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節
再加上其實東北地區的遼河水域以及黑龍江水域還能夠提供一定的河運運力,部分地區對鐵路的需求其實也沒想象的那么大。 這年頭的遼河還沒有數百年的后世那樣因為淤塞等情況導致河運力不大,大楚帝國時期里的遼河流域,其河運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無法通行大噸位的海船,但是通航一些幾百噸的平底船只還是不成問題的。 當年大楚帝國在遼東開發煤鐵資源的時候,就是利用太子河、渾河等遼河水域里的河流進行外部運輸的,早些年在遼東搞機械化種植的時候,大批的機械設備也是通過河流往北運輸,糧食也通過河流運輸到河口,再裝船海運的。 而這種情況,在大楚帝國的高壓艦載蒸汽機研發成功并迅速投入內河運輸使用之后,就更加明顯了。 當然了,河運也是有著極大的局限性,比如東北很多河段到了冬天會冰封,無法做到全年通航,因此鐵路運輸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東北大力發展鐵路運輸,這是必須的,而沈陽就是這個鐵路網的中心點。 這地方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北鐵路網的中心點,自然是因為遼東省的巡撫駐地遷移到了這里。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大楚帝國遼東省巡撫的駐地不是在沈陽,而是在遼陽……畢竟一開始的時候,沈陽都還是人家東擄的京師首都呢! 干掉了東擄之后,有相當長的時間里遼東巡撫的駐地依舊是在遼陽,不過遼河東岸早已經不是古代時期的那種水草豐美之地了。 因為遼河區域長期的開墾,生態退化,草地變沙地,遼河下游淤塞嚴重,并經常發生洪澇,并在這一片地方逐步形成了一個類似沼澤地的地方,即遼澤,遼陽城就在這一片區域里。 而太子河、渾河等區域水流量又大,在夏季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洪澇,遼陽城就是其中的重要受害區域。 大楚帝國建國后,當地官府雖然持續對這些河流進行了治理,但是治標不治本啊。 在承順十年的時候,遼陽發生大規模洪澇,洪水甚至沖進了城區后,遼東省就開始準備遷移省城所在地了,經過經過多方考慮,選擇了渾河沿岸,但是地勢比較高的沈陽作為新的省城。 這地方之前被東擄作為首都所在,也有比較完善的城池以及行政建筑,遷移成本比較低。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當時依舊在持續向北進攻,對當地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土著們發起征服之戰,并同步展開大規模的屯墾行動,其中沈陽周邊地區就是當時的重要屯墾區域。 遼東巡撫駐地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中心,適當北移可以更好的配合軍方的各方面的行動。 最終經過數年醞釀和準備后,承順十六年遼東巡撫駐地從遼陽遷往沈陽,眾多行政機構也一同前往,由此沈陽成為了遼東省的新省城。 這后續修建鐵路的時候,自然也就把沈陽當成了鐵路樞紐中心,等這地方城了鐵路樞紐中心后,又進一步加強了該地的政治以及軍事、經濟中心的地位。 此地,也是羅志學前往東北視察的重要視察城市。 畢竟這地方拋開政治以及軍事中心,還是東北地區里最為重要的工業城市呢,雖然南邊遼河口那邊還要一個河口。 但是河口也有著它自身的局限性,主要從事機械加工,農產品加工,貿易等行當,而遼東地區里的真正鋼鐵城市,其實還是沈陽。 畢竟運輸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直接把煤炭以及鐵礦石運到河口再進行冶煉,那么運輸成本就會比較高昂了。 而就地把鐵礦石冶煉為鐵或鋼外運,運輸成本能節省好多呢。因此大部分時候,鋼鐵廠選址,一般都是綜合考慮煤炭產地以及鐵礦石產地,不會距離太遠的。