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節
———— 承順十七年冬,金陵城里,羅志學難得在大冬天里外出視察,這一次前往視察的地方倒不是經常去的皇家理工學院,也不是經常去的當涂工業區,而是去了一趟鎮江。 鎮江在大楚帝國的整個工業體系里,其實也不算什么重要的工業城市,他們連個國家級的工業區都沒有。 但是鎮江里卻是有好幾家在國內工業里非常重要的企業! 其中包括了鎮江重型機械公司,鎮江光學儀器公司、鎮江精密機械公司等。 這一次前往視察,羅志學的主要視察目標就是這幾家在國內工業界里有著重要作用的工廠。 順帶參加大型蒸汽機首次應用于重型機械行業的儀式! 經過長時間的研發生產,天津機械公司終于算是搞定了大型蒸汽機的研發工作,第一臺大型蒸汽機已經被拆分后通過船運到了鎮江,并在鎮江重型機械公司安裝調試完畢。 在重型機械公司的工廠里,羅志學就看到了這臺體型龐大的蒸汽機。 這玩意和羅志學傳統影印象里的蒸汽機不一樣,這玩意太大,而且太復雜了,為了伺候這臺大家伙,鎮江重型機械公司甚至專門為它準備了一座半露天的廠房! 這是足足擁有六個氣缸,六臺大型鍋爐以及一整套復雜動力傳輸結構的大家伙! 這玩意其實上就是三臺雙氣缸三十二匹馬匹蒸汽機拼湊起來的動力機組,聯合發力可以讓功率達到九十匹。 看起來動力不小,但是這點動力對于它的龐大體積以及復雜結構而言,有點大車抗小炮的感覺。 羅志學盯著這玩意,然后又想到了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以及廣州機械公司正在搞的高壓蒸汽機。 如果高壓蒸汽機能夠搞出來的話,這種九十匹馬力的機組體積恐怕能夠直接縮小十幾二十倍吧,到時候都不用搞這么大的廠房專門安裝并伺候著,直接做成火車頭都可以了。 雖然心中想法諸多,但是羅志學還是對隨同的技術人員們送上了自己的欣賞以及囑咐。 研究的積極性不能被破壞了,如今這個技術條件下,能夠搞出來這種大型蒸汽機,已經是極為難得了。 反正也是工業用蒸汽機,體積和重量大一些也無所謂,就算能耗高一些,但是用于高附加值的產業里也不是不能接受。 簡單看過后,羅志學還觀看了他們啟動蒸汽機,并帶動龐大的鍛造設備進行加工的場景。 當羅志學看著粗大笨重的蒸汽機,帶動著同樣龐大的鍛造機開始工作,對一塊足足有兩噸多重的熟鐵塊進行反復鍛壓加工,并最終捶打成為一根長五米多的橫梁的時候,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甭管好不好看,是不是傻大粗,但是能夠加工這種大型鍛造部件就是硬道理! 有了這種大型加工能力,大楚帝國的各種大型機械設備,包括鐵肋木殼船的研發生產才能夠順利進行。 “很不錯,朕很高興看到你們的辛苦付出沒有白白浪費,順利結出了成功的果實!” “后續要不戒不燥,繼續保持這種積極向上,努力研發的精神,更進一步為我國的基礎工業發展添磚加瓦!” 隨后又轉身對天津機械公司的人道:“大型蒸汽機上,看樣子你們已經是走上了正規,不過九十匹馬力的蒸汽機朕希望只是個開始,以后朕希望能夠看見兩百匹甚至五百匹馬力,乃至更大馬力的蒸汽機出現!” 羅志學看完大型蒸汽機的實際應用后,又開始老調重彈,對著一票人大談特談技術研發,工業發展的重要性。 雖然很多東西聽上去都是場面話,沒什么實際營養,隨便拉出來一片報道蒸汽機方面的報道,基本都能找到類似的內容。 但問題是,當報道里有了這些內容也正是羅志學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他要做的就是持續向臣子,向工業界表示直接對蒸汽機前景的樂觀,對蒸汽機行業的鼓勵扶持態度。 通過不同的場合進行表態,這才是羅志學的扶持蒸汽機的主要工作方式,而不是親自帶著幾個工程師埋頭研發蒸汽機…… 只要羅志學表態了,那么帝國上下將會有無數人為了蒸汽機而努力奮斗。 就和之前研發低壓可使用性的蒸汽機一樣,實際上羅志學并沒有親自參與其中太多,除了早期的理論基礎外,后續羅志學基本都是通過自己的態度展現,來影響手底下的官員們加大對蒸汽機的投入以及重視。 其他的諸多研究項目,大多也差不多。 從鎮江重型機械公司出來后,羅志學又去了鎮江另外一頭的鎮江光學儀器公司。 這家鎮江光學儀器公司,也是大楚帝國里僅有的兩家專門從事光學儀器研究以及生產的公司。 還有一家是漢天光學公司。 漢天光學公司,主要是面向軍事需求的光學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各種望遠鏡……比如陸軍將領們使用的各類小型望遠鏡,還有海軍使用的長筒單筒望遠鏡等,以軍事需求為主,也是正兒八經的國防供應商。 而鎮江光學儀器公司,則是面向科研領域的光學儀器制造過公司,他們主要生產各種顯微鏡、天文望遠鏡,同時除了光學產品外,利用在玻璃領域上的研究,還廣泛生產各種玻璃產品,主要是科研教學所用的各類玻璃器皿制品。 至于說普通的玻璃產品……這玩意早就被搞出來,然后迅速普及了,如今的普通民用玻璃競爭太大,利潤不高。 