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節
所以,這幾個東南亞國家找大楚帝國貸款玩軍購,都是很坑的…… 基本上大楚帝國就是把成本十兩銀子的軍械,作價三十甚至五十兩賣給他們,軍火買賣,這不翻三五倍,那還要意思說自己是賣軍火的? 然后他們找財務銀行貸款以支付貨款,為此會背上六十多兩銀子的債務……這個債務還要百分之二十幾的年息……最后還款數少都要上百了。 什么,你想要提前還款,可以,但是提前還款也要支付合約期內的利息。 為了保證還款,大楚帝國會接管他們的海關或鹽稅等稅收機構。 當然,這些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的龐大軍力就是這些土著國家還款的保障。 不還錢,分分鐘滅你國。 殖民帝國嘛,都是這么的霸道而且不要臉。 而通過這么一折騰,大楚帝國在東南亞擴張上,哪怕是不算后續的市場擴大后的收益,僅僅是通過賠款,戰利品,貸款等方式就回籠了大筆資金。 帝國的幾個大佬們,拿起算盤一扒拉,唉呀媽呀,扣除軍費后,竟然還賺了好幾千萬。 這讓大楚帝國的高層眼都紅了…… 自從國內統一戰爭之后,這都多久沒有過這么多的額外收入了……國內仗打完了,前明的宗室以及各種權貴們還有那些地主們,該抄家的也基本都抄完了。 這沒了抄沒的對象后,就連稅務部那邊都是被迫裁員了……養著這么多狗腿子也很花錢的,國內抄沒對象少了后,自然也要裁員降低收稅的成本。 國內統一戰爭后,大楚帝國的財政主要收入,就基本局限在常規財政收入上了,每年看似有大量的財政收入,但是開支也大啊,軍費和各類行政費用可是多的很。 再加上那幾年大楚帝國還搞農業發展計劃,恢復民生計劃。 如果不是早幾年積累了一筆抄沒收入,早就撐不住了。 因此統一戰爭后期,其實帝國就已經開始開源節流,每年都高喊要削減軍費,哪怕是東擄戰役期間,都說要喊削減軍費。 而等打完了東擄后,帝國高層終于是下定了絕對,毫不猶豫的對著軍費揮起了大砍刀,讓軍方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陸軍那邊為了節省軍費,都是自己種田養豬種菜了……東北地區里最大的屯墾群體是誰?可不是什么外來移民之類的,而是軍方的屯墾。 從這也看的出來,大楚帝國的財政情況其實也很緊張。 看起來很有錢,承順十三年的時候,中央財政收入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一億一千萬楚元。但還是那句話,賺得多花的也多。 軍費就好幾千萬,行政費用也是好幾千,各種基礎建設,比如官道以及各類港口等建設也很花錢。 而防洪灌溉的水利設施更是個無底洞一樣,源源不斷地吞噬著帝國財政的資金。 而這又不能停,甚至都不能削減建設力度,因為扶持農業,解決吃飯問題乃是帝國在多年前就敲定下來的基本國策。 羅志學在國內統一尚未完成的時候,就已經喊出來了民以食為天的口號,帝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民眾吃飽飯。 而要吃飽飯,其他什么的都是瞎扯淡,就是要有足夠的糧食。 而基于當代糧食進口比較麻煩,而且運費還非常昂貴,因此解決溫飽問題,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 早在承順四年,那個時候帝國連北伐都還沒有開始呢,就已經開始施行第一次農業五年發展計劃。 該計劃在承順五年結束后,獲得了極大的成果,而大楚帝國又順勢展開了第二次農業五年發展計劃。 目標依舊始終如一:提高糧食產量! 而大量的基礎水利設施,防洪也好,灌溉也罷,其實落到最后還是為了保障糧食的生產。 以帝國目前的基本國策而言,為了保障糧食生產而動工的大量防洪灌溉工程非但不會縮減,反而還會持續增加規模。 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帝國方面,已經喪心病狂到準備主動對黃河進行改道了。 黃河繼續奪淮入海的話,偌大的江北地區,乃至包括大片洛陽開封一帶的中原腹地都不能保障糧食的安全生產。 年年小洪澇,三年大洪澇的情況下,能保住小命就不錯了,還談啥增加糧食產量啊。 并且北方地區持續干旱……這年頭還是小冰河時期呢,氣候極為反常,尤其是北方省份,動不動就來個干旱。 為此,帝國方面準備下定決心對黃河進行改道,一方面不讓淮河區域年年洪澇,另外也可以引黃河河水北流灌溉華北平原的耕地。 而經過多年的實地勘察后,黃河改道工程已經正式在承順十三年秋天動工! 按照計劃,黃河改道工程,后續會引黃河水進入山東大清河。 這個改道,自然不是說隨便瞎搞,直接把黃河決堤就完事了,實際上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 尤其是準備承接黃河水的大清河段,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疏通,把部分彎曲的河道進行拉直;對狹小河段進行擴大,分流;設置蓄洪區,避免沖擊到下游河道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統籌規劃的龐大工程。 很多工程對于后世而言,哪怕是有大量的工程機械的幫助也不算小,而對于當代的土木工程基本靠鋤頭的施工能力而言,這些工程都是非常龐大的。 不過大楚帝國方面也不怕……這么龐大的工程看似耗費資金,但是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有以工代賑的傳統。 每年受災的地方多了去,什么地方一受災,帝國官方基本立馬就組織工程隊或企業去招工了……不敢說讓你發家致富,但是讓災民吃一口飯不餓死還是能做到的。 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是把基礎設施建設和救災結合起來的。 于是乎,你經??梢钥匆姶蟪蹏哪硞€府縣遭到洪澇之后,帝國立馬就會在當地或附近上馬一個大工程……基本都市修防洪提、挖水渠為主。 