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節
這破地方實在不好打,易守難攻,饒是己方已經得到了一個重炮團和一個臼炮團的火力支援,但是炮擊效果依舊不是很好。 但是朱興發已經獲知東擄已經和祖大壽合流,東邊有十幾萬大軍正在從錦州一線趕來呢,根據海軍通報的消息。 對方大軍此時距離山海關已經不足五天路程。 他要在五天內拿下山海關,并構筑防御陣地,這樣才能夠依托山海關擋住這接近二十萬大軍! 所以,哪怕是前面三天的炮擊效果不明顯,他也要讓步兵發動進攻了,哪怕為此付出一定傷亡也在所不惜,要不然時間上就來不及了! 他總不能真的在山海關的荒郊野外里,帶著不足四萬兵力和對面二十萬大軍來一場大混戰??! 當天,朱興發下令第一師對山海關發動強攻,未果,死傷數百。 次日,第十一師接替第一師,對山海關繼續展開強攻,未果,死傷數百。 第三天,陸軍第二十三混成旅跨海登陸山海關,以增援第三軍各部。 第四天,朱興發下了狠心,直接讓第一師和第十一師都投入了進攻。 足足兩萬多兵力,在一百多門各種火炮的掩護下朝著山海關發動聯合強攻。 當天傍晚時分……楚軍第一師突擊隊經過浴血奮戰后,成功殺上了山海關! 大楚帝國承順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楚軍成功奪取了山海關。 而此時,東擄和祖大壽的聯軍,距離山海關已經不足二十公里! ———— 山海關內,朱興發看著麾下的士兵押送著一批批的明軍戰俘從前方走過,不由得嘆道:“這一次俘虜的人有點少??!” 身邊的第一師康洪寶陸軍少將道:“是啊,之前我們在江南,在中原打的時候,一萬敵軍里少說也能俘虜個九成以,到了天津會戰的時候,雖然敵人也是邊軍為主,但是我軍俘虜的比例也能夠達到八成以上,但是到了這山海關,還是這些邊軍,我們俘虜的人數就只六成多了?!?/br> 說罷,康洪寶少將臉色稍正:“同樣的士兵,但是他們的抵抗決心要更大了?!?/br> 朱興發道:“這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他們之前是在外頭和我們交戰,沒有必守之地,打不過就逃跑,逃不了就投降,但是到了這遼西,這后頭可都是他們的妻兒老小了,退無可退之下,抵抗起來自然要更加的堅決!” 而后頭的第十一師師長蔡思源少將卻是依舊保持樂觀:“就算是抵抗決心有所提升,但是也非常的有限!” “過去幾天交戰里,我軍炮兵部隊因為時間比較沖忙,大口徑火炮的彈藥儲備不足,炮擊力度不足之下,主要的作戰還是依靠步兵部隊進行的,但饒是如此,對方也沒能抗住我們大軍進攻!” “依托如此險要的關隘都打成這個鬼樣子,我要是對面的帶兵將領早就自刎了,根本沒臉去見陛下!” 蔡思源少將繼續道:“如今換成我們來扼守山海關,以我們的火炮以及步兵火力,再加上將士們的頑強作戰意志,哪怕是對面二十萬大軍盡數撲來,我們也絕對能夠把他們給擋下來!” 朱興發聽罷微微點頭:“理應如此!” 前頭出現大批東擄和祖大壽聯軍的消息,他們早就知道了。 實際上,得益于海軍的強勢,大楚帝國海軍一直都是在密切關注著遼西走廊沿海區域的動向,前方的偵查戰艦,多次派遣陸戰隊上岸進行偵查,然后再通過船只傳回消息。 這也是祖大壽他們和東擄聯手后,朱興發能夠第一時間獲知消息,進而不惜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提前強行派遣大量步兵死磕山海關,最終才趕在了東擄、祖大壽聯軍抵達之前,提前一天拿下了山海關。 為了快速拿下山海關,朱興發所部也是付出了至少上千人的傷亡代價。 但是這些代價是值得的! 提前一天拿下山海關,不僅僅就地殲滅并俘虜了至少一萬多敵軍,更重要的是接管山海關收,己方就能夠依托山海關構筑防線。 如今炮兵部隊和工兵部隊,乃至一部分普通步兵們幫忙,正在把多達上百門的各類野戰炮以及重炮部署在各處制高點,突出部高地上構筑的炮兵陣地上。 