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節
他現在對部分高級官員動手,那可是只局限于文官體系里,更準確的說,還是早期因為純粹從龍早就登上高位的那一批半吊子文官。 好多人連公文都寫不利索呢,就當著尚書或侍郎這樣的權重職務,這不扯淡嘛! 但是對于武將們,羅志學可沒這種想法。 軍方的高級將領們,并不存在文官系統里的這種純粹靠投賊早就身居高位的,因為這些人,在一兩年前的時候就已經被羅志學陸續給壓下來,大部分能力一般般的都被調到守備軍里任職,又或者干脆在各省守備司令部里擔任閑職養老等死…… 至少極少數幾個人還繼續身居高位,但是這些人都是得到了羅志學認同的。 目前楚軍里,大部分高級將領都是和參謀部部長徐志賢陸軍上將,第一軍軍長李成通上將這樣,在戰爭中爬起來的將領。 這些人不敢說一個個多牛逼是名將之類的,但都是實打實經過戰爭考驗,立下了軍功才升上來的將領。 因為你沒軍功也升不上來…… 所以羅志學并沒有對軍隊體系里的高級將領們進行清洗的想法,嗯,至少短時間內沒有。 為了安撫這些將領們,免的他們多想,所以羅志學直接拿出來了一副參考了外國傳教士的地圖,再加上自己的記憶所畫的世界地圖道:“朕有所聞,中原腹地周邊之高麗半島,扶桑,南洋半島以及諸島,遼東北地以及蒙古草原、西域各地皆為華夏古地,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收復失地乃我等職責所在” “更遠的地方,還有大片蠻夷之地,如印度,中亞,歐洲,南北美洲和非洲,朕聽聞有華夏遺民居于上述各地,飽受異族欺凌。諸位愛卿,我們還是要繼續一起努力,爭取早日收復華夏失地,解救身處異族的華夏同胞!” 徐志賢他們聽到這話,對這個華夏失地,華夏同胞的說法有些別扭。怎么說呢,羅志學要說北邊草原,南邊的半島,還有西域是我們的華夏失地,那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甚至你把中亞歐洲那一片說成失地也可以,畢竟幾百年前蒙元軍隊殺到了多瑙河,當時的蒙元軍隊里,說不準就有我們漢人呢,我們漢人軍人到過的地方,自然是我們華夏人的。 但是吧,這南北美洲,還有什么非洲……還有印度之類的有我們華夏遺民,然后我們要跑過去解救他們,說實話就有點扯淡了。 不過這些話就沒必要說了,那個時候自家陛下對著一副世界地圖正在地圖開疆,說的可歡快了,沒必要惹自家陛下不高興。 而得知陛下的雄心壯志后一個個也都放心了,失地不失地,遺民不遺民之類的他們沒什么興趣,左右不過是個理由罷了,真到那個時候,你說異族太丑,活在這個世界上污染環境,所以要把他們都干掉,這也是可以的…… 總之,他們是軍人,只會打仗只能打仗,其他的不懂也不能懂。 既然陛下都說希望以后能在多瑙河上的畫舫聽曲喝茶了……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是要努力達成陛下的愿望了。 而且在他們的心中也是覺得歐洲、美洲、非洲之類的太扯淡,但是回頭干掉了明王朝和東擄后,拿下高麗半島,再拿下草原,收復河套,再把把西北戰線往西推移到哈密衛一線應該還是沒太大問題的。 如果打的好了,說不準都能把西北戰線進一步推進,直接控制整個西域呢。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他們大楚帝國的版圖,就將會創造新的歷史,直接超越歷朝歷代的版圖。 開疆辟土,這可是能名流千古的! —— 嗯,不管是以后打成什么樣,但是現在他們至少也是放下心來,不用擔心統一華夏之后,羅志學就會學朱元璋殺武將了。 這外頭還有那么多地盤要打呢,羅志學以后還能用得上他們這些武將。 而有用的人,可比沒用的人活得久! 就是不知道以后對外擴張的時候,軍方打不下來這些地方會不會惹來陛下的不快! 但是徐志賢覺得到時候即便打不下來,也不能怪他們這些臣子不努力,沒本事,而是自家陛下的問題。 