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節
”要是以后仗都能這么打,那可就輕松了!” 聽到說炮彈,一旁的軍械部常務副部長鐘文平少將則是板著臉道:“以后還想這么打?這絕無不可能!” “打一個堡壘就用掉一場大規模戰役的彈藥量,虧你們也想得出來,這種程度的炮擊但凡多幾次,我們的彈藥儲備就會徹底耗完?!?/br> “打完了炮彈,到時候你們就拿著火炮和偽明拼槍刺去吧!” 聽到鐘文平這么說,一旁的徐志賢呵呵一笑,卻是也沒生氣。 這鐘文平看似說話不客氣,但徐志賢也知道他的難處,這會恐怕憋著一肚子氣,沒必要和他一般見識?!?/br> 不對,不僅僅徐志賢,現在全軍上下所有高級將領們都知道鐘文平的難處…… 原本預計能至少用到打下金陵城,甚至打到海邊去的彈藥儲備,但是開戰頭兩天,就打掉了兩成彈藥,這對于后勤部來說幾乎是噩夢! 如果不是徐志賢和張馬林等一票野戰將領們,幾乎是拍著胸脯說,頂多就是頭一兩天彈藥消耗大,往后幾天彈藥消耗會降低下來,昨天的時候,鐘文平都要強制削減炮兵部隊的彈藥供應了。 昨天晚上御前戰略會議的時候,徐志賢和張馬林等人又是反復強調攻打三號大型堡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擠出來一大批彈藥用于對三號大型堡壘實施遠超城規的炮擊。 甚至還和鐘文平算賬:通過遠超城規的彈藥消耗,直接把三號大型堡壘摧毀并拿下,就能早早拿下九江城,甚至其他幾個大型堡壘都不用打,對方要么投降,要么等死,那些堡壘里可沒多少糧草儲備,一旦大后方九江城都被楚軍奪取了,隨便圍困半個月估計都得投降或者餓死。 這樣一來,彈藥總消耗反而會更小一些。 鐘文平自然是堅決反對! 打著節省彈藥的旗號找老子要更多的彈藥,這簡直是扯淡! 但是,最后還是徐志賢和張馬林的作戰計劃獲得了羅志學的認可! 羅志學覺得長痛不如短痛,如此磨磨蹭蹭天天都要打出去這么多彈藥,不如一次性來一次狠的,直接把對面打愣了,然后迅速拿下九江城,免的戰事久拖影響大局,甚至到時候耗費還會更大。 于是乎,鐘文平只能是很苦逼的答應了下來。 然后他連夜帶著一群后勤軍官們調整彈藥供應計劃,這彈藥供應都是有計劃的,不僅僅彈藥儲備有限,這運力也是有限的,如今突然要擠出來大批額外的彈藥用來打三號大型堡壘。 后勤部這邊幾乎就要調整整個彈藥供應計劃,比如提前把更多的彈藥從瑞昌城起運到九江前線。 而抽調了更多的馬車和民夫運輸炮彈后,原預定用來運輸糧食以及其他軍需物資的運力就會被擠占了,所以后勤部又得想辦法增加運力。 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容不得鐘文平絲毫大意! 為此鐘文平一大早就派人緊急趕回大武昌,把相關消息匯報給金陵城的后勤部部長于修杰,催著自家部長火速再增援一批彈藥過來。 后勤部部長于修杰,作為掌管整個帝國陸軍各種后勤供應的他,自然不能輕易離開,需要坐鎮京師武昌,協調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供應到前線去。 而作為后勤部的二號實權人物,后勤部常務副部長鐘文平少將,則是隨駕東征,負責東征后勤事宜。 從權利上看,這東征大軍的彈藥供應都是鐘文平管著,似乎位高權重。 但是也正是因為全軍的彈藥都歸他管,所以責任也是龐大無比,這打著打著要是沒彈藥了,陛下會對誰問責? 肯定是對他鐘文平的。 到時候可沒人會記得前期前線將領們把大片大片的彈藥不要錢一樣隨便打,這些將領們估計到頭來還會倒打一耙:你傻啊,我隨便說兩句要彈藥你就給我啊……我還要你老婆呢,你給嗎? 限制部隊彈藥消耗,確保整體彈藥供應安全,協調各部彈藥供應,重點保障優先部隊等等,這些都是屬于后勤部的責任。所以,前線彈藥一旦供應不上,責任就在他鐘文平身上,而不會是那些制定了大手大腳作戰計劃的野戰將領們身上。 徐志賢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對鐘文平的怨氣也能理解,這個時候自然也不會拿著參務大臣的名頭去壓他。 