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節
對于槍炮這東西他也有著基本的認知,后世的槍炮大部分都是有線膛的,嗯,先進的三代以及以上的坦克炮例外,主流三代坦克的火炮采用的是滑膛炮,這是為了更好的發射穿甲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英國和印度以及少數小國例外……他們似乎更注重傳統而不采用滑膛火炮! 除了坦克炮外,后世的槍炮幾乎清一色的線膛炮,羅志學對此哪怕了解的不多,但是也知道線膛火炮的炮管內部是有螺旋的膛線的。 然后和幾個腦洞比較大的工程師們反復商量一二,基本上線膛火炮的線膛設計也就有了。 但設計出來了不代表能夠造的出來,造出來的不意味著能用。 這鬼東西對材料以及加工學的要求,比早期的瓦特蒸汽機還高……要在炮管內部刻上膛線,并且讓膛線經久耐用,那么炮管材料就不能太軟,太軟的話,發射一次那么膛線就要被磨損掉了。 其次,不能太軟的同時,你還不能太硬……要不然的以大楚帝國目前的悲催加工能力無法加工……生鐵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楚帝國除了鑄造外,幾乎沒有辦法對生鐵進行加工。 這玩意的含碳量太高,材料太硬而且還很脆,成型后的二次加工非常的麻煩。 除了炮管材料外,對炮彈本身也有要求……你都采用線膛了,那么就不能用圓球形炮彈了,如果采用圓柱形炮彈的話,那么就要對炮彈的外形進行設計,這又設計到了空氣動力學部分。 然后設計出來了,你的炮彈加工精度必須非常高,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讓炮彈和炮膛貼合,減小間隙,讓炮彈卡著膛線旋轉出膛…… 這一系列技術難度最終都引向了一個問題:材料! 這也是大楚帝國發展工業以來所遇到的最多,也是最大的問題,材料的問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困擾著大楚帝國的工業界,因為材料無法滿足要求,很多看似前景美好的工業設計都無法被實現。 之前的蒸汽機搞了十幾年,其實也是一直被材料問題卡著。 而線膛火炮也進行了幾年時間預言,但是同樣被材料問題卡著。 最后大楚帝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彈藥問題,那就是碰撞引信。 到目前為止,楚軍使用的一系列榴炮彈,所采用的引信還是木制引信,這是一種定時引信,引爆的時間取決于引信的長短。 最近兩年工業部下屬的彈藥研究所搞出來了金屬圓盤引信,但是還是屬于定時引信,只不過可靠性以及準確性要比木制引信更強。 而楚軍,尤其是海軍方面一直想要搞出來一種碰撞引信,以便讓炮彈在擊中目標后再爆炸。 這不僅僅能夠有效的降低啞彈率,還能夠為海軍的艦炮帶來一種貫穿敵人戰艦裝甲后再爆炸的彈重,即穿甲爆破彈! 可惜的是,這鬼東西研發起來也很麻煩。 諸多研究以及設計,最終都會因為材料問題而延后乃至擱淺……這也是大楚帝國為什么這些年來會持續投入重金,大量的人才進行各種基礎研究的原因了。 不僅僅有官方的皇家理工學院,工業部直屬的各大研究所這些純理論研究的機構,各大企業在這方面也是投入巨大,漢天機械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們為了研發出來更好的機床,為了搞出來性能更高的機床用刀具,在材料領域里一直都是投入非常大的。 而這種大投入也是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無比的回報! 