皇家理工學院在承順八年的時候,就已經全面攻克了玻璃制造技術。 因為早期大楚帝國的工廠基本都是工業部所屬,也沒有專利這么個說法,而玻璃這東西在早期利潤相當豐厚,以至于有很多工業部所屬的工廠都涉足過玻璃制造業。 這參與市場的企業一多,競爭自然也就大了,利潤也少了。 但是鎮江光學儀器公司不一樣,雖然他們搞的也是玻璃產品……但是人家不面向普通民用市場,都是針對科研教學領域,其玻璃制品都是高精密產品,價格貴著呢。 其中的拳頭產品就是顯微鏡了……他們的顯微鏡基本壟斷了國內微觀研究領域的市場,研究微觀領域的機構或學著們,手頭上要是沒有一件鎮江光學儀器公司的顯微鏡,他連研究都進行不下去。 同樣的,鎮江光學儀器公司的顯微鏡產品,也是直接推動了大楚帝國在微觀領域里的迅速發展! 第646章 失敗的皇家教育 皇家理工學院生物醫學系,一名穿著傳統儒服,頭戴方巾的年輕儒生,正在講臺上不斷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而下頭則是有二十多名同樣年輕的學子們正在認真聽講,不少人還在用手中的蘸水鋼筆做著課堂的筆跡。 臺上的儒生講師一邊寫著,同時口中還在不斷的說著:“經過我們的多年試驗研究,尤其是針對人體內的各種細胞以及細菌進行長期的觀察,我們已經很確定,人們相當多一部分的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起的,比如最常見的風寒感冒,我們從感冒病人的唾液里發現了大量健康人唾液里不存在的細菌?!?/br> “很遺憾,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搞清楚這些病菌為什么會導致人體發病,暫時也沒有找到完善的解決方案來杜絕這些細菌致病,但是卻是可以很肯定的認為:大部分疾病都和細菌都有著直接的聯系?!?/br>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內的各種細菌非常多,并不是每一種都會引起疾病的,這一點必須牢記,細菌有很多,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我們健康人所不可或缺的,有些則是可有可無的,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一些有害細菌找出來,然后干掉它,恢復人們的健康!” “這將會是一項漫長無比的研究工作,可能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我們暫時不用太糾結這些,展開漫長的細菌學研究之前,首先來讓我們親眼看看細菌是什么樣的!” “而今天,我們將會正式認識我們人類的敵人以及朋友:細菌!” “為了認識細菌,我們需要用到一種科研工具,顯微鏡,如今我們手中的這種顯微鏡,是鎮江光學儀器公司生產的800型顯微鏡,盡管這種顯微鏡還不是最先進最頂級的科研用顯微鏡,但是也足以讓你們看清楚細菌了!” 說到這里,講臺上的講師臉上露出了一些笑容:“說起來我們的細菌學,還得多謝鎮江光學儀器公司,正是他們所生產的一系列顯微鏡,從最開始的數十倍的原始顯微鏡,再到現在的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顯微鏡,才能夠讓我們知道一系列的微觀世界,知道了什么是細胞,知道了什么是細菌!” 隨后,年輕的講師在臺上對一架體型不算小的顯微鏡進行了調整,調整好之后,這才道:“輪流上來,都親眼看一看樣本吧,哦,對了,這份樣本是我的唾液……相信你們會大有收獲的…” 看著學生們輪流上前觀察,宋蘇謙帶著淡淡的微笑,這些都是今年剛考入皇家理工學院,然后根據個人意愿以及學習成績報讀生物醫學系細菌學的學生。 雖然看著只有二十多個人,但是也不少了。 畢竟他們細菌學的人一共也沒多少,教授以及留校任教的研究生們,一共也才二十多個人而已,而在讀的本科學生則是有八十多人。 全部加起來也就百人出頭! 實際上,如果只算小分支的話,細菌學的人數已經不算少了,隔壁搞神經學的人更是只有區區六個人,就一個老師帶著五個本科生! 倒是生物藥劑學的人很多,老師連帶學生加起來兩百多號人……不過人多有如何,這么多年了,錢燒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根本就沒有搞出來重量級的研究成果…… 天天說制藥,但是除了你都不知道具體什么成分起了作用,甚至都不知道有沒有用,充滿了各種玄學的中藥方子所制成的各種所謂中成藥外……真正的創新藥一種都沒有…… 系里每次開會的時候,系主任都逮著生物藥劑學的人開噴……說哪怕一堆狗屎花了這么多錢,這么多年時間也能做出成果了,結果你們連屁都不放一個…… 成果甚至都不如和生物醫學不沾邊的化學系……隔壁化學系的人,做試驗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苯酚還能用來殺菌,并且效果極好;此外化學系的人也通過詳細的試驗以及數據證明了,酒精的廣泛殺菌作用。 