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節
至于為什么楚軍只殺傷了三千人,俘虜了五千多人,加起來也就八千多人的規模;但是準格爾卻損失了一萬三千人左右呢。 因為還有三四千人或當逃兵,或失蹤迷路沒被卓特巴巴圖爾收攏啊。 鬼知道他們跑那里去了! 但是好消息就是,嫡屬于卓特巴巴圖爾本部的五千多嫡系兵力,一個不剩,全部都完完整整的有組織撤離了出來。 不過這個好消息,卻是讓卓特巴巴圖爾麾下的不少高級將領,尤其是來自其他部落的高級將領們很有意見! 如果不是你卓特巴巴圖爾第一時間就帶著自家本部嫡系跑路,我們怎么可能崩潰的那么快。 戰前說的那么好聽,結果情況不妙卻第一個帶人跑路,這要是不崩潰都沒天理了。 第615章 南洋威脅論 戰爭這東西,大多時候都是充滿了意外性的,幾乎所有戰爭都不可能完全的按照將領們所預料的方向去發展。 因為戰爭不是單方面的事情,而是雙方甚至更多方參與的。 而你,沒辦法控制所有人的想法,包括自己人! 因此,實戰中,很多高級將領看似制定了完美的作戰計劃,似乎只要按照計劃進行,那么就能獲得勝利。 但實際上,戰斗往往不會按照提前制定的計劃而進行,中途因為敵人或者干脆是友軍,又或者是下屬的變故,而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 卓特巴巴圖爾,就是覺得自己制定的撤退計劃很完美,但是真到了戰場上卻變成了一團糟。 不僅僅是準格爾方面的作戰偏離了計劃,其實就連楚軍方面其實也極大的偏離了原先的作戰計劃。 至少,楚軍方面之前就沒為這一場城外的大規模會戰做太多的準備,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想到過,這些準格爾蠻夷放棄好好的城池不守,反而跑出來和自己打決戰。 以至于匆忙迎戰后,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斗,但實際上在后續的追擊作戰里并沒能取得太大的成效,至少就沒有留下卓特巴巴圖爾麾下的嫡系兵力。 這是因為,楚軍方面一開始是奔著攻堅作戰去的…… 按照廖洪坡陸軍中將以及其他眾多高級將領們的設想,準格爾人應該不傻,不會不知道楚軍的野戰,尤其是正面決戰的實力強悍,畢竟多年前的東擄人就已經充分領教過楚軍的強悍野戰實力了。 當年楚軍和東擄人的一場大規模騎兵會戰,雙方參戰騎兵數萬人之多,結果卻是豪格率領的東擄騎兵慘敗,后續的一些野外會戰,東擄人也是以慘敗而告終。 這些情況,準格爾人甚至都不用勞心勞力去搜集各種情報,都能知道……畢竟當初的這些大戰,幾乎傳遍了整個草原乃至整個東亞地區。 強勢的東擄在短短一兩年之內就被楚軍徹底干掉,這可是驚掉了一堆人的下巴。 這些,都足以證明楚軍的野戰能力,尤其是正面會戰的能力之強悍。 東擄人為什么和之前的明軍一樣玩守城作戰為主的,還不是因為野戰打不過,這沒辦法才只能守城啊。 如此情況下,準格爾人只要不傻,那么就不會輕易和楚軍玩正面決戰。 按照這么個思路,廖洪坡陸軍中將的作戰計劃,是以強攻哈密城來進行準備的,要不然他帶上第二步兵師這個戰備甲等師干啥,可不就是為了攻城用的嘛。 但是沒想到準格爾不按照套路來,竟然敢主動出城,在原野上和楚軍來一場正面廝殺。 解雇,楚軍雖然也獲得了一場大勝,但是總感覺差了點什么…… 卓特巴巴圖爾雖然戰敗了,但是損失的都是炮灰兵力以及其他部落的兵力,他自家的本部嫡系五千多騎兵以及同屬準格爾部的大幾千號人都還好端端的呢。 也就是說,實際上楚軍想要通過哈密一戰,殲滅準格爾在東部地區主力部隊的戰略構想已經落空了。 不過好說好歹,哈密城是順利拿了下來。 雖然城內已經是一座空城了,不僅僅人口和物資都被準格爾提前帶走,就連城內的一些建筑也是被放火焚燒。 但是大楚帝國要的也不是城池本身,要的只是哈密城周邊的綠洲地帶而已。 因此從整體戰略上來說,楚軍依舊是獲得了極大的勝利。 隨著廖洪坡陸軍中將的捷報傳回嘉峪關,很快,大批修建防御工事以及屯墾所需的物資,包括各種工具,糧種,牲口就從嘉峪關出發,準備前往哈密城進行軍事屯墾。 