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節
而步兵也始終有至少一個步兵團在外圍,面向敵軍騎兵的方向保持著戰斗隊形行軍。 如此才能夠掩護后頭的大批步兵和炮兵以正常速度行軍。 但是即便如此,行軍起來也是比較麻煩,畢竟人家東擄人的騎兵也是會動的,時不時的就來個短途的急速機動,搞的楚軍的騎兵部隊以及外圍警戒的步兵團緊張兮兮的。 東擄人的騎兵一動,楚軍的騎兵就得跟著動,避免對方繞過己方騎兵直接快速突擊后方的中路。 哪怕是楚軍的騎兵不如對方,但是東擄騎兵如果真的沖上來的話,楚軍騎兵拼死還是能夠纏住對方一時片刻的。 只要能夠擋住對方一會時間,后方持續保持戰斗隊形的一個步兵團就能迅速上前支援了。 如果說,騎兵之間的戰斗打的比較激烈,以至于雙方騎兵陷入混戰之中的話,那么對楚軍而言還是非常大的利好。 因為等楚軍的步兵和快速輕炮兵上來了,這些東擄騎兵還能不能走人還是兩說呢。 這也是這些東擄騎兵雖然不斷的嘗試進行繞行等機動,但發現楚軍騎兵始終緊跟不放,牢牢的保護著楚軍側翼的時候,他們也沒膽子真的沖上來 于是乎,雙方就這樣在不斷的嘗試襲擊,攔截當中糾纏了好多天,一直到楚軍殺到了復州城。 等看到了復州城墻后,白陽榮都是松了一口氣! 媽的,這種在敵軍騎兵威脅之下的遠距離行軍,實在是太累心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極大的損失。 必須時刻注意對方騎兵的動向,同時自身也保持極高的警惕,并迅速做出反應。 這也就是楚軍了,要是換成了其他軍隊來,估計走半路上就承受不了這種壓進而退兵了。 楚軍為什么能行? 嗯,在足球界里有句話,叫做弱隊出門將。 意思就是實力比較差的對球,天天被人輪著圍毆,守門的門將一天到晚都在撲救……其鍛煉機會遠遠比其他實力強悍的球隊更多,如此出現優秀門將的概率,遠比豪門球隊的更大……當然了,人家豪門都是買現成的、 在軍事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 相對于楚軍而言,明軍的騎兵在很長時間里都是占據了優勢,哪怕是到了西明時代里的,孫傳庭手底下都依舊握著不俗的騎兵力量。 楚軍因為自家騎兵實力渣……沒辦法擋住敵軍的大量騎兵,所以就迫使楚軍的步兵和炮兵們自力更生,琢磨著眾多的辦法來抵消敵軍騎兵的優勢,其中對抗騎兵更是重中之重。 比如新式編制下的裝備燧發槍的火槍手們,他們搞出來的空心方陣,純粹就是為了抵抗騎兵沖擊的。 此外步兵的不少線列戰術,也是為了抵抗騎兵沖擊的,比如之前楚軍在旅順口的時候,第九十步兵團下屬第一營使用的占據山頭并一字排開的線列戰術,其實也能用于對抗騎兵。 居高臨下可以有效抵消并限制敵軍騎兵的快速沖級,降低敵人沖級的速度。 而一字排開的三列隊形,能夠極大的發揮出來密集火力! 一個步兵營,在這種戰術下,每分鐘能夠打出去一千五百發子彈,足以抵消騎射型騎兵射出來的弓箭。 什么,你說敵軍騎兵主動沖過來? 這……應該沒那么傻的騎兵將領吧?應該沒有吧…… 正常情況下,騎兵是不會去沖擊隊形緊密的步兵陣列,那么只是一條看上去很單薄的三列步兵隊列! 而且楚軍的三列隊列其實不單薄……看起來似乎只有三排,但實際上士兵之間卻是肩并肩的,兵力密度很大的。 這種緊密隊形下的,火槍手化身短矛手組成的陣型,是個騎兵都不會想要沖上去的……哪怕是一身鐵罐頭的重騎兵……實際上就重騎兵那速度,沒沖過來之前就得被火槍手成片收割了! 重騎兵可扛不住子彈,哪怕騎兵身強體壯,能穿一身超級厚的重甲,還是精鋼打造的那種…… 然而戰馬扛不住子彈也沒啥卵用…… 這就是為啥穿著鐵罐頭的重騎兵逐步沒落,最終消失在戰場上,取而代之的各種輕騎兵以及胸甲騎兵的緣故,反正鐵罐頭也扛不住子彈,還不如要機動性呢! 楚軍搞的線列戰術,對騎兵還是有一定克制的,不過那也不絕對,還是那句話,人家騎兵兩條腿加四條腿,而對于那些一騎雙馬甚至三馬的騎兵而言,那就是再加八條腿甚至十二條腿…… 騎兵在戰場上的短途機動性,天然就比步兵強,而且是強得多。 所以,騎兵會跑,就和之前東擄騎兵做的那樣,會利用自身的機動能力,不斷的調整方向嘗試突擊。