在這搞著搞著,大楚帝國的天災看似依舊,該干旱的干旱,該下雨的下雨,但是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卻是每年逐步下降。 這一點,在陜西河南以及江北地區,體現的極為明顯。 上述這幾個地方,在明末時期那基本就是個人間地獄……千里赤地、十室九空可不是夸張的形容詞,而是實際描述! 而現在! 這些地方的極端氣候依舊非常多,但是人煙也逐步恢復,很多荒廢的村子已經恢復耕種。 人們雖然依舊常年餓肚子,但是總歸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了。 不大規模餓死人,這其實已經是大楚帝國高層,也是羅志學現階段的最大追求了!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別看帝國如今工業發展很牛逼,軍隊吊打周邊……實際上吧,國內依舊有大量的人在挨餓受凍! 現在帝國貧寒子弟為什么參軍熱情那么高?擠破頭都要去。 因為參軍了能吃飽飯啊…… 羅志學估摸著,想要讓帝國子民通過自己的勞動都吃飽飯,少說也要再奮斗幾十年! 這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程! 甚至可以說,這比爭霸世界還要更難! 因為國內雖然不斷的在開荒,也不斷的恢復民生,糧食產量節假攀高,但是人口數量也日漸增多,和平時期里人們的生育欲望是非常大的,這多幾年啊,帝國登記在冊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一億一千多萬。 這還不包括相當多一部分在深山老林里沒登記在冊的人口。 短短十年,華夏大地的人口規模就拜托了明末時期的天災人禍,并開始迅速恢復當中,估計不用幾年就能奔著一億五千萬甚至兩個億去了。 這么多人,要怎么養活? 光靠傳統手段是不行的 但是羅志學依舊有信心,他的信心來源于那里? 工業革命! 雖然工廠里生產的各類工業產品不能吃也不能喝,就算賺錢了,這金銀依舊不能吃不能喝。 你說靠工業賺錢,然后拿錢去進口糧食?那也得別人有多余的糧食賣給你,并且肯賣給你才行。 靠進口糧食填飽自己的肚子,就相當于把自己的脖子伸入了絞刑架上的繩套里,你就天天祈禱著他國劊子手別拉下開關吧…… 工業革命不是這么玩的,工業革命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它的真正作用是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國內糧食的產量! 如果這還無法解決糧食問題,那么就需要工廠生產的槍炮為民族奪取更多賴以生存的土地! 這,才是工業革命對于一個民族而言的真正意義! 所以,承順十三年年末,帝國參務會議上,面對部分文官提出,通過裁軍的方式進一步縮減軍費,騰出資金以發展國內農工商的提議,羅志學親自否決了。 帝國,絕不裁軍! 除非他國異族全部死光,全球土地都歸于偉大的華夏民族,否則帝國絕不會裁軍! 羅志學不僅不裁軍,甚至還親自敲定了擴軍方案,準備再編練若干適應跨海登陸作戰,熱帶地區作戰的甲等師,預計派遣到海外作戰。 耕地不夠,就去搶??! 東南亞,就挺適合種田的,雖然其內陸大部分都是很要命的各種熱帶雨林這種爛地,但是很多沿海平原卻是極為適合重地。 要知道,即便以現在東南亞各國土著的垃圾種田水準,他們都能向帝國出口大量的糧食,帝國和暹羅之間的大米貿易,規??墒遣恍〉?。 這種好地方,讓這些土著們種田,說實話太浪費了。 不僅僅是這里,帝國方面還看上了印度半島……印度半島這地方還是很適合種田的,哪怕一時半會,帝國也無法直接控制偌大的印度半島,并組織大量移民過去種田。 但是如果能夠控制若干殖民地,通過殖民的方式獲得大量糧食那也是極好的。 第604章 橡膠種植園 大楚帝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理由是眾多的,盡管在前兩年的時候擴張的直接因素是為了保障并且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促進國內工商業的繁榮,提供更多的就業。 但是這只是早期的原因而已,而進入了承順十三年,尤其是下半年后,身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羅志學的想法逐漸有了改變。 想法的改變,來源于最近幾年國內的糧食產量雖然逐步提升,但是卻依舊沒能解決糧食危機,動不動就來饑荒。 盡管沒有出現大規模餓死人的情況,然而小規模饑荒,甚至餓死人的情況依舊時有發生。 更不要說絕大部分國民依舊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的情況了。 承順十三年十月份的時候,羅志學到了就近的幾個府縣進行了視察,而視察的重點則是農村地區的情況。 毫無疑問,這種視察羅志學根本不可能看到真實的情況,他用腳趾頭去想都知道,自從他決定要去某地視察農村情況的時候,估計地方上的那些官員就會連夜行動,昔日哪怕是窮的叮當響的某個村子,一夜之間人人都能變成富農…… 而實際上所看到的也的確如此,他一共走了三個縣,并走馬觀花一樣看了十多個村子,有好有壞,好村子里家家糧食滿倉,頓頓有rou,普通一些的也是精神面貌不錯,不愁吃喝,哪怕是最差的村子,也是情況過的下去。 從表面上去看,那絕對是安居樂業,一片盛世繁華的景象…… 羅志學又不是什么沒見過世面的傻貨,自然清楚臣子們的小動作,他也沒攔著不讓他們作秀,爛也攔不住……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再者大張旗鼓跑出去視察,而且視察還要通過大楚邸報報道出去的,真要弄一堆破破爛爛的村子給羅志學看,這不是給大家都找不痛快嘛,事后還怎么進行宣傳啊……難不成要在邸報上說,大楚帝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營養不良,時不時還餓死人才是真的? 肯定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