和大量物資一起過來的,還有數千名屯墾營的青壯。 甘肅巡撫衙門早早就準備好了相關的物資以及屯墾青壯,就等著前線軍方拿下哈密綠洲后就前往開發屯墾。 接下來,哈密以及哈密以東地區,將會進入一個密集的屯墾狀態,以期待等到明年的時候就地產出大批的糧食供應當地屯墾青壯以及駐軍。 只要哈密、瓜州、沙洲三地的軍事屯墾能夠成功,那么等到明年的時候楚軍在河西走廊方向的后勤壓力就會大大縮減。 當后勤壓力減小,不用大后方持續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大輸血的時候,才代表著大楚帝國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區,也就是關西地區站穩了腳跟。 至于現在……只是無根浮萍而已,一旦河西后勤線出問題,前線的幾萬大軍就得餓肚子。 基于這樣的戰略局面,廖洪坡陸軍中將也暫停了繼續向西進攻的作戰,開始下令哈密方向的駐軍構筑防線,設立外圍巡邏警戒線,派出中小規模的騎兵部隊在外圍進行掃蕩,攔截作戰。 同時也配合了哈密知府衙門進行屯墾開荒! 為了加強當地的防御能力,廖洪坡陸軍中將又向上級申請,調集了一批火炮到哈密進行部署。 楚軍看似調集了大批火炮進駐,然而實際耗費并不會增加太多,因為這些火炮調集過去后都會固定部署,用于防守作戰,不會輕易用于機動作戰。 炮兵這東西雖然很貴,但是你要看是誰,以及怎么用。 對于楚軍而言,炮兵部隊的成本主要是三大塊,一個平日的維持費用,簡單來說就是人吃馬嚼;另外一個就是作戰以及訓練的彈藥費用,最后則是火炮本身的采購成本。 如果是野戰炮兵部隊,那平日里的維持成本可高了去,人多騾馬也多,比同等兵力的步兵部隊要高好幾倍呢。 但如果是防御性質的炮兵部隊,這東西的成本就少多了,騾馬可以不用,后勤人員也可以大幅度裁減,就連炮組成員都能縮減。而防御性質的火炮,也就平日里訓練的時候偶爾打個實彈,至于作戰,那得敵人主動打過來才有用武之地。 因此,固定部署在各要塞,炮臺里的炮兵部隊,其實耗費并不大。 至于你說火炮本身的成本……這玩意相對于維持費用和彈藥費用而言其實很便宜的。 一門上好的青銅115毫米野戰炮,也就六七百楚元而已,咋一聽似乎也不便宜,但是你要知道這是大楚帝國…… 一個每年軍費都幾千萬楚元的龐大帝國! 而這些固定部署的火炮基本也不用考慮機動性,能容忍更大的重量,所以還能采用鐵鑄火炮,而鐵鑄火炮的話,這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到一兩百楚元。 兩三百楚元一門的鐵鑄115毫米野戰炮,還沒炮組成員一年的伙食費高呢。 所以,在大楚帝國陸軍里,火炮這東西其實是不缺,缺的是維持這些火炮機動作戰能力的軍費…… 所以,如今楚軍方面在火炮上的使用比較特殊,機動炮兵是能使用先進火炮就使用先進火炮,反正同樣的維持成本,那么就要發揮出來更大的性能。 而大量的乙等師同樣也裝備大量的火炮,但是這些火炮基本都是固定部署,缺乏機動能力。 所以,別覺得楚軍的乙等師武器裝備很差,其實不差,差的只是機動能力而已。 而在哈密方向部署大量火炮,就是出于這種考慮。 反正火炮不貴,固定部署也花不了多少錢,那就大量部署唄。 廖洪坡向上頭,一口氣申請了上百門火炮用于哈密城以及外圍各關卡要塞的固定部署使用。 而這上百門火炮,還都是中口徑火炮甚至大口徑火炮,就連陸軍里裝備的最大口徑的加農炮,也就是十四斤加農炮,也就是130毫米的加農炮都弄了四門過來。 130毫米加農炮,這玩意可是典型的長身管加農炮,發射實心炮彈的時候射程遠,威力大,乃是陸軍獨立重炮兵部隊里的作戰利器,通常是用于攻城作戰或要塞防御使用。 只不過這些火炮抵達哈密后,就被扔進了各處固定的炮臺里,連配套的騾馬甚至后勤兵力都沒有多少,基本不具備機動作戰能力。 想要讓他們獲得機動作戰能力,那至少要調集幾千匹挽馬呢。 而維持幾千匹挽馬的口糧所需要的后勤運輸量,足夠讓陸軍在哈密維持上萬步兵的駐防了。 基于種種現實,才會出現這么奇葩的事情。 