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節
為什么第一近衛師明明有一萬四千多人的兵力,但是進攻高郵州的只有炮兵部隊以及兩個步兵團,加起來也就六千人左右? 就是因為一部分兵力負責其他幾個方向的包圍,還有一個加強團被派到高郵州南線外圍,以防揚州城里援兵殺過來。 楚軍第一近衛師,是把半數兵力都用于外圍包圍以及打援上了…… 嗯,盡管直到拿下高郵州城的時候,也沒半個明軍援兵殺過來,但是不能因為沒有敵軍的援兵就不部署外圍兵力啊。 打仗嘛,是需要預防萬一的。 當大幾千第一近衛師的兵力都部署在外圍的時候,黃庭浩所部其實已經被全面包圍了,根本沒路可突圍。 突圍不成,而黃庭浩也不愿意帶著近千殘部死戰都最后一刻,然后全軍覆沒,他對自己麾下的士兵還是有一些感情的,不愿意讓他們最后白白送死。 在高郵州,他也頑抗過了,哪怕是在存在巨大劣勢的情況下,他也毅然帶兵進行了頑抗,并且為此付出了過半的傷亡。 黃庭浩自問已經對得住朝廷,對得住那個從來沒有見過,也沒給他發過俸祿的崇禎皇帝了。 只是有些愧對老上司宋祖舜而已。 但是他不能因為自己對老上司宋祖舜的一絲愧疚,就讓麾下近千殘兵做無所謂的犧牲。 他們已經頑抗大半天,并且直到黃庭浩下令投降之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潰逃、投降的情況,這些黃庭浩都看在眼里。 士兵們信任他,愿意為他賣命,他黃庭浩也不能帶著他們一起去死。 所以,黃庭浩最后選擇了投降。 只是在投降之前,黃庭浩還做了一件私事。 他派遣親兵在城內,把當地知州連帶其他幾個文官都一刀砍了。 連人頭都被他挨個扔進了茅坑里! 媽的,自從他駐防高郵州的時候,這幾個文官們,尤其是當地知州就看他不順眼,天天找他麻煩,今天彈劾他設卡收稅,明天彈劾他強行攤派,縱兵劫掠,搞的民不聊生云云。 設卡收錢,找士紳攤派軍費,這本來就是屬于地方官兵湊集軍費的常規cao作,并且這還是湊集軍費的手段里非??酥频牧?。 這朝廷不給錢糧養軍,你們高郵州地方官府也不給錢養軍,我手底下這幾千人怎么辦?不設卡收錢,不搞攤派別說打仗了,連吃喝都成問題。 總不能讓我們都餓死吧! 老子沒直接讓麾下大軍去劫掠鄉野,哄搶高郵州城那都是已經很克制了,換成北邊的左良玉,還有吳三桂他們,早把你們搶一百遍了,說不準連你們的妻女都給你賣了換軍費…… 而且攤派的這些錢糧又不是進了我黃庭浩自己腰包,而是用來養軍的,而養的軍可是用來保護高郵州的。 你們彈劾個屁…… 最后,讓他不爽的是,設卡收稅、攤派得來的錢他竟然還要和知州他們分賬…… 最后用于軍費的才只有七成,剩下的三成都被這幾個文官們裝進了自身腰包了。 黃庭浩早就看他們不爽了,現在反正都要投降了,以后也不再明廷里混了,干脆一股腦全殺了。 而且先殺了他們,還能避免這幾個人一轉身也投誠楚軍那邊去繼續當官…… 一想到他們極有可能轉身就投楚,然后繼續瀟灑當官,黃庭浩就跟生吃了好幾斤的蒼蠅一樣,惡心的很。 不殺他們,黃庭浩念頭不通達! 而殺完后,又把這幾個人的人頭扔進茅坑里,黃庭浩感覺整個人都舒暢了。 隨即大手一揮:“走,出城投降去!” 第417章 巨大的包圍圈 黃庭浩在局勢無可挽回之際率軍投降了! 而隨著黃庭浩的投降,高郵州戰役也算是正是落下了帷幕。 此戰中,明軍方面,黃庭浩所部的新標軍陣亡了六百多,還有五六百傷勢比較重的人,剩下的完好無損的人加上輕傷的只有千人不到。 衛所兵死傷也不少,至少死傷近千人。 而楚軍方面,因為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傷亡并不算大,主要是戰斗前期遭到了幾次敵軍新標軍的反沖鋒,在混戰中死傷了一些人。 