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周邊都沒有鐵礦石或煤礦,只能完全依賴外來的礦石,那么一般就會選擇在交通便利的沿海港口城市,畢竟海運在諸多運輸方式里,成本是最低的。 松江鋼鐵廠就是這么來的。 諸多種種,都導致了沈陽這個城市在短短十多年里快速崛起,并成為了東北地區里最為重要的工業城市。 當羅志學來到這里的時候,就感受到了這里的工業氣氛! 天空灰蒙蒙的,空氣有著淡淡的煤焦味。 一看過去就知道是重污染……然而這樣的重污染背后代表的卻是規模龐大的鋼鐵冶煉以及其他重工業產業。 所以羅志學剛下火車,就是面露微笑了! 光看這灰蒙蒙的天空和空氣里的煤焦味,就知道這地方的重工業發展的很不錯。 至于環境保護什么的,這年頭的大楚帝國還沒那個資格搞這些玩意。 工業化發展的早期里,是顧不上什么環境保護的。 生產力就這么點,你還搞什么環保的話,那只能吃土了…… 近代歷史上的倫敦,人家可是霧都……但同樣是也是全球經濟最發達,工業最牛逼的城市。 美國發展早期里也是各種大建設,各種工業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以至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美國的眾多河流里的魚都是不能吃,因為以前污染的實在太厲害,重金屬超標??! 羅志學對這些也很清楚,其他的先不管,先把生產力搞上去,等生產力上去了再慢慢治理唄。 先發展后治理,這聽上去似乎很不好,但實際上卻是每一個工業國家的必經階段。 當然,這只局限于其他地方,他自己生活居住的金陵城里肯定是不能這么搞的,他可不希望天天聞著煤焦味過日子。 這也是金陵城里沒什么工廠的緣故! 承順二十九年的今天,作為帝國首都的金陵城依舊沒什么值得稱道的大型工廠,頂多就是一些對環境影響不大的小工廠而已。 金陵城的發展定位,一直都是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從來都不是工業中心,甚至都不是經濟中心。 在泛江南地區里,工業中心是當涂以及蘇松。 經濟中心則是在松江上海。 而金陵城里實際上連城區常住人口都不多……畢竟當地沒啥工廠等勞動密集產業,常住人口除了軍人以及行政官員,就是教職工以及學生,各企業總部以及研發人員,再就是一些服務行業了。 再加上上述人員的家屬們了。 而缺乏勞動密集產業,是很難匯集起來大量人口的……畢竟工作都找不到無法生活。 這個人口規模在大楚帝國里,如今連前三十名都進不去。 松江府的城市中心,也就是上海那邊,城區人口都兩百多萬了,天津和廣州也是一百大幾萬。 就算是東北的沈陽,當地城區人口也達到了七十多萬呢。 羅志學個人對金陵城的發展定位還是很滿意的,反正偌大的大楚帝國也不是非要金陵城來提供經濟數據。 當一個政治中心就挺好的。 自己住著舒服。 所以這么多年來,雖然金陵城里的居民們也開始大量使用煤炭作為燒火取暖用煤,但是因為總體人口少,同時人口也比較分散,密度不大,又沒有什么工廠。 因此金陵城里的水、空氣質量還是不錯的,綠化做的也很不錯。 反觀沈陽這邊,雖然新城發展不過十多年,但是環境污染已經算是比較嚴重了。 發展,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羅志學抵達沈陽后,并沒有前往東擄時期搞的所謂皇宮,東擄的所謂皇宮在當年的戰爭里,早就被戰火摧毀了,畢竟當年雙方在這里展開過激戰。 后來楚軍清理了廢墟并進駐此地,并用剩余的一些建筑作為軍營,大片地方作為訓練廣場,這里作為軍營多年。 遼東巡撫衙門決定遷移到這里的時候,經過和軍方的協調,軍方正好也打算把軍營搬到城外更廣闊的地方去,因此遼東巡撫衙門就在軍營的基礎上,修建了新的巡撫衙門以及其他行政建筑。 所以,昔日東擄的所謂皇宮,早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幾經轉變后,這片地方已經成為了遼東巡撫衙門以及其他行政機構辦公樓所在地。 而羅志學外出巡視,一向來都是不住在當地官府的辦公大樓里的……不是不愿意,而是這些辦公建筑都是純辦公建筑,沒法住人! 大楚帝國的各衙門可都是正兒八經的純辦公建筑,和其他傳統王朝里衙門建筑還有后院,供官員生活居住不一樣。 當然,為了方便官員上下班以及外來官員生活,往往會在辦公建筑的后頭修建一批住宅樓。 