漢天機械公司的機床,尤其是切削鉆等需要用到刀具的機床技術領先國內其他機械企業一大截。 漢天機械公司的工業用刀具,就是妥妥的國內第一,為此也是給他們帶來了龐大的市場。 不僅僅有市場,還有利潤! 當你擁有了遠超競爭對手的產品,并且客戶還極度渴求的時候。那么你就可以賣得很貴……嗯,也就是賦予更多所謂的附加值…… 一臺最先進,可以用于加工蒸汽機氣缸、炮管這種大型零部件,但是精度又非常高的大型高端鏜床,他們敢賣八萬多楚元不打折……和護衛艦的價格差不多了。 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和后世一臺機床賣好幾個億差不多! 但是他的客戶們,比如說大冶重型機械公司、鎮江重型機械公司以及各大武器公司們,都還排著隊搶購……訂單都排到了好幾年以后呢。 最關鍵的是,漢天機械公司還玩打包銷售…… 你要購買我們的高端機床?可以啊,雖然現在倉庫里沒貨,但是我們下一個月就會有一臺其他客戶退貨的機器出來了,不過這臺機器是和其他機床一起的配套訂單,你要的話,可以一起打包帶走。 什么,單買?這是一整套的訂單,不單買! 要單買的話,你可以下新的訂單,不過我要告訴你,現在我們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三年以后了……你這新訂單保守估計也要三年后才到貨。 沒錯,漢天機械公司就是用各種名義搞捆綁銷售,讓一票客戶很無語,更讓它的一些競爭對手狂怒無比。 漢天機械公司在機床領域里的主要競爭對手,蕪湖機床公司已經是好幾次找到工業部的高層告狀,說漢天機械公司太不講究了,吃完高端的rou,竟然還想要連帶著中低端的rou也一鍋端了。 再這么下去,帝國的機床研發生產行業就要變成漢天機械的一言堂,其他企業可就得徹底死翹翹了。 對此,工業部的高層其實也很無奈……雖然說工業部是漢天機械公司的直屬管理,但是這種正常的企業競爭行為,他們工業部一向來都是不管的。 人家漢天機械公司過去這么多年砸下去這么多資金,為了籌研發資金,堂堂一個搞機床的企業,愣是變成了民間里甚至全球聞名的炊具廚具企業…… 人家付出那么好,好不容易搞出來一些新材料新技術,然后搞出來新一代的高端機床,工業部如果還不讓人家大口吃rou,人家漢天機械上下幾千號人恐怕要瘋狂了。 再加上,其他機床企業的確不爭氣……蕪湖機床公司也是國內第二大機床企業了,成立時間也沒比漢天機械遲多久,前期人馬甚至都是漢天機械公司里抽調過去的。 這兩家,其實是一家人。 這分家后,大兒子漢天機械埋頭苦干,通過發展民用產業自籌資金進行研發,而蕪湖機床公司則是躺著吃老本,這十幾年來,蕪湖機床公司規模倒是挺大的,員工們的福利也挺好的,但是研發投入卻是非常有限…… 好幾任總辦都是對技術研發沒啥興趣,一心走成熟路線進行推銷,單純擴大生產規模,還一脈相承,一個比一個會用企業的錢當福利發下去拉攏人心…… 但是技術研發投入卻是非常有限……這不,現在就是嘗到了惡果,被人家漢天機械公司一口氣給干趴下了。 二兒子自己不爭氣的情況下怎么辦? 還能這么辦,涼拌……你說它是國內第二大的機床企業,關乎國家民生……不好意思,工業部在機床行業里還有三兒子,四兒子,五兒子……然后還有至少十幾個干兒子,一些大型機械公司或多或少都會涉足機床行業。 沒了一個二兒子,其他兒子也能頂上去。 不是說沒了它就不行。 你說這企業規模大,倒閉了影響不好……開什么國家玩笑,工業部下屬的企業多了去,絕大部分都是大型甚至特大型的企業。 區區一個機床企業,倒閉也就倒閉了……哪怕是為了避免負面影響,還可以組織其他相關企業進行拆分重組,設備以及技術人員也不會過于流逝。 