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節
這也是近衛軍的一大特色,那就是通過輪換派遣的方式,定期抽調部分兵力組成混成部隊前往某個熱點地區作戰,以保持戰斗力,同時也是為了給近衛軍的將士們撈取戰功,混資歷。 而沒有到輪換時間的大多近衛軍兵力,則是留守京畿,負責應天府乃至周邊地區的防務。 第四胸甲騎兵團也是如此,他們滿編制是有一千六百多騎的(包括重騎兵以及輔助騎兵),但是今天出現在這里的只有千騎騎,其他六百多騎目前則是在西北前線執行輪換作戰任務。 近衛軍的第四胸甲騎兵團的騎兵們,策馬拱衛著羅志學的車駕前行,更外圍,包括部分建筑上的屋頂上,一些交叉路口上,沿途道路兩旁上執行任務的,則是第二近衛師的士兵們。 在御駕的后方,則是跟著一票皇室的馬車,再過來則是一票權貴們的馬車。 眾多馬車,在近衛軍的保護下浩浩蕩蕩出了內城的光華門,繼續往西走,過秦淮河,此時就來到了外城區域。 再往前走到雨花臺西南側兩千多位置的時候,就到了這一次的觀看火車試驗的的地點。 交通部之前擴建改進的港區鐵路,就是從長江的碼頭一路往東南方向延伸,直到雨花臺西南側三千米方向,總長度大概在十公里左右。 按照計劃,試驗的火車就會在這里先接受羅志學的參觀視察,然后啟動進行正式的試驗,從雨花臺西南站臺前往長江邊上的碼頭,在這里完成掉頭后再返回。 總行程大約二十公里多一點,預計耗時兩個小時左右! 實際上,二十一型火車的動力還是很充足的,有一百多匹馬力呢,如果不是運輸太多貨物的話,其實速度能夠跑到三四十公里甚至更高呢。 他們之前進行測試的時候,最高速度一度超過五十公里呢……但是這個速度,在這年頭太嚇人了,稍有不慎就會車毀人亡,所以現在的公開測試乃至后續的實際運營里,都不能搞這么快的速度的,不然很容易出現事故。 此外,空車運行的速度自然快,但是這一次的公開試驗,是要拉著貨物以及部分自愿參加的,嗯,實際上就是廣州機械公司的員工以及交通部的官員們……一個外界的自愿人員都沒有。 這連人帶貨加起來不多不少,剛好一百噸! 這還不算車廂和車體自身的重量呢。 這帶上這么多車廂以及貨物還有人員,對于二十一型火車如今的動力而言,其實負擔已經很大了,真正跑起來估計時速都不一定能夠達到二十公里呢。 為了安全,也是為了體現載貨量,因此這一次的火車公開測試,預定速度也就是二十公里每小時。 再加上在碼頭的位置進行掉頭,一系列加速、減速等時間,前后兩個小時也就差不多了。 車隊陸續抵達雨花臺車站,此時這里已經搭建好了一片的臨時看臺,后方還有眾多的帳篷。 但是最顯眼的還是一輛停在車站里的火車! 羅志學等馬車停下來,就直接下車,然后朝著前方的火車走過去。 這是他此行的主要視察目標,二十一型火車。 雖然還間隔著上百米,但是羅志學已經能夠清楚的看到這輛火車的全貌。 車頭位置是火車頭,也是這輛列車的核心,車頭在羅志學看來很簡陋,很有種原始工業時代的風格,不過羅志學對此也不會覺得失望,相反,他看到后很興奮。 相對比那些傻大粗,功率又不咋地的低壓蒸汽機,這玩意才是他想要的蒸汽機啊,整體非常緊湊,在有限的體積和重量里卻是能夠做到一百多匹的馬力。 火車頭也不是孤零零的一臺蒸汽機,實際上整個火車頭由兩部分組成,前頭的是蒸汽機,而后頭的則是裝載煤炭的車廂,兩者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火車頭。 畢竟火車要靠燒煤獲得動力前進不是,光靠個蒸汽機可沒辦法形式。 火車頭的后方,則是掛著大小一致,一共十八節車廂,其中前頭的八節都是貨運車廂,上面已經裝著師范用的貨物。 八節貨運車廂的后方,則是掛著十節客運車廂,上面一共搭載了四百多名旅客。 這些車廂在羅志學的眼里,相對來說對比后世的火車車廂要簡陋的多,而且尺寸也比較短小。 