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節
并且命令之下,能無視外界所有事物,依舊機械而古板的執行自己的戰術動作。 羅志學不知道后世現代戰爭里的士兵們是怎么訓練的,或者對士兵們有什么具體的要求。 但是羅志學經過這幾年的帶兵打仗的經驗,卻是得出了一些自己的體會。 在他看來,雙方大軍廝殺的時候,士兵個人的戰斗技巧這些并不是很重要,因為大規模列隊廝殺的時候,士兵個人武義強一點弱一點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 真正重要的是陣型。 無陣不成軍,這對于冷兵器軍隊如此,對楚軍目前的火器和冷兵器混合的軍隊也同樣如此,而對于第十師這種采用遂發步槍的新式軍隊而言,更是如此。 因為新式軍隊的隊形更加單薄,往往只有三排或者干脆就只有兩排。 一旦陣型有所動亂,那么就會出現漏洞進而導致整條戰列線的崩潰。 而要想組成陣型,并且要讓士兵們隨著軍官的命令進行陣型上的變化,除了對士兵們熟悉陣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讓士兵們堅決服從命令。 讓你上前一步,就絕對不能上前兩步。 讓你退走兩步,就絕對不上原地不動。 如此才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陣型上的及時變化,并且依舊能夠維持完整的陣型。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能及時變換陣型,并且維持陣型的完整,這意味著可以在戰場上可以根據形勢靈活機動、變陣,避免己方的弱點被敵軍,尤其是被敵軍騎兵給抓住。 要知道楚軍之前明軍在野外的多次會戰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家騎兵進行機動,迫使明軍變陣的時候,明軍變陣不及時,應對不當,最終出現漏洞,被楚軍的騎兵抓住了機會上去一陣猛打,最終導致了整個陣型出現漏洞,被楚軍主力步兵壓上去后徹底擊潰。 除了這一點外,還要求士兵們在遭到敵軍各種遠程火力打擊的時候,依舊能夠維持陣型。 前頭死傷了一個,那么后排的就要及時補上,那么前頭死傷的戰友還在痛苦哀嚎著,也要做到視而不見,直接上去補位。 而這對士兵們的紀律要求非常高。 紀律稍微差一些,那么就很容易讓士兵們裹足不前,最終導致陣型的崩潰。 之前,楚軍在訓練新兵的時候,就格外強調紀律性,只不過能做到這個一點的楚軍部隊并不多。 守備軍就不說了,雖然楚軍里的守備軍士氣比明軍士氣高了一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的紀律性會好多少,稍微傷亡大一點,該崩潰的還是得崩潰。 只能說,他們對傷亡的承受能力要比明軍強一些,但是也強的有限。 主力部隊里,則是各部隊有所不同,差距也比較大。 強悍的第一師要好得多,至于其他部隊嘛,則是要稍微差一些,部分新編練的部隊甚至也沒比守備軍好到那里去,比如在合肥一線作戰的第八師,表現就不算很好。 第一師能夠成為楚軍里的頭號王牌部隊,戰斗力甚至超過第一近衛師,那可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裝備更好,士兵的體能更好之類的,而是第一師里的士兵接受的訓練時間更長,經歷過的戰斗更多,他們的紀律性更好,面對傷亡的時候承受能力也更高。這么說吧,第一師和第八師擺開來對打。 前期雙方的傷亡肯定是差不多的,因為雙方的武器裝備差不多,殺傷能力也能差不多。 但是當傷亡到了一定程度后,首先崩潰的肯定是第八師,而不會是第一師。 當第八師的陣型崩潰之后,那么第一師就會迅速擴大戰果,最終獲得整個戰斗的勝利,并且最后的傷亡比例還會比較夸張。 而現在,羅志學在眼前的這支不久前還掛著暫編第五混成營番號,現在已經改稱第十師的數百士兵們。 羅志學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第一師那種精銳士兵的影子。 不,不僅僅是影子,甚至在紀律性上更勝一籌。 這些士兵們,雖然看上去似乎沒有第一師里的士兵們那么精銳,個人作戰技巧,勇氣之類的東西要差一截,但是在紀律上對比第一師的士兵,更勝一籌。 而這,就足夠了! 羅志學此時站起來,而陪同他一起觀看演習的其他幾個陸海軍高級將領也都是看出來了門道。 這個暫編第五混成營,不,是第十師的士兵們有點東西。 最后,眾人,包括羅志學都把目光落在了原第五混成營營長,現第十師副師長季寶林準將。 羅志學首先開口到:”季愛卿,這兵練的不錯,看樣子你是下了苦功夫的,辛苦了?!?/br> 聽到羅志學親自出口夸獎,季寶林當即上前行軍禮,隨即低頭恭敬道:“為君分憂乃微臣應當做的分內事,不辛苦!” 羅志學呵呵一笑:“朕以前也是親自練過兵的,這天天在訓練場上待著,怎么不辛苦?!?/br> “行了,也別多說什么客套話了,回頭你把練兵的心得寫上一份讓其他人都看一看!” 隨即他又對身邊的徐志賢道:“你回頭再組織一個討論會,針對這個第五混成營的訓練方法進行一次專門的研討!” 說著,羅志學又掃視了一眼其他將領們,這才繼續道:“討論什么?服從命令!” “無陣不成軍,而陣型來源于紀律,自古強軍莫不是軍紀優良之軍!” “而紀律怎么來?