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
當陸軍的大部分騎兵部隊,哪怕是北方邊軍里精銳的第四騎兵旅這些騎兵部隊,使用的都還是蒙古馬的時候,近衛軍三個師屬騎兵團再加上一個第四胸甲騎兵團,這四個騎兵團都已經清一色用上了中亞馬。 不僅如此,連帶著軍官坐騎,傳兵令所用的馬匹,都是清一色的中亞馬。 說實話,對此左英哲是很有意見的。 奈何對方是近衛軍,而近衛軍地位特殊,一向來都是優先裝備各種好東西的,這馬匹也不例外,所以也是沒辦法。 但是左英哲也聽聞,最近帝國正在和進軍青海雪區的莫西蒙古四部之一和碩特部落進行了聯系,具體的他也搞不清楚,但是聽說是準備開放各種貿易,帝國后續有可能從這一渠道也獲得一定數量的優良戰馬。 帝國的高層,一直都是在試圖拉攏西北地區的幾個游牧部落或汗國之類的。 除了葉爾羌汗國以及和碩特部外,帝國也積極和東擄人控制的漠南蒙古西部的北方,也就是漠北蒙古的喀爾喀三部進行聯系。 這個漠北蒙古雖然和東擄關系密切,但是說到底,人家漠北蒙古三部并不是東擄人的直屬領地,只是作為藩屬國一樣暫時歸順他們而已。 帝國里有部分重臣認為只要鋤頭揮的好,沒有墻角挖不倒! 嗯,這只是前半句,還有后半句:如果挖不倒,就直接推倒! 為此,最近兩年帝國一直都在蒙古以及西域那邊搞各種小動作,不斷的通過威脅利誘等各種方式挖東擄人的墻角。 還別說,效果不錯! 比如和碩特部,這個已經殺入雪區的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名義上還是漠西蒙古的首領部落。 以前他們也和葉爾羌汗國一樣,和東擄人眉來眼去,后來看見大楚帝國崛起了,就開始和大楚帝歐國接觸。 當葉爾羌汗國因為準格爾部的威脅,一開始就主動投奔大楚帝國不一樣,他們還扭扭捏捏的很久,最近才和帝國這邊聯系上進行貿易。 不是民間的那種普通貿易行為,而是官方親自參與主導的大宗物資貿易。 他們戰馬以及牛羊牲口、羊毛等特產,換取帝國的各類日用鐵器、布匹、茶葉以及軍用的冷兵器甚至火繩槍。 這種戰略級別的交易,沒有雙方高層點頭并推動,根本搞不起來。 葉爾羌汗國以及和碩特部那邊不去說,但是大楚帝國這邊,和葉爾羌汗國進行大宗物資交易的可不是什么企業,而是商貿部。 為此,商貿部還在專門設立了兩家貿易公司,分別負責和葉爾羌汗國的貿易、和碩特部貿易事務,后續商貿部那邊,可能還會再開設幾家貿易公司,用于和漠西蒙古其他三部,漠北蒙古三部的貿易事務呢。 而這種官方之間的貿易,不僅僅只存在于這些東擄人沒能控制的區域里,就算是東擄人實際控制的漠南蒙古,其實也廣泛存在著和大楚帝國暗中交易的行為。 只不過沒公開,都是偷偷摸摸的來,大楚帝國這邊的主導者還是商貿部,由下屬的宣大貿易公司負責,只是這個貿易公司里的很多人員,其實都是商貿易調查司的人…… 商貿部調查司,這個機構很特殊,它既是貿易機構,同時也是情報機構。 不過這個機構在大楚帝國內部名聲不顯,遠遠沒有翰林院內務科,督察院反貪局名聲那么大! 哪怕對比陸軍軍情司,海軍軍情處都要低調的多,畢竟兩家軍方的情報機構,一看上去就知道是搜集敵軍情報的。 但是這個商貿調查司因為只在敵對勢力的地盤里活動,普通人甚至絕大部分帝國官員根本沒接觸的機會,甚至連聽都沒停過。 商貿部調查司平日里,就是在非友好地區里,以前是明王朝控制區,后來是漠南蒙古,就連在東擄人控制的遼東都能看見調查司人員的身影。 他們在敵占區偷偷摸摸搞各種戰略物資的走私,同時也會搜集各類情報。 他們搜集的情報更多的是偏向于戰略層面,尤其是偏向于政治以及民生方面的一些東西。 比如搞清楚對方高層的政治傾向,進而判斷那個是要刺殺的,那個是可以拉攏的,那個是可以扶持的。 還要搞清楚對方的糧食產量以及各種戰略物資的產量,查探對方的國庫里還有沒有錢。 這些消息,基本還都是公開消息,只要用心都能搜集到。 然后他們會對消息進行匯總分析,最終判斷非友好勢力的真實情況以及動向。 