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節
此外冬季常服里,軍官們還會配發一件純黑色的對襟大衣! 這種大衣采用毛呢料制作,最早出現的時候,其實是羅志學所設計并穿,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純黑色的對襟長款大衣都成為了羅志學的專屬大衣,基本沒什么臣子敢學…… 陸軍那邊配發的軍官冬季對勁大衣,是陸軍傳統顏色:灰色! 海軍那邊則是使用了藏青色,不過海軍的軍服雖然也是藍色,但是要更淺一些,和陸軍的深藍色不一樣,所以還是能看出來不小的區別。 而近衛軍這邊呢,一開始想要用灰褐色的大衣,不過去年的時候羅志學看到近衛軍的軍服顏色方案后,覺得這玩意有點丑,所以干脆讓他們用黑色了。 長寬大衣這東西,還得是黑色好看一些! 也就是現在近衛軍作戰部長錢泰中將身上穿著的這一身! 修身深灰色褲子,長筒馬靴,深藍色短款右衿交領上衣,外頭則是穿著一件純黑色的對襟長下擺大衣。 領口位置上,別著一枚金質的龍紋纏繞牡丹花的紋章,這是近衛軍軍官所獨有的紋章,牡丹是國花,龍紋代表的是天子近衛。 錢泰近衛軍中將站起來后,倒是沒和宋琦林一樣對著地圖指指點點,而是直接對著在場的其他陸軍將領道:“我近衛軍的第二近衛師部分主力已經抵達,第四胸甲騎兵團和第四重炮團之前已經抵達天津,目前正在趕來的路上,預計十天后抵達,另外我近衛軍之第一近衛師不用多久,也會通過海運抵達!” “預計在四月前,我近衛軍將會在山海關一線集結兩萬五千人規模的兵力,協同陸軍同僚一起發動遼西戰役!” 近衛軍的兵力少,再加上這一次的東北戰役里,陸軍才是主角,近衛軍也好,海軍也好,那都是配合陸軍組展的,所以錢泰并沒有多說什么。 倒是場內的幾個陸軍的騎兵將領對錢泰口中的第四胸甲騎兵團很敢興趣。 當即就有人開口問道:“錢兄,你們的這個第四胸甲騎兵團,是不是上次說過的重騎兵團?” “你們不是說戰馬不好解決嗎,怎么弄出來了?” “還有這個胸甲怎么回事?” 聽到眾人詢問,錢泰當即道:“嗯,就是之前我提到過的那支重騎兵團,不過,也不算是重騎兵吧,他們裝備的是只覆蓋驅趕的胸甲,所以我們才取名為胸甲騎兵!” “前年的時候,我們近衛軍就奉旨籌建重騎兵部隊了,不過你們也都知道因為缺乏優良的戰馬,所以我們的重騎兵部隊一直搞不起來,后來我們拿下了陜甘后,才從葉爾羌那邊獲得了優良的戰馬!” “這些來自西域的戰馬,條件比蒙古馬要好很多,肩高普遍能夠達到一米三五左右,其中一部分優秀戰馬更是能夠達到一米四以上!” “陛下特旨,把其中六百多匹優良戰馬都分配給了我們,用以重騎兵部隊的組建!” “不過我們經過一些實驗后發現,傳統的全身重甲騎兵,再加上馬鎧的話,對這些戰馬而言,負擔依舊太大,而如果沒有了馬鎧的話,只有士兵有全身重甲的話也不行?!?/br> “剛好去年年底,工業部那邊搞出來了一批鋼制的板甲,我們就讓他們搞成了胸甲模式的盔甲,雖然防護面積小了,但是對軀干位置的防護還是相當不錯,在比較遠的距離上擋住子彈都沒什么問題?!?/br> “而且重量也不算大,不會過于影響機動能力!” “這種胸甲騎兵,依舊用三年式騎兵燧發槍,可以下馬步戰使用火槍。不過他們的主要任務還是用于沖擊作戰,因為他們是我軍里第一支把騎槍當成主武器的騎兵!” “列陣沖鋒的時候,這些胸甲槍騎兵的沖擊能力非常強悍!” 對于近衛軍的第四胸甲騎兵團,錢泰中將說起來的時候,嘴角不由得彎了起來露出了笑容。 因為這支騎兵部隊,可是他負責所組建的,前后折騰了一年多,但是因為一直缺乏適合的戰馬,所以過去只能是使用蒙古馬進行訓練。 等到去年年底的時候,第四胸甲騎兵團才正式換裝更加優秀的中亞馬,并開始配屬防護能力更好的胸甲。 這種胸甲騎兵的沖擊能力相當不錯,更重要的是,在保證了一定防護能力的前提下,還保證了優秀的機動能力。 按照錢泰的設想,這種騎兵遇上東擄人里的披甲騎兵,嗯,也就是那些騎著蒙古馬穿著盔甲的騎兵,可以利用己方的機動力優勢,拖垮敵軍戰馬的體能,然后再下馬步戰,列陣用燧發槍開火,并用隨軍攜帶的輕型騎兵炮轟他娘的。