徐志賢等臣子們討論著的時候,羅志學也是拿著一具單筒望遠鏡觀察著戰場! 有些灰蒙蒙的望遠鏡視線里,三號大型堡壘已經化為一片廢墟,同時三號堡壘的遠處的也開始陸續遭到了楚軍的火炮炮擊。 包括臨近的一個座被楚軍標號為九號堡壘的大型堡壘,九號大型堡壘也是和三號大型堡壘和一樣,屬于大型的多面堡。 此時楚軍的火炮已經開始對九號大型堡壘進行壓制性炮擊,防止該堡壘的明軍出兵救援三號大型堡壘。 同時三號大型堡壘的背后,也就是城墻方向,也是遭到了楚軍的炮擊。 楚軍的火炮已經開始延伸,對三號大型堡壘的后方以及南方進行延伸炮擊,目的自然是為了阻攔明軍援兵。 以更好的掩護自家步兵的進攻! 因為這個時候,第六師下屬之第十二旅的兩個團,已經是正式發動了進攻! 兩個步兵團所屬的精銳突擊哨最先沖上去,這兩個突擊哨都是列出了典型的鴛鴦陣,有長矛手、火槍手、刀盾手。 隨同突擊哨之后的則是各營下屬的刀盾哨,各營下屬的刀盾哨,戰術方面其實和突擊部隊沒啥區別,都是采用鴛鴦陣為主,當然更多時候真正打起來也顧不上什么陣型,直接就是一場混戰! 兩個突擊哨,再加上六個刀盾哨! 一個八個哨就是楚軍這一次進攻三號大型堡壘的先頭了,他們需要為后方主力步兵打開通道,肅清障礙物等,同時敵軍如果沒有大規模列隊反擊的話,他們就會直接殺入三號大型堡壘,和敵人進行混戰。 至于說兩個步兵團的大量長矛哨、火槍手,他們此時都是列隊前進,因為距離比較近,所以一開始就是列出了橫隊向前推進。 這一場攻堅戰斗,楚軍第六師第十二旅的戰術很簡單,以精銳突擊哨、各營刀盾哨以比較散開的鴛鴦陣打頭陣,并且攜帶部分十八斤臼炮甚至兩斤半野戰炮,破壞敵軍堡壘前方的障礙物,乃至到沖上堡壘進行混戰。 而主力步兵落后一步,采取密集隊形快速推進,為散兵部隊提供火力掩護,更重要的是防備敵軍預備隊發動反擊。 因為此時此刻,突擊哨、刀盾哨這些前頭部隊,看似有什么鴛鴦陣,但實際上對于真正的密集陣型而言,這鴛鴦陣和沒陣型也沒啥區別……嚴重缺乏陣型厚度以及密度。 如果敵軍此時集結大量兵力以密集隊形發起突然反擊的話,分分鐘要被打爆…… 而這個時候,這些散兵門就需要及時向兩側退走,讓后方主力步兵隊列迎上去了。 戰爭嘛,環環相扣,各兵種,部隊相互配合才能打下去,單靠一個兵種,一個戰術打仗是不可能的。 楚軍這邊動用了大量兵力發動猛攻! 灰壓壓的士兵幾乎鋪滿了山頭! 這一幕,羅志學通過手中的單筒望遠鏡看在了眼里,就是有點模糊…… 隨即,羅志學放下了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再看向前方戰場,這就清楚多了。 唉,這望遠鏡還是不靠譜,雖然倍數放大了,但是清晰度太渣,頂多能看個大概,看來回頭還是要找一批眼鏡工匠專門打造更好的望遠鏡出來! 羅志學一邊收起望遠鏡一邊想著。 他手中的這具望遠鏡,并不是大楚帝國自產的,而是從楚王府的倉庫里翻出來的。 至于為什么這種算是典型軍事裝備的東西,不在將領手中,而是在王府倉庫了蒙塵。 鬼知道呢。 反正羅志學從統計的珍玩列表里,看到了有‘千里鏡’這玩意后,就讓人拿過來,后來又傳令下去,把繳獲的千里鏡都找出來,然后發放給各將領使用。 只是繳獲的這些千里鏡,在羅志學看來都不咋地,雖然能看的比較遠,但是總歸是有些模糊,距離如果不是太遠的話,還不如rou眼直接看呢。 倒是還有一具大型的單筒望遠鏡能看的比較遠,然而那玩意太大,作為艦載望遠鏡很適合,但是給陸軍將領用就不太靠譜了。 想到這,羅志學干脆吩咐了身旁的一個侍讀:“回頭你給工業部那邊傳個話,讓他們召集一批眼鏡工匠,打造一批高精度的望遠鏡,嗯,也就是千里鏡以供各將領偵查敵情所用?!?/br> 望遠鏡這東西,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務了,天啟年間就從歐洲傳入了華夏地區,只是剛開始的時候這玩意還比較貴,大多還是作為權貴們的珍藏玩物,軍事上應用也只局限于少數高級將領,距離普及還是有些極大距離的。 羅志學也沒想過給低級軍官們人手一個望遠鏡,但是好歹讓那些團長以上的將領們人手一個吧。 