工業部的這種態度,也不是專門針對蕪湖機床公司,而是對麾下絕大部分企業都是這個態度,除了極少數企業是真的不可代替,不能倒閉外,絕大部分下屬企業其實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因為工業部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機床行業里就有五個親兒子以及十幾個干兒子……其他行業也如此,哪怕是新生的蒸汽機行業,工業部都是搞了三個兒子出來,并且看見蒸汽機行業發展迅速后,工業部已經醞釀著進一步放開蒸汽機的專利授權,再選擇若干家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蒸汽機的生產以及研發了。 不思進取,多年缺乏技術研發投入的蕪湖機床公司,就這么被漢天機械公司一口氣干趴下,市場份額大幅度萎縮,工業部高層又見死不救。 而苦苦支撐了兩年后,蕪湖機床公司經營越來越困難,很快就資不抵債了。 等到了承順十八年八月份,已經走到了末路的蕪湖機床公司正式宣布破產重組! 順帶一起,除了最后一任專門過來收拾殘局,督察院出身的總辦外,前幾任的總辦以及協辦等高管,超過半數已經鋃鐺入獄……這些人在過去的這些年里,沒少貪腐。 倒數第二任總辦在任不過兩年,就撈了十多萬楚元! 這可不是后世的十多萬美元什么的,而是十七世紀的十多萬楚元,這錢能賣一艘千噸的一等巡洋艦還有多! 膽子這么肥的他被逮捕后,羅志學親筆批示,賞了他一個滿門抄斬的皇恩! 不提這些腐敗分子的倒霉下場,且說陷入了破產重組當中的蕪湖機床公司,該公司已經資不抵債,技術落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幾乎沒有。這種情況下,工業部甚至都懶得花錢去救它……同樣的資金,投給三兒子通州機床公司或者四兒子遼陽機床公司都是極好的,沒必要扔進蕪湖機床公司這個爛泥潭了。 于是乎,最后定下了策略:拆散出售,所得填補財務銀行自的債務……蕪湖機床公司還有八十多萬楚元的貸款要還呢。 并且嚴重的資不抵債,按照常規統計,該公司的資產可沒有八十多萬楚元! 人家財務銀行安廬省分行的總辦已經放出話來了,這破公司本來三年前就不該發放貸款的,但是以前是你們哭著喊著,各種擔保讓我們放款……如今公司完蛋了,這錢要是換不上,那么就別怪我們不客氣,直接去找各擔保企業了。 財務銀行人家和你工業部的企業可不是一個系統,財務銀行嫡屬于財務部,屬于財務部直接管理銀行,而眾多工業企業則是屬于工業部。 兩家不是一個系統,而且大多情況下都是工業部的企業求著財務銀行,所以財務銀行根本就不給工業部的人面子。 這錢要是還不上……他們就直接去找那些提供擔保的企業,比如說淮南礦務公司,到時候捅出大窟窿來可別怪我們。 八十多萬楚元的款子,這可不是小數目,哪怕工業部大佬來說清都不管用,這錢必須還! 所幸蕪湖機床公司發展的夠早,規模也足夠大,不少分廠還是很有價值的,一些早期獲得的專利授權也是比較有價值的,此外一些研究人員也算是有價值的。 為了還債,補上這個大窟窿,工業部高層經過討論后決定早死早超生:直接對蕪湖機械公司進行拆分出售! 并歡迎國內各界人士踴躍的參與! 這一消息,讓不少人就是打起了自己的算盤。 既有漢天機械公司這個老競爭對手,也有通州機床公司以及遼陽機床公司這些行業后進。 此外還有一些跨行業的公司,比如淮南礦務公司就對蕪湖機床公司的一個冶煉分廠很敢興趣。 而除了這一票工業部所屬的大型企業,內部人士外,也不乏民間資本。 蕪湖機床公司雖然資不抵債,技術也落后了,但是到底是大型的官辦企業,底子還是非常雄厚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技術人才,就很讓民間企業流口水。 