沒機會就換個方向,再來一遍…… 如果不是楚軍的那兩個騎兵團,以拼死攔截的決心,始終咬緊牙關,不斷的根據敵軍騎兵的方位調整自己的位置,人家騎兵早找到漏洞沖進來了。 一旦被敵軍騎兵找到薄弱點沖進來,對于行軍當中的步兵和炮兵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而楚軍大部分將領也很清楚一點,所以一向來都非常注重在戰場上對敵軍騎兵的防備。 早在中原戰場以及關中戰場上和明軍打仗的時候,明軍經常利用騎兵優勢搞襲擊,楚軍的應對方法則是以弱勢騎兵攔截并纏住敵軍,讓部分步兵始終處于戰備狀態,等自家弱勢騎兵纏住對方后,就立即上前增援,利用槍炮把已經降速的敵軍騎兵送上西天。 這種事干得多了,各種心得經驗自然也就有了。 陸軍軍官學院里,步科、炮科乃至輜重,工兵科的學員們,都需要接受專門的防備騎兵的科目學習。 由此可見楚軍對防騎兵的重視! 沒辦法,誰讓大楚帝國缺乏優良戰馬,也缺乏優秀的傳統騎兵,而且這種情況短時間內還不好解決。 而對抗騎兵最好的兵種就是騎兵! 騎兵不行就只能想另外的辦法了。 至于說短期內搞出來大量的優秀騎兵,這個是不可能的事! 和楚軍國力強身與否都沒關系,關鍵的是騎兵的培養周期太長,動不動就要好幾年的…… 哪怕大楚帝國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騎兵,但是保守估計,至少也要三五年才能夠看見比較明顯的效果。 怎么說呢,騎兵易得,戰馬難尋! 大楚帝國的馬政已經展開了,優良戰馬的培育工作也正在進行了了,但是馬匹的培育是需要時間的,馬匹從出生到長大好好幾年,然后把優良馬群的規模擴充上去又得好幾年…… 沒大量的優良戰馬,自然也就沒有大量的優秀騎兵啊…… 不管你玩的是東方古典騎兵,還是說楚軍琢磨出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新式騎兵,你都得有馬不是…… 可惜,大楚帝國缺馬,嗯,準確的說,也不是缺馬,一些劣質馬大楚帝國還是有不少的,楚軍真正缺的優良戰馬! 缺馬導致的騎兵不咋地,催生了楚軍弄出來了眾多亂七八糟的防騎兵戰術……就差學宋人搞個重甲步兵之類的出來的。 嗯,還別說,其實楚軍還真這么嘗試過,可惜是沒啥卵用…… 此外,楚軍其實是有很多重甲步兵的……老式編制下的步兵營里是有半數長矛手和半數火槍手組成的,這半數長矛手里有三分之一都是重甲長矛手。 這些重甲長矛手都是穿戴全身重甲的,這種重甲長矛手,其實就是冷兵器時代里的重甲步兵了,要說防護能力,楚軍里的重甲長矛手比幾百年前的古代重甲步兵強多了…… 這是技術革新后,盔甲防護能力上來了的結果。 之前外人,尤其是那些明軍將領形容楚軍的時候,往往都會這么說:楚賊多槍炮,多厚甲。 楚軍的披甲率很高的,一線戰兵基本都是百分百。 舊式甲等師更是能夠做到把三分之一的長矛手武裝為全身重甲長矛手。 現在的新式甲等師因為都是火槍手,所以絕大部分士兵都是穿戴輕型半身甲,只有在擲彈兵里能看見全身重甲,但是人家擲彈兵平日里作戰也不會穿,只有在特殊情況,比如攻堅突擊作戰里才會穿戴重甲。 盔甲這東西,在楚軍里雖然還普遍裝備,但是已經不是往重甲方向發展了,而是往輕型化發展。 至于對付騎兵……楚軍的高層將領們堅信炮彈和子彈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用炮彈和子彈和敵人騎兵在沖鋒路上都干掉后,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敵人騎兵沖上來的情況了…… 長期騎兵的劣勢,導致楚軍注重防騎兵戰術,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方向! 這一點,在以往的明軍新標軍里體現的同樣明顯。 縱觀東亞,最近十年內哪家軍隊守城強?毫無疑問是明軍,嗯,說明軍還不夠準確,準確的是說各督撫們籌辦的新標軍。 為什么?