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節
此舉不僅僅穩定了帝國在當地的統治,實際上也解放了當地超過千萬底層民眾……要知道在土司以及宗教權貴時代里,這些地方可是還保留著農奴甚至奴隸制呢,很殘酷的…… 但是現在,這些地方的民眾能夠享受到真正的文明光輝。 因此這些地方的底層民眾,其實對帝國非常有好感,甚至是非常支持帝國的統治。 這也使得帝國在當地的教化政策推行的非常順利,底層民眾們的接受度非常大……反抗的都是一些土司、宗教權貴而已。 目前來說,這些地方通過改變語言文字,改變服飾禮儀甚至日常習俗等,進而大規模的通婚。 當地的底層民眾,尤其是新生代基本已經漢化,并且以漢人自居。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地方的底層年輕一代的民眾和帝國其他地方的民眾也沒什么明顯區別了,可能還會有當地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記得一些早些年的習俗傳統,能說當地的一些土話,但是幾十年后?上百年后呢? 這些東西必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到時候,你要說這些地方上的人是土著蠻夷而不是華夏漢人,炎黃子孫,他們都得跟你翻臉! 就和你現在罵那些漠南蒙古諸部出身,但是已經認祖歸宗改姓異服的草原漢子們是蠻夷一樣,這些彪悍的草原漢子分分鐘跟你翻臉:你才是蠻夷,你全家都是蠻夷…… 遇上脾氣差的,保不準還會給你射上一箭…… 帝國在西南地區的教化政策,雖然早期付出的代價不小,連大規模的平叛戰爭都打了好幾場,三年一大打,一年一小打。 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非常好,這從最近這些年當地已經沒有了大規模的叛亂就能夠看的出來。 并且按照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西南地區以后估計也不可能出現什么土司叛亂了。 從古往今幾千年,能夠徹底解決西南地區土司問題的,也就只有大楚帝國一家而已,其他的歷朝歷代可都沒做到。 當然了,這也于時代的局限性。 畢竟華夏領地的擴展,是逐步的,從中原再到東部地區,再到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再到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等等,這是一個逐步擴張的過程。 輪到了大楚帝國這個時代,也就到了徹底解決西南問題以及西北問題的時候了。 未來還要解決北方西伯利亞問題,而要在西伯利亞地區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更簡單,因為當地沒多少土著。 就這么點人,先通過鎮壓殺一遍,然后通過各種教化政策,然后再組織幾十百萬來華夏移民過去,和當地土著進行大規模的通婚之后。 過上十幾年當地別說保留土著文化了,連土著血脈可能都不剩多少了。 因此北方的教化問題遠不如當年的西南、青康地區嚴重。 因此北方楚軍,尤其是第一集團軍以及第二集團軍的戰略重心也不是教化平叛,而是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雖然失去了葉尼塞河流域,但是他們依舊控制著鄂畢河流域,大楚帝國對此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帝國高層,可是一直都想要把西部的邊境線推移到鄂畢河流域,然后進入鄂畢河以西的廣闊西西伯利亞草原。 因此鄂畢河必須拿下! 而想要拿下鄂畢河流域,除了需要和俄羅斯人繼續打外,還需要對上準格爾殘部。 如今的準格爾殘部活躍巴爾喀什湖的北部以及東部區域,其中相當大一片區域就是在在鄂畢河流域的上游支流額爾齊斯河的上游區域。 大楚帝國想要控制鄂畢河,還得把這些準格爾殘部也拿下。 而經過這些年的持續打擊,其實這些準格爾殘部已經大不如前了。 