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節
這些傻貨,竟然直接跑到城門樓上觀戰指揮,他們還用著傳統的觀念覺得這地方那么高,楚軍的士兵打不到呢。 結果楚軍直接調動了兩個哨,一共八門的野戰炮對著這個城門樓進行了猛烈炮擊。 當場就導致了多名明廷官員死傷。 這一場宿遷攻城戰斗,整體難度遠遠無法和楚軍之前在南方所進行的一系列攻城戰斗相提并論。 楚軍在南方各地進行戰斗的時候,最近一兩年的主要敵人是當地明廷督撫們編練的新標軍,湖廣新標軍、兩廣新標軍、江北新標軍,還有安廬新標軍,江南新標軍,江西新標軍,浙江新標軍等。 其中除了江北新標軍外,其余的新標軍基本都已經成為歷史了。 而這些新標軍也有強有弱,實力差的其實也沒比營哨衛所兵強多少,但是實力強的也是能夠和楚軍的主力部隊打的有來有回。 而不管戰斗力強弱,他們普遍和楚軍打過,知道楚軍的一些底細,擁有一些應對經驗。 比如他們普遍都知道楚軍的槍炮犀利,更加知道楚軍的火炮,尤其是長管大口徑野戰炮以及臼炮是攻城利器。 而遭到楚軍的槍炮打擊多了,他們自然也就想辦法琢磨著防御楚軍的火炮了,最后搞出來了各種防炮工事。 最終史可法搞出來了九江城防體系這種和傳統戰爭格格不入的防御體系出來,后續宋祖舜又更進一步,提出守中有攻的和州防御體系。 每當遇上擁有完善城防工事,還有新標軍駐防的城池時,楚軍打起來一般都快不到那里去。 因為貿然進攻的話,很容易就被敵軍隱蔽的火力反擊而死傷慘重。 所以大多時候,楚軍都是用水磨工夫,通過大量的火炮密集炮擊,逐步清理明軍的各種防御工事,等把這些外圍防御工事打的差不多,并通過密集火炮壓制了敵軍城頭火力后,才會發動步兵的進攻。 之前的九江戰役、安慶戰役、和州戰役、湖州戰役、贛南戰役、桂林戰役、梧州戰役、南雄戰役等等一系列戰役,基本上都是這個模式。 楚軍都是依靠著絕對的火力優勢進行長時間的炮擊,逐步粉碎明軍的抵抗。 但是到了宿遷這種,楚軍卻是發現,對面連防炮工事都不構筑……以至于打起來的時候,楚軍連步兵都還沒有出動呢,炮擊也只打了幾個小時而已,對面可就已經承受不住炮擊,然后從城頭潰退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楚軍甚至連爆破城墻這種費時費力的行動都沒有搞,直接在火炮的掩護下出動了突擊隊強行發起了登城作戰。 突擊隊登城作戰的時候,甚至都沒有遭到有效的抵抗,因此之前守城的明軍士兵早已經被炮擊給擊潰了,這會城頭上都沒幾個明軍士兵了。 突擊隊登上城頭,然后打開城門,最后迎接更多的主力入城。 于是乎,宿遷城就這么被楚軍給拿下了,整個過程戰斗也就半天而已。 早上的時候,第十師副師長孟駿力準將還在城外吃早餐,但是等到晚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城內宴請麾下將領吃晚飯了。 第三十九步兵團拿下宿遷的時候,第二十三混成旅則是北上邳州,而第十騎兵團則是在西線外圍進行游走。 二十三混成旅打邳州也沒遭到什么抵抗,當地本來是有幾千兵力駐防的,比如之前的山西新標軍就是駐防在這里。 不過包括山西新標軍在內的大部分兵力,之前都增援宿遷去了,所以邳州當地的留守兵力千人不到。 二十三混成旅就算一路倒霉的很,火炮也沒多少,后勤供應也不利索,但是打這種千人不到,又沒什么重炮駐防的城池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只用了兩天時間就粉碎了城內守軍的抵抗,迫使城內官員帶著殘余兵力投降。 二月二十二日,第二十三混成旅正式攻克邳州。 由此,楚軍的第十師、第二十三混成旅已經是連續攻占了洪澤湖以北的運河沿線三座主要城池:桃源、宿遷、邳州。 這不僅僅是已經對淮安一帶的楊嗣昌所部完成了戰略包圍,甚至還把包圍圈了擴張到了上百公里的縱深。 