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節
其中第一艘完成改裝的三等戰列艦哈密號,改裝后艦炮就只剩下六十四門了,對比以前的74門火炮少了整整十門火炮,同時水手的居住空間以及生活物資也沒有以前充沛。 這是為了獲得蒸汽機動力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即便如此,改裝后的哈密號上的蒸汽機其實也不怎么靠譜,除了故障多這些老調重彈的問題外,主要還是動力太小。 其搭載的蒸汽機動力只有區區五百多匹馬力,而且搭載的煤炭很有限,蒸汽機根本無法作為主動力使用,只能是輔助風帆在戰斗或進出港口的時候使用。 光靠那四百多匹的蒸汽機動力推動這么一艘一千七百多噸的大家伙進行遠洋航行,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條路線則是建造全新的機帆船,不過中大型戰艦的施工時間比較久,而且設計建造全新的蒸汽戰艦對于大楚帝國海軍而言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因此中大型戰艦目前來說沒有一艘完工服役。 但是小噸位的護衛艦則是設計和施工速度非???,大楚帝國海軍里第一種專門全新設計的機帆船玉林級護衛艦在今年年初就開始批量服役,目前已經服役了八艘,目前這八艘玉林級護衛艦,都在南洋艦隊里服役,并參與了這一次的作戰行動。也就是說,這一次針對荷蘭人的作戰里,大楚帝國海軍南洋艦隊,調動了十四艘改裝或全新建造的機帆船,共計有兩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八艘護衛艦。 這十四艘蒸汽機帆船,也是南洋艦隊這一次行動的絕對主力,因為蒸汽機所帶來的卓越機動能力遠遠不是純風帆船只能夠相提并論的。 你趁著風向殺過來的時候,我直接蒸汽機一開動,直接逆風跑你奈我何? 機動能力,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堅定裝備蒸汽機,搞輪船的核心原因。 果然,海軍的防備是有必要的,就在傍晚時分,趁著夜幕即將降臨,但是天色還沒有完全黑下來的時候,巴達維亞港口內沖出來一票船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帆戰艦,而是二十多艘槳帆船! 這些荷蘭人,竟然直接使用了南洋土著們很喜歡使用的槳帆船進行襲擊。 這些槳帆船速度非常的靈活,遠遠不是那些大型風帆戰艦所能夠相提并論的。 這個時候,如果南洋艦隊里的戰艦還都是清一色的遠洋大型風帆戰艦的話,恐怕一不小心就會在陰溝里翻船。 這種事在最近幾十年里可是常見的很,南洋土著國家經常這么在近?;蚝{等狹小海域里對付荷蘭人或葡萄牙人。 但是今天,大楚帝國南洋艦隊里已經有了十四艘配屬了蒸汽機的機帆船,這些戰艦都具備了純風帆戰艦所無法比擬的機動能力。 前頭的偵查船只看見對面港口出動了槳帆船進行襲擊,后頭早有準備的兩艘機帆戰列艦以及四艘機帆巡洋艦就開始了機動。 他們完全無視了風向,直接迅速編列成對,形成了多個橫隊后搶占t字頭,準備對來襲的荷蘭人槳帆船炮火覆蓋。 兩艘戰列艦以及四艘巡洋艦所形成的強大側舷火力,哪怕這些火力依舊只是前裝滑膛炮,但是依舊能夠把對面的這些槳帆船打成渣。 這些還是那些大噸位的戰艦們的舉動,就在后方的主力艦們準備線列作戰的時候,南洋艦隊里的第八護衛艦隊以及第二十三護衛艦隊也開始行動了起來。 這兩支護衛艦隊,也就是南洋艦隊里僅有的兩支玉林級護衛艦分艦隊,每個護衛艦隊都有四艘玉林級護衛艦。 玉林級護衛艦,大楚帝國海軍里第一種專門為了裝備蒸汽機而全新設計的機帆船,而且這是一艘鐵肋木殼船,并采用了大楚帝國海軍里最近幾年流行了統一大口徑艦炮思想。 