這要是換成其他國家,大概率是不可能看見的,因為對于很多國家而言,槍炮尤其是這種先進火炮難以鑄造,價格昂貴,產量也低。 而大楚帝國里,兵工廠的產能說實話都過剩了……國企部方面,已經很久沒有讓麾下的各大兵工廠對產能進行擴充了。 現在的產能都太多了,再擴充的話,造出來那么多火炮干啥…… 為了解決產能問題,也是為了賺錢,如今各大兵工廠都在積極和各大貿易公司進行聯系,試圖進一步擴大武器出口份額。 雖然軍方不允燧發槍以及先進火炮以及榴彈出口,但是對火繩槍以及落后一代的火炮卻是不做太大的限制。 依靠出口,這才能讓帝國的各大兵工廠不至于因為軍方的訂單減少而停產。 而這,也是完成了統一的華夏,開啟工業化后的恐怖之處。 也許人均不好說,但是依托龐大的國土以及龐大的人口,各種工業產品的總量卻是能夠達到一個讓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程度。 這,還只是剛統一沒多少年,工業化還停留在水動力設備的大楚帝國! 如果順利開啟蒸汽機時代,那么大楚帝國的工業生產效率還將會成倍成倍的增加,到時候,大楚帝國的工業實力將會更加恐怖。 而其他國家不知道,但是準格爾人卻是先一步領略到了楚軍的強大國力。 自從卓特巴巴圖爾撤離哈密后,準格爾人其實也沒有過于遠離哈密,在西邊不遠處還是駐防有兵力,以監視哈密城的楚軍,并嘗試著進行襲擊和破壞。 人家準格爾人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楚人在哈密安穩玩屯墾??! 真讓大楚人在哈密安穩屯墾幾年,那么戰爭形勢對準格爾就更不利了,先不說反攻哈密城,就是想要擋住從哈密繼續西進的楚軍恐怕都很難了。 但是當準格爾派兵進行襲擊的時候,想要破壞楚軍在哈密城外綠洲的屯墾時,卻是遭到了外圍大量的小型關卡和炮臺要塞的攔截封鎖。 這些小型要塞看似都不大,駐兵也就百來人甚至只有幾十個人,但是幾乎每一個小型堡壘要塞都部署了火炮。 這些要塞堡壘也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往往多個小型堡壘要塞相距不遠,中間則是楚軍就地構筑的簡易城墻,這種簡易城墻其實很單薄,高也就兩三米左右。 說是城墻,更不如說是障礙物以及連接堡壘的便捷通道。這樣一來,多個小型堡壘就能連成一片相互支援作戰。 準格爾人派了幾次兵力去進攻這些堡壘,都被打的灰頭土臉,有時候甚至連楚軍的人影都沒建造,就被對方的火炮打的死傷不小。 至于說繞過這些小型堡壘,直接深入綠洲腹地進行破壞,那么就要擔心被關門打狗了。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繞過堡壘深入敵境腹地,就等于把自己的后背交給了敵人,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個搞不好就是要全軍覆滅的。 你說準格爾人騎兵多,跑得快沒事……說的好像楚軍沒騎兵一樣,楚軍駐防在哈密一帶的騎兵,可是足足有三個騎兵師以及一個師屬騎兵團。 所以,準格爾嘗試了幾次襲擊失利,前后損失了幾百人后就徹底放棄襲擊了,這虧本買賣他們也不愿意干啊。 這種情況下,哈密一帶的戰斗也是逐漸平息了下來,準格爾往西退讓不再前往襲擊,而楚軍受限于后勤問題也沒繼續西進的打算。 一時間,楚軍和準格爾人之間的戰爭似乎停息了下來。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的平息只是下一場戰爭的前奏而已。 因為在十月中旬,大楚帝國方面正式拒絕了準格爾人的和談請求,哪怕準格爾人方面承認大楚帝國對哈密以東地區的占領,甚至愿意為此支付一定數量的賠款。 大楚帝國方面依舊拒絕了準格爾人的和談請求,并要求準格爾全面退出大楚帝國領土,即原葉爾羌汗國的領土。 這一次拒絕和談,也是意味著大楚帝國的野心遠遠沒有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