如果不好打,直接上馬走人,反正那些騎著蒙古馬,還披甲的東擄騎兵也追不上。 如果是遇上那些無甲的輕騎兵,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騎射。 那么還有什么好說的,直接列出密集隊形一鼓作氣沖過去,直接用騎槍解決對手,并且嚴禁使用遂發手槍! 整個騎兵團里的騎兵,根本就沒有配屬騎兵遂發手槍。 如今楚軍高層的騎兵將領,包括錢泰在內,對騎兵手槍都沒啥好感! 早幾年,遂發手槍剛出來的時候,楚軍騎兵還挺興奮的,覺得找到了一種可以對抗騎射的武器,后來發現這玩意不靠譜…… 如果玩半回旋戰術,你只能開一槍,對面的齊射能一口氣連續射出來好幾箭,而在這種二三十米內的距離上,火槍和弓箭其實殺傷力都差不多,遂發手槍威力不俗,但是人家東擄人里的破甲重箭威力同樣也可以,而火力投射量極低的遂發手槍就不如弓箭好使了。 最關鍵的是,人家東擄騎兵一看你玩遂發,甚至還想要搞什么半回旋戰術,他們基本就揮著馬刀或長矛直接策馬沖上來了,根本不給你玩半回旋對射的機會…… 早期楚軍在江北,中原地帶里作戰的時候,搞出來的手槍騎兵吃虧甚大! 最后不得不拋棄了手槍騎兵這種尷尬兵種,轉而采用根據二年式燧發槍改短而來的三年式騎兵燧發槍。 這一次,楚軍直接把己方那些半吊子的騎兵當場騎馬火槍手用了,陛下更是欽定這種騎兵為龍騎兵。 還別說,龍騎兵這玩意還挺好用的,明面上看這些是騎兵……但是作戰的時候人家都是下馬作戰,然后列出緊密的線列隊形,身后往往還帶著好幾門的兩斤半騎兵炮。 對面的明軍傳統騎射騎兵,遇上這種龍騎兵會感覺很別扭…… 你要用弓箭和這些龍騎兵對射,人家百米外就能開槍,威力還大的很。 而弓箭在距離遠一些的破甲能力就不行了,偏偏楚軍的龍騎兵,基本穿著全身輕甲,這些輕甲擋不住火槍,甚至對冷兵器的砍劈防護能力也差一些,但是防中遠距離的弓箭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而想要靠近距離,等你上來二三十米的距離內,那都得死傷一大片了,并且當你好不容易上來二三十米的距離準備射箭的時候,人家就已經端著刺刀發起沖鋒了! 對射不行,直接沖過去?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騎兵不能直接沖擊步兵的密集陣列啊……那些龍騎兵下馬步戰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精銳火槍手,沖擊他們的線列,和沖擊步兵精銳擲彈兵組成的線列也沒啥區別。 沖陣不好搞,對射不好搞,所以當時的明軍騎兵打的很難受。 當然了,這種難受只局限于楚軍龍騎兵提前下馬步戰……如果明軍或東擄騎兵找到機會,直接在龍騎兵還在馬背上的時候就發起沖鋒,楚軍的龍騎兵一打一個輸……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半吊子騎兵,馬背上作戰就不是他們的強項。 此外,這種局限還建立在明軍騎兵非得要主動進攻提前下馬列隊的龍騎兵。 如果明軍騎兵不主動進攻,那么龍騎兵也沒轍,只能被動等待或者上馬撤退,又或者搞遠距離追擊之類的。 追擊距離近了,你還得擔心人家殺一個回馬槍! 但是不管怎么說,龍騎兵這種騎馬步兵,已經是大楚帝國陸軍方面,早期所能夠找到的最佳解決辦法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尤其是培養的騎兵越來越多后,楚軍方面的正規騎兵才逐漸多了起來。 除了早期直接接受各種降兵的傳統齊射騎兵外,還組建了多個由自行培養騎兵的驃騎兵旅,這些驃騎兵旅某種程度上是龍騎兵的加強版,同樣裝備三年式騎兵遂發槍,馬刀,遂發手槍,以及配屬輕型的半身甲。 他們可以下馬使用三年式騎兵燧發槍列隊步戰,同時還可以上馬直接揮舞著馬刀沖陣! 這種驃騎兵,其實才是楚軍陸軍乃是近衛軍的騎兵部隊,最近兩年苦心打造的騎兵兵種! 在這之后,陸軍方面和近衛軍也想要搞重騎兵! 這種重騎兵,可不是說楚軍現有的驃騎兵,或者是東擄里的披甲騎兵,漢八旗里的原遼西鐵騎,這些騎兵看似都披甲,但實際上受限于戰馬的負重能力,穿戴的都是輕型盔甲。 