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節
第811章 西班牙人的抗議 在北美地區或在南非地區修建鐵路,其目的是簡單而純粹的,要么是為了開采并獲得更多戰略性的資源,比如南非地區的馬普托鐵路,純粹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黃金,幫助帝國更好的施行間接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維持整體經濟的健康運轉。 要么是為了擴張并控制更多的地區而服務,如北美洲地區擬定的北美東西大鐵路,該鐵路的前期目標是為了更好的開發附近的金山谷地地區,開采當地的金礦,開發更多的耕地。 后續則是會繼續往北美洲內陸延伸,讓大楚帝國的移民步伐涉足內陸地區,一直到密西西比河,最終甚至前往北美洲東海岸。 而這兩個目的,其實最終也都可以歸納為謀圖獲得更多的海外資源,以補充本土的龐大工業消耗,同時提升本土的糧食供給水平。 雖然大楚帝國已經完成了初步工業化,但是整體的人均糧食產量還是不咋地的,畢竟農業生產的技術還是不咋地,化肥工業沒有搞起來,同時優良的糧種的研究進度也不咋地。 這也導致了,目前大楚帝國的單畝糧食產量雖然比傳統農業社會里高,但是也高的有限,帝國本土解決糧食問題,更多的還是開著利用工業的力量,開墾更多的耕地,并對現有的一些普通土地進行改造,利用水利設施把普通的下,中等田變成上等田。 通過這些方式來提高糧食的總產量。 然而糧食總產量雖然增加了,但是帝國本土成平日久,三十年的和平以及高速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樣也帶來了龐大的人口。 人們在和平穩定,并且能夠看見希望的時候,會有更加強烈的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的意愿;反之,如果戰火不斷,生活困苦,生活看不到希望的話,人們就會降低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的意愿。 這一點不僅僅是在后世各個現代國家里得到體現,其實在封建古代王朝里也會有所體現。 歷朝歷代在建國數十年后出現的所謂盛世,基本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 而在大楚帝國里也同樣如此,甚至這種情況出現的更加明顯。 如今大楚帝國里,一對夫妻生育兩三個孩子是非常普遍的,不少還會生四五個甚至更多的孩子。 盡管受限于醫療水平的限制,孕產婦死亡率高,孩子的夭折率也很高,但是匯總下來,人口出生率依舊非??植?。 承順三十年,民政部主持的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里,大楚帝國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四億六千萬人,這還不包括承順三十年后出生的一大波嬰兒! 對比立國初期的一億多人口,直接翻了三倍…… 這可是很恐怖的數字! 而且其中絕大部分人口都是孩子以及年輕人。 立國初期出生的第一批嬰兒潮,他們現在普遍在二十多歲,已經成長為帝國的勞動力中堅。 而最近幾年里,第一批嬰兒潮的年輕人陸續成婚生育,由此也帶來了第二波規模更龐大的嬰兒潮! 這意味著最近三年以及未來幾年里,將會有數以億計的新生人口! 這都導致了大楚帝國國內的糧食壓力一直都非常大,老早的時候就做到了人均三百公斤的水平,但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高速發展當中,也就只增加了五六十公斤而已。 承順三十三年里,根據農林部的初步統計,人均糧食預計能夠達到三百六十五公斤,整體水平和去年持平。 而實際上,今年的糧食產量還會再增加不少,但架不住大量的新生人口??! 這人一多,就拉低了人均糧食水平。。 如此也就距離當年羅志學提出的人均糧食四百公斤的目標,還有相當遙遠的一段距離。 別看三百六十五公斤水平,距離四百公斤只有三十五公斤而已! 然而想要跨過去,達到這個目標是非常困難的。 