他們一路西逃到這些地方,雖然還保留著眾多人口,然而他們你所能控制的草場已經不足以供養這么多人口以及牲口。 更別說楚軍的騎兵三天兩頭還跑過去襲擊他們都部落,如此頻繁的襲擊讓準格爾方面的不少中小部落很難受。 尤其是在靠近大楚帝國控制區進行放牧的那些部落們,在這幾年里非但沒有恢復實力,反而是遭到了進一步的削弱。 甚至有些部落為了求活還選擇了背叛準格爾,然后率部東歸歸順大楚帝國呢。 因此成熟呢二十二年的現在,準格爾殘部已經沒有了剛逃到這些地方時候的二十萬部眾了,頂多也就只剩下十四五萬部眾,控制區也比剛開始的時候小了很多。 至少在巴爾喀什湖的大片東南部區域,他們已經不敢去放牧了……沒辦法,楚軍的騎兵經常從伊寧出發去襲擊他們的放牧部落……而且一出動就是數千上萬騎,他們襲擊準格爾的部落,并掠奪他們的牲口。 完全不講武德! 第682章 準格爾的覆滅 如此情況下的準格爾,實際上已經日落西山,快要完蛋了。 基于控制鄂畢河的整體戰略要求,同時也是因為過去幾年里,楚軍在吐魯番綠洲地區、伊寧河谷等地區的屯墾桌有成效,不僅僅,滿足了當地大量駐軍的軍糧需求,甚至還能就地供應一部分彈藥。 再加上這些年持續從東部地區運輸歸來的一些戰略戰略物資。 如今大楚帝國已經囤積了足夠多的糧草以及武器彈藥,只要后勤充足,那么大楚帝國陸軍就能夠在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額爾齊斯河上游地區里發動大規模戰事,徹底的干掉準格爾殘部。 而羅志學在承順二十二年春天的時候,就已經批準了第一集團軍在當地發動大規模攻勢,以求殲滅準格爾殘部的戰略計劃。 同時也批準了第二集團軍方面,以葉尼塞斯克城為基地,向西發動進攻,以求攻占托木斯克城以及其他幾個俄羅斯人所控制,位于鄂畢河上游的幾個據點。 所以,當大楚帝國中原里一片繁華,為高壓蒸汽機的面積而狂歡的時候,在遙遠的西北,大楚帝國陸軍的兩大集團軍,已經陸續調集了總數十多萬,以騎兵為主的兵力開啟了新一輪的西征。 之所以調集這么多兵力,主要是為了對付準格爾殘部,沒辦法,準格爾部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人家是玩全民皆兵的……每一個男人從小都在馬背上長大,是天生的騎兵。 因此別看對付的只是一個總人口也不過十幾萬的準格爾殘部,但實際上楚軍第一集團軍為此出動的騎兵就達到了五萬多騎,此外還有配合作戰的步兵以及炮兵,輜重兵等部隊兩三萬人。 主要的戰斗任務由騎兵負責,而步兵炮兵以及輜重等輔助兵力,實際是用來在后方修筑新城池堡壘,運輸后勤輜重,維護后勤線的。 今年在西北地區發動的大規模戰事里,大部分兵力都是用來對付準格爾殘部的,至于俄羅斯人那邊……只分了楚軍兩萬余人而已。 而這兩萬多楚軍,還是分散在好幾個地方……其中的重點進攻方向托木斯克只有一萬左右的楚軍。 這倒不是楚軍輕視這些俄羅斯人……實際上別看楚軍派出去的兵力少,但實際上維護這兩萬多兵力作戰的耗費以及困難,一點也不比在南邊維護五萬騎兵以及兩三萬輔助兵力打準格爾簡單。 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要更難一些。 不為別的,就因為在西比利亞地區作戰補給太難了。 同時俄羅斯人看似兵力少,但是人家都是槍炮俱全,大多時候也是據城而守,對于楚軍來說,這派出去的兵力如果只是單純的騎兵或者輕裝部隊的話,其實對俄羅斯人沒多大的威脅。 要想干掉這些俄羅斯人的堅城堡壘,楚軍得帶著一大堆火炮去才行。 而維持火炮的機動以及作戰,可比維持騎兵機動作戰難多了。 在大楚帝國陸軍里,炮兵才是第一吞金大戶,騎兵只能排第二。 畢竟騎兵只需要一口吃的就行,實在不行還可以帶著一大群牛馬羊什么的出征,讓牲口們一路啃草過去,和游牧民族一樣行軍也是沒什么問題的。 但是炮兵……除了需要一大堆役用馬拉炮外,還得要大量彈藥啊。 這些彈藥,可都得從大后方千里迢迢的運上來,這難度可大了去。 這也是為什么楚軍非要在地廣人稀的庫爾城以及伊寧城分別建立兩座綜合兵工廠的緣故,不在前線就地建立兵工廠生產槍炮彈藥,光靠著后方運輸上來的話,饒是大楚帝國的國力也支撐不起來在西北地區的大規模作戰啊。 ————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之后,大楚帝國第一集團軍的第四騎兵軍匯同第二騎兵軍一共四萬主力騎兵從伊寧城出發,在六月份就殺進了草原,沿途還干掉了不少零散的準格爾部落。 最終,他們在七月下旬殺到了巴爾喀什湖的東北方向,也就是額爾齊斯河的上游區域。 這里,已經是準格爾人最后的地盤了。 如果守不住的話,他們就只能西逃,進入哈薩克汗國的控制區或者是沿著額爾齊斯河順江而下,進入俄羅斯人的控制區。 而不管是哪一條路,其實對他們而言都不是什么好路。 西逃進入哈薩克汗國領地?人家哈薩克汗國可是嚴陣以待呢,都在邊境這邊聚集了好幾個大部落,隨時能召集一兩萬騎兵進行攔截呢。 準格爾和哈薩克汗國可是打了好多年,之前哈薩克汗國可被他們給欺負慘了,最近幾年跟在楚軍的屁股后頭,可是沒少玩復仇作戰,這一次楚軍要和準格爾開片,他們也是非常的關注……并對此嚴防以待! 不僅僅防準格爾殘部,也防著楚軍! 人家哈薩克汗國,現在看誰都像是敵人……準格爾是敵人不用再說, 而大楚帝國呢,雖然現在和他們沒什么沖突,甚至還有一些合作,但是人家也知道身邊有著一個強大鄰國的巨大風險……保不準什么時候楚軍就殺入哈薩克汗國腹地了。 至于俄羅斯人,俄羅斯人之前也沒沒少欺負哈薩克汗國…… 所以說,中亞這片地方里,哈薩克汗國是很悲催的,放眼死亡,全他媽是敵人或潛在的敵人。 所以哈薩克汗國一直都非常警惕,準格爾殘部想要西逃的話,估計難度很……他們雖然支持準格爾和大楚帝國開戰,但是這種支持也是有限的。 嗯,他們俄羅斯人自身都難保,哪有什么多余的人力物力支持準格爾啊。 一旦準格爾進入俄羅斯人的領地,投奔俄羅斯人的話,搞不好都要被俄羅斯當炮灰用……畢竟現在俄羅斯人也在抵抗楚軍進攻,并且抵抗的極為艱難,如果能夠有一個十幾萬人口的炮灰部落讓他們用,他們應該會很樂意。 但是,按照目前的戰爭形勢,準格爾殘部一旦投奔俄羅斯人,成為俄羅斯人的炮灰,恐怕是要被徹底滅族! 楚軍對于俄羅斯人的各種土著仆從軍可是從來不手軟的,之前在葉尼塞斯克戰役的時候,俄羅斯就征召了多個周邊的土著部落協助作戰。 戰后楚軍為了報復,也是為了威懾其他部落,把這幾個敢于幫助俄羅斯人守城,出錢又出人的土著部落全給屠了。 準格爾人在北邊草原上,也不是什么消息蔽塞的部落,他們也從俄羅斯人口中或多或少的知道了葉尼塞河流域的戰況,也知道了徹底惹毛了楚軍之后可能會遭到的下場。 怎么說嗯,他們準格爾在保衛家園的戰爭里戰敗了,殘部還有投降的機會。 但是跑過去給俄羅斯人當炮灰戰敗了,那么就是被滅族的下場,連投降的機會都不會有。 所以準格爾殘部內部里,可沒幾個人愿意去投奔俄羅斯人然后當炮灰。 而西逃又被哈薩克汗國給攔著……這走投無路之下,他們也只能咬著牙試圖頑抗了。 七月二十八日,楚軍第一集團軍西征騎兵軍團,下屬的兩個主力騎兵軍一共四萬騎,于額爾齊斯河會戰準格爾殘部六萬騎! 準格爾這六萬騎,準確的說是六萬能騎馬的男子,下至十二三歲,上到四五十歲的都有。 他們已經把所有騎得動戰馬,拉的動弓的青壯都給拉出來了。 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沒有第二條路,是抱著決一死戰的心態來的。 勝了,他們還能茍延殘喘一些年,說不準還能趁著機會和大楚帝國和談,爭取一份停戰條約,獲得真正的和平。 如果敗了……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準格爾部將會成為歷史。 當然了,大部分族人,尤其是老弱婦孺的性命估計是能保全的。 準格爾人是抱著決一死戰的決心來的,同時也對會戰勝利有著一些不切實際的奢望。 但是戰斗剛開始沒多久,他們心中的那一絲僥幸的奢望就徹底消失了。 戰斗剛開始,對面的楚軍騎兵就喪心病狂一樣拉出來了好足足七十幾門的野戰騎兵炮…… 看著這些多騎兵炮被拉上來,然后陸續對著準格爾的騎兵陣列開火,一票準格爾的高層權貴們全都是面如死灰! 這還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