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節
這一大片地方,除了少數特殊地方,比如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里的最大軍事基地以及商業港口,同時也是馬六甲省巡撫駐地新加坡,這地方好一點,因為氣候相對特殊一些,年平均氣溫大概二十三四度。 但是南洋的其他大部分地方,終年氣溫都是二十大幾甚至三十度以上,并且降雨量非常大,日照又相當充足! 這種氣候最終結合起來,就形成了高溫、潮濕、多雨三位一體的熱帶雨林氣候……嗯,人在這種氣候下,基本上和蒸桑拿差不多,不習慣這種氣候的人去了哪怕什么都不干,待久了都得大汗淋漓。 這種熱帶雨林氣候區域,也導致了當地蚊蟲毒蛇泛濫,人們生病的概率比較大。 然后楚國人還發現這些破地方,各種臺風暴雨多得不得了,而且經歷的臺風規模都很大,動不動就是超大規模的臺風侵襲沿海區域。 而頻繁的暴雨也導致了當地看似土地肥沃,但實際上如果缺乏足夠的水利設施,那么也很難展開大規模的農業種植。 比如早已經被大楚帝國直接吞并的越南地區,剛開始的時候羅志學君臣們還覺得自己占了個好地方,畢竟光從地圖上看。 這些地方里有不少的沿海平原,也有大量的沿河平原……結果占領了這些地方,開始朝著這些地方大規模移民后,才發現這鬼地方那是真的難搞。 尤其是升龍一帶的紅河三角洲,這鬼地方和南邊的湄公河三角洲一樣,尼瑪不說是年年洪澇了,而是一下雨就洪澇…… 帝國水利部門的官員來這里考察過后,臉都是黑的……這鬼地方的洪澇情況,比早些年帝國本土的淮河流域還嚴重的多。 真要治理好,這需要砸下去的資金可不少。 但是沒辦法,就算再難搞也要搞不是,畢竟這地方已經是屬于帝國本土省份了,而且在這些地方生活的民眾,也都是帝國子民了。 當初吞并這些地方的時候,當地可沒多少土著,如今當地大部分人口,其實都是帝國組織遷移過來的移民,這些移民和當地原有的少量土著進行通婚融合后。 所謂的安南人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場合里了。 為了保障帝國子民的穩定生活,帝國最近十年來在安南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水利建設,這才讓紅河三角洲地區以及更南邊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成為了糧食產區。 冷知識,古代以及近代的越南地區,他們雖然有著不少的沿海平原,還有幾個處于??谄皆?,氣候也是多雨,看似非常適合大規模種植糧食。 但實際上越南地區在現代以前,一直都是個極其缺糧的地區。 為什么? 因為三天兩頭下暴雨,河流動不動就暴漲,然后改道造成洪澇…… 如此也導致了很多看似廢物的沿河平原區域,實際上都不是什么良好的糧食產區! 一直到了現代后,科學技術發展起來,當地開始大規模的修建各種水利設施,這才讓越南地區的糧食產量提上來。 倒是更南邊的暹羅,他們的農業條件要更好一些,不僅僅自己夠用還能出口。 很早的時候,大楚帝國的就從暹羅大量進口當地的糧食了。 整體來說,南洋地區雖然距離本土更近,但是受限于當地的氣候條件不咋地,因此帝國的移民很多是不太喜歡去這些地方的。 他們更傾向于去北美洲,或者干脆去印度……自從大楚帝國把歐洲殖民者從印度大陸驅逐出去后,接管了歐洲人留下的幾乎所有的沿海殖民地區,同時也自行從當地的土著手中獲得了大片的地區,最終在印度地區建立了多片的直轄領地。 這些直轄領地有不少的氣候和農業條件都不錯,因此國內不少移民也會前往。 不過基本也都集中在錫蘭島、印度南部以及東部區域,其他地方還是比較少。 西亞,北非地區就更少了,這些地方暫時連一個直轄領地都沒有。 如今,大楚帝國卻是在非洲南部地區設立了一個馬普托府直轄領地,而且當地還有大量的黃金以及農業條件也很不錯,當即就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前往。 承順三十二年末的兩個月里,就有超過兩萬人移民乘坐船只,以自費移民或官方移民的方式前往非洲馬普托府。 他們將會從成為大楚帝國在南非,乃至整個非洲地區里的第一批大規模移民。 