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節
想要增加當地的人口,正常情況下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啊。 而大楚帝國高層要做的就是,縮短這個時間! 靠什么縮短? 還能靠什么,砸錢唄! 只要錢到位,再做好其他的輔助性政策,組織一定數量的官方移民過去問題還是不大的。 第660章 西域重鎮伊寧 承順二十年四月,吐魯番省伊寧河谷,伊寧城。 數以萬計的民眾以及軍人正在揮動著鋤頭,鐵鏟等各種工具進行勞動著,有的人正在修筑各種城防工事,有的人在修筑各種建筑。 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在城外,伊寧河兩岸的土地進行勞作著。 這座昔日漠西蒙古諸部的會宗之地,也是準格爾人的行政中心已經看不見什么游牧民族的特征了,反而是變成了一座很典型的,具有中原建筑風格的城池,而城外的大片新開發出來的農田,更是透著一種農耕民族特有的城池面貌。 任誰看了伊寧城以及城外的農田,都會知道這是一座屬于中原王朝的城市! 一座在數百年后,準確的說是八百多年后再一次出現在西域腹地里,具有濃郁中原風格氣息的中原城市! 雖然這座城市還很簡陋,甚至城墻只有簡單的三四米高而且也非常單薄,說是城墻更不如說是一道野戰防御工事的胸墻。 但是這一磚一瓦,都在說著一件事實:時隔八百多年后,華夏人終于收復了西域! 把所謂的西域風情,各種亂七八糟的異族玩意通通踩在了大楚帝國將士們的軍靴之下,然后豎起了華夏的旗幟! 大楚帝國,自收復西域的第一天開始,就全面推行面向當地殘留歸順民眾的教化政策,著右衿華服,說金陵正音,寫華夏之文。 書同文,車同軌! 如此,此地方能世世代代為華夏之地! 故伊寧雖陋,卻依舊為華夏正統在西域的最直接證明,也是象征。 同時,還簡陋的伊寧也是吐魯番省巡撫的駐地,吐魯番省守備司令部所在。 而現在開始,這里也將會成為大楚帝國在西域地區的工業以及政治乃至農業中心! 按照大楚帝國高層對此地的規劃,此地將會成為大楚帝國全面,實際性控制西域乃至更西邊的中亞地區的核心基地。 為此,從去年開始大楚帝國的各部門就已經聯合合作,大量的人員以及資金開始朝著這里匯集。 農林部屯墾司,招募并組織了超過五萬人的屯墾移民,這五萬名從陜西地區招募過來的窮苦移民,將會獲得免費的位于伊寧河谷地區的土地,并且享受五年全額免除,五年半稅的統一農業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此外官方將會全面負責他們的移民費用,即路途上的花費,抵達伊寧后的屯墾所用的工具,第一年的口糧。 同時承諾,他們出產的剩余糧食將會由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下屬子公司,吐魯番糧食公司進行高價收購。 這樣的移民條件可謂是非常豐厚了,只有遙遠,人們不愿意去,但是官方又迫切的需要新移民的邊陲之地才能夠獲得這樣的移民條件。 而伊寧,就是這樣的地方! 大楚帝國官方迫切的需要在這里填充人口。 如果是放在傳統的封建王朝里,估計就會采用一些強制性的手段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 又或者是不需要強制移民,但是因為生活困苦,也沒有其他移民可選項的情況下,會有部分活不下去的民眾跑過來冒險求活,就和俄羅斯人移民西伯利亞一樣……嗯,包括很多歐洲國家的海外移民基本都是因為在國內活不下去,只能跑到海外領地去求活。 但是在大楚帝國里不一樣……如今國內本土國泰民安,你要說民眾生活的很好也是扯淡,對于絕大部分底層民眾而言想要吃飽飯依舊千難萬難,但是也沒到真的餓死,會發生大規模饑荒的程度。 再加上鄉土情節,很多人其實不愿意移民的。 即便要移民了,很多人也是優先選擇去遼東,遼北,黑水省南部又或者是漠南省南部等地區。 