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節
步兵以及龍騎兵這些不在此列,步兵面對騎兵有著另外一套的應對辦法。 而當雙方騎兵都開始進入對沖狀態的時候,其實第八十六騎兵團的四門六十五毫米騎兵炮所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就比較有限了。 為了盡可能的發揮這四門騎兵炮的威力,第八十六騎兵團的團長林爾斯上校,直接下令把這四門火炮前置,部署在騎兵主力東北側的兩百米的一個小山坡上。 這是為了給己方騎兵沖擊留出一定的空間,也是為了盡可能的打擊敵軍騎兵。 為了避免敵軍直接襲擊這個小炮兵陣地,林爾斯還把炮兵哨以及后勤哨的一百多人排上去列陣保護。 第八十六騎兵團,和楚軍的其他騎兵團一樣,并不是說只有純粹的騎兵,而是有著騎炮兵、輜重兵等輔助兵力的騎兵部隊。 可不是說只有孤零零的四個騎兵哨。 等一切準備妥當的時候,前方的準格爾騎兵也已經出現在了不足千米之外的距離上。 丹巴看著前方的楚蠻子騎兵,他深吸了口氣道:“此戰,我們不為大汗,不為戰功,不為榮譽,只為自己而戰!” “相信我,也相信你們自己?!?/br> “我能做到,你們能做到,我們……能做到!” “干掉楚蠻子,然后我們一起回家!” 丹巴聲音并不大,并沒有和往常一樣試圖通過大喊大叫去鼓舞士氣,只是平靜的說著。 他的部下們,也沒有表現出過于亢奮,只是靜靜地看著丹巴,等著他下達進攻的命令。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看似深處遼闊的戈壁灘荒漠上,但他們實際上已經無路可退! 就和丹巴說的一樣,此戰,他們是為了自己而戰! 丹巴說罷,隨即翻身上馬,緊接著抽出了腰間的彎刀:“上馬!” 等麾下騎兵齊齊上了主力戰馬后,丹巴沒有再看后方的屬下騎兵,而是朝著前方的楚蠻子騎兵陣列看去,隨即緩緩策動戰馬前行! 他身旁的號手吹響了嗚嗚的號角聲,在號角聲中準格爾九百騎兵開始緩緩向前。 于此同時,千米外的林爾斯也是下達了上馬準備沖鋒的命令! 他已經率軍追擊這股準格爾部騎兵數天時間,這好不容易追了上來,并且把他們逼到了困境,如此大好機會他絕不會輕易放過! 此戰,有我無他! 第614章 撤退變崩潰 小跑前進的戰馬上,丹巴只依靠著身體的本能,多年養成的嫻熟馬術控制戰馬,但是注意力卻是都在對面的楚蠻子的騎兵上。 此時,雙方的騎兵彼此間的距離已經不足千米,但是并不意味著丹巴需要跑上千米才能和楚軍交戰,因為楚軍也在對沖。 因此實際交戰距離,還需要打一個對折,大概五百米不到。 這個距離,也是最適合騎兵發起沖鋒的距離,太遠了會導致戰馬體能消耗過大,太近了缺乏應變時間,同時戰馬的速度也難以起來。 四五百米的距離,對于騎兵沖鋒而言剛剛好。 此時,丹巴率領的麾下騎兵列出的是傳統的陣型,分成了一共五個騎兵小方陣,呈現錐形,騎兵們并沒有使用騎弓也沒有使用遂發手槍,而是一個個拔出了彎刀,準備直接發起近距離的沖鋒作戰。 不是他們不想用騎弓或手槍,而是對面的楚蠻子也沒有用火槍,那些該死的楚蠻子直接在肩膀上扛著馬刀呢。 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對面的楚蠻子準備直接沖上來玩rou搏戰。 如此情況下,如果丹巴所部還想要玩騎射戰術,會被直接打到崩潰的。 騎射戰術,尤其是半回旋騎射戰術用來對付步兵什么的很適合,但是用來對付敵人的輕騎兵其實很不靠譜,尤其是對付正在發起沖鋒的騎兵,那和找死沒什么區別。 統一戰爭之處,楚軍就喜歡用手槍騎兵玩半回旋戰術,被明軍的邊軍騎兵打的爹媽都不認得……人家明軍邊軍騎兵一看楚軍騎兵玩半回旋戰術,根本不和你講道理,直接就揮著馬刀沖上來和你玩rou搏了。 手槍騎兵在楚軍里曇花一現,并且以極其不光彩的歷史退出了歷史。 