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節
如今準格爾已經被楚軍打殘,只能退守在巴爾喀什湖、額爾齊斯河中上游一帶,其部眾,包括男女老幼在內都剩下不過二十萬,而且又有消息說,他們西遷后和哈薩克斯坦搶地盤,雙方已經打起來了。 西域威脅已除! 而漠北蒙古更是早早就徹底投奔了帝國。 如此情況下,羅志學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承順二十年二月份,羅志學召開的御前軍事會議里,正式商討了北方問題。 會議里,經過諸多臣子的商討,正式敲定了新一輪的北方方略。 這一次的北方方案,比之前只局限在勒拿河不一樣,不僅僅覆蓋了勒拿河流域、還包括了葉尼塞河流域。 初定的戰略目標是全面驅逐葉尼塞河流域以東地區的所有俄羅斯蠻夷,并對上述區域進行移民屯墾,筑城,以求把葉尼塞河以東地區實際控制,讓它們成為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求徹底的解決北方邊患問題。 如果能夠做到,毫無疑問這將會是華夏歷史上最華麗的篇章。 因為從古至今,包括后世……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夠從根子上解決北方問題……敵人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北方威脅始終存在,從未消失! 嗯,元朝不算,人家本來就是北方邊患……只是這邊患太生猛,以至于占據了中原……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某些人口中的中原正統王朝! 而羅志學要做的就是徹底解決北方邊患問題,而這是可比南洋玩殖民難多,不僅僅需要強悍的軍事力量,更需要強悍的國力作為保障。 因為一時擊敗北方敵人是沒用的,必須實際性的,徹底的控制廣闊的北方地區才行。 這,將會是一個軍事和民政相互結合的大問題。 需要的不僅僅是軍方在軍事上獲得勝利,更需要內閣那邊的各種行政措施進行配合,兩者缺一不可。 二月份的這一場北方戰略會議敲定了大概的戰略方案后,大楚帝國高層方面也是開始行動了起來。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搞這種大規模的北方戰略之前,資金必須到位。 第一批資金五百萬楚元在第一時間就預備了出來,這些錢還只是第一筆資金,作為特別戰費使用,以提前調集兵力,維持后勤線,囤積物資的前期所需。 別看北方地區的參戰兵力不多,但是花銷可不是小,尤其是后勤開支定然會極其龐大! 之前北方地區里的作戰規模都不大,楚軍和俄羅斯人在勒拿河等地區的戰斗,大部分其實都是數百人,撐死了幾千人規模的中小規模的戰斗。 到目前為止,雙方都沒有進行過哪怕一次單方兵力超過五千人的戰役! 這距離實在太遠了,而且當地的氣候環境非常惡劣,以目前的交通運輸技術,要維持數千公里外大規模兵力的后勤補給非常的困難,非要維持大規模兵力的話,其花銷將會是非??植赖?。 對于楚軍而言是如此,對于俄羅斯人也是如此。 實際上,當地駐軍的糧草開支一般都是通過屯墾,放牧就地解決,后方運輸上去的一般都是武器彈藥以及被服帳篷等物資,糧草其實不多…… 如果糧草也要千里迢迢從后方華北平原運輸過去,以目前的交通運輸技術,干脆別打仗了……回家種田算了。 但是楚軍要想拿下勒拿河、葉尼塞河流域,不可避免要動用更多的兵力的,這需要動用更多兵力的話,前線的就地屯墾以及放牧就滿足不了軍隊的需求了。 至于說派少一點的兵力,這也不行……畢竟人家俄羅斯人在當地其實也不少。 他們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移民后,在葉尼塞河流域以及以東地區,少說也有十幾萬人。 這些移民里除了少數是軍隊外,其他的移民里的青壯里也是能夠武裝起來的,打進攻作戰不行,但是打防御作戰還是可用的。 這一點,大部分國家進行海外移民都差不多,移民過去的青壯基本都可以當民兵用。 大楚帝國組織移民道馬六甲的移民,所有移民里的青壯都會被組織編成民兵組織,并發放基本的武器……這給的不僅僅是火繩槍,冷兵器,而是直接把一大堆退役的老舊二年式燧發槍發給這些民兵。 