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節
比如當代人們寫私人信件或其他不是太嚴肅的文件,能夠體現書法的文字里,大部分人們還是習慣使用毛筆進行書寫。 即便是正式公文,也有不少人繼續使用毛筆,對此也沒什么限制,基本上你愛用啥用啥,只要把工作做完就行了。 怎么說呢,羅志學并沒有強行去規定什么人們甚至是官員用什么筆,你愛用啥用啥,但是字體有規定。 為了避免官員們用什么狂草等亂七八糟,連隔一段時間后連作者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字體書寫公文,羅志學在多年前就已經規定,任何奏折都必須用標準字體書寫。 禮教部更是在后續明確規定了所有公文等字體都必須是標準字體,這種標準字體其實就是‘館閣體’,館閣體也是明朝以來各種官方文書的標準字體。 也不是為了好看,藝術性之類的,純粹是這玩意其實就是千篇一律的小楷,但正是因為千篇一律,所以辨識度高,不會讓人認錯。 但是這種字體閱讀起來很方便,然而使用毛筆寫起來可就不容易了,多少科舉考生為了練一手的館閣體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個日夜青春。 哪怕是練會了,但是日常工作當中以館閣體書寫公文也是非常勞心勞力的事,更惡心的是,公文里的字體都不大,你不能一張紙里只寫那么幾個字,你得寫一堆字。 也不可能隨便一封幾千字的報告就來幾十頁紙張,厚厚一疊吧! 所以公文里的館閣體字體都很小的。 這毛筆字小到一定程度后,書寫難度就會急劇加大,蠅頭小楷可不是那么容易寫的…… 這也是蘸水鋼筆在官場風行的緣故,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使用玩意寫起來小號的標準字體來又方便又快。 至于字體藝術之類的,館閣體本來就沒有藝術可言,甚至都不允許你搞什么藝術性。 館閣體在以前的明王朝乃至現在的大楚帝國,都是屬于純粹的公文字體,講究的就是千篇一律,高度統一,容易辨認,不會出錯,你非要搞個性的藝術字體來,是會挨批的。 蘸水鋼筆在這種背景里出現并發展,但是羅志學對這種蘸水鋼筆還是不太滿意,主要是時不時蘸墨水讓人很煩。 他想著如果有自來水鋼筆就好了,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技術比十幾年前提升了一大截,說不準能夠搞出來了呢。 羅志學想到這里,就把這事記在心里,準備明天的時候讓工業部那邊的人搞一個。 至于現在,他還要繼續指導樂舞團的領舞以及其他伴舞們的服裝文化的相關事宜。 雖然比基尼等新時代的服飾還只是在圖紙上,但是有時候先進的東西并不意味著一切,更不能因此而全面拋棄傳統。 說實話,羅志學還挺喜歡薄紗絲綢制作的各種樣式的改良漢服的,既有傳統人文氣息的高雅,又有新時代的激情,混合在一起,有一種新舊時代相互碰撞的感覺。 所以,很快羅志學就埋首在傳統與新時代的碰撞之中! …… 次日上午,羅志學從十幾個樂舞團的舞者們的環繞下爬起床后,邊上的領舞還靠過來在在羅志學耳邊低語:“臣妾今天就讓宮里的裁縫制作新衣?!?/br> 羅志學隨手扯過一件粉色絲綢輕紗外套給她披上:“秋天早上涼,光著身子容易著涼!” “那些新設計可以多做幾套,你們都可以試一試,也可以編個新舞什么的,回頭朕會來看看設計和剪裁的怎么樣?!?/br> 離開了樂舞團的舞者們后,羅志學到了寢宮里先洗了個熱水澡,又簡單吃了早餐后就朝著前殿去了。 雖然羅志學也喜歡玩,不過說實話,他從來沒有讓后宮的女人們影響到自己的工作。 什么君王不早朝這種事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更不會說直接缺席工作。 當然了……實際上羅志學從來也沒有上過早朝,因為大楚帝國就沒早朝這種玩意。 羅志學可不愿意天不亮就爬起來上班……尼瑪,總不能都穿越當皇帝了,日子過的比后世的上班族還要慘吧。 人家997好歹還不用天不亮就起床上班啊。 所以,大楚帝國沒有早朝這玩意,平日里只有早會,規模不大,基本上就是輪值的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參與,少的時候七八個人,多的時候十來個人,討論一些日常事務。 臣子們一般稱之為‘御前早會’,早些年的時候是早上七點半開始,但是后來羅志學覺得還是太早,沒啥準備的時間……所以干脆把早會的時間推遲到了八點半。 