上百門長管火炮形成的火力打擊網,足以覆蓋整個山海關防線,給予任何試圖強攻山海關的敵軍沉重的打擊。 除了這些野戰炮和重炮外,楚軍還把不太是用于防守作戰的臼炮也拉到了前線。 雖然這些臼炮存在著射程近、精度差、啞彈率高,耗費也特別大的問題,但是好歹威力不小,用在守城作戰的話雖然不如野戰炮好使,但是多少也能補充守軍火力。 明軍方面不用臼炮守城,那是他們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野戰炮。 如今的楚軍用來臼炮守城,那是楚軍本身就有大量的野戰炮外,這些臼炮哪怕是錦上添花,但是不用白不用…… ——當山海關里的楚軍正在連夜部署火炮,構筑防御工事的時候,距離山海關不足二十公里外的環山堡里,皇太極和手底下一群東擄將領們聚集在一起。 此時的他們臉色不太好看。 “沒想到日夜趕路,最終還是沒能趕上!”皇太極略微皺著眉道:“這一步遲就是步步遲啊,這后續想要入關可就沒那么容易了?!?/br> 邊上的多爾袞冷哼道:“都怪那個祖大壽,明明可以早幾天答應聯手的,偏偏還拖好幾天,以至于延誤了戰機,如果不是他們拖拖拉拉的話,我們早就殺到山海關,現在說不準都已經殺到幽州城去了!” 豪格斜眼瞄了眼多爾袞,隨即道:“如果不是楚賊把祖大壽他們逼到了攻破山海關的份上,他們恐怕也不會輕易答應和我們聯手了?!?/br> “正是楚賊大肆攻擊山海關,祖大壽他們眼看山海關不保之下,為了保住他們的一己私欲和融化富貴,這才假意和我們聯手的!” 多爾袞聽到豪格的話,當即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皇太極倒是沒管他們兩人的勾心斗角,而是盯著桌子上的寫意山水地圖,思索著該如何攻打山海關。 但是看了半天后,最終還是嘆了口氣:“派人去把祖大壽叫過來一起商議吧,山海關乃是他們經略多年的戰略要地,總比我們要熟悉的多,說不準就有辦法!” 祖大壽帶著吳三桂他們抵達后,先是以臣子之禮進行拜見,然后聽罷皇太極詢問該如何攻打山海關的時候,他也是皺著眉道:“山海關乃是天下數得上名號的雄關,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更有七城連環,不好打??!” 作為一個長期鎮守遼西的前明高級將領,祖大壽長期都把遼西當成自家地盤,對自家地盤的情況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更何況就在十幾天前,他其實都還在山海關鎮守呢…… 就是因為東擄率軍威逼錦州,他這才匆匆忙忙離開山海關前往錦州主持大局。 只是沒想到,這前頭離開了錦州后,想要再回去卻已經是千難萬難。 他留在山海關里防守的兩萬大軍,依托山海關這種雄關竟然都沒能擋住楚賊幾天時間…… 區區數天時間里,楚軍就用犀利槍炮,重甲突襲,硬生生的把山海關防線打穿了。 他留守在山海關的兩萬大軍,除了四五千人在山海關防線崩潰之際趁亂逃出來外,剩下的一萬五千人以上的兵力,盡數折損。 在山海關的損失可大了去。 而此時對面的皇太極卻是道:“山海關既為雄關,那為何楚賊只花了區區七天時間就拿下了?” “縱然由西往東進攻要容易一些,但是城內有兩萬大軍,更有大小火炮上百,怎么連七天時間都沒能守???” 說實話,皇太極對祖大壽所部這么快就丟失了山海關很不滿,并且一度懷疑,這祖大壽是不是在天津一戰里,已經把手底下能打的精銳都給丟光了,如今手頭上剩下的都是一堆渣渣。 如果祖大壽手底下都是渣渣的話,那么后續入關后,以黃河分治的計劃可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皇太極是個有魄力的人,他既然答應了祖大壽入關后以黃河為界進行分治,那么前期他就真的會這么干。 是不會隨便出爾反爾的。 但是……前期是祖大壽能夠拿出來相匹配的實力來。 