最后統計下來,陣亡一百余人,傷兩百多。 而楚軍的戰果除了殺敵以及奪取了高郵州外,還繳獲了不少的戰利品。 包括明軍里的武器裝備,其中有明軍地方自造的火繩槍六百多支,鳥銃八百多支,四門兩斤半野戰炮,十多門兩百斤以上的短管的將軍炮,佛郎機炮等,此外還有幾十門幾十斤,百斤左右的碗口炮,虎蹲炮這些。 而盔甲和刀劍長矛以及火門槍就更多了。 此外還繳獲了數十匹戰馬以及一百多批役用騾馬。 最后,還繳獲了一批糧食以及現金浮財。 其中的金銀浮財自然是對城內官員以及頑抗士紳們抄家所得,糧食則是原來明軍的軍糧,以及城內部分被官員頑抗士紳們掌控的糧行里的存糧。 整體來說,收獲還是相當不錯的。 對此李東紹中將心情也挺不錯的。 結束高郵州戰役后,李東紹在當地留下了一個加強營鎮守,順帶看管、整編數千人戰俘外,他自己則是率領主力沿著運河南下前往揚州城。 就和他先前說的一樣,第四師還在揚州城外等著他的第一近衛師呢。 揚州城那邊的明軍兵力,可比高郵州這里多多了,宋祖舜把江北新標軍里的主力約一萬人都部署在了揚州,此外揚州當地還有大約萬人的衛所兵協助防守。 整個揚州城里的明軍兵力,大約有兩萬人,大小長管火炮二十多門。 雖然前期進攻揚州城的第四師實力也不差,但是想要硬坑擁有完善防御工事,并且敵軍兵力也不少的揚州城,還是比較麻煩的,一個搞不好就算最后能拿下來揚州城,恐怕第四師也會損失慘重。 當己方擁有兵力優勢的時候,楚軍高層自然不會讓第四師單獨在揚州城城下死磕,而是先讓第一近衛師先拿下高郵州,然后再轉道南下,和第四師一起對揚州城發動最后的總攻。 而第四師,則是先一步抵達揚州城,除了進行眾多準備工作,肅清明軍里的一些外圍據點外,也是為了牽制城內的明軍,防止他們派兵增援高郵州或者干脆是跑路! 楚軍這一次江北戰役,核心目標固然是為了占領江北區域,但是也想要把江北地區的明軍主力一股腦全部干掉。 免的讓他們逃回北方山東,河南等地后繼續和楚軍作戰。 當第一近衛師的大部分主力部隊南下揚州城的時候,楚軍的其他幾支部隊也是陸續和明軍接戰并爆發了戰斗。 在海州一線,海軍護送的陸軍第二十三混成旅,在海軍第一陸戰團的配合,在攻占郁洲島后就開始向內陸挺進,并在三天后就順利攻占海州城。 隨即,楚軍的大批運輸后勤物資的船只,開始利用海州城的碼頭卸下大量的作戰物資,包括眾多的糧食,彈藥以及火炮。 之前一批九斤野戰炮因為重量太重,而郁洲島那邊登陸的時候是直接沖灘登陸,這種重型野戰火炮不好直接搬下來,所以一直等到了楚軍攻占了海州城外一座可以停泊海船的碼頭后,這才把一批六門九斤野戰炮給搬了下來。 這六門九斤野戰炮,乃是第二十三混成旅的主力火炮呢,有了這六門九斤野戰炮,后續第二十三混成旅繼續向內陸挺進,失去了海軍的艦炮火力支援后,也能確保自身依舊擁有大口徑火炮的支援。 第二十三混成旅,這個混成旅的番號其實最近幾天才獲得,在之前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嫡屬于第十五師下屬的兵力,而第十五師,其實又是第十五混成旅擴編而來。 為了登陸郁洲島,進而攻占宿遷,來一個切斷淮安和徐州,山東等地的聯系,陸軍直接從新式主力部隊第十五師里抽調了一個步兵團、一個輜重營,五個炮兵哨,一個騎兵營,組成了一支混編部隊。 考慮到該部隊后續將會在前線獨立作戰,為了更好的指揮,陸軍干脆奏報把這支混編部隊,單獨編為陸軍第二十三混成旅,原先第十五師的缺額,則是在后方進行直接補充。 也就是說,現在的這支混編部隊,已經不嫡屬于第十五師統轄了,而是屬于獨立作戰單位。 而這支獨立作戰單位,和以往參加江北戰役乃至其他戰役的楚軍都不一樣! 他們是一支采用遂發步槍,并且其步兵是清一色火槍手的新式部隊。 