羅志學通常是八點左右抵達前殿的御書房,也就是他的辦公場所,然后簡單的審閱早會的相關報告,順便喝個茶清醒清醒腦子,等差不多進入工作狀態后,也就是八點半左右開會。 從這會議的時間就能夠看的出來,其實羅志學并不符合這年頭人們對于一個勤奮皇帝的定義,但是讓人們很不解的是,羅志學哪怕這么晚才開始處理政務,卻依舊能夠把帝國牢牢的抓在手中,而且也沒有出現大權旁落的情況。 而這,就是制度的因素了。 政務院的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們,再加上獨立辦公的各部、對應的翰林院各科、大督察院、審判院,還有軍方的軍務院、軍方各部等,大楚帝國內容形成了一套平衡而且穩定的運轉體系。 在這套體系里,其實羅志學需要親自參與并處理的事情并不多,即便有也比較務虛,但具體事務,其實都是大臣們在做。 而羅志學平日里做什么事? 評價手底下大臣們的工作,平衡帝國內部的高層政治,任免手底下大臣的職務。 說白了,就是管人…… 羅志學要做一件事的話,他一般不會親自去做,都是吩咐一個大臣去做,大臣做好了就賞賜,做的不好就貶值讓他滾蛋,然后再挑選一個大臣去做。 就和承順十六年八月份開始掀起的新一輪吏治風暴一樣,這一輪的吏治風暴和以往不同,以往的吏治風暴一般都是局限于針對中高級官員,早期是針對前明余孽,中后期是針對官商勾結等。 但是追求的是從上至下,通過連續的拿下重量級的高官來威懾官場。 隨著承順十二年開始的高層吏治搞得差不多了,羅志學決定把吏治工作向下滲透,展開全面的基層吏治整頓工作,以徹底扭轉官場貪污受賄,官員們不收錢不辦事,少數官員光收錢不辦事的扭曲風氣。 羅志學也不是說追求一場吏治整頓風暴后就整個風氣就變好了,但是好歹要讓帝國官場的風氣稍微平靜那么三五年呢,還要讓廣大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們知道,貪腐受賄的代價是很大的,大到你無法承受。 怎么說呢,往實際了說,其實就是要告訴廣大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們:你撈錢歸撈錢,但是事不能不干,還有撈錢別撈的那么明目張膽,都悠著點…… 總之核心意思就一個就是:別做的太過了,不然抄家滅族…… 但是,該具體怎么去做,羅志學是不管,吏治整頓這種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成的,羅志學哪有這么多時間和心思都盯著看啊 他都是直接把相關的事務交給了大督察院右都御史,協辦大臣王炳奇,讓他全權負責這一次的基層吏治整頓工作。 今天的早會,主要事項就是王炳奇要報告這一次基層吏治整頓的前期部署工作。 這也意味著,大楚帝國即將掀起一輪全新的,和以往不一樣,涉及面更廣,甚至可能波及數萬乃至數十萬官員的吏治整頓風暴! 對此,羅志學很期待,王炳奇更期待! 第635章 基層反腐 承順十六年八月十七日,金陵城。 羅志學和往常一樣舉辦了早會,會議上先是簡單而快速的處理了幾件日常事務后,很快就到了大督察院右都御史,協辦大臣王炳奇報告新一輪的吏治整頓行動的前期部署工作。 “遵照陛下的指示,臣從大督察院里抽調了精兵干將,并要求了巡警部派出了一部分精銳力量加入我們的這一次專項反腐行動組,由臣擔任組長,巡警部反腐司司長向宇伯擔任副組長,暫時分成了九個隊,各隊將會分別前往各省進行巡視,接受地方上的各種舉報,并敦促各省司法機構對舉報線索進行調查?!?/br> “這一次的大規模巡視行動,將會嚴格遵照陛下所提出的‘大案要查,小案更要查’的思路,嚴厲而全面的打擊各類官員違法,尤其是貪腐受賄,破壞民眾對朝廷信任的不法事?!?/br> “第一輪巡視將會在本月開始,各巡視隊將會奔赴擬定的九個省份,抵達地方后各隊員奔赴各地進行明察暗訪,同時我們還會在各地接受匿名舉報信件,相關的舉報信件信息將會在同步刊登在大楚邸報各省分版上,并會在每一個縣城里張貼相關的告示,確保盡可能更多聽到民間普通百姓的聲音?!?/br> “這一次,我們將會通過各種方式,確保反腐工作向下滲透的力度,加大傾聽民眾的聲音!” 王炳奇的報告,也沒有說的太詳細,畢竟這人好歹也是個協辦大臣,這一次專項行動的組長,他負責的還是全面統籌工作,具體的事項其實還是由督察院權重部門,也就是反貪局為主題來進行的。 大督察院反貪局,已經針對各省不同的情況,擬定了不同的詳細計劃,而這些王炳奇也不可能拿著厚厚幾十疊的計劃文件來進行報告,他只能是進行概括性的報告。 