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節
有時候大規模戰役很重要,但是一些中小規模的戰斗同樣也重要。 一場戰爭里,其實好幾萬參加的大規模會戰的次數并不多,大多時候雙方的戰爭都是這種圍繞著一個城一個城進行爭奪,戰斗規模在幾千人左右的中等規模戰役。 楚軍發起北伐好幾個月了,其實也就和明軍打了兩場比較激烈的大規模戰斗,也就是揚州戰役以及淮安戰役,至于其他的要么規模比較小,要么是烈度不高。 然而這些看似普通的戰斗,也直接也影響到了戰略方向的進展,并且也更加考驗一線指揮官的指揮應變能力,士兵的綜合素質。 搞得不好也是會造成比較大傷亡的,而這些傷亡看似每一場都不多,然而架不住天天打,到處打,今天死傷幾十,明天在隔壁縣又死傷一兩百,這加起來可不就是個小數目了。 第二軍在江北地區進行橫掃作戰的時候,哪怕一帆風順,也沒有遭到太大的頑抗,然而傷亡依舊超過了五百多人,都是零星的死傷匯總起來。 倒是在徐州、海州方向的第一軍和第三軍這兩支主力部隊,暫時還沒有什么傷亡。 主要是楚軍方面還需要在徐州、海州囤積一大批的彈藥糧草等補給,以便后續部隊的北上作戰所用,而受限于運河也好,海運也好,運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這么龐大的物資調運量也需要時間。 按照軍方的計劃,山東方向的戰事需要進入五月份后才能發動。 在這之前也不干別的,就是搶運各種戰略物資,補充替換槍炮等。 而在這之前,海軍和陸軍第二十三混成旅卻是要提前行動了,他們將會和之前的江北戰役里登陸海州一樣,提前北上進而登陸長山八島。 一方面是為了牽制敵軍,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前往長山八島海運大量的物資,以便到時候給殺入山東半島東部地區的第一軍各部就近提供補給。 于是乎,第二十三混成旅的旅長白陽榮陸軍少將,又罵罵咧咧的率部登船北上了…… 只是罵也沒用,一路乘船顛簸之下,該吐的還是得吐…… 等白陽榮乘船抵達長山八島之長山島的時候,都是被人扶著上岸的! 上岸后白陽榮臉色慘白無比,有氣無力的對著身后的一票海軍將領罵道:“經典國罵……這輩子,老子要是再坐你們海軍的船,老子把姓倒過來寫!” 只是說完這話后,他邊上同樣一臉慘白,腳步虛弱的參謀長弱弱的道:“旅長,回頭我們還得再坐船登陸蓬萊呢……” 白陽榮一聽,臉色更難看,又是一聲國罵出口,緊接著道:“老子他媽游過去……” 第433章 左良玉北逃 五月的幽州,已經沒有了前幾個月的嚴寒,早在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陸續轉暖,等到現在的五月份,雖然說還沒有進入到盛夏時分,但是也算是比較舒服了。 然而今天的紫禁城內,一票大臣們卻是提前感受到了盛夏的酷日。 崇禎皇帝已經對著群臣,足足馬了半多時辰,各種廢物之類的話都不知道說了多少。 渾然已經是不顧身為皇帝的體面了。 這罵著罵著,崇禎看著下方裝死魚一樣的大臣們,一時間卻是突然就沒有了繼續罵下去的心思。 他們,就像是不倒翁一樣,任憑崇禎把口水都噴到他們臉上了,但愣是擦都不擦一下,來了一個唾面自干。 罵他們,就像是對著空氣罵一樣。 停頓了好半會后,崇禎深吸了口氣對著群臣道:“難道你們,真的要當亡國之臣嗎?” 下方的群臣依舊沒人說話! 