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節
但是吳鵬友不敢想,不代表羅志學不會封啊。 在羅志學看來,高壓蒸汽機以及延續發展來的火車、輪船,其產生的巨大戰略作用勝過百萬大軍。 吳鵬友身為高壓蒸汽機項目的直接負責人,受得起這個待遇。 當然,更多的還是為了對外界表達一種態度,那就是帝國、羅志學是高度重視科學研究發展的。 羅志學就是要告訴那些科學人才們,好好做研究,搞出大成果了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峰! 要想推動科學發展,沒什么比直接抬高科學家們的各方面待遇更干脆直接了。 吳鵬友封伯爵的消息傳出去后,恐怕今年報考皇家理工學院的學子們,又得多上一大截,又能為帝國提供一大批潛力十足的科學人才苗子。 第678章 鐵路大建設 承順二十二年春二月十六日,華夏歷史,更是全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輛火車二十一型火車成功的在金陵城港區鐵路完成載人載貨試驗。 二十一型火車牽引著一共十八節車廂,搭載了四百多人以及近百噸的貨物,在全長十公里的港區鐵路上跑了個來回。 測試中最高速度達到了二十五公里每小時,并且在十八公里到二十公里的速度上平穩運行了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盡管整體速度并不算快,但是其巨大的運載能力震驚了世人。 更重要的是,火車可不像是馬匹,它不需要頻繁的休息,只要攜帶的煤炭和水足夠多,甚至能夠不停歇的跑上一整天。 如果白天行駛的話,那么可以輕松的跑出去兩百公路以上。 最關鍵的是,二十一型火車也不過是試驗車型而已,為了降低技術難度,為了避免在試驗中出現什么意外,二十一型火車的火車頭其實還是延續了二十一號試驗樣機的基本結構。 但是以大楚帝國目前的基礎工業能力,在解決了高壓蒸汽機的眾多技術難點后,完全是能夠通過簡單粗暴的擴大氣缸口徑,增加氣缸等方式來成倍的提高火車的動力。 現在不過是一百多匹那里,但是只要需要,隨時都可以做出來更大馬力,達到三百甚至四五百匹馬力的火車車頭出來。 這意味著,火車的速度還能進一步提升,載貨量也進一步提升。 當然了,想要提高火車的運行速度以及載貨量,需要的不僅僅是火車頭的動力足夠大,還需要其他一系列的技術支撐。 比如鐵軌的承載能力,穩定性要過關等等。 根據眾多專家們對當天的評測后的預估,他們預估以目前的整體技術水平,火車的運行速度能夠維持在每小時三十公里左右,那么火車頭的動力再增加,能夠把火車提升到更高的速度也不行。 因為超出了這個速度,那么火車的事故率就會大幅度提升。 所以,火車的提速也不是單純是火車動力方面的限制,更多的還是諸多方面整體技術的限制。 比如說前文說過的火車剎車技術,這玩意對于后世人而言興許是稀疏平常,但是對于目前的大楚帝國而言,想要把一輛質量上百噸甚至更重的列車從三四十公里的時速上快速停下來,并且避免脫軌,列車本身不出現問題,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尤其是火車嚴格上來說還不是整體結構,而是屬于牽引結構,你光靠車頭火車車位剎車是不行的。 得讓每一節車廂同時采取制動才能夠快速剎車。 目前廣州機械公司方面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在每一個車廂里設立單獨的剎車裝置,并且部署一名制動員,在火車司機發出剎車的命令后,由制動員在每一節車廂里拉動剎車桿進行剎車…… 盡管看上去還不咋地,但是總比讓火車先減速,再讓旅客們先跳車,下車后徒手拉動火車進行制動靠譜的多! 嗯,還別說,之前的幾次內部火車試驗的時候,廣州機械公司方面還真就用這種看似很滑稽的人工剎車…… —— 金陵港區火車公開試驗,嚴格來說并不是大楚帝國的第一次火車試驗,實際上在好幾年前就有人嘗試過用低壓蒸汽機制造火車頭,然后牽引火車了,最先搞的還是淮南礦務公司。 后續也有一些企業嘗試過用低壓蒸汽機制造火車,但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低壓蒸汽機在有限的體積和重量限制下,動力太小,拉不動太多的火車,沒什么實際意義。 后來廣州機械公司的二十一型高壓蒸汽機研發成功后,其內部也進行過多次的火車試驗,只不過這些都是內部非公開試驗。 因此影響其實很有限,畢竟外界都不太清楚而已。 金陵港區火車試驗,這才是首次公開,并且是成功的火車試驗,而且還有總數超過十萬人親眼目睹了這一次的火車試驗,甚至就連皇帝羅志學都帶著一票臣子們充當了首批火車乘客。 某種程度上來說,羅志學是親自為火車的安全性進行了背書。 尊貴如陛下都乘坐火車了,足以證明火車的安全性。 