相對比之下,同樣是作為直轄領地的南非府開普敦地區,過去一年里所接受的移民也不過五千多人而已! 而實際上南非府當地的農業條件還要更加優秀一些。 由此可見,黃金對人們的吸引力。 就和當初人們被金山府的黃金所吸引,短短幾年內就涌入了十幾萬人口一樣,如今的馬普托府也正在經歷同樣的情況。 短時間內,甚至可能會有超過十萬移民前往當地,試圖通過尋找黃金一夜暴富。 不過實際上想要靠普通的淘金一夜爆發,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為目前馬普托府的超級金礦,也就是茨瓦內金礦已經被收歸國有,非洲巡撫衙門和當地的非洲稅務廳進行商議過后,決定對茨瓦內金礦進行開采權拍賣。 最終開采權被西洋武裝貿易公司以絕對的價格優勢所獲得。 往后二十年里,西洋武裝貿易公司將會全權負責該金礦的開采事務,并每年向官府上繳固定數額的費用外,每年開采出來的黃金需要繳納高昂的黃金開采稅,同時繳納完稅收后的利潤所得,還需要分潤一份給馬普托府官府。 這個超級金礦未來開采出來的黃金,大部分都會以開采權費用、黃金開采稅、分配利潤的方式,被收歸國庫。 實際上剩下的部分,看似歸屬西洋武裝貿易公司……但實際上西洋武裝貿易公司,人家也是屬于全資官辦企業。 說白了,開采出來的黃金以及利潤,大部分都會歸屬官方所有。 和民間資本,更和那些淘金客沒啥關系。不過那些淘金客們,其實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尋找淘金的,根據初步的勘測報告,茨瓦內當地的金礦可不止只有當地一座超級金礦,而是一整個黃金礦帶。 為了開發當地的黃金,當地官府將會陸續對當地的可能存在金礦的地帶,進行陸續的拍賣。 如此,國內不少的礦務公司,尤其是本身就經營海外礦產開發的企業也是不少跑了過去進行開發。 哪怕是淘金客,其實也可以購入少量地方的勘測開采權,然后進行淘金…… 實在不行,你自己到荒山野林進行淘金,也沒人能管你不是。 總體來書,淘金客一夜暴富的極少,但也不是沒有……只是大部分人去了只能失望,或者辛辛苦苦淘金,最后也沒存下幾個錢,真正的利潤都被各種企業和商人們賺走了。 而這些對于帝國官方而言,影響都不大,反正大楚帝國高層需要的是更多的黃金儲備,支撐本國的金本位貨幣。 同時控制更多的黃金產區,避免那些土著們隨便一鏟子就挖出來大量的黃金,然后拿著黃金從帝國購買大量的工業產品。 這也是大楚帝國采取間接金本位的緣故……一定程度上控制金本位的貨幣體系,為那些土著們所用,拿著一大堆黃金來采購大楚帝國的工業產品。 畢竟大楚帝國嚴格意義上來說,對土著們的需求并不是什么黃金,而是各種工業原料,農產品……黃金不能吃不能喝的,它只是一種交易等價物而已。 對于大楚帝國而言,那些土著國家們就別開采什么金礦了,直接種糧食,種棉花,挖工業礦產什么的就行了,然后拿著工業原料和農產品出口給楚國,楚國再給它一堆間接金本位下的楚元紙幣,然后土著們再拿著這些紙片找大楚帝國采購工業產品。 由此形成一個經濟循環! 如果土著們直接挖黃金,然后拿著黃金來采購大楚帝國的工業產品……大楚帝國豈不是虧大了? 所以大楚帝國要采取金本位,并且想要長期維持金本位制度下的聞見,也不讓那些土著們占便宜,那么控制住全球范圍內的主要黃金產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實際上目前也的確如此,大楚帝國控制了大量的黃金產區,并且使用現代化的工業化勘測,開采黃金。 目前每年產出兩百多噸黃金呢,而其他土著國家,全部加起來一年撐死了也就幾噸。 大楚帝國過去三十年來的黃金產量,超越了過去人類數千年來的所有黃金開采總量,這可是很恐怖的數字。 南非地區的馬普托府的黃金產區,就是帝國維持金本位制度的重要一環,所不能有任何閃失的。 所以大楚帝國才會直接從中央層面推動南非地區的移民以及黃金開發。 而這種情況在進入承順三十三年后更是如此,大楚帝國的多家官辦礦務企業,陸續宣布進駐馬普托府投資黃金產業。 兩廣礦務公司的行動最迅速,他們的勘測人員最先抵達馬普托,不用多久就得出了他們自己的初步勘測結論,隨即大手筆向當地官府競拍了大片土地的黃金勘測和開采權。 