該級艦是在大楚帝國第一種鐵肋木殼護衛艦,作為江寧級級鐵肋木殼船的后繼型號,他繼承了玉林級的優秀船體外形,但是內部艙室結構以及帆裝還有武裝布局上,都有著極大的不同。 畢竟之前的純風帆船只,哪怕是鐵肋木殼船的江寧級護衛艦,其基本設計理念依舊還是和早期的純風帆船只差不多的。 然而到了蒸汽機帆船時代后,船只設計就要考慮到部署蒸汽機,艦用蒸汽機的體積和重量可都不輕,然后還要搭載大量的煤炭和淡水,因此內部艙室如何設計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沒有用原來的船型進行優化設計,而是采取全新設計玉林級護衛艦的緣故。 玉林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下達到六百七十噸,裝備了一座雙缸臥式蒸汽機,采用單軸螺旋槳推進,而不是采用技術更加成熟,成本也更低廉,如今廣泛在民用船只上以及部分海軍內河炮艦上使用的明輪推進。 這倒不是說螺旋槳推進現在技術更好,效率更高什么的,純粹是巨大的明輪在戰斗中防護能力太差,很容易被敵人的炮火擊中而損壞。 而且巨大的明輪或遮擋己方艦炮的射界。 為此海軍在玉林級護衛艦里,采用了技術更先進,成本更高,也更加冒險的螺旋槳推進的方式。 該艦在純蒸汽動力下航速可以達到六節,純蒸汽動力下以經濟四節航速,續航力可以達到三百海里。這個航速以及續航能力,對于后世戰艦而言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對于當代而言,依舊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機帆混合動力下最大航速在測試上達到過十六節,不過這個最大航速沒啥實際意義,因為除非順風順水,并且風還特別大,不然正常航行哪怕機帆并用也達不到這么高的速度。 武備上裝備了四門130毫米中等身管的前裝滑膛炮以及四門130毫米短身管滑膛炮,火炮數量對比玉林級要少了足足四門,這是因為加裝蒸汽機和煤炭后,導致船只的載重負擔比較大,因此削減了火力。 防護上,依舊采用厚實的木殼。 除了內部的承重結構以及船肋采用鋼鐵外,其他尋常部分,哪怕是船殼部分采用木材,依舊是當代性價比最高,也是比較適合大楚帝國的造艦方式。 不過艦政部那邊已經嘗試著在試驗艦上嘗試采用在船殼外殼上采用鋼鐵,最終打造真正的純鋼鐵戰艦,只不過光是聽一聽純鋼鐵戰艦這個詞,就知道是很昂貴的玩意,大規模裝備暫時來說不靠譜。 相對打造純鋼鐵戰艦,艦政部對改進火力更有興趣,比如搞個前裝線膛炮什么的,海軍艦政部槍炮司已經對江南武器公司所生產的前裝線膛炮進行試驗測試,順利的話,未來幾年海軍就有可能裝備上有效射程更遠,并且可以發射圓錐形炮彈,獲得更大射程已經威力的前裝線膛炮。 至于現在嘛,大楚帝國海軍還是以前裝滑膛炮為主,不過即便是滑膛炮,那威力也是剛剛的,遠超尋常土著國家的前裝滑膛炮。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所裝備的各種海軍前裝滑膛炮,已經普遍采用低碳鋼為原料,并且采用鉆孔擴徑的方式進行制造,在性能上和那些直接澆鑄出來的土著生鐵炮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單純從性能上來說,依舊不如陸軍那邊的同級別青銅跑……陸軍的火炮別看人家還是青銅跑,但是人家的生產工藝同樣是鉆孔擴徑,再加上青銅材料本身的優越性能,在性能上比海軍的同級別低碳鋼火炮還要好。 在前裝滑膛炮時代里,青銅火炮除了貴,沒啥缺點。 螺旋槳推進的機帆動力,鐵肋木殼,統一大口徑低碳鋼前裝滑膛火炮,再加上飛剪平甲板船型,最終造就了玉林級護衛艦。 