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節
至于說作戰后,部隊有所損失是否會導致楚軍里的高級將領們變成光桿司令,進而失去權勢。 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大楚帝國里可不存在著某支軍隊是屬于某個將領私軍的情況。 為了防止私軍情況出現,楚軍里的募兵,新兵訓練,兵員補充以及薪餉發放,是由參謀部、軍政部、后勤部三大部門里的直屬機構負責。 部隊主官不需要,也沒有權力自行招募新兵補充或擴充部隊。 同時楚軍里的中高級將領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經常進行調動的。 比如楚軍里的主力部隊第一師,不算前身的旅團營時期,只說第一師編成之后,就已經先后換了三個師長。 而且你還不用擔心換了師長過來后,會導致不熟悉部隊,戰斗力出現下降的情況。 因為楚軍里的編制和裝備乃至戰術都是高度統一的,將領們不管指揮什么主力部隊,其實都不會有什么差別,不需要你一個高級將領對士兵們保持熟悉,了如指掌之類的。 同時楚軍里的部隊,也沒有什么說需要依靠高級將領的個人廝殺沖陣能力,高級將領的變動,也不會導致人心浮動之類的。 因為不僅僅高級將領變動大,連帶中級軍官其實變動都不小。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楚軍作戰的時候,戰術呆板而僵硬,一眼看過去,彷佛一個磨子里刻出來的一樣的原因之一、 那就是將領變化比較大,為了維持戰斗力以及指揮的便捷性,往往會搞一些樣板戰術,讓全軍統一進行學習并運用。 如此也就很難讓各部隊形成比較獨特的作戰風格,尤其是帶有比較明顯的指揮官的作戰風格。 因為楚軍里幾乎每一支主力師打仗的套路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有些部隊的作戰經驗更豐富一些,士氣更高一些,執行套路的時候更好一些,而有些部隊則是要差一些。 哪怕是第十師這種新式部隊,雖然戰術上和舊式的部隊完全不一樣。 但該部隊的戰術和其他幾個新式部隊卻是又高度一致的,比如第一師、第十一師以及后方的第二近衛師、第十五師等等。 從訓練到戰術應用乃至到具體的作戰方式,那都是差不多的。 因為過去一年多楚軍編練新式部隊的時候,都是把新式部隊里的高級將領以及中低級軍官乃至骨干士兵調來調去……不斷的進行拆分,整編,以加速擴軍的速度。 所以,他們玩的都是同一個套路。 而這樣的高度統一的軍隊,固然會導致戰術呆板,僵硬等情況,但是調動中高級將領卻也不會影響到這些部隊的基本戰斗力。 孟駿力在江北戰役接任第十師當師長后,這個師依舊打的非常兇猛,一路橫掃山東。 等到了今天,其第三十八加強團進行迂回穿插的時候,和當初孟駿力以副師長的職務帶領該團在洪澤湖北部進行迂回穿插的時候也沒什么區別。 當天下午的時候進行了短途奔襲,當夜休息后,下半夜開始提前準備,等到第二天的時候開始急行軍,一路朝著祖大壽所部背后而去。 這不知道的人看了,還以為是孟駿力親自帶領該團玩迂回奔襲呢,但實際上和孟駿力沒啥特殊關系,甚至都和第三十八團自身的作戰風格沒啥關系…… 因為,大楚帝國陸軍新式部隊的戰術教學書里,對迂回穿插奔襲作戰都是這么教的。 是個楚軍里的新式軍官都會這么玩。 是支楚軍里的新式部隊,都經過這種急行軍迂回奔襲的訓練…… 以前這么玩,現在他們還是這么玩…… 可以說,楚軍和明軍,看似都是軍隊,但實際上是兩種根本不同的組織模式,除了都是人組成的,其他的基本沒有什么共同點。 所以,祖大壽他們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下,楚軍竟然還想對他們玩包抄。 第442章 祖大壽的果斷 大楚帝國承順四年,明崇禎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晨。 