給民兵發放武器,主要是讓他們對付當地的土著,其次是遭到敵人正規軍進攻的時候,協助正規軍進行防御作戰。 大楚帝國這么搞,俄羅斯人也不例外…… 實際上敢在這年頭跑到西伯利亞地區來移民的俄羅斯,都是活不下去最底層的貧民。他們要啥沒啥,要不容易來到了西伯利亞后,從當地的土著手中搶到了一份安身立命的土地和生計。 為了土地和生計,他們是真的敢玩命的。 此外來西伯利亞的人群里,還有相當多一部分是眼里只有錢的亡命之徒,這些人更不用說了,要錢不要命的典型,比如說那些哥薩克雇傭兵。 楚軍騎兵和他們交手多次,得出結論,這些野蠻人不好對付……雖然武器裝備不咋地,但是很勇猛,并且尤為擅長內河作戰。 冷知識,這年頭哥薩克最強悍的不是騎馬作戰,而是擅長內河作戰,俄羅斯權貴們雇傭哥薩克來西伯利亞充當武力擔當,看重的就是他們的內河作戰能力,至于騎兵作戰能力,那是附帶的! 最后,俄羅斯人還能獲得一部分當地土著兵源! 因為俄羅斯人還控制了大量的當地的土著人口,并從土著里招募士兵。 俄羅斯人的東方擴張和其他國家的海外殖民不太一樣,他們一般是通過武力擊敗當地土著政權后,就地建立統治機構,統治并歸化當地土著……并且和英法把殖民地的土著當成外人不一樣,俄羅斯人是采取同化政策,把土著盡數變成自己人…… 這也是俄羅斯人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里,就從歐洲一路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其殖民政策相對來說比較寬松,能為當地的普通土著所接受。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西伯利亞地區的土著也沒多少人的緣故,加起來也不過幾十萬人而已,人家俄羅斯人能夠同化得了……要是俄羅斯人跑到印度去玩殖民,面對好幾億的三哥們,估計是沒那膽子玩同化政策的。 如同大楚帝國在印度的幾個殖民據點里根本就不敢玩什么教化一樣……無他,這破地方土著太多,真搞同化,還不知道誰同化誰呢。 所以大楚帝國在印度地區的殖民地里,不搞什么教化政策,基本就是駐軍和民兵配合,逐步逐片的對土著進行驅逐,然后從國內移民過來進行耕種。 而對直屬海外領地之外,但是受到大楚帝國掌控的傀儡地區什么的,則是采取和英國類似的代理人殖民統治,以掠奪經濟利益為主。 不管是那一種海外擴張政策,那么到最后,都不可避免會出現大量的民眾以及土著兵力的情況。 楚軍如果大規模進攻俄羅斯人的移民定居點,所面臨的敵人除了俄羅斯人的殖民軍隊外,還會面臨大量的俄羅斯民兵以及他們征召的土著兵力。 如果進攻兵力或火力不足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打不進去! 之前楚軍嘗試進攻勒拿河的俄羅斯據點失利,就是低估了俄羅斯人的動員能力,以為對面守城的不過是一兩千敵軍。 結果人家軍隊雖然只有那么一兩千,但是卻武裝了好幾千的民兵……搞的最后楚軍因為兵力過少,火力不足而功虧一簣被迫撤軍。 這一次如果發動北方戰略,大楚帝國陸軍絕對不會再犯之前的錯誤! 他們如今是把敵人的兵力數量往多了算……不僅僅算敵軍的正規軍,連青壯,甚至人口都給算了進去。 就和之前他們預估準格爾人的兵力一樣,都是直接按照對方的人口數量去預估的……因為這些游牧民族玩的是全民皆兵。 其族中男子高過車輪,牙齒沒掉光的人都能騎著馬和楚軍干架…… 所以,你會看到準格爾本部以及聯合的部落,這些游牧部落加起來其實也就那么幾十萬人口,但是楚軍愣是動員了二十萬大軍打一個準格爾! 因為你別看人家才幾十萬人口,但是他們全民皆兵之下,拿武器上戰場的人少說也有十幾萬啊。 這楚軍兵力少了,是有可能翻車的! 這一次,楚軍把俄羅斯的這些殖民者,也當成了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來對待,甭管這些殖民者青壯里的戰斗力怎么樣,先把他們往正規軍上算,然后己方做好準備總是沒錯的。 這樣搞,自然也就很花錢了! 倒不是說直接軍費有多少,畢竟兵力哪怕再多,估計也是幾萬人頂天了。 但是為了維持前線的軍隊作戰,那么后方幾乎就要建立一條完善的后勤補給路線。 再考慮到移民屯墾。 那么整個北方戰略,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一個結合軍事,移民開發的綜合性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的緣故。 