黃河為界分治的前提是,是雙方進行聯合,是祖大壽他們放開遼西走廊的同時,還要幫東擄軍分擔一定的軍事壓力。 如果不能幫東擄分擔一定的軍事壓力,東擄憑什么給你好幾個省讓你祖大壽當藩王??? 想要獲得好處,那是需要拿出實力來并付出代價的! 此時的祖大壽也是感受到了皇太極話語中的懷疑,當即沉聲道:“楚賊之槍炮犀利,非人力可擋,根據我手底下那幾個不成器的敗軍之將的交代,楚賊當面雖然不過四五萬人,但是卻動用了至少上百尊紅衣大炮,此外還有七八十尊大型臼炮!” “楚賊之臼炮打出來的是開花彈,一顆足足有四五十斤重,威力駭人!” “楚賊以長炮和臼炮日夜炮擊,我麾下將士擋無可擋??!” 第455章 東擄攻城 祖大壽自然不會說,楚賊的炮擊其實沒多猛烈,至少遠遠不如楚賊在天津會戰里打出來的炮彈那么猛烈,山海關的失守,更多的還是因為楚賊里的披甲戰兵不要命一樣持續突擊…… 這,才是山海關失守的最關鍵因素。 不過這些東西,就沒必要給這些東擄人說了,他祖大壽雖然暫時對東擄人表示了臣服,甚至行跪拜之禮了。 但是如果有機會的話,祖大壽也不介意,甚至很樂意坑東擄人一把,以盡可能的削弱東擄人的實力。 這樣等入關后,黃河為界分治才會成為現實! 否則以如今雙方實力差距過大的情況下,他拿什么確保黃河為界分治的順利實施? 人家東擄又不是傻子! 皇太極聽罷道:“真有百余紅衣大炮?” 不等祖大壽回答,他就繼續自言自語道:“早有耳聞楚賊善造槍炮,軍伍之中多備槍炮,如此看來,楚賊槍炮之多怕是比傳聞的還要更多??!” “不過四五萬兵力,就配屬紅衣大炮上百尊,嘖嘖,這可比我們多多了!” 皇太極此番出征,帶的火炮也不少,足足有八十多門的火炮! 但是這六十多門的火炮和楚軍的一百多門比起來,似乎也沒什么數量優勢。 東擄人其實也是非常重視火炮的,早年是依靠繳獲明軍的火炮以及自行制造一些老舊火炮使用。 后來逐步搜集工匠打造紅夷大炮,并且把這些紅夷大炮安裝了輕便的雙輪炮架拉上戰場進行野戰使用。 前兩年入關作戰的時候,東擄一部遭遇了洪承疇所部秦軍。 當時的洪承疇所部秦軍,已經效仿楚賊配屬了不少的兩斤半野戰炮,于是乎,該部東擄軍就遭到了迎頭痛擊。 回到遼東后的東擄人集思廣益,并且廣泛打聽搜集情報,最后知道了在楚賊和明軍的交戰里,廣泛使用了一種輕便的紅衣小炮。 楚賊的這種雙輪小炮,稱之為野戰炮,炮管要比傳統的同口徑紅夷大炮短一些,如此看似威力也小了一些,但是重量卻是大幅度減輕了,這機動性也就相應提高了許多。 最終,東擄方面決定仿造這種野戰炮,最近兩年也是積累了一批鐵鑄造的兩斤半野戰炮,五斤野戰炮,再加上一批攻城用的長管紅夷大炮,由此形成了東擄人手中的炮兵部隊。 這一次出征,皇太極把手中的大部分野戰炮以及部分紅夷大炮都是給帶了出來,足足有八十多門呢。 其中比較大口徑,身管也比較長的紅夷大炮有二十多門,還有二十多門五斤野戰炮,剩下的半數則是兩斤半野戰炮。 這個火炮實力,皇太極本來還極為自豪的了,但是得知了山海關那邊的楚賊動用了上百門長管火炮后,還有至少上百門各口徑的臼炮后,整個人都不好了…… 對面的楚賊不過是四萬多人啊,嚴格上來說這只是楚賊里一支偏師而已。 僅僅是這么一支偏師,卻是擁有了一百多門的長管火炮,這對于皇太極而言顯得難以置信。 這如果是整個北直隸地區的楚賊兵力加起來,其擁有的長管火炮豈不是得超過兩百門? 嗯,他實際上還低估了楚軍的火炮數量! 北直隸地區的第二軍和第三軍下屬一共五個師,再加上幾個騎兵旅,以及獨立炮兵部隊,各類兩斤半野戰炮、五斤野戰炮、九斤野戰炮以及九斤十四斤重炮加起來,總數量可是達到了三百門以上…… 楚軍里,一個甲等師里,就擁有五六十門各類野戰炮呢……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兩斤半野戰炮,但那也是野戰炮不是。 北伐的第二軍和第三軍所轄的火炮加在一起,基本上比原來的明軍邊軍以及東擄人的火炮總量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