北直隸文安城東略偏北大約二十公里外,朱興發開始帶著麾下三個騎兵旅往東北方向,也就是祖大壽所部所在而去。 同一時間里,在其側后方大約三四公里外,則是第十師的師部主力同樣正在快速行軍,而了提高行軍速度,他們的步兵和炮兵、輜重部隊甚至已經是有所脫節了。 而朱興發所在的正北方向十多公里外,則是第十師下屬的第三十八加強團四千多人,而他們的行軍速度更快! 第三十八加強團在今天下半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早飯了,還沒等天色大亮,將士們就已經吃飽飯并開始上路,他們的行軍速度極快,屬于典型的急行軍。 而為了掩護第三十八加強團的迂回,朱興發中將還特地吩咐麾下三個騎兵旅和第十師:把聲勢搞起來,越大越好,不要怕被對面的明軍偵騎知道。 于是乎楚軍三個騎兵旅和第十師的主力部隊,聲勢浩大,絲毫不遮掩的朝著祖大壽所部方向殺了過去。 同時朱興發下令麾下偵騎擴大封鎖攔截的范圍、 故作聲勢的同時,又嚴令偵騎封鎖,這些都是為了迷惑祖大壽麾下的偵騎,進一步掩護第三十八加強團的行動。 哪怕只是能迷惑敵軍一個時辰都是好的。 因為這片地方地形平坦,視野開闊,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其實很難瞞得住對方的偵騎,尤其是己方騎兵力量也不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 朱興發所做的就是進一步把水搞混亂! 到時候,祖大壽是知道東邊來了大批楚軍,但是想要得知并分析楚軍的詳細動向還是有一些難度的。 畢竟楚軍里的騎兵也不是吃干飯的,也會對明軍偵騎進行驅逐攔截的。 你明軍偵騎外圍遠遠看一眼有可能,但是也別指望能隨意靠近詳細觀察。 所以,當楚軍的騎兵部隊剛出發的時候,雖然就有偵騎迅速向祖大壽稟告,但是詳細情況祖大壽卻是搞不清楚。 等到了上午大約八點多,前方終于有明軍偵騎冒險靠近,然后得知了西進的楚軍前鋒至少有四千騎。 消息剛傳回來呢,麾下就有將領面露慎重:“敵騎前鋒不過四千余,并且他們不會不知道我們是關寧鐵騎,既然如此還敢貿然逼近,背后必然有所依仗!” 祖大壽他們南下,可是并沒有隱瞞旗號之類的,也瞞不住……所以干脆是大大方方的把旗號都打出來了,楚賊的偵騎遠遠一看就能知道這支明軍是遼東邊軍,還是他祖大壽的直屬兵力,有著好幾千的關寧鐵騎。 這大大方方打出旗號來,也是有威懾敵軍,讓敵軍不敢輕舉妄動之意。 免的讓楚賊們認為他們是軟柿子,然后就跑過來捏了……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這些人都打出了遼東邊軍的旗號,連祖大壽的將旗都大大方方的打出來了,對面竟然沒有知難而退,反而是繼續逼近。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攔截己方的南下襲擊了。 因為昨天開始,祖大壽就已經沒有繼續南下了,同時楚軍的四千騎兵本來就已經攔截到位,真要攔截己方南下的話,那么在十多里外固守陣地就足夠了,真要動,也是可以等己方繼續繞路后再跟著繞路啊,用不著非要現在就跑過來貼祖大壽所部的臉上。 然而,對面的楚賊就真的這么干了。 一開始,很多遼東的將領搞不懂,甚至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 直到吳襄說了一句話:“莫非,他們是想要把我們直接驅逐出去,免的影響他們的北上?” 祖大壽聽罷:“有可能,我們就待在他們的側翼位置,楚賊方面定然是不會放心的,換成我,我也不會在側翼有上萬敵軍的威脅的時候,不管不顧繼續北上天津,他們既有可能是想要把我們驅逐出這一片區域,以放心北上!” 吳襄道:“那我們怎么辦?是在這里留守,還是暫時退出這一片地方?” 祖大壽思索了半天后:“不能留在這里,如果留在這里的話,一旦被楚賊的前鋒騎兵給纏住了,那么等楚賊的步炮上來可就麻煩了,他們后頭還跟著一萬多步炮呢?!?