緊接著,為了確保包圍線的安全,以配合第一師、第十一師對淮安方向的楊嗣昌所部兩萬余人進行殲滅作戰,第十師副師長孟駿力準將,帶兵從宿遷南撤,經過桃源的時候把駐防桃源的一個步兵營也是帶走,然后掉頭南下殺向了清河。 至于宿遷等地的防務,則是全面移交給了后續趕到的第十師師部主力以及第十騎兵團等友軍兵力。 至于剛拿下邳州的第二十三混成旅,在白陽榮的帶領下則是在邳州進行斷站的休整,等休整完畢后他們會繼續沿著黃河殺向徐州,試圖攻占徐州這個同時連接山東、河南、江北的交通戰略要地。 根據情報,徐州當地也沒多少明軍兵力,撐死了也就那么幾千人而已,休整并補充了一批火炮,彈藥的第二十三混成旅,有能力拿下徐州。 等到了二月份下旬的時候,第十師、第二十三混成旅已經各自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攻占宿遷,兩軍會師,切斷鳳陽、徐州乃至后方山東和淮安的聯系。 并且在實戰中,他們還做到了更好,比如第二十三混成旅拿下了邳州,并且準備進軍徐州。 而第十師則是準備南下攻打清河。 清河縣城,位于黃河之北岸,臨河而筑,距離淮安府府治山陽縣城只隔了十多公里而已。 因為位于京杭大運河的沿線,清河城也是屬于江北地區里,少有幾個比較繁華的城池了,雖然不如漕運總督等地駐地的淮安府城山陽縣城,但是也算不錯了。 但是這樣一個繁華的城池,在三月初一的時候,迎來了大規模的逃亡! 大批城內的士紳富戶們爭先恐后的出城,然后逃亡鄉野。 這一切都是因為楚賊已經殺到了清河城,此時距離清河城不過七八里地而已。 當地的士紳大戶們,多少也是聽說過楚賊殘暴,動不動就對士紳大戶們搞抄家滅族的,所以一聽見楚賊殺到,很多人就開始攜帶者金銀細軟,拖家帶口的逃亡了。 不過他們并沒有往南方的淮安府城而去,盡管那里有著上萬大軍駐防,更有總督數省軍務的楊嗣昌親自坐鎮。 但是他們依舊沒有前往…… 因為淮安府城外,就是好幾萬的楚賊呢,那些楚賊好些天前就已經殺到了淮安城外,當時就已經引起了城內士紳富戶的恐慌,大批士紳大戶們掏出淮安城,其中不少都是逃到了清河縣城來。 這會你讓他們又跑回淮安城,那不是扯淡嘛! 第420章 都是守法納稅的良民 而其他地方也是不靠譜的,最終絕大部分士紳們,還是選擇了逃亡鄉野。 如果是換了其他賊軍殺過來,如果不是那些在鄉下有著堡壘大莊園的大地主們,逃亡鄉下反而更危險,因為大部分的流賊也好,剿賊的官兵也好,就喜歡到鄉下搜集錢糧…… 那些大地主的莊園他們可能比較難打,但是尋常的莊園和普通村落,那是一打一個準。 所以流賊們殺過來的時候,士紳地主們往往喜歡躲進城池里。 但是,當楚賊殺過來的時候,這些士紳地主們又反過來,不喜歡躲進城內,反而是喜歡躲在鄉下,哪怕是家里沒有堡壘式莊園,只是普通的農莊也一樣。 因為,楚賊和其他流賊、官兵們的行事方式不一樣。 其他流賊也好,官兵也好,都喜歡劫掠鄉野,但是楚軍不一樣,他們喜歡攻打城池,然后把城池里的士紳官員們挨個抄家…… 反倒是對鄉野一般不會動手太狠。 鄉下躲著的士紳們,在戰爭期間只要不搞什么武裝頑抗之類的,一般楚軍不會太過搭理他們。 至于后續大楚帝國開始大規模武力清剿那些躲在鄉下的大地主們,軍方表示這關我們屁事,那是稅務部的那些武裝稅警搞出來的事,別算我頭上啊…… 再說了,稅務部收稅,甭管你躲在城內還是在鄉下都一視同仁,該收稅收稅,該抄家抄家,但凡不服,就一炮轟過去。 題外話,稅務巡警可是批量裝備兩斤半野戰炮的,而最近稅務部重點籌建擴張的江北稅務廳屬下的江北稅務廳之‘江北武裝稅警’,更是兵力雄厚,裝備豪華。 擁有足足四千多人的江北武裝稅警,轄有兩斤半野戰炮八門,五斤野戰炮四門。二十四斤臼炮八門,各種單兵裝備一律對標陸軍主力部隊。 真拉出去打,對上楚軍舊編制下的一個混成旅那都是不虛的。 