們出行的時候,開始選擇乘坐更舒適,速度也更快,也更體面的新式四輪馬車,而不是和以往一樣坐著小轎子…… 同時這也和帝國上層的引導有關系……比如羅志學自己,以前很少坐轎子,日常出行,哪怕是禮儀場合里的時候,羅志學早年傾向于直接騎馬,以體現自己馬上天子的身份,后來開始乘坐馬車…… 而轎子的話,也就最早幾年的時候,坐過幾次禮儀性的三十六臺大轎,日常時候他基本不坐轎子,基本都是乘坐馬車…… 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羅志學自己都不怎么乘坐轎子,這帝國的官員們誰敢說自己比羅志學更尊貴,更會享受? 所以,老早的時候,帝國的官僚階層里也是陸續轉向乘坐馬車了,早些年馬匹保有量不多,不少窮地方的官員們出門坐的還是驢車呢。 不過后來馬匹保有量上來了……大概承順十五年后官員出行,已經是清一色的乘坐馬車了,此外相當多一部分軍官將領以及少數一些文官,也會選擇直接騎馬出行。 而這些官僚群體,也是大楚帝國的真正的統治階層,上流權貴……他們選擇坐馬車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的上流階層也選擇了馬車……再到后來,逐步蔓延到了中產階層……至于底層平民,人家本來也不坐轎子! 大概等到承順三十年的時候,大楚帝國里的社會里,除了一些特殊場合外,其實已經很少能夠看見中上層社會的人乘坐轎子出行了。 不過在一些傳統的場合里,轎子依舊是主流,比如成婚的時候,女人出嫁依舊乘坐八抬大轎! 只不過還是那句話,這些都是特殊場合里,而在日常生活里,除了少數情況下,普遍已經看不見了。 這是經濟發展,馬匹保有量大幅度增加,道路條件變好,技術發展導致馬車更好多方面導致的結果。 并不是官方禁制或特意的引導而導致的結果。 或者更簡單的說,這是工業革命之后,社會進步的一種必然情況。 如此大背景下,身為皇帝的羅志學,出行的時候乘坐的自然也是特制的御用馬車。 馬車由皇室資產科下屬應天馬車公司打造,車架采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并且進行了極為復雜而且昂貴的防銹處理,外層進行了復雜的化學鍍金! 車身的主要材料用的是頂級珍貴木材,同樣經過一系列先進的防腐處理。 車窗使用的是鎮江光學儀器專門打磨生產的大片天然透明水晶窗戶! 車身各處,有著大量的各種寶石作為點綴裝飾。 車內鋪就的地毯,都是海軍專門派了戰艦去北極獵殺的大型北極熊的皮毛。 除了奢華外,其實這輛馬車更多的還是體現大楚帝國的科技! 不說別的,光是車架上的輕便又強度高,韌度又很不錯的鋼材,這玩意就得秒殺當代其他的所有國家! 至于后頭的各種防銹處理以及化學鍍金之類的,那都是附帶的小工藝了。 這車架上,就這么幾根鋼材材料,別說在十七世紀的當代了,哪怕是原時空里的二十世紀前半業,也沒幾個國家能夠搞得出來。 這是大楚帝國冶金工藝的頂級體現。 還有天然水晶車窗……看起來只是個平平無奇的水晶玻璃,但實際上這玩意是一塊正兒八經的超精密光學玻璃,它并不是一整個平面,實際上還帶有俯度以及超高的加工精度。 這塊水晶車窗,體現的是大楚帝國最頂級的光學設備制造水準。 還有各種零部件,很多東西看著普通,實際上都是大楚帝國頂級工業水平的體現,比如車廂里的一些小部件……這用的是并不是鋼鐵,也不是木材,而是當代很罕見的鋁! 這年頭想要搞出來鋁可不容易,只能采用化學方法進行實驗室制備,這年頭的鋁比黃金更珍惜更昂貴,帝國一年產量也就幾十公斤而已。 車輪用上的是橡膠輪胎,這個橡膠實心輪胎,是南洋橡膠公司專門研制的橡膠輪胎,在當時可謂是轟動一時,最早一批產品就用在了這架御用馬車上……現在這種橡膠輪胎已經逐步普及到中高端馬車上了。這輛御用馬車上的幾乎每一個細節,其實都是大楚帝國頂級工業實力的體現。 至于表面上的一些鍍金以及各種寶石裝飾……車體內的很多地方進行鍍金,甚至都不是為了體現奢華或者美觀,更多的還是為了進行防銹處理……鍍金是一種非常好的防銹手段。 什么寶石之類的說實話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了! 海外擴張這么多年,大楚帝國從海外帶回來了無數各種亂七八糟的寶石,這些寶石里一些大個頭的,品相好的,最后基本都到了皇室手里。 比如在緬甸地區開采出來的一顆超大紅寶石,重達四十多克(1克拉=0.2克),這玩意一開采出來,就被直接送到了金陵城皇宮里,隨后被加工成為一枚雞蛋圓模式的巨型紅寶石。 現在在哪里? 就在羅志學經常坐的御書房龍椅的扶手端,另外一側是同樣珍稀的一枚綠寶石。 所以紅寶石,綠寶石乃至鉆石這些東西,在大楚帝國皇室里多得很,而且也沒花多少錢……因為這年頭這些寶石不貴。 貴的反而是各種珍稀的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