這些都為外科無菌環境提供了理論基礎以及實際解決辦法。 畢竟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了細菌是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為了確保病人的健康對周邊環境,也就是手術室,病房進行廣泛消毒,能夠有效的抑制疾病的擴散和傳染,避免病人的感染。 這也直接導致了手術室這種無菌環境的誕生! 以往進行外科手術,嗯,主要是軍醫做截肢、挖彈或縫合傷口的時候,都是隨便找個地方隨便消毒就行了,現在嘛,則是更進一步,發展出來了多重消毒,專門的無菌手術室等等。 此外還研發出來了乙醚這種麻醉藥,讓手術的展開變的更方便!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但是讓生物醫學系這一堆自詡自己才是研究疾病和治療手段的人很尷尬的事……這些醫學技術上的進步和他們沒啥關系,因為這都是化學系的成果。 一票玩各種化學,連人體有多少塊骨頭都不知道的煉金師,竟然變成了治病救人的醫學專家……這怎么看怎么扯淡! 而且化學系那邊已經在籌備化學病理學這門專門的學科,明年就開始正式招生了…… 尼瑪,這不是搶他們生物醫學系的飯碗嘛…… 宋蘇謙心中對化學系那群人很不爽,但是卻又無可奈何,這醫學發展搞起來太麻煩了,尤其是他們搞的還是生物醫學,那就更難了。 知道了細菌又如何……他們現在連細菌導致的發病原理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該如何有效的滅殺人體內的這些有害細菌! 總不能直接喝酒精殺菌不是……別說人頂不頂得住酒精,關鍵的是治病的病菌也不僅僅是在口腔以及消化系統里有啊……常見的還有呼吸系統甚至體內各處地方,這些地方酒精可去不了…… 總不能往氣管里灌酒精不是,那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殺人了。 生物醫學的困境,讓宋蘇謙知道光靠一個人兩個人是很難獲得突破的,必須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去做各種試驗,然后才能夠得到重大的突破。 細分到細菌學上也是這樣,現在的人手不夠,那么就繼續招生,把人數提上去,然后把其中的優秀學生留校任教研究,逐步擴大細菌學的中堅人才力量。 只是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夠出一個重量級的成果……他就沒什么信心了。 不僅僅細菌學這個小分支如此,擴大道整個生物醫學系都是如此,在大楚帝國的當代里,純粹的醫學研究比冶煉機械等領域要更難。 這不,隔壁的物理系里最近又搞出來了一個大新聞,他們搞出來了一個大型的熱氣球,而且還實現了載人升空試驗。 并且在系留載人升空試驗成功后,他們又展開了非系留載人飛行試驗。 這一試驗吸引力眾多人的注意力,就連皇帝羅志學問詢,都是準備參加并觀看這一次的試驗! 承順十七年冬十二月二十三日,年關時節,位于金陵城郊的近衛軍大型訓練場里,上千名觀眾出現在這里并準備觀看熱氣球飛行試驗。 后續觀眾也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連近衛軍的營地都進不來呢。 觀看的觀眾,其實大部分還是近衛軍的將士,他們即是負責會場安保的人,同樣也是觀眾。 真正的觀眾,其實只有少數科研人員以及軍政官員們。 羅志學此時就坐在觀看臺上,在他的旁邊是十三歲的皇長子,晉王羅恷(qiu)以及十一歲的皇二子,同時也是王皇后所出的嫡長子,更是大楚帝國里太子羅戠(zhi)。 承順十四年的時候,羅志學就已經通過正式圣旨的方式昭告天下,立嫡長子羅執為太子,正式確認了嫡長子繼承制,并欽命定下嫡長子繼承制是為永例,不得變更,以杜絕后續皇權爭奪而引起的動蕩。 能不能繼承皇位,就要看你的投胎技術了。 這兩個皇子也是年紀最大的兩個皇子,而皇三子趙王羅椌(qiāng)的年紀還要更小一些,今年只有九歲而已,不過近日染了風寒,身體不太舒服,所以也就沒有帶來。 更小的皇四子、皇六子只有幾歲大而已。 至于皇五子,兩歲的時候夭折……這也是羅志學第一個夭折的兒子,也是第三個姚澤的孩子……在他的前頭,還有兩個女兒夭折了。 沒辦法,這年頭的醫療技術不怎么樣,哪怕是在皇室,哪怕是羅志學已經很重視醫療技術的研究發展,但是依舊無法確保家人的平安。 不過總算是沒有和傳統的封建王朝們一樣,皇子皇女動不動就夭折一大半…… 總體來說,大楚帝國皇室的夭折率以及孕產婦的死亡率相對都比較低,和后世肯定是沒法比,但是也要比以往的封建王朝皇室,又或者是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的掌權者們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