因此這一次的火車公開運行試驗是成功,其意義也是重大的。 當天稍晚時候,火車公開試驗成功的消息就已經傳遍了整個金陵城。 稍候兩天,最新一批的大楚邸報,就以頭版報道的方式報道了這一次的火車試驗,評論中稱這一次火車試驗是劃時代的,對帝國的整體全面發展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 同時還刊登了交通部的最新消息,交通部方面已經決議,將會在已經進入收尾工程,即將完工的松江鐵路上采用火車。 預計在三個月后,大楚帝國的第一條商業運營的鐵路,將會采用火車進行運行。 這些消息引起了民眾的普遍關注,不過很多高層的人卻是知道,這些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消息而已。 真正的重大消息還沒有公布呢,不對,應該說是還沒有做出決定了。 帝國高層,正在考慮著在全國范圍內建造大規模的鐵路網,這可不是松江鐵路這種長度不過三十多公里的城市內鐵路,而是真正連接各個城市之間,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型鐵路網。 因為建設鐵路網耗資巨大,動不動就要幾千上億的龐大投資,因此帝國高層方面也非常謹慎,這兩天都還在爭論著呢。 主要的爭論方式倒不是說建不建鐵路,實際上這沒什么好討論的,當十六日火車試驗成功的當天,帝國高層內部就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必須大規模的建設鐵路。 如今眾多臣子們的分歧在于,這個大規模要多大?第一批規劃建設多少公里的鐵路? 有的說火車技術已經成熟,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的應用,同時大規模建設鐵路也可以有效刺激鋼鐵產業的發展等等,極力支持快速上馬全國干線鐵路網計劃,尤其是南北戰略鐵路以及東西戰略鐵路。 還有的認為鐵路投資巨大,鐵路建設應該遵循先建設容易建設的,預期盈利豐厚的鐵路,然后再逐步擴張、連接,最終建成大規模的全國鐵路啊網。 對于鐵路怎么建設,這些臣子們還是有意見的。 同時還有分歧的就是建設鐵路的資金該怎么解決。 有的說可以設立專營鐵路的公司,然后吸納戰略投資,上市吸納資金用于建設,還有的認為可以通過鐵路運營公司發射建設債券湊集資金。 還有的認為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 當然了,沒有任何一個人說直接從財政撥款來建設鐵路。 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楚元的鐵路建設投資,光靠財政投入建設,會把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搞破產的。 而且就算搞破產了,也建設不了多少鐵路。 畢竟不管怎么說,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也就兩億多而已,連三億都還不到呢,而這些中央財政收入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全部都是有去向的,不可能挪移出來好幾千萬楚元去建設鐵路。 因此鐵路的建設資金,必須通過市場進行湊集,臣子們的分歧主要還是在于籌集資金的方式。 畢竟鐵路建設資金涉及數額巨大,一旦搞不好很容易引起國內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如果出現什么問題的話,很容易就讓無數人血本無歸了。 同時還涉及到了一個鐵路控制權的問題,大楚帝國很早就在羅志學的事宜下,公開商業運營的鐵路,其建設以及運營都必須由官方來主導并負責,采取嚴格的官辦模式,杜絕民間資本參與。 這是因為鐵路是一種關乎民生,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行業,官方必須擁有對鐵路的絕對控制權。 如果放開鐵路運行權的話,那么就有可能出現民間資本一擁而上,惡性競爭,并且這種一擁而上也只會局限于經濟發達,利潤豐厚的地區。 至于經濟不發達,鐵路運營利潤不高的地方就不會有資本去建設鐵路。 畢竟資本是逐利的,他們不會去干賠本的買賣啊。 只有在官方控制主導下,才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不管是經濟發達還是經濟落后的地區,都會建設鐵路,并通過經濟發達地區的鐵路運營利潤,來補貼經濟落后地區的鐵路運營虧損。 所以從一開始,羅志學就強勢規定了鐵路要官辦。 但是官辦的情況下,如果要采取上市融資的方式,那么就會出現很多麻煩。 