自愿移民的民眾還是不多,更別說去海外或邊陲之地了。 所以這些地方里的移民,除了商人、少量要錢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冒險者,流放過去的罪犯,就是官方組織的移民了。 南洋地區如此,黑水省北部(黑龍江以北等地區),漠北省大部分地區等等都是如此,普通民眾基本不愿意去,只能靠官方移民填充當地的人口數量。 不過考慮到移民成本,包括流放罪犯的成本問題,官方移民也不算多。 如此情況下,在本土的大部分邊陲地區里,大楚帝國其實是采用軍事屯墾的方式來增加當地的實際控制力的。 這一套軍事屯墾體系,最開始在東北地區開始施行,當時在擊敗了東擄,初步統一東北地區后,大楚帝國陸軍把當地駐防的大量兵力用于就地屯墾。 一開始屯墾區域只局限在東北平原,后來又在黑龍江沿岸,包括其支流松花江,嫩江等地進行筑城、軍事屯墾。 通過大規模的軍事化屯墾,大楚帝國在短短幾年里就在東北地區徹底站穩了腳跟。 這種站穩腳跟并不是指單純的軍事存在,而是指當地已經能夠出產足夠的錢糧來維持當地的軍隊消耗。 也就是說,后續大楚帝國已經不需要從關內調運糧食前往東北地區,以供應給當地駐軍。 甚至還有富余,供應其他地方的駐軍。 而當駐軍自行解決口糧問題后,那么東北地區的民間口糧壓力就小多了,這民間的糧食也就有了富余,而有了富余的糧食后也就能夠作為更多移民的口糧了。 軍事化屯墾,對于目前的大楚帝國而言有極大的好處,不僅僅是能夠讓軍隊自行解決一部分口糧,減少軍費支出;還能能夠減輕對地方糧食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大楚帝國陸軍在邊陲,交通不便的地方依舊保持駐軍兵力,保家衛國! 軍事屯墾在東北地區獲得成功之后,陸軍在各地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尤其是其他邊陲之地更是重點。 西域地區,就是第二個進行大規模軍事屯墾的地區! 最開始是嘉峪關地區包括后方的河西走廊! 當時為了能夠在嘉峪關地區囤積數萬兵力,維持西征的糧草需求,陸軍方面花費了巨大的力氣在河西地區,尤其是嘉峪關所在的綠洲地區進行軍事屯墾。 第一次西征后,大楚帝國攻占了瓜州,哈密等地綠洲,又在這些地方進行了軍事屯墾。 第二次西征后,也就是現在,大楚帝國陸軍很自然的又在吐魯番以及周邊綠洲地區、伊寧河谷地區還有其他的一些綠洲地區里進行軍事化屯墾。 這伊寧河谷地區,就是軍事屯墾的重點區域,大楚帝國陸軍方面,一方面是為了維持對準格爾以及哈薩克人的威脅,保護吐魯番省后方腹地的安全,直接在這里部署了五萬多兵力。 包括一個騎兵軍,一個戰備甲等師,一個常備乙等師,總兵力五萬人多點。 這些兵力平時不打仗的時候,步兵和炮兵、輜重兵什么的放下火槍,刀劍,拿起鋤頭開荒種地! 騎兵們則是回歸他們的牧民子弟的身份,開始放牧…… 這五萬多兵力的軍事屯墾,初步開發了大片的土地以及放牧,爭取能夠就地解決五萬多人以及十幾萬馬匹的口糧問題…… 說實話,這很難,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解決,還是得依靠后方哈密、吐魯番等地的補給供應。 同時還需要依賴伊寧地區這邊的官方移民們所生產的糧食。 五萬多人可能吃不了什么……但是還有大幾萬批馬呢……這馬吃的可比人多多了。 光靠自身屯墾的話,其實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耗費龐大,擁有強悍機動作戰能力的主力部隊的需求。 這也是楚軍里的戰備甲等師為什么這么少的的緣故……在大楚帝國陸軍里,戰備甲等師和常態乙等師的最大區別,就是機動力的區別。 而機動力的區別主要來源于所配屬的騾馬。 這一點不管是步兵部隊還是騎兵都是如此。 一匹戰馬的口糧,四五倍于一個士兵,而大楚帝國陸軍里的甲等師里隨隨便便都是五六千匹騾馬! 