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節
李氏家族之外的第二大股東,就是占據了百分之八股份的廣州府財政處。 這樣的資產規模,哪怕是工業部的那些官辦企業,絕大部分也得甘拜下風,比如在造船業比他們更強悍的松江海軍造船廠,這家造船廠其實規模更大,技術更好,但是因為業務單一,所以該船廠的資產規模也不如李氏制鐵。 發展迅速的李氏制鐵,如今又想加大機械設備行業的投資。 但是機械行業里,如果只是普通機械設備或者鐵制產品,那么還沒什么,門檻并不算高,國內很多民間資本都有涉足,然后搞個所謂的機械公司。 但是如果想要進入一些高端機械行業,比如說機床行業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這個行業技術門檻太高。 李氏制鐵公司仗著有自家的眾多子公司的訂單支撐,也搞了個研發制造機床的分公司,但是很不辛……機床研發的難度太高,他們搞出來的機床哪怕是只走低端路線,也是很不好用,自家的子公司用起來都麻煩多多,甚至很不劃算。 但是李氏制鐵的管理層,一直都是很有野心,而且他們一向來都不滿足于在低端市場,尤其是一些沒什么技術門檻的行業里打轉,他們就喜歡搞一些在外行看來投資大,回本難,門檻高的行業。 當年搞造船行業是如此,如今搞機床行業同樣如此。 所以這兩年他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在機床領域里的投入,到處挖人組建技術團隊。 如今他們聽聞國內第二大的蕪湖機床公司要破產重組,并拆分出售,甚至連核心業務也會出售后,李氏制鐵公司的管理層們一個個眼睛都亮了。 蕪湖機床公司雖然被那些貪官們給折騰破產了,多年缺乏技術研發投入,也導致了技術已經落后,但是不管這么說,蕪湖機床公司也曾經是國內第二大的機床公司。 搜死的駱駝比馬大啊,這要是能夠把他們的核心業務,也就是機床業務給接過來,再經過一番整頓,然后再砸錢進去搞研發搞生產,還是有極大的可能煥發生機的。 再不濟,也能夠讓李氏制鐵公司真正的進軍機床行業。 只要讓李氏制鐵公司進去了,那么后續憑借他們的財力以及果斷的決心,搶下一份機床行業的蛋糕并不是癡心妄想。 于是乎,國內民營重工業龍頭,李氏制鐵公司正式向負責蕪湖機床公司破產重組的委員會發起了收購蕪湖機床公司機床業務的要約! 而且出價非常的豐厚,出價四十萬楚元,打包收購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機床業務,包括相應的專利、研發團隊、生產線以及其他。 一時間,這份價值至少四十萬楚元以上的收購邀約驚動了業內眾多人士,就連工業部高層也是被驚動了。 工業部高層進行了一番討論后,直接就批準了該計劃,原因無他:李氏制鐵給的錢實在太多…… 此外工業部也很看好李氏制鐵的實力,這可是個有錢還有人,經營能力特別出色的企業,工業部也希望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也就是機床業務能夠在李氏制鐵的手中重新煥發生機,以維持國內機床行業的良性競爭氛圍。 第649章 收購 李氏制鐵花費巨資收購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這在大楚帝國工業界里引起了一陣轟動。 畢竟這不僅僅是價值數十萬楚元的收購,同時這也是民間資本首次收購工業部所屬的大型企業。 盡管李氏制鐵公司早已經不是純粹的民營資本,其中大部分股份都是被各種金融機構所持有,廣州府財政更是第二大股東,但是不管怎么說,這都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資企業。 這給工業界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甚至讓人們對工業部企業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改觀。 受限于早期工業部所屬企業的強勢,人們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把工業部所屬的企業當成了官方機構來對待的…… 但實際上這只是外界人們的誤會而已! 大楚帝國工業部所屬的各大企業,包括各地方財政投資成立的各官方資本所屬企業,從來都不是行政機構……那只是普通的商業公司而已。 雖然官辦企業的總辦等高管都是官員,但他們只是官方派出來的管理官方資本的人員而已……甚至連官身都不是掛靠在企業本身,而是掛靠在工業部或各地財政管理機構里,去任職也是屬于派遣任職。 