車廂除了承重結構采用鐵結構外,更多的是采用木料,尤其是車廂的側面以及頂部基本都是木料,這些都是為了減重。 畢竟二十一型的火車頭動力有限,為了拉更多的貨物,運輸更多的旅客,這車廂的自重自然也需要控制下來。 此外,也和成本有關……這年頭的鐵料還是比較貴的,而木料的話,除了造戰艦用的珍貴木料外,其實普通木料很便宜的。 這年頭的大楚帝國林木資源也很多,大片荒山野林有著可待砍伐利用的普通樹木。 因此在目前的大楚帝國里,雖然鋼鐵的產能已經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工業應用上,依舊遠遠談不上取代木料的程度。 各種木料,依舊是大楚帝國工業生產里不可或缺,并大量使用的材料。 火車乃至鐵路都不例外。 火車的車廂大量采用木料,而鐵路也有著大量的枕木。 一邊漫步走過來,一邊看著前方的火車,羅志學臉上都帶著笑容。 這可不容易啊,帶著這個帝國努力了二十幾年,這才把火車給搞出來。 所以看到火車的時候,羅志學都有一種努力付出獲得了回報的痛快感覺。 哪怕是現在火車都還沒有啟動,更加沒有進行測試,但是羅志學還是情不自禁的大喊了一聲:“好!” “這才是朕希望看到的!” 羅志學說這話的時候,身旁跟著的一票臣子們,不少人都是松了口氣,臉上也浮現了喜色。 倒是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的幾個負責人臉色有些尷尬! 眾所周知,他們皇家理工學院才是大楚帝國里最頂級的教研機構,而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才是大楚帝國里最頂級的蒸汽機研究機構。 但是他們埋頭苦干了這么多年都沒能把成熟可用的高壓蒸汽機給搞出來,反而是工業部下屬的廣州機械公司竟然率先獲得了突破,把高壓蒸汽機給搞出來了。 這事給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造成了極大的震動,甚至很不好的影響。 廣州機械公司研發出高壓蒸汽機的消息傳到金陵城的時候,皇家理工學院的幾個高層大佬們對蒸汽機研究所的人很不滿。 說他們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配合也有國內無數廠商可以配合。 但是在高壓蒸汽機研發上,竟然還比不過區區一家企業。 就差沒直接罵他們不思進取,躺在了低壓蒸汽機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了。 因為這事,皇家理工學院的高層因為此事已經思索著變革之路。 他們認為學校里的眾多教研人員們沒有什么壓力,而且也不怎么和外部交流,一個個都埋頭苦干,更重要的是沒有壓力,也沒有什么指標,讓他們產生了松懈之心。 同時眾多基礎領域的研發投入也是非常巨大,光靠皇家理工學院自己已經支撐不起來了。 雖然他們也有著專利授權的專利收入,同時上級撥款也不少,但是他們的研究項目也多啊,而且很多研究項目都是沒啥利益產出的基礎理論之類的研究。 光燒錢不賺錢! 最近這些年,皇家理工學院的經費也非常緊張,壓力更是龐大。 現在,他們想要引入企業的資金一起進行合作研發。 為此他們琢磨著和企業一起搞什么產業結合,企業出資金,皇家理工學院出人才,成果共享的模式來推動眾多項目的研究。 而第一個項目,他們就是想要和廣州機械公司一起搞合作,想要大家一起搞高壓蒸汽機的后續改進研發。 畢竟從高端人才的數量以及能力來說,他們皇家理工學院還是非常強悍的,廣州機械公司遠不能和他們相提并論,有他們加入,那么后續高壓蒸汽機的改進會更加快速。 而廣州機械公司又不差錢,拉上皇家理工學院一起搞,更容易建立自己的技術優勢,延長自己在高壓蒸汽機上的巨大優勢。 因此廣州機械公司對此也很感興趣。 