怎么說呢,一個甲等師人吃馬嚼的糧草所需,夠三個乙等師用的! 在騎兵部隊里也一樣,戰備甲等師的騎兵師,甭管輕騎兵還是重騎兵,清一色單騎三馬,并且通過長每個騎兵哨里往往還會有一批額外的馱運輜重用馬,以馱運輜重。 而常態乙等師的騎兵部隊,則是單騎雙馬。 戰備丙等師,那只有單騎單馬了。 大楚帝國里,看似騎兵師有三十個……但實際上戰備甲等騎兵師只有八個……其中五個都用于西線作戰參與了平定準格爾的戰爭。 西線戰事初步平定后,這五個戰備甲等騎兵師,有兩個被部署在伊寧,一個被部署在塔城,一個被部署在科布多,這四個戰備甲等師都是直接面臨準格爾殘部,嚴格來說依舊處于戰斗狀態。 還有一個則是回防漠北庫倫,以防漠北出現什么變故,同時防備俄羅斯人。 剩下的三個之前沒參戰的戰備甲等騎兵師,則是被部署在中原腹地,一個被部署在河北幽州,以掌控華北平原,順帶支援東北或漠南。 一個部署在河南洛陽,以掌控中原平原地區,順帶預防陜西、楚北等地不測。 還有一個部署在安廬鳳陽,彈壓江北之地! 這八個戰備甲等騎兵師,幾乎每一個都駐防在具有戰略地位的地方,肩負著重要的戰略作用。而常備乙等騎兵師,則是有六個,普遍單騎雙馬,部分參與前線作戰。 而更多的,占據半數楚軍獨立騎兵兵力的,其實是單騎單馬的騎兵部隊,也都是清一色的輕騎兵部隊。 此外各步兵師直轄的各騎兵團,基本上也按照戰備單騎三馬,常備單騎雙馬,守備單騎單馬的規格進行配置。 因此,楚軍里的戰備,常備,守備之分,更多的其實是配屬的騾馬數量之分,騾馬數量的多寡不同,導致了機動能力,攜帶輜重,重型火力的能力的不同。 而機動能力以及攜帶輜重火炮的能力,直接影響了野戰或攻堅戰斗力。 至于防御作戰,這不算……固定部署的火炮又不用騾馬。 至于火炮……平時不打仗也用不了多少炮彈,而火炮本身,這玩意又不值幾個錢,比騾馬便宜多了。 但是部署在伊寧這等地方的兵力,卻是不能守備丙等師這種缺乏機動能力的兵力,必須是共有強悍機動能力的主力部隊,如此方能和準格爾殘部進行作戰,并且持續出擊作戰,驅逐準格爾殘部,持續奪取土地乃至一路殺到巴爾喀什湖去。 光靠缺乏機動能力的守備丙等師,哪怕是有一定機動能力的常備乙等師也夠嗆。 畢竟人家準格爾殘部雖然人少,但是人家機動力杠杠的……戰備甲等師追擊起來都夠嗆,更別說機動力不咋地的乙等師了。 然而在伊寧這樣的邊陲之地,維持數萬甲等師部隊的駐防,其耗費就太大了。 要是單純是說軍費還沒什么,花點錢的事而已,關鍵的是伊寧距離中原糧食主產地太遠,這有錢糧食也很難運輸過來啊。 唯今之計,只能依靠軍事屯墾解決一部分口糧,再依靠官方組織的屯墾移民來解決一部分,再從后方的吐魯番,哈密等地運輸過來一部分解決了。 除了農業方面的屯墾外,大楚帝國還在伊寧城里開始修筑工廠,也就是伊寧兵工廠。 這座兵工廠,將會是大楚帝國里在西域地區最重要的兵工廠,將會就地生產各類武器彈藥,甚至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火炮。 屬于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產品種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兵工廠。 如今,這座伊寧兵工廠已經在伊寧河畔進行動工,同時發動人手在周邊尋找鐵礦和煤礦等重要礦產。 煤礦倒是好說,在伊寧城附近就找到了露天的煤礦,目前正在進行詳細的勘測準備小規模開采,而鐵礦的話則是比較麻煩了,在附近周邊沒找到什么小鐵礦,只能是擴大范圍進行訓練。 不過他們從當地的牧民口中得知,伊寧河谷東部的大山里似乎有鐵礦的蹤跡,但是山區里開采鐵礦肯定會很麻煩。 為此,伊寧兵工廠所需要的各種鐵料,前期只能是從后方地區運輸過來,當然運輸過來的鐵料也不會是什么生鐵,而是精煉后的熟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