不過就算這樣,對望遠鏡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光靠繳獲和外購可沒這么多,所以召集工匠自行生產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 就當羅志學帶著一群高級文武官員們,觀看著三號大型堡壘的戰事事,史可法也是冒著被炮擊的危險,上到了西城墻。 他沒敢帶著人去比較顯眼的西城門樓,也沒去始終遭到楚軍火炮重點照顧的炮兵陣地一帶,而是在城門樓附近一段不起眼的城墻,透過城垛的空隙看向城外。 三號大型堡壘,距離城墻大約六十多丈遠,距離史可法此刻所在的城墻段更遠一些,大約有八九十丈左右。 因為有著微風的緣故,堡壘上的硝煙和煙塵已經逐漸散去,已經可以讓史可法初步看清楚三號大型堡壘的情況了。 而當史可法看到了三號大型堡壘的情況后,差點都沒能站穩! 原本以為堅不可摧,甚至比城墻本身更難被摧毀的三號大型堡壘已經徹底化為了一片廢墟,堡壘的一個角甚至都坍塌了。 堡壘頂部的眾多沙袋工事倒是還在,但是面向楚軍的一面工事已經坍塌,頂部加蓋工事直接把火炮所淹沒。 而且還有不少死傷者和碎石沙土被掩蓋在廢墟里。 堡壘四周的壕溝看起來好一點,但是內部同樣有眾多死傷者躺著。 堡壘前方的眾多距馬,木樁等障礙物也是被大量摧毀。 哪怕是還沒有得到任何的報告,但是光是這么看,史可法就知道傷亡肯定小不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部署其中的大量火炮被摧毀了。 而三號大型堡壘的前方,是一片灰壓壓的楚賊正在沖上來。 光靠三號大型堡壘幸存下來的殘兵敗將,肯定是要完蛋了。 史可法穩住腳步,連續幾次深呼吸后到:“讓趙僉事率新標軍前軍發起反擊!” “絕對不能讓賊軍殺過來,否則西城墻難保,九江危矣!” 史可法這邊做出安排的時候,第十二旅的前頭部隊之一,第二十四步兵團突擊哨,也就是宋上尉率領的突擊哨已經殺到了三號大型堡壘的前方。 他們并沒有去破壞那些障礙物,那是后續各刀盾哨們的任務,作為突擊隊,他們的任務是第一時間殺上去,突破明軍的壕溝防線,然后再殺上堡壘內部。 堡壘內幸存的明軍此時已經亂作一團,如果不是駐防這個大型堡壘里的一千多明軍里,有一個營,大約五百多人的新標軍作為骨干,遭到如此猛烈的炮擊后,這些明軍估計早就撒腳丫子跑路了。 饒是如此,他們也因為傷亡慘重,并且遭到猛烈炮擊后心驚膽顫,士氣大跌而難以阻止起來有組織的反抗,只能是各自為戰的零星反抗。 對此,宋上尉沒有絲毫的猶豫,甚至都沒有等后續的刀盾哨支援上來,直接就下令發起了突擊。 不多久,宋上尉就隨同麾下的將士們,殺入了堡壘外圍的北面戰壕。 此時戰壕內一片狼藉,有著不少被臼炮炸死炸傷的明軍死傷者還躺在壕溝里,有摧毀的木箱,傾倒的短炮等等。 還有一些反應過來的明軍試圖抵抗! 但是他們根本就擋不住如狼似虎的突擊隊,不一會,死傷了十多人后,剩下殘存的數十名明軍士兵一哄而散,朝著后方跑去了。 宋上尉提刀環顧四周,看見后頭的一個刀盾哨也跟上來后,緊接著下令道:“突擊隊,繼續隨本官突擊,沖上去搶占堡壘!” 當宋上尉帶著突擊隊一馬當先,沖向堡壘核心的時候,第二十四步兵團下屬的三個刀盾哨也陸續從北側壕溝進入戰場,他們一邊繼續向壕溝兩側延伸作戰,一邊跟上突擊哨的步伐,以隨時支援突擊哨。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隊明軍從附近的九號大型堡壘沖了出來,同時三號堡壘內部又沖出來了三百多人。 這近千人明軍手持火槍和長矛,一看就知道是新標軍! 他們還列出了楚軍非常熟悉的標準的線列陣型:中間長矛,兩側火槍手以及兩斤半野戰炮。 他們想要依靠密集隊形直接對進攻三號大型堡壘的楚軍各散兵發動反擊。 然而明軍試圖攻擊各散兵哨的時候,楚軍第二十三步兵團也朝著他們快速迎了上去。 面對楚軍主力隊列來襲,這支新標軍不得不停下步伐,然后面向楚軍隊列整隊。 不出意外,這支明軍新標軍,將會和第二十三步兵團爆發一場標準的線列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