而這些信息,最終會用于判斷乃至干涉對方的戰略走向,判斷對方的戰爭動員以及維持能力。干這種事的他們,在外界里其實沒啥人知道,不像是陸軍軍情司那邊一樣,搞的全天下人,甚至連遠在西邊,和大楚帝國控制區暫時還不接壤的準格爾都知道大楚帝國有一個軍情司,專門刺探各種軍事情報,刺殺重要將領,放火劫掠搞破壞,壞的流膿! —— 漠南蒙古不少部落,和大楚帝國之間的貿易,就是在外界里名聲不顯的商貿易調查司的主導下,偷偷摸摸進行的。 這種暗中進行的貿易,還為楚軍解決了不少戰馬缺額呢。 如此也就導致了現在楚軍里存在著一種很特殊的情況,那就是部分新采購的戰馬,是從蒙古人甚至是東擄人手中采購的! 這一點,和明軍高度相似! 明王朝中后期,明軍的不少戰馬也是直接從蒙古草原采購,那個時候明軍的敵人可就是漠南蒙古。 后來漠南蒙古被東擄人控制了,這種戰馬交易其實也沒斷,東擄人甚至自己都插了一腳,充當背后的金主,通過中間人向明軍出售戰馬。 別覺得雙方在打仗的時候,還在進行戰馬交易很不可思議,現實就是如此。 明軍也好,楚軍也罷,因為自身缺乏優良戰馬,他們都迫切的需要草原上的戰馬。 明軍是以為中后期馬政崩壞,而楚軍是還沒來得及擴大規模自身的馬政,都缺馬! 相對的,草原蒙古人也好,東擄人也好,他們也迫切的需求中原的糧食、布匹、茶葉、各種鐵器。 尤其是茶葉這么一個東西,這東西對于最近幾百年來的蒙古游牧民族而言可是戰略物資,一方面是用來補充維生素,另外一方面只是做法事的宗教需求。 雙方都存在著迫切的貿易補貼。 如此情況下,楚軍最近兩年也從漠南蒙古里獲得了一些戰馬,數量還不少。 承順五年里,大楚帝國就從漠南蒙古,主要是宣大一帶獲得了超過五千匹戰馬。 而且這些戰馬,有相當多一部分還是背后的東擄人所主導的,東擄人肯定不會親自插手,但是會通過中間人進行。 然而這些從漠南蒙古獲得的戰馬,質量不咋地而已,可沒辦法滿足陸軍方面對重騎兵的需求。 陸軍這邊想要搞重騎兵,恐怕還得想辦法加大從西域的戰馬進口數量,而這其實也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最好還是獲得優良馬種后,自行培育繁殖優良戰馬。 大馬營軍馬場,如今干的就是這事,他們利用從西域,通過各種官方或私底下,甚至是走私渠道所獲得的眾多種馬,包括大批阿拉伯馬,哈薩克馬乃至一批精挑細選出來的蒙古馬等。 如今大批各種類型的優良種馬匯集在大馬營軍馬場,后續將會對這些優良種馬進行持續的培育。 一方面是直接培育更多的阿拉伯馬、中亞馬這些已經比較優秀的馬匹。 此外還利用這些優秀種馬,再進行雜交培育,試圖培育出來更加優秀的戰馬。 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所以大楚帝國陸軍一時半會估計搞不了重騎兵,只能是繼續把輕騎兵的路子發揚光大。 而輕騎兵里所用的戰馬,內部解決一部分,從葉爾羌汗國里解決一部分,后續可能從和碩特部里也解決一部分,同時還從漠南蒙古里的走私交易解決一部分。 其中漠南蒙古的這種畸形,只靠著雙方默契而維持的走私貿易行為,你也不能說人家東擄人資敵,或者說大楚帝國資敵,純粹是雙方都有著各自的剛需! 人家東擄人手里控制的馬匹多了去,多到都用不完…… 而漠南蒙古諸部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不缺馬! 但是他們卻是極度緊缺中原地區的鐵器以及茶葉、布匹等大量物資,。 對于大楚帝國而言,需要大量的戰馬,也需要普通馬匹和牛羊甚至羊毛這些東西。 雙方天然存在著互補的貿易關系。 ———— 帝國積極派遣使者聯系葉爾羌汗國,聯系漠西蒙古四部,漠北蒙古三部,這些努力除了擴大自身的戰馬以及其他牲口、羊毛,皮革等物資的來源,擴充己方工業產品的傾銷市場外,還是為了進一步切斷東擄人的外援,甚至爭取把他們拉上對抗東擄人的戰車。 只不過這些外族雖然也和帝國進行了接觸,甚至也陸續同意和帝國進行貿易,但是并沒有輕易上帝國的戰車。 