不過這支實力強悍的江北武裝稅警基本也不可能集中行動作戰的,因為他們也就編成的時候是處于集體行動,很快就以各大隊、中隊、小隊等模式分散,跟著大軍后方進入江北各地收稅去了。 畢竟收稅嘛,畢竟這不是打仗……你帶著幾千人去收稅有點太扯淡了,但是你帶個幾百個全副武裝的武裝稅警去收稅,那么就很合情合理了。 當大楚帝國稅務部的稅務官員們,帶著上百甚至幾百號武裝稅警,拖著好幾門火炮找上那些地主的時候,那些地主們一個個都是守法納稅的良民,紛紛拍著胸脯說:為帝國納稅,乃是我等士紳的榮幸! 但是,縱然大楚帝國的武裝稅警們厲害,卻也沒能殺到清河縣來,此地遠離楚軍控制區腹地,第十師各部此時可都是深入敵軍腹地呢,甚至是繞著洪澤湖兜了一的大灣。 孟駿力帶著第三十九步兵團等部隊抵達清河縣城外的時候,城內的士紳大戶們,想跑的早跑光了,只剩下了守土有責的當地縣令等官員以及四千多明軍守軍。 這四千多明軍守軍倒是沒有望風而逃,也沒有和宿遷、邳州等地的守軍一樣,連基本的防炮工事都沒有修筑。 這四千多守軍里,有一千多人乃是楊嗣昌整編的漕運督標的一部分,這支漕運督標盡管也是新部隊,剛編成也沒多久,但是楊嗣昌卻是有見識也有能力的人。 之前他可是搞過湖廣新標軍,也和楚軍打過好幾次大戰的人。 所以他搞出來的漕運督標哪怕都是一些新兵蛋子,不過基本的槍炮都有配屬,訓練也還算可以,最關鍵的是,他們懂得修筑各種防炮工事。 孟駿力率軍抵達清河縣城外后,只是簡單看了番就知道,這想要快速拿下清河縣城怕是不太可能了,只能是用優勢火力慢慢打,至少要把他們部署在城外的眾多堡壘火力點給一一撥出了才能夠發起下一步的攻城攻勢。 于是乎,清河戰役也就這么展開了。 規模說不上太大,步兵之間也沒這么交手,主要上就是雙方的火炮輪換著轟擊。 但是大多時候,都是明軍被楚軍的炮兵部隊壓著打。 就當孟駿力帶著三十九團攻打清河縣的時候,往南僅僅十多公里外的淮安城里,楊嗣昌看著低下的一大票愁眉苦臉文武官員,最后忍不住的嘆了口氣。 這仗打到這份上,楊嗣昌已經知道江北要徹底完蛋了。 不僅僅江北要徹底完蛋,恐怕自己連帶著江北的數萬大軍,尤其是將近兩萬新標軍也要徹底完蛋了。 北邊的宿遷、邳州、桃源縣等到已經被楚賊全面攻占,徹底斷掉了己方往后北撤的通道。 同時又攻占了泗州、舊縣、五河等地,也切斷了鳳陽和淮安之間的聯系。 南邊的寶應、高郵州更是早早就落入了楚賊之手。 淮安,已經被楚賊重重圍困了。 至于更南邊的揚州宋祖舜他們,此時也被圍困在揚州孤城了。 江北運河沿線的揚州、淮安這兩座核心城池,都已經被楚軍分割并戰略包圍。他們現在想要突圍北撤都撤不了。 如此情況下他們能怎么辦? 還能這么辦,繼續頑抗下去,能撐多久就多久唄。 至于說繼續堅守,然后等朝廷從北方調來援軍,這楊嗣昌根本就不指望。因為朝廷在山東、北直隸南部一帶根本就沒有多少生力軍。 楊嗣昌起復南下淮安的時候,已經是把保定、山東當地的衛所兵連帶沒多少的新標軍都一股腦帶了下來。 同時還請朝廷從山西、薊遼、宣大等地調兵南下以增援江北戰場。 要不然,明廷也不可能在江北地區集中七萬多人的兵力,其中更有五六千的邊軍騎兵啊。 其中不少兵力可都是北兵。 為了守住江北,為了抗擊楚賊,明廷基本上已經把山東、北直隸南部地區的機動兵力抽調一空了。 甚至把薊遼、宣大一帶的邊軍都抽調了不少,如今活躍在江北的五千多邊軍騎兵就是這么來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江北的七萬多大軍還干不過楚賊,甚至被楚軍包圍殲滅,朝廷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抽調多少兵力南下救援。 退一萬步說,那么朝廷不顧東擄的威脅,直接把薊遼的主力抽調南下,那也需要時間啊,大軍南下行軍動不動就是幾個月呢。 而幾個月后? 恐怕他楊嗣昌的墳頭草都一尺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