這是戰術的先天局限,以目前的武器裝備技術而言是改變不了的,于是乎楚軍的騎兵發現這條路走不通后,就開始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開始玩復古風,直接搞冷兵器沖鋒了。 這搞著搞著,發現效果還挺好的,尤其是結合了步兵的緊密隊列理念后,楚軍騎兵的密集馬刀/空心騎槍沖鋒,威力極大,傳統騎兵根本就擋不住。 丹巴雖然也沒有和楚軍的大規模騎兵交過手,但是多年的戰爭生涯讓他知道,既然對面已經準備列陣沖鋒了,那么己方也不能使用半回旋戰術了,如果不現在就主動撤退的話,那么就只能硬著頭皮沖過去。 而撤退? 在己方已經耗盡補給的情況下,在這荒無人煙,連雜草都沒幾根的荒漠里撤退,那也是個死路。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丹巴也不會帶著騎兵主動折返進行交戰了。 丹巴還指望著打贏了搶一波楚軍的糧草輜重呢,再不濟也要打破楚蠻子的封鎖向東邊的草原地帶逃亡。 要不然,遲早都是個死字。 所以……丹巴沒有選擇撤退,而是下令麾下騎兵換用彎刀等冷兵器! 今天,他要和對面的楚蠻子來一場真正的騎兵對沖,讓這些楚蠻子知道,西域是他們準格爾人的地盤,馬背上的戰爭是他們準格爾人的專長,不是他們楚蠻子的農夫可以玩的。 丹巴決心甚大,帶著麾下騎兵列陣緩緩小跑過來。 而第八十六騎兵團的團長林爾斯上校同樣如此。 他帶著四個騎兵哨,列出了楚軍騎兵里標準的密集沖鋒陣型,然后使用小跑前進。 這種陣型里,騎兵和騎兵之間的空間非常小,隊形非常的密集,就和步兵的火槍手的線列隊形一樣,同樣以兵力密集而著稱。 雙方的距離持續拉近,很快,第八十六騎兵團的四門六十五毫米騎兵炮開始射擊了。 但是就和預料中的一樣,這四門六十五毫米的炮擊并沒有取得太過明顯的成果。 因為對面的丹巴又不傻,人家可不會慢吞吞走路讓你打,進入楚軍火炮射程后,已經是開始提速,讓騎兵們進入跑步階段了。 同時也沒有列出太過明顯的密集隊形讓你炮擊,而是采取了縱隊,隊形也比較松散。 嗯,實際上傳統騎兵的隊形本來就很松散,因為需要給騎兵們留下戰斗的空間。 傳統騎兵的作戰,哪怕是沖鋒作戰,其實也比較依賴騎兵本身的勇武,對沖后基本就會進入混戰狀態。 這一點,和楚軍的騎兵是截然不同的。 第八十六騎兵團的騎兵進入戰場后,長時間都維持在小跑階段,速度并不算快,但是隊形卻是極為完成。 哪怕是進入跑步階段后,因為并沒有把速度提升到最大,甚至還可以壓低了一定的速度,而這些都是為了盡可能的維持密集陣型。 楚軍騎兵作戰,講究的是一個整體,并不太注重個人勇武。 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實際上經過長時間高強度訓練的騎兵,個人勇武也差不到那里去。 隨著雙方的距離進一步拉近,當雙方距離只有區區一百多米的時候,之前一直都在壓制速度,以維持陣型的楚軍騎兵,終于是進入了最后的襲步沖鋒的狀態。 楚軍騎兵們,并不在刻意的壓制速度維持陣型,而是讓戰馬發揮出來的最大的沖刺速度。 對面的準格爾騎兵,還要更早一些進入襲步階段,而這樣一來,本來隊形就比較松散的準格爾騎兵,在進入襲步階段,不再維持陣型后,隊形就更加松散了。 看上去準格爾的騎兵們彷佛一大片,席卷了前方的大片地方,看起來彷佛聲勢極大。 但這種浩大的聲勢,對于騎兵沖鋒而言其實沒啥好處……因為這邊山漫遍野都是騎兵的聲勢浩大,往往也意味著隊形不夠嚴密! 反觀對面的楚軍騎兵,哪怕是進入襲步階段放開速度壓制,騎兵和騎兵依舊維持了比較嚴密的隊形。 而這樣的差別,也就導致了雙方真正遭遇的時候,楚軍的騎兵彷佛一柄利劍一樣,直插準格爾騎兵的松散陣列。 這……同樣也是以前明軍邊軍騎兵以及東擄騎兵們和楚軍騎兵交戰的時候,所遭遇道的情況。 