佛山李氏制鐵公司就是其中一員,而且他們的胃口很大,想要把蕪湖機床公司所屬的核心資產,也就是以往的工業機床產業直接囊中,借此進軍機床產業! 佛山李氏,這個在前明時期撐死了只能算是佛山十幾家制鐵家族之一的小家族,在進入大楚帝國時代以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好幾次都是抓住了基于迅速騰飛。 在楚軍剛拿下佛山地區的時候,為了維持在兩廣地區乃至云貴地區的后續作戰,同時大楚帝國工業部下屬武器公司的產量也有限,更因為當時工業部的主要工廠都集中在長江流域。 為了解燃眉之急,工業部一邊在珠三角地區,也就是廣州以及周邊地區建設各類型的工廠,一邊收攏佛山地區的制鐵行業,向他們下了大批的武器訂單。 主要是各種冷兵器,盔甲等訂單。 這個過程里,一大堆當地的制鐵家族過于貪心,也缺乏對大楚帝國的敬畏,采取了以次充好等情況,最終被抄家…… 而李氏家族卻是本本分分,或者說沒膽子搞以次充好的事情,而這也迎來了大批的武器訂單。 靠著軍方的武器訂單,李氏家族迎來了第一波發展高峰,從軍方手里賺了大筆錢。 后來隨著工業部在廣州地區的各工廠陸續建成,武器訂單減少后,李氏制鐵公司又開始主動轉型,或者說回歸老本行:炊具以及農具等鐵制品。 這又被他們抓住了一波重要的機遇,當時的大楚帝國正在展開農業發展計劃,對鐵制農具行業進行了比較大的扶持和補貼,再加上李氏家族還積極聯系各大海上武裝貿易公司,擴大出口份額。 這又讓他們獲得了第二次的發展機遇! 這個過程里,他們徹底把武器的生產業務打包轉讓給了兩廣武器公司,也是大楚帝國在南方地區里的唯一一家綜合性的武器公司。 大楚帝國在統一后,對眾多國防工廠進行了整合管理,以地理、行業為主要劃分,先后設立了漢天武器公司、江南武器公司、陜甘武器公司、河北武器公司、東北武器公司、兩廣武器公司一共六家大型的綜合武器公司,此外還有軍民兩用的部分大型企業,比如松江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大冶重型機械公司、鎮江重型機械公司等。 兩廣武器公司,則是成為了南方地區里最大的武器公司。 李氏制鐵就把他們的武器業務打包出售給了兩廣武器公司,如此……大楚帝國里最后一家民營國防企業也就成為了歷史,全面退出了國防市場,繼而全面轉向民用市場。 趁著在農具以及炊具還有出口市場上的優勢,李氏制鐵公司迅速積累了大批的資金以及技術人員,手握大筆資金,同時還涉足了采礦、冶煉等上游關聯產業的李氏制鐵公司,眼看遠洋貿易迅速發展,又果斷的投入重金進入造船行業。 李氏造船廠經過多年發展,成為了大楚帝國里的第四大造船廠,也是國內少數幾家能夠生產千噸以上遠洋新式商船的造船廠,自從投產以來,其造船訂單就是從來沒空過。 李氏造船廠在快速發展當中,陸續建造了干船塢,完善了帆裝,伐木,木材加工,油脂等造船行業的相關聯產業,中途還收購了三家中小型造船廠,完善了造船的類型,從大噸位的遠洋戰艦、武裝商船,再到近海船只、內河船只,李氏造船廠都能夠生產。 最近兩年,他們還開始涉足機床制造行業。 發展到承順十八年的今天,李氏制鐵公司其實已經演變為一個龐然大物,所涉及的行業包括了采礦、冶煉、機械、造船、伐木以及木材加工、帆裝、鐵制農具、炊具、日用五金等諸多行業的一個綜合性企業。 總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五百萬之巨……這說的是資產,可不是市值! 當然,規模這么大的李氏制鐵,早已經不是李氏家族的一言堂,而是變成了一家股份比較分散的企業,眾多企業或金融機構乃至官方資本都是他們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