對于合作研發一事,蒸汽機研究所這邊的幾個負責人則是很不爽,但是又無奈。 所以今天的火車公開試驗里,其他人都是興高采烈的,唯獨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的幾個負責人板著臉,跟別人欠了他們千八百萬一樣。 今天的這個場合里,注定是有人笑有人哭的。 不過外邊的這些事情,倒是影響不了一群女眷們的心情。 王皇后帶著一票后宮嬪妃,皇女以及帝國權貴的女眷浩命夫人以及嫡女等女眷們,此時也已經陸續下車,并在側邊用帷幔圍起來的女眷專用區域里待著。 已經年近四十,但是面相依舊顯得很年輕的王皇后看著前邊的火車連接發出驚嘆之聲,而邊上伺候的其他嬪妃和浩命夫人們也是一個個目瞪口呆。 她們在驚嘆之中,更是帶著好奇。 “這么大個車,真的能跑起來?”王皇后仔細看了看前頭的火車,有些不敢相信。 一旁的協辦大臣、工業部尚書季德華之妻,二品浩命夫人季陳氏則是微微躬身應道:“皇后娘娘,這車還真的能跑起來呢,臣婦聽外子說過,廣州那邊已經進行過測試了,跑的又快又穩呢?!?/br> 王皇后聽罷微微點頭,面帶微笑:“果真是巧奪天工之物啊,只靠區區煤炭就能拉著這么多車走!” 邊上又有浩命夫人上前道:“皇后娘娘目光如炬,火車可真的是精妙之際,這等精巧之物也只有我們大楚才能夠做的出來了,這一切全都是仰仗了陛下和皇后的恩澤??!” …… 后頭的女眷們,開始對著王皇后狂拍馬屁的時候,羅志學已經是繼續上前,準備靠近乃至等車一觀了。 這來都來了,自然是要上車去看一看的。 走進了后,他繞著火車頭轉了一圈,這火車頭的輪子有些大……每側兩個,兩側一共四個驅動輪,光看這輪子就知道這玩意是早期工業時代的產物。 因為火車還沒有點火啟動,鍋爐也沒有燒起來的緣故,羅志學還伸手摸了摸車體,感受著這臺雖然看起來還很簡陋,但是依舊充滿著大工業時代氣息的機器! 就和他之前說的那樣,這種充滿著工業氣息的,都是鐵家伙制造,一看就暴力的機械設備,才是他所期待的! 簡單圍著走了一圈后,羅志學直接到了駕駛室門口,抬腳就往上去。 因為駕駛室里比較小,只有幾個貼身護衛跟了上來,羅志學左看右看,然后發現這火車的cao作方式他竟然還看不懂…… 除了幾個桿子和一些表盤外,啥也沒有……原始的很。 要不然的話,羅志學少不得要現場開一把火車過過癮,不過開不了火車,后頭他倒是要坐一坐這火車。 他要當大楚帝國第一輛正式火車的乘客之一。 至于在不少臣子們看來的危險! 這破火車也就十幾里的時速,還沒騎馬的時候跑得快,有個屁的危險。 再說了,他又不是被火車撞著走,而是坐車走…… 第676章 奔馳在原野上的火車 羅志學先上了火車的駕駛室看了看,然后又跑到了列車后面掛在的客運車廂里,直接就坐了下來。 這讓隨駕的一票文武要員們也是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本來以為這一次視察,會是羅志學先看看禁止狀態下的火車,然后去觀禮臺上遠遠的觀看火車啟動運行呢,沒有想到羅志學直接就坐在火車上不下來了。 不過雖然羅志學此舉出乎不少人的預料,但是稍微出口勸說了幾句后也就不再廢話了。。 開國皇帝羅志學想要干啥,不是臣子們可以勸阻的,更何況坐火車而已,也沒啥危險,哪怕是前頭的火車蒸汽泄露爆炸了,也影響不了最后方的客運車廂啊。 哪怕是火車脫軌出事故了,但是就這么十多二十公里的時速也嚴重不到那里去,而客運車廂又是掛在在列車的最后方,就更不可能出現什么問題了。 所以一票臣子們稍微勸說幾句沒效果后,很快就各自行動了起來。 有資格隨駕的幾個軍政要員直接上了羅志學所在的最后一節車廂……其他不夠資格的則是上了其他的幾節客運車廂,至于原先準備好的‘旅客’自然是作罷,不用再充當工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