于是乎,當地駐防的數千明軍衛所兵,和楚軍第二十三混成旅打了幾天后,愣是一個長矛手都沒見著…… 這一度讓當地的明軍衛所兵非常的疑惑…… 同時他們也發現,這些楚賊火槍手的火槍不太一樣,他們竟然不用火繩就可以開火,而且在作戰的時候,可以列著很密集的隊形進行推進…… 當這些楚賊列出密集隊形推進的時候,其火力非常的兇猛,完全超過了明軍的預料。這些明軍其實也是見識過新標軍的火力的,但是新標軍的火力和這些楚賊的火力比起來,至少差了好幾倍呢。 而步兵火力的強悍,也是陸軍第二十三混成旅在登陸之后,缺乏大口徑野戰炮和臼炮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快速拿下海州城的緣故。 燧發槍和火繩槍,看似射速差不多,但是因為燧發槍手可以肩并肩列出更密集的隊形,可以在固定寬度里集中更多的兵力,形成更強悍的火力密度。 而更強的火力密度,再加上刺刀,又足以讓遂發槍手直接承擔戰場上的所有步兵作戰任務,他們不需要長矛手進行掩護…… 而不需要長矛手后,這些長矛手轉變為燧發槍手后,又進一步翻倍增加部隊的火力密度。 如此也就導致了,采用燧發槍的新式步兵,對比采用火繩槍和長矛手的舊式主力部隊,其火力強度至少要提升三四倍以上! 這,就是為什么燧發槍能夠把火繩槍徹底淘汰的緣故! 四倍甚至更多的火力密度提升,這放在戰場上就會形成巨大的戰術優勢。 但是對這些,當地明軍卻是不知道,他們只是驚嘆于楚賊的槍炮犀利,然后抵抗不住后要么逃亡要么投降了。 甚至都沒幾個人去關注楚軍的步兵火力,為什么突然強悍了這么多。 明軍方面的想法,楚軍自然是不會去搭理的,第二十三混成旅拿下海州城后,僅僅是休整并補充物資了一天時間,在第二天就開始向宿遷方向殺去了。 至于海州城以及郁洲島的駐防工作,則是全面移交給了海軍的第一陸戰團。 陸軍第二十三混成旅一路朝著宿遷殺了過去,于此同時楚軍里的另外一支新式部隊,即第十師也抵達了泗州并發動了進攻。 第十師,這其實還是楚軍里第一支成軍的師級新式部隊呢,比第二近衛師都要更早。 盡管這支部隊還是首次參加大規模實戰,但是之前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訓練,并且也多次在江南,皖南等地參加過一些低烈度的圍剿非法武裝的行動。 所以剛開始打起來雖然有些幼稚,但是經過兩天的戰斗磨礪后,第十師體現出來了一直主力部隊應該有的戰斗力。 他們很快就攻占了泗州。 泗州數千明軍或投降或逃散,并沒有做出太過有力的頑抗。 實際上,在江北戰役剛展開的頭十天里,楚軍陸續發動海州戰役、高郵州戰役、泗州戰役一共三場大規模的戰役。 只有高郵州方面的黃庭浩所部進行了頑抗! 海州和泗州方向的明軍都是以當地衛所兵甚至青壯民夫為主,抵抗意志非常的薄弱,戰斗力也非常差,裝備水平就更不用說了,不說新式槍炮,連舊式的將軍炮都沒多少…… 所以他們的抵抗,更多的還是一種象征性的,起到的作用除了給第二十三混成旅以及第十師這兩支新式部隊充當磨刀石外,并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而隨著楚軍第十師攻占泗州,已經初步截斷了位于合肥、鳳陽方向的朱大典所部,和淮安方向的楊嗣昌所部的編輯水上聯系了。 畢竟通過掌控泗州,楚軍就能直接掐死淮河中上游進入洪澤湖的內河交通。 沒有了淮河這個水上通道,淮安和鳳陽之間雖然依舊能保持聯系,但是就沒那么便捷了,尤其是大規模兵力調動會更加的麻煩。 而這,也是楚軍第十師先攻占泗州的戰術目標。 緊接著,第十師并沒有停止步伐,也沒有調動東進前往淮安,而是兵分兩路,第三十八步兵團為核心的加強團直接沿著淮河西進,試圖攻占舊縣等地,一路殺到鳳陽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