誰在這個時候開口說話就犯傻…… 崇禎帝現在正在氣頭上不說,而且你這會要說了什么話,萬一崇禎來一句:你覺得要怎么辦才能擋住楚賊,那豈不是要抓瞎。 這要是有辦法,他們也不會今天在這里挨噴了,而且局面也不會演變為如今的惡劣態勢。 昨天的時候,山東那邊傳來了壞消息,說是楚賊船隊在登州沿海的長山八島大舉登陸,當地數百衛所兵面對數百艘大船的楚賊船隊,根本沒有絲毫頑抗的勇氣,人家楚賊還沒登陸呢,就已經舉白旗投降了。 登州方向的那點水師戰船,更加沒有主動出擊的勇氣。 于是乎,登州方向的駐防明軍,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楚賊一炮未發就順利登陸了長山八島之一的長山島。 楚賊大舉登陸長山島,想要做什么? 隨便猜一下就知道,肯定是后續為了登陸山東做準備,這同樣也意味著,楚軍準備攻占山東了。 一旦山東被奪取,北直隸被攻占也就不遠了。 而再結合之前江北傳來的一系列壞消息,就不難讓人覺得局勢已經是敗壞到了極點。 這個春天,明廷君臣已經是對各種壞消息都麻木了! 三月份的時候,揚州、淮安等戰略要地陸續失守,宋祖舜那王八蛋更是主動投賊了。 而一度被崇禎寄予厚望的楊嗣昌,也是辜負了崇禎的期待,連番損兵折將,最后還死在了淮安,饒是楊嗣昌已經死在了前線,但是崇禎依舊對此憤憤不平,當時在朝堂上連番說楊嗣昌欺君誤國,不僅僅沒有給楊嗣昌一個身后榮,更是剝奪了楊嗣昌之前的所有榮譽。 如果不是楊嗣昌已經死了,估計崇禎都得被他重新下獄問斬。 如果不是楊家的老家是在大楚帝國控制下的楚南,估計楊家一家老小也逃不了被滿門抄斬的命運。 四月份,江北前線又陸續傳來多部官兵投賊,鳳陽城破,江北僅剩下的鳳陽新標軍數千人全軍覆滅,鳳陽巡撫朱大典自焚而死。 江北是徹底完蛋了! 如此局面,怎么能不讓崇禎憤怒。 他自問已經做到了所有該做的一切,他不計前嫌,重新起用了楊嗣昌這個有能力的大臣,又費盡心思從宣大、薊遼抽調邊軍南下,又把直隸中南部,山東甚至山西等地兵力抽調南下。 最終在江北匯集了六七萬的大軍。 至于錢糧,他也是節衣縮食,硬生生的擠出來了二十萬兩銀子給南線各部。 但是這一切帶來了什么? 六七萬的大軍全軍覆滅,楊嗣昌病死,朱大典自殺,宋祖舜投賊。 偌大的江北,連帶鳳陽這個祖宗之地都被楚賊給搶了去。 這里頭,到底是什么出了問題? 是他崇禎自己的問題嗎? 不,不是,他崇禎每天嘔心瀝血處理軍國大事,想盡辦法調兵遣將湊集錢糧,他已經做到了所有能做的一切,甚至放眼整個大明王朝里,都不會有第二個和他這么努力勤奮的皇帝了。 那么是臣子嗎? 毫無疑問是的! 這些王八蛋光當官不干事,全都辜負了他的信任。 這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面對楚賊的持續北上,竟然是半點辦法都沒有。 到了最后,依舊沒人回答崇禎的問題,大殿內數十個明廷重臣們很一致的保持了沉默,連話都不敢說一句。 崇禎看著他們,嘆了口氣后就轉身離去了。他對他們,是徹底失望了。 回到后宮后,崇禎下旨讓若干太監外出監軍,調遣邊軍各部準備南下山東等地作戰,同時讓太監組織宮內太監訓練,準備組織一直太監軍隊…… 崇禎到這個時候,依舊沒有放棄掙扎,他依舊在想辦法挽救局勢…… 只是這種掙扎到底有多大意義呢? —— 五月九日,楚軍第二軍之第八師攻占信陽,配合第三師殲滅了當地的各部明軍,齊裝滿員,后勤充足,為了這一戰已經做了長久準備的第三師,一通過義陽三關后就撲向了汝州府各地。 