明明兵力差不多,甚至己方兵力更多,但是卻被楚軍騎兵的沖鋒給直接打穿了陣型,傷亡也要更多。 這是因為在局部上,或者說雙方實際交戰的有限區域里,楚軍騎兵往往能夠獲得絕對的兵力優勢。 現在就是這樣,雙方對撞在一起后,丹巴就發現自己周邊的十多個親衛,每一個人都至少遭到了兩個楚軍騎兵的圍攻,個別倒霉的甚至同時遭到了三四個楚軍騎兵的圍攻。 附近的其他部下也差不多,都是陷入了被圍攻的危險境地。 然而在兩側以及后方,更多的準格爾騎兵卻是只能在外圍光看著,因為高速沖刺的緣故,他們甚至中途大角度轉向馳援遭到了圍攻的友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里頭的友軍被楚軍騎兵圍攻。 尤其是戰場上最顯眼的丹巴,丹巴那和普通準格爾騎兵不一樣的穿著,以及身邊的親兵存在,使得他遭到了大量楚軍騎兵的圍攻。 哪怕他身邊的親兵們拼死護衛,但是也擋不住呼嘯而來,彷佛無窮無盡一樣的楚軍騎兵來襲。 而這些親衛們雖然一個個武藝強悍,要說單打獨斗,估計在場沒有任何一個楚軍騎兵能夠比得上他們,但是在戰場上,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戰場上,個人的武藝其實作用很有限。 武藝高強的丹巴親衛,能夠擋住,避開一把馬刀,兩把馬刀,但是他們躲不開三把,四把馬刀。 短短十幾秒里,丹巴周邊的十多個親衛就死傷殆盡! 緊接著,丹巴就直接暴露在了無數的楚軍騎兵的馬刀之下! 丹巴同樣武藝強悍,反應能力過人,第一時間就躲過了連續三把馬刀的襲擊,甚至還反手用手中的彎刀把其中的一名楚軍騎兵砍傷墮馬。 但是……下一秒,他的眼角余光里就出現了一片寒芒,隨即只覺得脖子一痛,瞬間后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從戰馬上墮落! 丹巴,終究還是沒能沖出去! 不僅僅他們也,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沒能沖出去! 這一場慘烈的騎兵對沖作戰里,丹巴所部九百多騎,包括丹巴在內,當場死傷超過三百余騎。 其他人嘗試逃亡,但是三百多名向東逃亡的準格爾騎兵,最終也沒能逃出去,他們很快就被第八十六騎兵團追上,然后聯合了增援而來的第八十七騎兵團進行了剿滅。 還有兩百多名準格爾騎兵一路向西倉皇而逃……但是這些人其實下場更慘。 向東逃亡的三百多準格爾騎兵,雖然遭到圍剿后死傷了半數以上,但還是有半數作為俘虜活了下來。 而向西逃亡的兩百多準格爾騎兵……楚軍一度派遣的騎兵前往追擊,但是隨著這些準格爾騎兵深入沙漠后,楚軍騎兵則是停止了追擊,繼續往西追的話,前往追擊的楚軍騎兵自己都沒把握能回來…… 從此以后,沒有人看見過這兩百多準格爾騎兵了。 畢竟西邊,那可是一望無盡的沙漠。 沒有任何補給,甚至連備用戰馬都沒有的他們,根本不可能活著走出這片沙漠深處。 這一場攔截作戰,前后持續了大半個月,但是總歸是獲得了勝利,除了剿滅了敵軍騎兵外,還繳獲了大批的騾馬,光是上好的中亞馬就繳獲了兩百多匹,普通堪用的乘騎蒙古馬也有一千多匹。 但是這些繳獲以及敵軍傷亡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楚軍經過這一場圍剿作戰,徹底剿滅了這支給楚軍后勤線帶來了巨大危險的準格爾騎兵部隊,讓嘉峪關到哈密方向的后勤運輸線能夠安全無恙。 這才是楚軍高層更加看重的作用。 要不然,楚軍方面也不會出動也整個第二十二騎兵師以及第十九師駐防在瓜州為代表的沿途各城鎮、堡壘上。 在后方維持后勤線的部隊,除了第四騎兵軍本身的兵力外,后頭還有兩個師呢。 而越是往北,第四騎兵軍留下來拱衛后勤線各地的兵力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