尤其是在農業耕種水平還比較低下,單畝糧食產量有限的情況,同時人口又大幅度增加的時候,想要迅速提高人均糧食水平,這難度比平推全球要難多了! 打仗的話,其實如果大楚帝國高層愿意,并且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說實話現在就可以從中亞出發,一路打到西亞,然后東歐,直接殺到西歐,飲馬英吉利海峽! 當年蒙古人在生產力如此落后的情況下,利用游牧民族的特性都能打過去,更別說如今的大楚帝國了。 大楚帝國雖然不是游牧民族,但實際上大楚帝國保有的馬匹、羊群等牲口數量,要遠遠超過當年的蒙古人。 古代的傳統放牧水平,其保持的馬群規模,怎么可能和采用現代畜牧技術進行大規模放牧養殖培育的現代畜牧技術相提并論。 不可能的事! 再說了,就算是當年的草原傳統放牧區,現在也基本都在大楚帝國手中??! 偌大的整個中亞草原,西伯利亞,蒙古地區等等,全都是大楚帝國的牧場! 而數量龐大的馬匹保有量,也導致了大楚帝國擁有遠超傳統游牧民族的強大騎兵……嗯,質量就不說了,光是數量都是遠超當年所謂的大楚帝國。 大楚帝國的馬匹存欄數量有多少? 準確的數字沒有,但是大概的數字是有的:三千五百萬匹! 你沒看錯,不是幾十萬幾百萬,而是足足三千五百萬匹! 數量龐大的馬匹,廣泛用于農業生產,交通運輸以及軍隊數量上。 你說民間的普通馬匹不能打仗,那么只說軍用馬匹,各大官辦馬場以及軍辦馬場還有私人馬場,承順三十年里為大楚帝國陸海軍以及近衛軍提供高達八萬匹經過完整軍事訓練后的軍馬! 這個數字其實也不是最大的數字,而是陸海軍以及近衛軍每年官方采購的數字! 如果軍方有更大的需求,其實各大馬場還能提供更多的軍馬。 同時說的可不是普通馬匹,而是經過專業訓練,遇到槍炮聲不會驚慌,專供騎兵或軍官。傳令兵乘騎所用的乘騎用馬或者是專業的炮兵,后勤役用馬。 大楚帝國一年就采購大幾萬匹乘騎用馬……而陸海軍以及近衛軍,軍馬的保有量更是達到了六十萬匹! 而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馬匹存欄數量都沒有這么多…… 充足的馬匹保有量,也讓大楚帝國擁有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同時也擁有最強大的炮兵部隊,尤其是炮兵部隊。 冷知識,近代,以使用槍炮為主的軍隊里,騎兵并不是用馬大戶,炮兵以及輜重才是! 大楚帝國里一個標準的六門制115毫米野戰炮兵哨,就需要一百五十匹馬! 強大的騎兵以及強大的炮兵力量,再加上強悍的工業體系力量,完全可以讓大楚帝國具備吊打全球的實力……不用那么多的陰謀詭異,平推過去都能吊打各土著國家。 只不過大楚帝國如果真的進行大規模動員,想要在短短幾年內就迅速滅掉其他國家……其實都不用其他國家抵抗,自己都能把自己給拖死…… 強大的軍隊,相對應的還有強大的后勤消耗! 而裝備越是先進,機動能力越強悍的軍隊,消耗也就越大。 不說其他的,光是糧食消耗都是比單純的徒步步兵增加好幾倍呢。 為什么當年大楚帝國要搞丙等師啊……還不是為了搞低成本軍隊,以節約軍費。 甲等師的高機動能力,那是建立在數量龐大的挽馬以及托馬上……沒有這些馬匹,他們連火炮都拉不走! 而丙等師呢,雖然也有槍炮,但是平日基本不保留這些役用馬,只會在戰爭爆發,有必要的情況下直接從民間征召役用馬,這也就剩下了平日數量龐大的役用馬的消耗。 乙等師嘛,則是在這兩者中間,平時抱有一定的馬匹,但是不多,基本只會保障骨干部隊的馬匹需求,真正要打仗的時候,還是需要動員補充大量的馬匹的。 這也是為什么大楚帝國有上百個師,但是只有二十個甲等師的緣故……養起來太貴,不劃算。 如果要打仗直接平推全球的話,那么就要動員大量的兵力以及馬匹,那么光是糧食耗費就會非??植?。以目前大楚帝國的國力而言,支撐起來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擴張還是要擴張,但是得注意節奏和方式……別只盯著眼前進行擴張,然后玩著玩著就發現,前方不斷的打勝仗,后方的國家經濟不斷的崩潰…… 最后,全球各國敵人啥時候會被全部滅掉不知道,但是用不了幾年羅志學肯定是要被干掉的。 所以,哪怕是帝國有了實力直接平推全球,但是羅志學也好,帝國的高層官員們也好,在對外擴張上都是非常的謹慎,并且算得上是慢節奏。 