大楚帝國里的官方企業,其實很簡單,并且很純粹的,那就是由帝國官方資本投資,根據帝國一系列工商法律注冊成立并運營的商業公司。 雖然他們帶有發展科技,支持國防,穩定民生等政治任務,但是他們的一系列運營其實和民間的普通企業沒啥區別。 這種情況下,其實很多官方資本投資的企業也會虧本破產,也會被出售轉讓,或者也收購吞并其他民營企業等等正常的企業行為。 而除了一些特定行業,關系重大的企業外,官方一般也不會插足企業的具體運營管理。 企業自負盈虧……做不下去了該倒閉就倒閉,該出售就出售……反正別指望官方給你兜底。 以前其實就有過很多的例子,尤其是在輕工行業里。 大楚帝國官方資本在早年涉足過很多的輕工行業,尤其是紡織產業,這玩意最開始可是官方資本搞起來的…… 但是后來隨著官方資本調整戰略重心后,就采取集中力量投資建設重工業,把輕工業逐步移交給民間資本。 這個過程里官方資本陸續把持有的一些紡織產業或相關聯的產業出售套現。 如今也就只留下了一家漢天紡織公司這么一根獨苗,而之所以留下這根獨苗可不是因為這家公司很賺錢,而是因為漢天紡織公司除了普通的紡織業務外,其實還是大楚帝國里最重要的特種紡織企業,也是大楚帝國軍方的一系列軍用紡織品的供應商。 這家企業是一家國防供應商,國防工業體系里的一部分……該公司供應了相當多的軍用帳篷、雨衣、軍服、被服、皮革制品等等。 要不然,以工業部高層的性子,早就把漢天紡織公司給甩賣了。 紡織業也只是一個縮影而已,實際上大部分輕工行業官方資本都進入過,但是很多最后又退出了。 不說輕工行業行業,哪怕是鋼鐵、機械、造船、航運等典型的重工業,官方資本其實也多次出售、破產倒閉過不少企業,至于出售股份套現,又或者是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戰略投資就更多了。 只不過以前這些動作規模都比較小,或者消息傳遞的沒那么廣,沒引起普羅大眾的關注而已。 而蕪湖機床公司不一樣,這可是國內排名第二的機床企業,嗯,至少兩年前還是國內第二大機床企業,巔峰時期資產規模達到百萬之巨,全國三大主要的生產基地里一共擁有超過五萬名雇員。 這樣的一家企業,在很多人看來和官方機構沒啥區別,也認為這樣的龐大企業不可能倒閉,官方不管如何都會拯救…… 早兩年,蕪湖機床公司里很多人還奢望著工業部出頭把漢天機械公司的一系列高性能材料的專利授權給拿過來呢…… 結果呢,工業部的高層直接把這家企業來了一個破產重組,直接甩賣資產套現止損…… 這可是震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高呼不可能…… 這些人,還是沒能理解工業部乃至帝國高層的一些心態……除了那幾家兵工廠外以及糧食總公司和鹽務公司以及造幣廠等少數真正不可或缺的企業工廠外,其他的官辦企業其實也就那樣…… 沒啥是不能賣的…… 更別說機床行業里的一家已經被折騰到破產的企業了,反正工業部還有一堆備選的親兒子和干兒子,把這個養廢的兒子賣掉,避免更多的虧損很正常。 退一萬步說……華夏自古以來就是官本位! 這個官本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帝國高層看來,工業部的錢是帝國的錢,李氏制鐵的錢也是帝國的錢……這錢現在放在誰手里其實沒什么區別,等要用的時候都能拿過來…… 嗯,這也是羅志學的心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你連命都是我的,你的錢是不是我的重要嗎? 而且羅志學又不花錢,他可以很自豪的說,自打穿越過來十幾年,他身上就沒帶過錢……更沒花過錢。 所以羅志學要你的錢干嘛,整個帝國都是他的…… 人家看你,就跟你看自家動物園里的猴子一樣,你會眼紅自己養的猴子手里多了一跟香蕉嗎? 當然了,這些帝國高層那一小撮人,準確的說是羅志學以及那幾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參務大臣們的心態! 但凡地位差一些,哪怕是個協辦大臣,都很難體會到這種心態。 所以很多事情你咋一看很不合理,但是你站在不同的高度,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時候,那么就會發現又理所當然! 就連李氏制鐵公司都是有些驚訝帝國高層會這么快批準他們的收購案,不過驚訝歸驚訝,但是得到了同意收購的回復后,他們迅速展開了行動。 