針對上述的諸多情況,一票的帝國重臣們連續開了好幾天的會議,最終才在羅志學的主導下,拿出來了一個初步的鐵路建設、運營方案。首先,鐵路管理處升級為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作為大楚帝國里的唯一一家鐵路建設、運營企業,該公司直接歸屬交通部管轄。 其模式,就和大楚帝國中央銀行這個中央官辦銀行歸屬財務部管轄,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歸屬農林部管轄,大楚帝國鹽務公司歸屬工商部管轄一樣。 和工業部下屬的諸多普通官辦企業不太一樣,并不算是純粹的商業機構,而更類似于政策機構,以服務民生,國家安全為主,具有全國性、唯一性這兩大特征。 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將會全面負責國內的鐵路建設以及運營,同時在各地區設立鐵路分公司。 第一批成立的有江南鐵路公司、華南鐵路公司、華北鐵路公司、西北鐵路公司四個區域性的鐵路分公司,分別負責各區域內的鐵路網建設、運營。 同時各區域鐵路公司,再以詳細的鐵路線建設以及運營,再籌建子公司等。 這種模式,和其他的很多大型鐵路不一樣,它并不是以省、府、縣等行政區域為單位,而是以鐵路線為單位進行分層管理。 同時除了四大區域公司外,總公司內還設有監督、行政、人事等常規部門。 當鐵路建設以及運營方面的行政構架做好后,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只需要根據情況湊集資金建設鐵路并運營就行了。 根據多方面的商討,決定以鐵路公司的名義從銀行申請貸款的方式湊集資金,而分出股份吸引戰略投資乃至上市的方案,被直接拋棄了。 甚至連發型企業債券籌集資金的方案也被放棄了。 這些都是為了避免后續的麻煩! 因為按照帝國高層擬定的建設建設方案,這個大楚帝國鐵路公司在未來的很多年里,估計都會持續虧損的……因為鐵路公司有著一大戰略任務,那就是要在偏僻,經濟不發達地區里建設鐵路以發展當地民生,甚至還要在偏僻無人煙的漠南、漠北以及西北等地建鐵路,而這些鐵路目前來說,純粹就是屬于軍用戰備鐵路,很多年內別說收回建設投資,估計連日常運營都得嚴重虧損的那種。 這要是通過出售股份或上市融資的話,你干這種明顯的虧本買賣,人家投資者是會有意見的。 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干脆不對外融資,直接找銀行借錢修鐵路,然后用鐵路運營的利潤來償還銀行貸款。 而銀行貸款也不用擔心,大楚帝國里的幾家全國性大型銀行,全都是官辦獨資銀行……這些官辦銀行也都具備政策性銀行的特性,給鐵路公司發放貸款甚至都可以說是他們的任務…… 而且也不用擔心鐵路公司還不起錢,按照多方面專家學者的預測,經濟發達地區的鐵路的利潤將會非常豐厚…… 如果不是鐵路公司還要用這些利潤來修建并運營明顯虧損的戰略鐵路的話,那么鐵路公司的預期盈利,將會比鹽務公司還要更大。 畢竟這玩意是壟斷經營,根本沒競爭對手,而且還是一種直接面向公眾的基礎行業,看似利潤率很低,但是利潤總額將會非常龐大。 行政構架、資金來源這兩大關鍵問題敲定下來后,接下來就是要在那里先建設鐵路了。 而這些問題羅志學就不過多的參與了,自然會有鐵路總公司以及帝國其他重臣們關注。 而經過前幾天的緊急商討后,以交通部方面的意見為主,初步擬定先在經濟發達,地形平坦,建設難度低,語氣盈利豐厚的地區建設一批鐵路。 以便積累建設經驗,同時也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方便后面的建設。 第一批鐵路線擬定公開的干線鐵路有江南鐵路、中原鐵路兩條鐵路線。 這兩條干線鐵路,以金陵城為交叉點,分別向東西延伸、北方延伸,是一個倒t字結構。 江南鐵路,初步規劃以當涂工業區為起點,向東延伸到金陵城、再往東前往鎮江、常州、蘇州、松江,抵達松江后,分出北支線連接現有的松江鐵路,然后建設新的南支線前往浙江杭州,同時還有未來規劃,那就是從當涂繼續往西延伸一直到九江湖口。 這條江南鐵路,核心目的就是把泛江南地區的這幾個經濟重鎮給聯系起來,進一步推動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同時,也是因為江南地區的經濟發達,貨運量、客運量需求都非常巨大,哪怕是有著長江、京杭運河江南段以及其他水網的競爭,但是預計這條江南鐵路的運營利潤依舊會非常的豐厚。 原時空英國的早期鐵路發展里,同樣面臨著內運輸的競爭,而且當時英國人的內河運輸已經開始大規模采用蒸汽輪船了,但是內河運輸在鐵路運輸面前依舊一敗涂地,很多運營著運河的公司日漸敗亡,然后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