反正優勢在我,不著急,慢慢來,一步一步的擴張,并及時的開發新領地進行消化,以補充國內的消耗,持續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就挺好的。 這不,之前已經陸續拿下了西伯利亞,中亞,南洋各地,現在也大部分控制了印度,北美西海岸,現在又把目標對準了非洲以及北美洲內陸地區。 這一步一步來,沒啥國力上的負擔,又能源源不斷的進行擴張安置更多的移民,掠奪更多的工業原料以及農產品。 國內民眾也依舊能夠優哉游哉的過日子,并且持續不斷的獲得海外擴張的好處,比如更多的糧食,更多的工業原料。 這就挺好的嘛! 如今在南非以及北美地區修建鐵路,同樣也是出于這種心態! 南非那邊先不去說,那邊的開發還是差了點,暫時還是以黃金開采為主,但是北美地區就不一樣了。 經過持續多年的北美移民,還有更加重要的是輪船繼續不斷發展,遠洋客輪以及貨船的噸位不斷擴張,安全性不斷提高,運輸成本也不斷下降。 這都導致了移民前往北美洲的成本不斷的降低,不管是官方移民還是自費移民,成本都已經低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 在風帆時代里,移民要前往北美洲的話,光是船票價格就不是普通的窮苦移民可以承受的。 歐洲地區里在風帆時代里,就出現了大量的契約奴,或者說移民勞工,出現的根源就是移民費用高昂,普通窮苦民眾承受不起,需要出賣好多年的勞動力才能夠湊夠一張船票錢。 但是在現在的大楚帝國里,哪怕是手頭上沒啥錢的底層民眾,努力一些存點錢,基本也就夠單程船票費了。 再不濟還可以找銀行申請移民貸款。 為了鼓勵扶持移民,大楚帝國的不少官辦銀行,都推出了相應的移民貸款,用以支持移民的船票費、抵達移民目的地的初期口糧費用,農具糧種購置費等等。 只要你愿意移民,舍得離開家鄉,在當代的大楚帝國里還是非常容易的。 這一切都導致了北美地區的人口數量,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如今北美地區的楚國人,已經從早期的十幾萬增加到了一百多萬。 光是一個金山府,就有足足四十幾萬人口。 同時大楚帝國北美巡撫,又在北美地區里設立了多個府的直轄領地。 如今的大楚帝國,已經完全控制了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西海岸,建立了多座沿海大城市,并且沿著河流往內陸深入,建立了多座內陸城市。 更重要的,每年還有大量的人口涌入該地區。 承順三十二年里,僅僅是這一年,就有超過二十萬新移民涌入了北美洲! 并且這個數字還在往上漲! 大量的楚國移民登陸北美洲西海岸,然后朝著內陸進發,希望還處于莽荒地帶的金山谷地,如今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在北美地區的新糧倉,當地產出的大量糧食不僅僅供應當地的需求,同樣也被大量運回國內。 北美地區,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從海外輸入糧食的第一大地區,超過了南洋地區以及印度地區。 如此,大楚帝國進一步開發北美洲也就成為了自然。 很快,金山府鐵路的建設規劃就被完成,第一根鐵軌在金山港里被鋪下,隨后這條鐵路將會從金山港一路向東研發,進入大楚帝國在北美洲的重點開發區域金山谷地。 未來還會穿越山脈,深入北美洲中部內陸地區。 這個過程里,大楚帝國的移民們,不可避免的也和西班牙人對上,并發生沖突! 畢竟大楚帝國的移民們,不僅僅是向內陸擴張,同時也在向南擴張! 承順二十六年,大楚帝國的第一批自由移民來到了金山府南部的一個港灣登陸,在當地的一片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區建立了第一個移民定居點:新洛河,次年設鎮。 承順二十八年,大楚帝國把該鎮以及更南邊的南洛鎮等周邊幾個鎮合并到一起,設立洛河縣,為海外直轄領地,由北美巡撫衙門直轄。 依托洛河縣,楚國的移民們繼續向南推進建立新的定居點,然后就和南邊的西班牙人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