/br> “傳令下去,收拾家當,準備北撤!” 除了這些表面上的理由外,祖大壽還是不想率軍和楚賊死磕的,尤其是打這種大規模的會戰。 因為不管輸贏他都得虧大了! 這種戰斗一旦打起來,那么定然是死傷慘重的,哪怕是他手底下的四千關寧鐵騎到時候說不準都會折損甚多。 一旦死傷多了,甭管他祖大壽都得虧死。 祖大壽下令準備撤退了,但是沒有多久就有人慌慌張張的跑過來稟告:“大人,不好了,北邊……北邊發現了大批楚賊!”北邊?楚賊? 祖大壽打了一輩子的仗,一聽這兩個關鍵詞就知道事情要不妙,當即連聲問道:“怎么回事?說仔細了!” 當即,來人繼續道:“剛才在東北方向巡視的偵騎飛馬快報,在東北十二里外發現了楚賊一部,他們正在朝著我們的正北方向高速行軍!” 隨著來人的回報,祖大壽如果還搞不清楚怎么回事,那么他就白瞎了這一輩子的作戰經驗了。 “先前本官還納悶這些楚賊為什么好端端的就跑過來呢,一開始只是以為這些楚賊是想要驅逐我們走人,免的影響他們大軍北上天津?!?/br> “但是現在看來,這些楚賊的胃口大的很啊……” 祖大壽這個時候,那里還不知道這些楚賊根本就不是為了驅逐己方而來,而是想要撲過來狠狠的咬一口。 通過多方面的消息,尤其是東北方向偵騎的回報,祖大壽已經有九成把握猜測道楚賊之前的動向。 他們肯定是昨天的時候就已經提前分兵,并且分兵后的偏師開始急行軍進行迂回機動。 而且迂回后的時機也非常巧妙,他們在昨天的時候沒有過于靠近,而是至少在二十里外就停下了步伐扎營,因為明軍偵騎的外圍偵查距離也不可能真跑幾十里外,這能把周邊二十里左右的方向監控住就很不錯了,更遠的話,只能是監控一些交通要道,重要方向,比如東南方向,那里有著楚賊的主力騎兵,而且這地方還是官道。 昨天在二十多里外停下后,今天一早這支楚賊迂回兵力肯定是早早就埋鍋造飯,天色未亮就開始急速奔襲了。 高速奔襲之下,只要區區一兩個時辰就能直接殺到己方側后十多里外的位置來。 這里頭的時間差,對方打的很好。 如果對方昨天的時候就靠近到了十多里范圍之內,那么己方的偵騎就會提前得知,這樣自己也就有了一整夜的時間進行應變,尤其是可以凌城時分就可以出發跑路。 但是昨天的時候并沒有靠近十多里范圍內,而是在更遠的地方扎營,等到了今天早上的時候才的開始全速奔襲,這樣留給自己的反應時間就不多了。 一個時辰? 不,如果算上偵騎來回的時間,頂多只有半個時辰了。 祖大壽也算是見多了大風大浪的人,當即下令:“立即往西撤退!” 現在這種情況,留在原地和等死也沒什么區別。 哪怕留在原地能守一時,但是人家楚賊又不傻,后頭肯定會抽調更多的步兵和炮兵過來的,到時候等待自己的就是全軍覆沒。 向北撤退也是不可行的,楚賊的迂回偏師,可就在己方的東北方向,距離不過區區十二三十里,自己現在帶兵北撤,就正好一頭裝上去了。 而一頭撞上去后,對方只要稍微阻攔自己那么一兩個時辰,那么楚賊的騎兵就會迅速殺到,再拖那么一兩個時辰,敵軍的大批步兵和炮兵也會殺到。 到時候還是慘??! 至于往東往南,這個就不用想了,往東那就是自投羅網! 至于往南的話,洪承疇估計聽了會很高興,他巴不得祖大壽帶兵南下,一路打楚賊各部,襲擊后勤線什么的,但是祖大壽卻是很清楚,這南下之后固然能逃得了一時,也能給楚賊帶來極大的麻煩。 但是南邊就等于是沼澤,自己進去容易,但是想要出來可就不容易了,而且會越陷越深。 只要他腦子沒燒壞,就不會帶著麾下上萬大軍,直接殺入楚賊掌控的南方腹地。 唯一的逃生通道,只剩下西邊! 所以,祖大壽毫不猶豫的下令全軍火速朝著西邊撤退。 祖大壽下令下的非常干脆,而他麾下的遼東邊軍也不愧是在遼東能硬抗東擄多年的精銳,對祖大壽的命令執行的也算堅決,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收拾好了家當,而一部分先鋒部隊更是第一時間就朝著西方出發了。 同時又派出了兵力在后方殿后,預防賊軍追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