還不是被楚軍給逼的…… 遇上野戰牛逼,又有大量槍炮的楚軍,他們也只能一天到晚琢磨著怎么守城了,還別說,經過明軍里的眾多將領們的研究和實戰經驗,他們構筑的城防體系越來越好,以至于讓擁有大量火炮的楚軍看了都得頭痛…… 反過來,縱觀東亞,最近十年來哪家軍隊攻堅能力最強?這肯定是楚軍啊。 楚軍為什么攻堅能力強悍? 就是因為對面的明軍不斷的搞城防體系,逼得楚軍不斷加強攻城手段。 傳統野戰炮打出去的實心炮彈對新標軍的城防體系基本沒啥用,逼著楚軍使用性價比極低,而且使用過程非常危險的臼炮,后來更逼著楚軍研發新式的開花彈,最終搞出來了榴彈炮。 在新式榴彈炮的打擊下,明王朝的殘余勢力的主力部隊,也就是孫傳庭手下的新秦軍就扛不住然后完蛋了。 新秦軍完蛋后,西明王朝也就徹底完蛋了,剩下的四川云貴地方,可沒多少裝備槍炮的新標軍,復制不了新標軍的特殊城防體系。 新標軍的城防體系,那也是建立在己方裝備大量槍炮的基礎上的,那些城外的核心堡壘,沒有兩斤半野戰炮,五斤野戰炮這種長管火炮充當核心戰力,也基本沒啥卵用。 在攻堅以及城防體系上,明新標軍和楚軍彼此間就是矛和盾,相互刺激并進步。 在騎兵以及防騎兵戰術上,明軍和楚軍也是矛和盾的關系,而現在嘛,矛與盾依舊存在,只不過這柄矛已經從明軍騎兵換成了東擄騎兵。 只是在不斷升級加強過后的楚軍防騎兵戰術面前,東擄人的騎兵也沒能討得太大的便宜,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楚軍殺到復州城。 而對于第七軍這種裝備大批火炮,尤其是批量裝備了大量榴彈炮的部隊而言,別說打如今復州這種傳統城防體系的城池而已,就算是打早幾年明新標軍搞出來的各種新式城防體系,那也是一打一個準。 當年數萬新秦軍駐防,依托天然險要地利優勢,又配屬了至少數十門野戰炮以及數以百計各類傳統短管霰彈的潼關防線,都被楚軍利用新式榴彈炮硬生生的砸開了一個缺口,進而撕碎整條防線。 如今這個連防炮工事都沒有多少,長管火炮也只有十來門的復州城,根本不可能擋得住楚軍的步伐! 而這一切,在楚軍發起第一天的攻城后就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當楚軍直接動用一百多門的各種火炮對著復州城展開炮擊的時候,站在城墻上指揮守軍的一個東擄將領,看著漫天飛舞的炮彈,城頭以及城內各處地方不斷傳來的爆炸聲…… 眼睛瞪大,嘴巴微張…… 整個人彷佛嚇傻了一樣,直到一枚十八斤輕型榴彈炮所發射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彈落在他的跟前,他才彷佛回過神來一樣面露驚恐表情,緊接著一聲巨響后,他的整個世界都變的黑暗而安靜了下來…… 旁邊幾個東擄低級軍官,看著這邊被炸的血rou模糊的東擄將領,神情呆滯,然后誰也沒有說話,一個個快步跑下了城墻! 可惜他們跑下了城墻依舊不安全! 楚軍榴彈炮所發射的榴彈,那可彎曲的彈道,在攻城時候,尤其是敵軍沒大量火炮威脅的時候,楚軍的炮兵部隊,干脆把幾十門九斤和十八斤的輕型榴彈炮靠近部署,直接玩大角度曲射炮擊,這彈道和臼炮都有的一比了。 如此情況下,大量榴彈的炮彈都是直接從天下掉下來的,而不是對面直線飛過來的…… 這也意味著,很多榴彈會越過城墻,落在城墻后方不遠處爆炸,而不是會和那些彈道平直的野戰炮一樣,沒有擊中城垛的話,直接就飛過去了,貴知道會落在那里! 大量的榴彈,在城墻上以及前后位置爆炸,這讓守城的東擄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他們從來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戰爭! 在他們的印象里,戰爭就是打打殺殺,雙方士兵對撞在一起然后廝殺,誰撐不住就誰輸。 哪怕是東擄人也裝備了槍炮了,但是很大程度上,戰爭的勝負也是依靠一線步兵和騎兵們的廝殺所決定的。 但是現在……對面的楚蠻子都還沒上來呢,己方就已經死傷慘重了。 到處都是爆炸,到處都是硝煙,那里都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