要收購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這可是需要花不少錢的……因為人家工業部的目標很明確,一方面是填補拖欠的財務銀行巨額貸款……這筆貸款如果出現了問題,財務銀行安廬省分行恐怕要暴跳如雷,一大堆人也要跟著倒霉。 另外一方面則是要恢復生產維持行業發展。 處理貸款壞賬以及維持整個行業發展,這是工業部方面主要顧忌的原因。 他們可以讓蕪湖機床公司破產,但是不希望看見一家國內第二大機床企業徹底完蛋,從而導致整個機床行業完蛋,他們也想要引入外部投資者,重新激活這一大堆的機床業務,給機床行業帶來新的競爭力,進而持續發展整個機床行業。 工業部的這些訴求,最后歸根到底到了李氏制鐵這邊,就只剩下一個問題:錢! 有錢好說話,這些事都不是事。 沒錢……那么就搞不起來。 李氏制鐵公司迅速和破產重組委員會的人進行了相關的談判,然后對交易細節進行逐一談判。 最終,雙方達成了談判協議,蕪湖機床公司把核心業務以及其他業務拆分,李氏制鐵公司以直接四十三萬楚元現金,收購了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三大生產基地,一個研究所,兩個大型實驗室以及其他相應資產,同時承擔了核心業務大約二十萬楚元的銀行貸款、供應商貨款等債務,這樣算下來,其實總出資就達到了六十三萬楚元。 這對于當代的工業界而言,雖然不是最大的,但也算是大手筆的收購了,而且收購對象還那么特殊。 工業部那邊把核心資產甩賣了后,基本上就填平了六十萬多楚元的大坑,然后再把其他亂七八糟的資產一一變賣,最終這么一拆分出售后,發現本來資不抵債的蕪湖機床公司,最終把貸款全部甩出去了不說,還剩下了好幾萬楚元…… 用工業部大佬的話來說就是:總算還剩下了個點銀渣子…… 其他業務方面不用去說,且說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機床業務被李氏制鐵接管后,歷史制鐵公司把這些核心業務重組為李氏機床公司。 緊接著進行了全方面的整頓,人家李氏制鐵公司能夠成為國內第一大民營企業,靠的可不僅僅是有錢,還有他們的高效管理。 要不然,他們怎么可能支撐起來一家資產數百萬楚元的龐大綜合性集團企業。 重組后,李氏機床公司的員工規模,比蕪湖機床公司時代里縮水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這些工人也不用擔心失業……國內大楚帝國的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工人,尤其是有技術或者有經驗的工人還是比較容易找工作的。 蕪湖機床公司破產重組之前,其實很多人都已經跳槽了…… 裁員的同時,李氏制鐵公司再一次祭出了他們慣用的大殺招:砸錢挖人! 裁員,裁的是普通工人以及行政人員還有那些半吊子的研發人員。 挖人,挖到是研發人員! 作為一家立足于造船、制鐵的典型重工業企業,再加上之前的一系列成功經驗,讓李氏制鐵管理層對技術非常的重視。 砸錢挖人研發技術,這是他們的基cao……甭管干啥,他們都這么干,都快要形成習慣了。然后,在旁邊吃瓜看戲的漢天機械公司就發現……自家的機床核心研發團隊就被挖走了很多人……尤其是機床刀具研發的十幾個核心工程師,更是被挖走了半數還多! 這氣的漢天機械公司高層哇哇叫……這根本不是來挖人的,這是來刨根的…… 還氣急敗壞去找對面李氏制鐵的人去理論,說要狀告他們非法競爭云云。 人家李氏制鐵公司的人直接把他們趕走了,還說什么你們留不住人,那是因為你們給的錢不夠多,還什么機床行業第一呢,給工程師的錢就這么點,我都替你們覺得丟臉…… 又說什么我堂堂正正砸錢挖人,有本事你告去,我們李氏制鐵別的不多,就是養的律師多! 告……這其實沒法告,因為這年頭可沒什么競業條款,辭職也很簡單,哪怕雙方簽訂了工作合同什么的,但是只要員工以合理理由提出紙面辭職,那么當天就可以走人……不需要企業同意的,至于合理理由,做的不開心,身體覺得不好了,家里養的狗死了都算…… 當然,特殊雇用合同例外……比如有股份分紅之類的一些雇用合同,這就和普通雇用不一樣了,違反合同就很麻煩,不過工程師又不是什么高層管理人員,可用不著這些特殊條款的雇傭合同。 總體來說,在大楚帝國里挖人才很簡單,只要你給的錢夠多,人家就會跳槽過來。 同樣的,挖人才也很困難,因為你錢不夠多,人家都不搭理你…… 但是李氏制鐵不差錢! 所以對于其他公司而言,漢天機械公司的技術團隊很難挖,但是對于李氏制鐵公司而言,挖人很簡單的,直接砸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