是對命令的絕對服從!” “服從命令,乃軍人之天職,是最基礎,最核心的一點!” 羅志學現場做了一番簡單的說話后,再一次強調了服從命令的重要性,下頭的一票將領們,哪怕是海軍那邊的幾個將領也都是低著頭靜靜聽著。 有心思靈活的人,已經是開始琢磨著該怎么在這上面做出成績了獲得羅志學的認可了。 畢竟陛下都在今天這個場合里,正兒八經的提出來了這些,這等于是直接告訴了一票武將們,這就是一條升官發財的捷徑,只要做出成績來了,那么以陛下對待有功臣子的態度,那么絕對是有大好處的。 這一點,季寶林也很清楚,所以現在的他表面上一副恭敬聆聽的模樣,但實際上內心里已經笑開了花。 他可沒有想到,自己誤打誤撞練出來的一群古板新兵,竟然會引來陛下這么大的重視。 其實把這些士兵們練成一副呆木頭的樣子,并不是他的本意。 上半年他奉命擔任第五混成營的營長,摸索使用遂發步槍的各種戰術之類的。 當時為了能夠更好的摸索燧發槍的cao作方式以及新式戰術,避免讓士兵們帶上一些原來使用火繩槍的習慣動作。 第五混成營里的士兵們都是清一色挑選的新兵,而軍官們,尤其是負責基層的各哨官,副哨官,隊長之類的軍官,全都是從軍官學堂里分配過來的畢業生。 說白了就是一群新兵蛋子加上一群新手軍官。 這些新手軍官還沒有經過現實的打擊,訓練起來刻板的很,基本完全是按照書本上去訓練的,而且執行的非常到位。 連列隊的時候距離是多少,抬腿角度是多少,走一步具體多遠,聽到某個口號走多少步之類的都進行了務必詳細的規定。 總之就是按照書本制定了眾多的條條框框,連士兵們吃飯、洗澡所需的時間都進行了規定…… 然后練著練著,這些士兵們也就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是服從命令了,但是卻沒有了作戰自主性。 一旦沒有軍官指揮,士兵們就會陷入極度的茫然,根本不可能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甚至連逃跑都不會逃…… 你問他為啥不跑,人家會來一句:我沒收到逃跑的命令…… 簡單來說,就是一群滿腦子想當然的榆木腦袋們練出來了一群只知道命令,甚至對服從命令形成了本能,失去了作戰自主性的士兵。 第358章 明廷君臣 十一月的紫禁城,早已經覆蓋了厚厚的積雪。 厚實的白雪不單單帶來了寒氣,同樣也掩埋了紫禁城里的諸多骯臟。 大殿內,一群大臣們低著頭,在他們的上頭,則是正在咆哮的崇禎。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 “去年的時候,都是怎么跟朕說的,說是楚賊固然能囂張一時,但是遲早是能剿滅的,更是能夠扼制在楚北之地的!” “但是年初楚南丟了,九江也丟了,安慶也沒了!” “好,哪怕是丟了九江,丟了安慶,朕還是信任你們的?!?/br> “但是現在,金陵城都丟了,那可是祖宗基業所在,太祖陵寢所在,如今盡陷于楚賊之手,你們讓朕以后如何去見列祖列宗?” “還有那范景文,他以為死了就行?朕讓他鎮守金陵,拱衛江南,結果楚賊來襲,直接一死了之?!?/br> “他以為自殺了就是忠義?開天大的玩笑,傳旨,范景文丟城失地,畏罪自殺,罪當滅族!” “還有李元魁那個王八蛋,以工部右侍郎之尊,竟敢投賊當叛徒,傳旨下去滅其族?!?/br> “浙江巡撫喻思恂擁兵不出,坐視江南局勢敗壞,貶三級!” 說完了,還保留了最后一絲理智的崇禎總算知道這種情況下,浙江巡撫怕是不好換人了,當即又加了句:“勒令其戴罪立功,否則定斬不饒!” 崇禎一個人在上頭咆哮著! 下頭的大臣們一個個都是低著頭不敢說話。 至于內心里想什么,那就沒人知道了。 而且肯定不止一個人心里埋怨著崇禎:還不都是你這傻叉亂搞,人家王家禎雖然丟了九江,丟了湖口,但是當時那個情況下,你干嘛撤了王家禎啊,你讓王家禎戴罪立功的話,說不準還能蹦跶一會。 局勢如此動蕩之下,把王家禎干掉,臨時換上一個連場子都鎮不住的范景文…… 這不是把本來就敗壞的江南局勢徹底往火坑里推嘛! 而這么想的他們,可從來不會去想,偌大的明王朝為什么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崇禎省吃儉用掏出來,用來抗擊東擄,圍剿楚賊的錢糧,被他們貪腐克扣了多少。 戶部里一年幾百萬兩銀子,多少進入了朝堂上眾多大臣們的私人腰包,有多少真正進入了前線將士。 很多不要臉的人,總習慣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覺得自己是無辜的。 而如今朝堂上的這一票官員們,絕對是不要臉群體里的佼佼者。 所以,他們沒錯,錯的都是崇禎。 崇禎因為金陵城陷落的消息而暴怒,而因為受到牽連的官員自然不在少數。 已經自殺的范景文都是被崇禎拉出來鞭尸,下旨對范家抄家滅族。 浙江巡撫也是受到了牽連,被貶官三級戴罪立功,責令他火速出兵應天府,反攻金陵城云云。 連帶鳳陽巡撫朱大典也是再一次被下旨責罵,責令他速速派兵南下滅賊云云。 京畿之中也有不少大臣受到了牽連。 但是這些,對于江南敗壞的局勢而言實際上沒有半點作用。 真正有用的還是崇禎下令山東巡撫,漕運總督乃至部分薊遼邊軍火速南下參與圍剿楚賊。 同樣又讓最近表現還算不錯的孫傳庭、位于河南一帶的左良玉帶兵反攻楚北各地。 但是這些措施短時間內很難看見什么成效,甚至都無法給楚軍造成什么實際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