楚軍高層對重騎兵的定義,是穿戴類似重甲長矛手、刀盾手的那種全身重甲,一身盔甲就大幾十斤的那種。 人家連盔甲的樣式都提前準備好了,就是鋼制全身的板甲,弄一個大大鐵罐頭,順便再給戰馬也套上馬鎧,再讓重騎兵拿上一根三四米長的騎兵長槍,列出密集隊形沖上去,那沖擊力定然非常的強悍! 可惜一直因為戰馬的限制搞不出來,哪怕是得到了這一批中亞馬后,依舊是搞不出來…… 最后只能是搞了個簡化版的胸甲槍騎兵! 錢泰很期待第四胸甲騎兵團,能夠發揮出來胸甲加騎槍的威力,這樣他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其他人,說服陛下,再擴大胸甲槍騎兵的規模。 在他看來,胸甲騎兵才是未來! 那些什么穿著和紙糊一樣的輕型半身甲的驃騎兵,根本沒啥亂用。 而陸軍高層不少人做夢都想要的重騎兵,也就是穿得跟鐵罐頭一樣,戰馬也套著馬鎧的重騎兵,更是沒啥卵樣,那玩意放幾百年前,槍炮出現之前還差不多,現在……穿的這么重,走的慢吞吞的,那就是炮彈的活靶子! 說不準人家步槍手都能追著你跑,然后給你來幾輪的排槍! 未來,還得是穿戴著胸甲的騎兵! 防護力適中,機動力又足夠,簡直是槍炮時代里,防護和機動能力結合最好的騎兵了。 再弄上騎兵槍,沖擊力雖然不如傳統重騎兵,但也不是驃騎兵那種樣子貨輕騎兵所能相提并論的。 不過嘛,第四胸甲騎兵團是大楚帝國里的第一支胸甲騎兵,甚至還是第一支槍騎兵,而且這支騎兵之前在江北初立,后來拉到了西安一帶進行訓練并換裝中亞馬,換裝完畢又進行了適應性訓練后,這才跑到天津,并準備來山海關作戰。 這支騎兵部隊,還沒上過戰場,甚至因為時間緊迫,連協同的演習都沒搞過一次。 因此對于這支胸甲騎兵的實戰效能如何,其他人大多還是帶著懷疑的態度。 哪怕是錢泰自己,雖然表現的信心滿滿,但是心里其實也是七上八下的。 —— 陸軍的其他人對這個近衛軍的第四胸甲騎兵團也很感興趣。 就和近衛軍那邊一直在摸索著騎兵一樣,陸軍也同樣一直都在不斷的琢磨著提升騎兵的戰斗力,以求能夠對抗東擄人控制下的大量騎兵。 哪怕是沒有了東擄人,也會有蒙古人,然后各種西域人,他們基本都不缺騎兵! 但是對于中原地區的華夏王朝而言,騎兵就是個比較尷尬的兵種的,明知道很重要,但是卻因為缺乏大量的合格戰馬而無法訓練出大量的優秀騎兵! 因此也只能在其他方面想辦法了。 比如宋王朝用重甲步兵,大威力的弓弩甚至最早期的火器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對抗北方騎兵而出現的。 明王朝倒是個極端……他們繼承了元王朝這個奇葩留下來的大批馬匹,所以他們的早中期的騎兵非常的強悍,能直接吊打蒙古騎兵的強…… 對抗騎兵的最佳兵種,從古至今其實只有一種,那就是騎兵! 明王朝前期的騎兵,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但是后來弱勢后,明軍也只能是琢磨著其他辦法對抗騎兵了,而且還真被他們找到了,那就是戚繼光搞出來的車炮陣…… 這一套東西,對付冷兵器時代的游牧騎兵,那是相當的好用,可攻可守,一度壓制了這些游牧騎兵。 直到東擄人搞出來了披甲重步兵……也不和你玩虛的,沖上去就是直接砍…… 然后……然后明邊軍的車炮陣就跪了! 后來東擄人一手重甲步兵,一手控制的蒙古騎兵,打的明軍不要不要,連城都不敢出。 但是這些變化,都是在冷兵器時代,以及原始冷熱結合的時代。 而現在……楚軍也好,東擄人也好,都已經把長管火炮裝上了輪子,直接拉著上戰場當野戰炮用了。 所以,騎兵也好,對抗騎兵的戰術也同樣有了巨大的變化! 但是不管怎么變,但是有一點核心卻是不會變的,嗯,至少在坦克出來之前不會變,那就是對抗騎兵的最佳兵種,始終都是騎兵! 不是什么步兵,也不是什么機槍,始終都是騎兵! 這里頭的核心也不是什么沖擊力之類的東西,而是機動能力! 機動能力,才是騎兵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