大楚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專門設計采用蒸汽動力的戰艦! 現在,八艘這種戰艦就完全無視的洋流或風向,冒著淡淡的白煙形成了兩個縱隊直接迎了上去。 它們,即將向世人宣告蒸汽戰艦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第700章 登陸巴達維亞 八艘玉林級護衛艦,憑借著裝載的蒸汽機驅動螺旋槳,一邊冒著淡淡的白煙,一邊向前列隊駛去。 而他們雖然依舊掛著風帆,但是他們的航速,遠遠超過了此時航向所受的風力所帶來的速度。 因為他們雖然沒有逆風航行,但是也算是半逆風,按照道理來說風帆就算能利用部分逆風的動力,但是航速也絕對沒有這么快的。 但是……這八艘玉林級護衛艦的航速至少達到了十節,這幾乎是順風順水時才有的航速了。 這不正常! 這讓對面的荷蘭人看見了百思不得其解,對面這些大楚人的船只,其航向以及航速,和此時的風向對不上??! 他們自然不知道,這八艘玉林級護衛艦的蒸汽機已經全速運轉,驅動著水下的單軸螺旋槳不斷的前進著。 他們只能看到同樣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淡淡白煙! 只有岸上少數最近一兩年去過大楚帝國本土港口貿易的荷蘭人,才能看的出來這些淡淡的白煙是什么:“那是蒸汽機…這是他們的蒸汽戰艦,但是為什么這些蒸汽船沒有輪子?” 最近一兩年去過大楚帝國,尤其是去過廣州的荷蘭人,或多或少都會見識到航行在珠江上的那些蒸汽輪船,不過他們所見過的只是航行在珠江上的那些明輪船只而已。 所以,他們有限的認知里,認為蒸汽船只應該是有巨大的輪子在船舷兩側或者未必進行推進的。 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大楚帝國的蒸汽船只推進方式還有采用螺旋槳的。 最近一兩年輪船不過是剛發展而已,如今大楚帝國里的蒸汽機推進技術是明輪和螺旋槳并用。 民用船只普遍采用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廉的明輪推進方式,反正民用船只也不用擔心巨大的明輪會阻擋火炮射界。 但是海軍方面,因為巨大的明輪容易遭到破壞,同時也會遮擋射擊,因此除了一開始少量試驗的船只采用明輪外,后面批量建造以及改裝的船只則是普遍采用水下螺旋槳推進的方式,哪怕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 嗯,以這年頭的冶煉技術和加工技術,想要加工出來船用的大型螺旋槳,難度還是很高的,這成本同樣也很高。 不過海軍嘛,有錢! 一艘戰艦幾十萬楚元都能砸下去,再搞個螺旋槳也不是什么無法接受的事。 此次參展的玉林級護衛艦以及幾艘改裝過的戰艦,都是清一色采用螺旋槳推進……只不過螺旋槳有很多種就是了。 目前大楚帝國艦政部還在持續摸索螺旋槳這種新型的推進方式,因此各種亂七八糟的螺旋槳都有,在持續的改進和試驗、使用過程里尋找更好的螺旋槳設計。 八艘玉林級護衛艦,在螺旋槳的推動下,以驚人的航速半逆風航向,并且迅速出現在了讓一票荷蘭人槳帆船預料不到的左側位。 還沒等這些荷蘭人的槳帆船反應過來,八艘玉林級護衛艦就已經齊齊轉向,對準荷蘭人的槳帆船露出了側舷! 隨即,早有準備的大量一百三十毫米艦炮,不管是中管還是短管的艦炮齊齊開火,并且它們發射的都是清一色的榴爆彈! 大楚帝國海軍和陸軍一樣,對榴彈! 在海戰中使用榴彈,能夠輕易的摧毀敵艦的上層建筑,摧毀他們的帆裝甚至引起大火,并給敵軍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這種攻擊能夠快速的讓瓦解敵人的戰斗力。 