僅僅是三個月后,他們的第一個黃金礦區就被建立起來了。 緊接著,更多的金礦被陸續發現,短短一年不到,茨瓦內內就發現了大小二十多座金礦。 大量的黃金開采所用的機械設備開始沿著河流,陸地涌入其中。 為了解決運輸問題以及大量人員涌入其中導致的物資運輸困難,馬普托府也正式申請了在當地籌建一條鐵路,以連接馬普托和茨瓦內。 這事卻是引起了帝國高層一定范圍內的爭議,畢竟目前來說,大楚帝國還沒有在海外修建鐵路的先例呢。 過去十幾年里,大楚帝國的鐵路建設,一直都是集中在本土區域,雖然成績也很不錯,已經先后修建了好幾萬公里的鐵路,但是資金和人員依舊比較緊張。 所以之前也一直沒能顧得上海外地區的鐵路開發,頂多就是有一些海外地區企業自行搞的礦區,港口鐵路這些非公共鐵路。 但是最終這事還是被羅志學直接給敲定了下來,如果海外直轄領地有這個需求,并且預計鐵路能夠回本乃至盈利的話,那么就可以適當的修建鐵路。 畢竟鐵路可以加快當地的開發,讓帝國更好的控制當地,并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掌控能力。 至于資金問題,繼續發行鐵路建設債卷就是了……反正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已經欠了一屁股的鐵路建設債務,也不差再多幾千萬楚元的債務了。 甚至在海外建設鐵路的話,成本其實還要更低一些,雖然鐵軌什么的都要從本土運輸過去,但是基建成本卻是可以大幅度壓縮! 在本土里修建鐵路,那些修建鐵路的工人可都是本國子民,有著最低工資保障不說,還需要注重各種安全生產,這要是修路死了人,賠錢不說,而且還很容易讓負責官員丟掉官帽子。 但是在海外領地里,卻是不存在這種問題。 因為在海外領地嘛,你總不能讓大老遠移民過去的本國子民去修鐵路啊……不管是出于成本考慮還是出于政治風險考慮都不能這么干。 所以海外地區的大規?;A建設,使用的勞工一直都是各種低成本的土著勞動力。 不管是用軍方的戰俘,還是使用的勞務公司的土著免費勞工,又或者干脆是雇傭普通的土著勞工,成本都非常低廉的。 而這年頭的鐵路成本,其實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基建費用,把這一部分節省下來后一對比,就發現在海外修建鐵路,比在本土修建鐵路還便宜。 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羅志學親自下旨,批準了馬普托鐵路的籌建計劃,同時還順帶批準了,之前就申請過多次的美洲金山鐵路。 甚至羅志學親自做出了指示,美洲那邊的鐵路建設,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放大膽子,加快步子! 把鐵路從金山府一路往東邊修……修到北美洲東海岸去。 這美洲西海岸不是河流少,移民難以依托河流深入北美洲內陸,更別說前往美洲東海岸嘛! 那我們就修一條鐵路過去! 輪船和火車,本來就是大楚帝國對外擴張,為華夏民族爭奪更多生存空間的急先鋒吧。 輪船先不說,鐵路這東西,本身就有戰略鐵路的說法,大楚帝國之前就一路修到了中亞,正是靠著西北鐵路-中亞鐵路這條鐵路大動脈,才讓大楚帝國真正掌控了偌大的中亞,并朝著這些地方大量移民。 現在,大楚帝國準備在北美洲也干一次! 搞一條貫穿北美洲東西海岸的戰略鐵路,借此把整個北美洲都拿下來。 具體方法也很簡單:軍隊帶頭向前,對土著進行大規模的武裝驅逐,以徹底保障擬定鐵路沿線的安全。 同時鐵路公司在后方組織修建鐵路,鐵路同時也可以為東進的軍隊提供充足的后勤補給。 鐵路修建好后,官方組織大量的移民前往,并在鐵路沿線以及河流沿線等地開辟移民定居點,把周邊地區進行實際性的全面掌控。 一邊打仗,一邊修路,一邊移民,這就是帝國高層定下的北美戰略。 針對這一場北美建設開發戰略,帝國高層最終敲定了整個計劃的方案,這個方案被稱呼為:北美東進計劃! 羅志學親自取的名字,借此致敬在外人看來臭名昭著,但是在美國人看來偉大無比的西進運動! 為什么是致敬? 因為北美東進計劃,在楚國人眼里也必將會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