隨即迅速向北邊的汝陽挺進,第三師的戰略方向很明確,那就是攻占汝陽、西平等地,隨即接應第四軍的第二師、第十六師進軍葉縣一帶。 那里有著左良玉所部的大軍! 左良玉最近兩年以葉縣為根基,搞擁兵自重那一套,不單單給自己弄了個河南總兵的頭銜,還給自己弄了個平賊將軍的頭銜。 什么巡撫啊,總督的都得對他客客氣氣的。 哪怕是京畿里的那些朝廷重臣們,一個個都是都哄著他讓著他。 誰讓他手中掌控著足足六七萬的大軍,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河南的防務,在葉縣一帶強勢阻擋楚賊的數萬大軍。 沒有他左良玉,楚賊早就從南陽殺出來施虐中原了。 而除了他的重要作用外,左良玉表現出來的跋扈也是讓崇禎君臣順著他來的原因。 怎么說呢,他們怕??! 怕什么? 這左良玉表現的那么跋扈,有時候都是擺明了威脅崇禎君臣的那些大佬,你讓我不順心,你讓我不爽,我可就壓不住手底下的兄弟了,到時候我手底下的兄弟要是看不過去,非要投楚甚至殺上幽州為我討一個公道的話,到時候我也攔不住啊…… 然后,崇禎也好,那些內閣大臣們也好,都很從心的選擇了順著左良玉的脾氣來,基本上除了錢糧,其他的要啥給啥,甚至不要也硬塞! 而錢糧這種事,朝廷也是實在拿不出手,要不然的話也會給的。 這樣的左良玉最近兩年在河南一帶,其實就是個土皇帝,以至于這兩年世人只知河南有個左良玉,但是連河南巡撫是誰都不知道了。 而這樣的左良玉,一看到楚賊氣勢囂張的大軍盡出,足足好幾個主力師朝著他主力所在葉縣殺過來的時候。 連狠話都沒有放,直接帶著五萬多人主力一溜煙的北逃了,這一逃就是直接逃到了洛陽。 而且洛陽看樣子也不會他的重點,他前腳剛率領主力強勢進駐洛陽,后腳就已經派偏師萬余人渡過了黃河,直接進駐了黃河北岸的孟縣、溫縣等地。 這還不算,有些人還發現左良玉的兵力還在繼續北上,看那樣子是直接奔著山西的楊城去了…… 左良玉北撤之際,也沒忘記發揮他一貫的兵過如梳的傳統,各種劫掠,甚至都還敲詐了當地宗室藩王好大一筆。 而左良玉的這一番連劫帶跑的cao作,不僅僅把明廷的一群官員們驚呆了,連帶著楚軍那邊的將領們也是被驚呆了。 要知道,楚軍為了干掉左良玉拿下葉縣,可是前后謀劃了好幾年,尤其是第四軍的第二師、第十六師以及第三師等兵力,那可是天天都琢磨著如何和左良玉所部作戰,尤其是在如何缺乏騎兵支援的情況下,在開闊地帶的中原地區和左良玉所部作戰。 這一次的河南戰事,楚軍方面也是很重視左良玉所部的,專門為了他成立了一個第四軍,還派了第八師以及第三騎兵旅過去幫忙。 這可是準備著在葉縣一帶和左良玉來一場規模宏大的會戰,爭取一舉擊潰左良玉所部的。 結果左良玉打都沒打…… 不對,是在楚軍主力距離葉縣還有好幾十公里的時候,就直接腳底抹油了。 這人,根本就沒有打算過和楚軍在中原大戰一場。 當楚軍的一票將領們驚呆的時候,已經帶著大軍正在渡江的左良玉露出了鄙夷的表情:“都想著讓老子和楚賊打一仗,這么好的事你們自己怎么不去??!” 左良玉呵呵自言自語了幾句后,再看看正在渡江的大批船只以及將士們,露出了笑容! 他之前帶兵進駐洛陽,可不是為了把洛陽當成什么抵抗楚賊的戰略要地,純粹就是路過順便搶一波,弄點錢糧鐵料布匹之類的物資,再把城內的大批工匠也帶走。 他就沒打算過在汝州,也沒打算過在洛陽,甚至都沒打算在中原這一片和楚賊死磕! 從頭到尾,左良玉其實都沒有過要和楚軍死磕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