當帆裝都被摧毀了,這對于一艘純風帆戰艦而言,和等死也沒什么區別了。 風帆時代里,摧毀敵人的戰艦的最佳辦法是直接摧毀他們的帆裝,而不是試圖擊沉他們…… 因為發射實心炮彈想要擊沉對方的話,其實很難的,人家停著不動,讓你發射百八十枚實心炮彈過去,也頂多給人家的船體開過幾個小洞,人家隨船的木匠分分鐘就把著木板和錘子給修好了。 至于榴彈穿透厚實的木板裝甲到船艙內部爆炸,現在的圓球形榴彈還差點意思,雖然可以通過加厚彈殼,增加末端動能的方式穿透木裝甲,但是炮彈內部的裝藥量也會非常少了。 比如一百三十毫米的火炮,這玩意的炮彈直徑嚴格來說還不到十三厘米,大概和你的巴掌寬度差不多,但是這玩意不是后世炮彈的圓柱形,而是圓球形。 整體的體積,其實沒多大。 做成薄皮榴彈的話,裝藥量都不多,如果再做成穿甲榴彈,那么裝藥量也就只能聽個響了。 所以現在的玉林級護衛艦,他們采用的是榴彈直接炮擊對面上層建筑的方式,試圖通過摧毀他們的帆裝以及大量殺傷人員,重創敵軍戰艦。 除了玉林級護衛艦外,后頭的多艘大楚帝國海軍的主力戰列艦以及巡洋艦,此時也是在比較遠的距離上進行覆蓋式炮擊,雖然距離一遠命中率就非常感人,但是架不住幾百門火炮一起覆蓋炮擊啊,多少還是能打中一些的。 而一旦讓戰列艦、巡洋艦的那些一百五十毫米甚至一百七十毫米的主炮命中,對于這些不過幾十噸的槳帆船而言就是致命的打擊。 很快,就有荷蘭人的槳帆船因為連續遭到多枚炮彈的命中而損失慘重,最終在海面上停了下來。 更是有一艘應該是縱火船,直接被楚軍的炮火擊中后點燃了他們的縱火火油,導致他們還在路上的時候就自身燃起大火。 一艘接著一艘荷蘭人的槳帆船被集中,更是有多艘陸續遭到重創而喪失戰斗力,甚至都已經沉沒了好幾艘。 如此情況下,荷蘭人終于知道是這一次的突襲只能是無功而返,于是乎,在夜色徹底降臨的時候,他們留下了還在熊熊燃燒的多艘受創船只,被迫掉頭返回港口。 大楚帝國南洋艦隊的戰列艦艦隊一度試圖靠近追擊,利用兇猛的艦炮火力直接把巴達維亞港打個稀巴爛,不過遭到了荷蘭人岸防炮臺的密集炮擊,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南洋艦隊選擇了主動撤退。 這一次傍晚的海戰,最終以荷蘭人損失了八艘槳帆船,死傷兩百多人,楚軍方面兩艘玉林級護衛艦輕傷,另有士兵八人受傷而告終。 而經此一戰后,荷蘭人就更加沒有可能出港襲擊,或者逃離了的可能性了。 在近海里機動性優秀的槳帆船都沖不出去,更別說是那些大噸位的蓋倫船型的武裝商船了,這些大噸位的武裝商船想要出個港口都慢吞吞的,估計剛出去就會被港口外蹲守的南洋艦隊里的主力戰艦們打了個稀巴爛。 要知道,南洋艦隊在巴達維亞港外,可是擺著足足八艘三等戰列艦,四艘一等巡洋艦,六艘二等巡洋艦以及二十六艘的護衛艦呢。 然而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強悍,但畢竟只是一家商業公司,他們雖然也有戰艦,但是數量不多,總數也才四十多艘而已,部署在巴達維亞這邊的只有十來艘,剩下的還需要部署在印度半島以及非洲等地殖民地。 畢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地盤很大的,可不僅僅只有一個巴達維亞港。 就算是這四十多艘戰艦,其實大部分也都是一些幾百噸,在大楚帝國海軍里只能算是中小型戰艦的戰艦,上千噸的戰艦其實也沒幾艘。 他們更多的還是各種武裝商船,足足有一百五十多艘。 然而大楚帝國海軍里,如今光是出動殺到巴達維亞港的南洋艦隊主力艦隊,就有八艘戰列艦,四艘一千兩百多噸的一等巡洋艦。 千噸大艦就有十二艘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