看看羅志學在地圖上畫的華夏遺民生活的地方吧,往北給畫到了北冰洋,往北畫到了太平洋,往西畫到了大西洋……就差沒把全球給圈下來了…… 就算是楚軍能力爆炸,國力強盛,但是要攻打并解救這些地方上的華夏遺民,然后順手占領這些地方,需要的時間少說也是以十年為單位啊。 —— 去年夏天開始,羅志學持續對部堂高官層面對人員進行更換,讓不少高官們也是聽擔心的,也就是等到了今年二月份過后,隨著黃誠宣調任江南巡撫之后,羅志學才是逐步停下了對高級文官的頻繁調動。 這讓很多人松了口氣,不過即便如此還是不敢放松。 哪怕是郭全書這個參務大臣也不敢! 結束了御前參務會議后,被羅志學罵了一大通吏治不行的郭全書回到了自己的吏務部尚書辦公室后,繼續深思吏治問題,還有稅務問題。 吏治整頓是必須的,但是以什么方向來整頓吏治呢? 這一點,陛下都已經直接給出了答案了,那就是從稅務角度去整頓。 很快,郭全書就開始找來下屬,讓他們調查若干預定目標的言行,這個言行自然不是普通日常話語,而是政治言論。 但凡是批判過稅收體系的,都是屬于重點排查對象,然后找出幾個品級足夠高,又正式上書彈劾稅制,試圖顛覆帝國現有統一農業稅、商稅,重回稅賦分開征收,展開徭役,恢復丁銀,鼓吹商稅不交或者三十稅一甚至五十一百稅一,還呼吁給士紳稅務優待的偽明余孽! 找出來后怎么辦? 直接調離原有職務,再安排到其他地方去名義上任職,實際上先閑置起來,免的影響各衙門的正常工作運轉,盡可能降低負面影響。 緊接著就該大督察院那邊上場了,讓他們的御史們找各種證據,找到就直接抓人,該殺的殺,該坐牢的坐牢! 要整頓吏治,要扭轉風氣,避免偽明余孽滲透、腐化大楚帝國的官場風氣,破壞帝國稅收國策,動搖帝國統治根基,郭全書知道直接給各地方衙門發一道公文是沒什么卵用的。 得先樹立幾個典型的案件,這樣各地方的吏務廳,吏務處還有各處督察院的御史們,才能跟著做,知道怎么做,如此才能掀起一場浩浩蕩蕩,同時確保大方向不錯處的吏治整頓。 必須狠狠的殺一批才能初步扭轉因為接納了大批偽明投誠官員、士紳讀書子弟所帶來的扭曲官場風氣。 而要徹底扭轉,郭全書估摸著要好些年了。 第384章 陳守林當官 就當大楚帝國陸軍在兩廣以及閩浙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金陵城內也是悄無聲息的掀起了一場針對性非常強的吏治整頓風暴。 但是,身處風暴之中的部分人卻是還不知道頭頂上的天空已經烏云密布了。 陳守林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的他還在為升官而高興,并因此而大宴賓客呢。 當然了,在宴請賓客的時候,順手收上一些賀禮也是很正常的,這些賀禮折合下來也能有個幾萬兩了,回頭剛好讓人帶回楚北老家購置商鋪等各類產業,充實他們陳家的根基。 看著禮單,陳守林面帶笑容! 不虧自己當初果斷投賊,哦,不,從龍了,自從在岳州從龍后,自己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從一個區區正八品的教瑜,變成正三品的司長。 而如今更是即將被被調任到水利部當右侍郎,從二品,吏務部那邊已經來人做過象征性的調查問詢了,不用幾天估計任命書也就下來了。 對于這個調職,陳守林是非常滿意的,雖然水利部在很多人看來只是弱勢部門,遠遠不如吏務部、工業部、稅務部等部門權重,但是他可是直接從司長這個職務上調任右侍郎的。 這可是屬于京官的直接調任,甚至都可以說直接連升兩級了。 只要在水利部右侍郎這個位置上稍微熬幾年,然后順勢進為左侍郎是極有機會的,再不濟也能外放到地方當巡撫。 這仕途啊,順暢的很。 再說了,別人只覺得水利部沒什么權利,在參務院里沒什么地位,但是水利部里的油水卻是一點都不少。 大楚帝國還是比較重視水利這些基礎設施的,諸多以工代賑的工程,很多其實都是地方上的水利設施建設工程,不管是防洪還是灌溉都是如此。 而既然有這么多工程,這過手的錢糧自然也少不了。 回頭自己好好cao作一二,這幾年右侍郎當下來,說不準又能給他們老陳家積攢一份價值數十萬兩的基業。 