因此羅志學不可能住在什么巡撫衙門里。 而皇室資產科在遼東也沒什么搞皇室度假村、行宮之類的,而且當地也沒什么適合的富商豪宅。 羅志學之前又命令禁止過視察沿途地方專門去修建行宮。 最后沒辦法,皇室資產科只能是征用了當地的一家新開業不久的豪華飯店:渾江飯店,進行改裝后作為臨時行宮所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飯店的主體建筑有五層樓高,裝修不僅僅極為奢華,而且還安裝了今年才出現在眾人視野,絕大部分還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蒸汽客運升降機。 第771章 高科技的渾江飯店 當羅志學進入渾江飯店后,仔細打量了一番飯店內的裝飾。 這是和傳統中式建筑完全不一樣的裝飾風格,一樓的大廳非常高,而且寬闊,光看這空曠高大,并且頂部也不是拱形的架構就可以知道這座大樓是采用鋼筋水泥建筑修建的。 不采用鋼筋水泥為主體結構,同時又不采用傳統的拱形結構或者是木梁結構,是很難修出來這么龐大的空闊大廳的。 從這方面也可以說,鋼筋水泥的出現,讓大楚帝國的建筑技術出現了巨大的提升,并能夠更好的探討建筑藝術,讓建筑設計師們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華,將藝術和先進工藝以及實用性進行更好的融合。 整個一樓的大廳,在羅志學看來已經有了后世現代建筑的味道在里面了,只不過內部裝飾還有一部分濃郁的傳統中式風格。 但是濃郁的中式風格中依舊處處可見現代工業的痕跡! 比如地板,渾江飯店一樓大堂的地板,采用的是大片光滑如鏡的瓷磚! 中國作為傳統瓷器國家,用于鋪設地板的瓷磚自然是是老早就有了,但是手工生產時代里,瓷磚這東西基本都是手工藝術品,價格高昂,而且面積也不大,根本就沒有大規模進入到建筑行業里,頂多就是極少數特殊建筑里采用。 但是而隨著工業化持續進步,各種機械加工設備尤其是蒸汽機進入到各行各業之后,傳統的瓷器產業也開始大規模使用機械設備,并開始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一些大型的專業瓷器工廠,其產量可是非常龐大的。 同時瓷器的生產以及研發過程里,開始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搞出來的瓷器多種多樣而且性能還要更好。 唯一的缺點就是,現代瓷器工廠生產出來的瓷器,基本都千篇一律……同一款瓷器生產數萬甚至數十萬件,全都一摸一樣的……哪怕設計的再好也談不上什么藝術性! 藝術嘛,本來講究的就是個性化,當個性化沒有了也就談不上什么藝術了。 但是工廠里采用現代科技研發生產出來的瓷器,人家質量好啊,尺寸高度統一,并且精度高,上色標準,沒有色差等等。 所以如今大楚帝國里的瓷器,甭管是國內消費市場上的還是用來出口的,全都是清一色的工廠瓷器,成本很低的……售價也不高。 大楚帝國開啟工業化之后把瓷器這種帶有藝術特性的傳統工藝品,硬生生玩成了大量生產的廉價工業產品。 而且這個過程里,為了進一步開發市場,同時國內建筑行業也是對地板用料的強烈需求,那些瓷器生產廠家們,還專門搞出來了用來鋪設地面用的瓷磚。 如今這些瓷磚已經陸續應用于各種建筑,尤其是一些高價比較高昂的建筑里。 渾江飯店里就是如此,采用了大片的拋光瓷磚,以至于看起來光滑如鏡,尼瑪甚至都還在反光…… 一眼看過去后,對于當代的大楚人而言看見的不是什么藝術,而是高科技屬性! 沒有足夠高深的技術,可搞不出來這種大面積并且光滑,同時還兼帶結實,耐磨等特性的瓷磚。 畢竟你要光滑,玻璃也足夠光滑,但是不結實也不耐磨啊。 光是這個光滑如鏡的瓷磚地板,就足以讓人對這家飯店留下深刻的影響。 而渾江飯店一樓大廳的其他諸多方面,也是透著諸多傳統、奢華和高科技相互結合的屬性。 比如羅志學就看見了他們的一種鍍銀行禮推車。 行禮推車沒啥特殊的,但是表面光滑拋光的鍍銀層就值得說一說了。 別以為鍍銀這東西簡單,實際上這東西在之前可是沒有的,乃是大楚帝國的化學家們,在承順十六年的時候才搞出來的一種化學鍍銀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