大楚帝國,要的不僅僅是擊敗俄羅斯,名義上收復北方大片地區,而是要實打實的統治這些地方。 這兩個概念是截然不同,開支也是天差地別的緣故。 第一批五百萬楚元的資金,只不過是前期準備資金而已,當計劃真正展開,后續幾年肯定是要幾千萬幾千萬的砸進去的。 隨著帝國中樞敲定了北方戰略計劃,大楚帝國的戰爭機器再一次啟動! 只不過前期和戰爭也沒啥關系,反而都集中在后方! 比如說在北邊,位于葉尼塞河上游分支安加拉河畔的‘庫爾城’(伊爾庫茨克)修建一座小型的兵工廠,以就地生產彈藥以及冷兵器,火槍,甚至一些簡單的火炮。 雖然產量不可能做到多大,但是多少能就地補充前線大軍。 畢竟什么武器彈藥都要從后方運輸過來的話,實在是在遠了,花費多不說,而且耗費極大。 因此在當地直接建立一所小型的兵工廠,就地向前線大軍提供武器彈藥,這是非常經濟劃算的事。 之前大楚帝國在西域的時候就這么干了,蘭州兵工廠,嘉峪關兵工廠,再到現在剛開始動工的吐魯番兵工廠,伊犁兵工廠這兩座小型兵工廠,都是屬于非常典型的純粹為了前線作戰而設立的兵工廠。 為的就是解決從后方運輸武器彈藥太遙遠,耗費太大的問題。 而在庫爾城就地建立一座兵工廠的話,那么武器彈藥就能夠直接從當地就近供應葉尼塞河流域的駐軍,還能夠先陸運一段距離后,進入勒拿河上游,再順水而下把武器彈藥運輸到勒拿河流域的駐軍使用。 在這里搞一個兵工廠,能夠就近輻射大半個西伯利亞地區,其所能夠起到的戰略作用是非常大的。 至于安全性什么的也不用擔心,這地方本來就是大楚帝國在(小北海)貝爾加湖地區最重要的堡壘城池,也是最重要的屯墾地區,常年駐防超過三千人的兵力以及數千名移民。 還是小北海府的府治所在。 大楚帝國的小北海府,也就是以前的北海府,不過自從大楚帝國官方把日本海稱之為北海后,貝爾加湖則是改稱為‘小北?!?,順帶著圍繞著貝爾加湖周邊地區建立的北海府,也被改名為小北海府。 小北海府,嫡屬于漠北省所轄,也是大楚帝國里目前所轄區域面積最大的一個府級機構……其實際控制面積里,南北最遠達到了一千二百多公里……東西最寬達到了八百多公里。 它把整個小北海,也就是貝爾加湖都包括在其中,而且其北端一直延伸到距離貝加爾湖最北端六百多公里外,還覆蓋了貝爾加湖東南部大片地區。 總面積有七十多萬平方公里! 但是偌大的小北海府,其所轄的普通民眾卻是沒多少,全部加起來也就兩萬多人,這還得算上當地的行政官員,這都還沒當地駐軍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苦寒的北方很難吸引國內移民過來,一部分是官方組織過來,被判處流放的犯人,還有一些是商人,這北邊雖然苦寒,但是皮毛資源非常豐富,很多皮毛商人會跑過來收購皮毛。 這久而久之自然也就讓不少人在當地常住落戶了。 最后還有一部分則是各種要錢不要命的冒險者,投機者什么的。 亂七八糟的人,再加上行政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這才湊了兩萬多人而已。 這也不是小北海府的獨有情況,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北方地區很普遍,人們對這些地方的感官,甚至還沒對西域好。 好多人寧愿跑去西域里移民屯墾,也不愿意跑去北方移民。 西域好歹還有幾個大型綠洲可以正常屯墾呢,也可以圈一片地放牧當牧民什么的。 但是在北邊……尤其是最北端的小北海府,黑水龍北部的幾個新設的府,那可是真的苦寒之地。 這一年下來,半年都是冬天……而且冬天里的氣溫動不動就零下幾十度。 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愿意跑過去受罪啊。 就算活不下去要移民了,還有大把地方可以選啊,不說海外,也不說國內南方本土一些地方,就算是北方遼北省以及黑水生南部地區也比小北海省這種地方好??! 惡劣的自然環境,極大的影響了帝國在北方的移民屯墾,這也導致了當地的普通人口數量一直提不上去。 嚴格說起來,大楚帝國在北方的移民還沒人家俄羅斯的移民多呢……畢竟俄羅斯里國內有這一大堆活不下去,也沒地方可以去,只能來西伯利亞討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