這讓帝國不少高層都是很不滿,叫嚷著什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云云! 實際上,這些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日子大多也不好過。 比如漠北蒙古,人家為啥跟東擄人眉來眼去,甚至臣服東擄人啊,就是因為西邊的俄羅斯人已經殺過來了……壓的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 同時漠西蒙古和他們關系也不咋地,彼此發生了戰爭。 為了自保,他們采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采取了投向東擄人的方針以自保。 而漠西蒙古里名義上的老大和碩特部日子不咋地,因為漠西蒙古之一的準格爾部,最近很強勢。 準格爾部最近不僅僅擊敗了俄羅斯人,迫使俄羅斯人停止南下,轉道向東威脅漠北蒙古。 同時準格爾部還積極向東奪取漠北蒙古的cao場,還不斷的向東南方向擴張,對盤踞在哈密,吐魯番一帶的葉爾羌汗國持續發起戰爭。 因為準格爾部的強勢,都導致和碩特部干脆放棄了漠西的傳統地盤,直接大規模入藏了。 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嘛! 和碩特部跑到雪區,欺負當地土司去了,但是哈密吐魯番一帶的葉爾羌汗國卻是跑不了,只能是抵抗準格爾的入侵。 這也是葉爾羌汗國這么果斷地投向大楚帝國的原因。 就是因為被準格爾壓的喘不過氣來,為了自保,這才迫不及待的想要保住大楚帝國的大腿,進而獲得大量武器以抵抗準格爾的入侵。 當然,大楚帝國也從葉爾羌汗國里獲得了大量的戰馬,甚至通過葉爾羌汗國為渠道,進口更西邊的中亞優良戰馬,并把一些工業產品通過葉爾羌汗國,販賣到更西方去。 如今整個西北方,都是亂成一鍋粥,帝國能夠在這種錯綜復雜的局勢下,維持一個整體對帝國向好的局面,沒有讓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對帝國發動戰爭,保持關系正?;?,甚至還能拉著部分漠南蒙古的部落和帝國偷偷摸摸做生意,這已經是很不錯了。 至于再多的,現在基本沒指望,至少在擊敗東擄人之前沒指望。 東擄人之前在漠南蒙古打下來的戰績,對于那些游牧民族來說,可比大楚帝國的槍炮有威脅的多! 但即便如此,在遼東那邊即將展開一場規模浩大的戰役的前夕,大楚帝國還是向北方以及西北方向派出了多支使團,試圖繼續挖東擄人的墻角,再不濟也要穩住他們,避免他們為東擄人所用。 尤其是漠南蒙古那邊,更是大楚帝國這一次大規模外交行動的重點關注地區。 因為漠南蒙古也分好多個部落,其中的幾個部落別說一開始投奔東擄了,人家甚至還是東擄的敵人,和東擄人打了好多年的仗。 只是最后戰敗了,才被迫向東擄人臣服。 其中就包括了漠南蒙古里,昔日最強大的察哈爾部。 昔日林丹汗可是雄心壯志,想要帶著察哈爾部重新統一漠南蒙古! 同時期里,東擄人則是拉攏嫩江流域以南的科爾沁等部及其以北的內喀爾喀等部。 最后,經過多年的戰爭后,林丹汗戰敗被迫逃亡青海,最終死在了那里。 林丹汗一死,察哈爾余部就更加擋不住東擄人的進攻了,最終東擄人再一次擊敗察哈爾部的殘余勢力,并且俘虜了其子額哲,不久后又抓住了林丹汗妻子之一的娜木鐘,以及林丹汗遺腹子阿布鼐。 而且皇太極葷腥不忌,直接把林丹汗的遺孀給娶了…… 至此,林丹汗一脈徹底完蛋,最終導致察哈爾部以及其附屬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諸部徹底歸順東擄。 而這些事情,至今可沒過去幾年! 雖然迫于現實,察哈爾部以及其附屬的諸多部落都歸順東擄了,但是昔日的仇恨可不是短短幾年就能夠消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