不過想到家業,陳守林又是對前些時候大哥送來的書信說什么農業稅太重了,他們家里原有的幾百畝土地,再加上去年陸續新購入的幾千畝土地,這農業稅可不是個小數字。 這收上來的佃租,交稅都得半數。 還有家里去年陸續新入手的幾家商行,同樣是納稅極重。 他大哥說,他們陳家去年辛辛苦苦,各產業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幾萬兩而已,但是交稅就要大幾千兩,到頭來他們陳家扣除各項開支后,到手的利潤也就幾千兩而已。 說什么一年辛辛苦苦,到頭來都給那些稅務番子做了嫁衣…… 想到每年交的大幾千銀子的稅,陳守林都是心痛的不得了。 他去年在外辛辛苦苦撈錢,也才撈了幾萬兩而已,結果那些稅務番子連嘴皮子都不用動,一紙納稅通知書發過來,就能坐收大幾千兩銀子。 這簡直是沒天理! 再加上年初的時候他的親軍因為漏交了點稅,就被那些稅務瘋狗們給狠狠的咬住,非要罰款兩萬多兩銀子…… 哪怕是自己親筆手書一封去找漢天府稅務廳說清都沒用,把他陳守林給氣的夠嗆。 如何苛政重稅,與民奪利,豈能長治久安? 而且一想到朝堂上很多人都是泥腿子出身,連文章都寫不利索的人,陳守林就深感任重而道遠。 這不把陳星凱那些泥腿子們拉下來,是不可能環還朝廷一個朗朗乾坤的。 不過拉人下馬這事還差了點,他自己現在也不過是一個從二品的弱勢部門右侍郎而已,而且還沒正式上任呢…… 所以暫時這事還不急,但是稅務苛政是斷然不能繼續這么下去的了,要不然,天底下多少良善之家要遭殃啊。 當即,他又想著寫一封彈劾稅制的折子了。 盡管他也知道這種折子送上去后就會石沉大海,但是有些事不去做,永遠都不會成功。 只要他堅持彈劾,再拉上其他同好們一起彈劾,遲早是能夠讓陛下改變主意的。 就在他斟酌著該怎么寫彈劾稅制的折子時,突然外面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陳守林微微皺眉,是什么人如此不懂規矩,看來這些外頭招募的仆人還是不行,不懂規矩,還是得手書一封,讓家里那邊派一群家生子過來。 外頭的急促腳步聲迅速接近,很快就到了書房門口,只見一個中年男子進來后就神色帶著慌張道:“老爺,不好了……” 陳守林當即冷喝道:“做事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往日我是怎么說的,要穩重,這是陳府,不是什么泥腿子的茅草屋!” 那中年男子彷佛沒有聽到訓斥一樣,而是繼續自顧自道:“老爺……外頭來了一群巡警,還有幾個御史……” 御史和巡警? 這兩者分開出現的話,陳守林都不會覺得奇怪。 但是合在一起出動的話,而且還是來自己府上,那么就讓陳守林有了很不好的預感。 他可是知道,國朝里的督察院和巡警,雖然都是屬于司法系統,但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部門。 巡警是屬于執法機構,尋常案件進行調查的時候,一般都是巡警們自行調查,就算要抓人需要找督察院開具逮捕令,但是巡警直接拿著逮捕令來抓人就行了,用不著那些御史們親自帶隊去抓人。 但是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針對官員的貪腐案件。 針對官員的貪腐案件,往往都會御史親自帶著一票巡警來抓人的,一開始其實也沒這規矩,主要是很多御史們把抓貪官當成了自己的政治資本,而上頭也認這個政治資本,反貪工作干的好的御史往往都升的特別快。 為了防止自己辛辛苦苦查案,然后被其他的御史們摘了桃子,搶走了功勞,所以就有御史親自帶人去抓人,以求在案件的卷宗上,從頭到尾都打上自己的烙印,哪怕是頂頭上司來了,也搶不走自己的功勞。 如此也就導致了,如今大楚帝國的御史們,在辦理官員案件的時候都會親自帶著巡警上門抓人。而現在…… 他的府上,卻是來了御史和巡警! 而最關鍵的是,偌大的陳府里上百號人,只有他陳守林一個人是當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