羅志學聽著這些看似泛泛而談的報告,倒是露出了微笑。 王炳奇的報告看似只是泛泛而談,手段什么的也沒有什么出奇,不過重點不在這些,重點在于報告里的若干關鍵詞。 尤其是反腐工作向下滲透,傾聽民眾的聲音。 這兩點很對羅志學的胃口,說明這個王炳奇的政治覺悟還是不錯的,充分的理解了自己讓他進行基層吏治整頓的主要原因。 羅志學其實對中高層貪腐,其實并不太在乎……只要這些人不觸碰底線,別搞得天怒人怨,羅志學基本都不會親自下場進行處理,而是任由臣子們進行斗爭……怎么說呢,貪官也是有政敵的,很多時候官員貪腐比較嚴重,露出了馬腳后,其實不用羅志學動手,他的政敵就直接撲上去把他給撕碎了! 這也是這些年大楚帝國高層反腐工作的主要方式,并不是靠羅志學的打擊,而是依靠臣子們的內斗。 這樣高層反腐的效率還高,并且非常的持久,隔一段時間就能殺幾個大貪官讓民眾們樂呵樂呵! 反倒是基層反腐就要更加困難了。 基層和高層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基層可沒有那么多的所謂政治斗爭,尤其是對于那些八品、九品的基層官員而言……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不可能跨過七品這個門檻的,一輩子都只是個小科員,頂多就是個混個八品,成為資深科員或副科長之類的小職務。 你要說他們有什么敵人,那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很多人都長期在一個部門里任職,幾年甚至十幾年,這些人長期在基層里任職后,就會變得和傳統封建王朝里的吏員一樣變成了頑疾。 哪怕是大楚帝國已經實行異地分配制度,哪怕是最基層的從九品科員,考中后也是跨府分配。 也就是說,目前的大楚帝國里,不存在本地人當官的情況。 但是你要考慮到,一個人長期在某個地方任職后,他就會在這里結婚生子,或者是把家人直接從老家里接到工作的地方。 而不管是官府機構還是企業單位,一個人長期在一個部門,甚至長期在某一個職務里工作,那么就會很容易出現問題。 尤其是這個人的職務還給他帶來了些許權力的時候。 偏偏這些人因為長期任職的緣故,只要不是做人太失敗,那么大多都會和同事們打好關系,再不濟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關系。 再加上沒有升遷的可能性,彼此間也缺乏斗爭的動力。 這也就使得了相互舉報這種事比較少,更多的反而是同流合污。 如此也就使得了大楚帝國里的基層官員們的腐敗現象很多,但是舉報比較少。 但是要注意到,普通人其實接觸不到中高層的官員,普通人日常里能夠接觸到的都是一些最基層的官員,比如巡警,比如官府衙門里的一些普通科員,頂多就是一些八品,從七品左右的小官。 而這些人的貪腐,會給民眾帶來更直觀的感受。 身邊里出現那么幾個吃喝卡拿的從九品小科員后,很多人就會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官員全是大貪官…… 雖然這是事實,但是讓絕大部分民眾都有這種感知的話,那么對帝國的統治就非常不妙了。 民心這東西,有時候不重要,但有時候又挺重要的。 雖然有時候依靠槍炮也能獲得民心,但是這玩意偶爾用還行,但是一直用槍炮的話,說不準哪天槍炮就調轉方向把你一炮轟了。 因為……大楚帝國里的普通士兵們也是由普通人,準確的說是農村里的貧寒子弟們所組成的,他們以及他的家人以及其他親友們,都是大楚帝國里最普通的底層民眾。 他們可不是統治階層的一份子! 所以,關鍵時刻別指望他們能夠站在權貴的一邊,尤其是他們拿著槍的時候。 你想啊,普通士兵們的家人受到了惡劣鄉紳,貪官污吏們的欺壓進而反抗作亂的時候,難道你還指望士兵們還會把自己的槍口對準自己的家人? 人家不打你黑槍就不錯了! 所以……大楚帝國里的軍隊,準確的說是地面部隊,陸軍也要,近衛軍也好,海軍陸戰隊也要,全都是異地服役。 不僅僅軍官如此,士兵也如此,而且軍官和士兵還不能是同一個地方出身。 當然,軍隊的異地服役很重要,但是還是那句話,依靠槍炮獲得民心是不可行的,可得一時,但是得不了長治久安。 這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里已經被證明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