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下游渠道收稅成本太高,難度太大,而且很容易引起民眾的反彈,還不如放棄下游,直接在中上游加稅呢…… 這就是間接稅收了。 怎么說呢,以目前大楚帝國里大力扶持并培養的紡織行業為例子,稅務部幾乎會對紡織業的原料,加工,運輸,渠道銷售等所有企業參與的環節里進行收稅。 但是到了最終端的零售環節里,看似也有零售店鋪的營業稅等稅收,但實際上是流于表面,幾乎所有的街邊小店都不會老老實實的上報自己的真實銷售額并納稅。 然而對這種小店鋪的稅收是很難的,因為稅務部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對如此海量的零售行業進行全面監管。 別說在十七世紀的古代了,哪怕是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國家里,幾乎所有國家都沒能力對小額現金交易進行監管并收稅。 而在大楚帝國稅務部針對這種問題,干脆直接在中上游階段,直接把下游的稅也給收了…… 畢竟找普通零售商家稅收是不現實的,但是找工廠收稅那就容易多了。 這就是稅務部提出來的加強間接稅收,減輕小商家負擔的真實理由了。 而根據稅務部提交的方案,他們預估采取一系列新措施后,工商稅的稅收數額,將會在現有工商稅的基礎上,增加大約十五個百分點左右。 說白了就是加稅…… 但是大楚帝國的這一次加稅,普通人是不太可能察覺到的。 畢竟稅務部根本不會在零售終端,或者面向個人提稅,甚至都不會在外界大規模公布,就算是公布,也會只公布并宣揚減免小商家稅額政策…… 普通人的感覺就是,一些生活物資,比如布匹的價格可能漲了那么一點點。 而且大概率會認為那些商家們太黑心,死要錢漲價…… 稅務部方面的陳星凱提出這加強間接稅收的時候,得意洋洋的道:“此舉不但能為帝國增稅數以百萬級,更不會引起民眾反彈,也不會影響民生……” 此時一旁的吏務部郭全書尚書看著一副得意洋洋的陳星凱,內心不由得暗嘆:“偽明的橫征暴斂和你們稅務部比起來,那是小孩子過家家,不值一提??!” 第289章 陷巴陵 就當羅志學還在臨湘城東郊營地里的,帶著一群文官們商量著該怎么籌集軍費的時候,楚軍各部的軍事行動還在進行著。 部分主力殺入臨湘城,并粉碎了城內的主要抵抗后,各部主力很快就從城內退了出來,只留下了第六守備師的部隊。 第六守備師的一個旅進入了城區持續進行肅清作戰,另外一個旅則是負責城外的秩序,同時接受并監管上萬人的戰俘。 按照參謀部的預計,臨湘城內的肅清作戰預計還會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里,第六守備師將會對臨湘城內進行刮地皮一樣的搜索肅清,劃分片區,挨家挨戶的上門搜查,以肅清各種殘兵潰兵以及頑抗力量。 同時針對戰俘的整編行動也會同步展開,軍政部已經派遣相關官員進入臨時戰俘營,對上萬人的戰俘進行初步篩選。 還是老規矩,先把自愿加入楚軍的,身體條件過關的戰俘挑選出來,剩下的人或是繼續關在戰俘營里,或者是挑選出來并入屯墾營、建筑營,運輸營等非武裝軍事化管理建制內。 經過初步挑選后,軍政部會把初步挑選出來的人進行細分挑選,經過第二輪挑選合格的兵員,才會被編入守備軍之內。 臨湘城后續的肅清作戰以及戰俘整編,這些事情都已經和各主力部隊沒什么關系了。 如今各主力部隊已經開始陸續西進,繼續自己的下一步作戰任務。 行動最為快速的乃是第一騎兵旅以及三個師屬騎兵團,再加上近衛軍一個旅。 他們之前的部分兵力,在持續追擊明軍臨湘潰兵的時候,已經是西進了十多公里了。 等到第二天,西進各部休整完畢后繼續前進。 主力部隊第五師聯通第八守備師,聯通第一臼炮團轉道西進,直奔岳州府府治巴陵城。 而第一騎兵旅、近衛師之第一旅以及部分所屬部隊則是南下殺向土門鎮,該近衛軍旅的任務是攻占土門鎮,同時掌控微水流域,切斷長沙和巴陵的聯系。 而羅志學率領近衛師第二旅、第二臼炮團則是在后方緩慢前進,他們的任務是充當戰略預備隊,同時也是為了護送大量的后勤物資。 第六守備師,則是暫時留守臨湘,控衛大后方,同時彈壓并整編上萬戰俘。 羅志學已經下了命令,后續第六守備師將會一分為二,以第六守備師之第第十一守備旅為基礎,擴編為新第六守備師。第六守備師之第十二守備旅為核心,擴編為新第九守備師。 目前臨湘那邊的合格戰俘兵員預估只有四千人左右還不夠,后續想要這兩個守備師繼續滿編,還得再從岳州等其他戰場上俘虜的戰俘里挑選人員進行補充。 根據羅志學的命令,楚軍各部行動迅速。 當天下午時分,前鋒第一騎兵旅就殺到了土門鎮,這個地方也不算什么正式的城池,只不過是一個大一些的集鎮而已,根本就沒有像樣的防御工事。 倒是當地駐防的明軍不少,有大約千余人。 這地方乃是微水沿河的重要節點,因此明軍才會在這里部署兵力,也是第一騎兵旅等楚軍部隊第一時間把目標對準這里的原因。 土門鎮里的明軍看見大隊楚軍殺過來,并且擺出了好幾門火炮進行轟擊的時候,本來就已經軍心動搖,士氣幾乎為零的明軍士兵,當場就潰散了。 昨天的時候,臨湘戰敗的消息實際上就傳到了土門鎮,這些明軍沒在昨天的時候直接一哄而散,而是在堅持了一天,等到楚軍真正殺到眼前的時候才一哄而散,已經算是很給楊嗣昌面子了。 誰讓他們都是一些普通衛所兵,其中戰兵只有區區數十人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拿過上頭拔給的錢糧了,日常食用的糧食那都是他們自力更生搶來的。 上頭都不管他們死活了,他們自然也不會為楊嗣昌他們賣命。 土門鎮千余人守軍一哄而散后,第一騎兵旅也算是創造了他們自身的歷史。 他們首次攻占了一座城池。 哪怕只是一座稍微大一點的集鎮,連縣城都不是。 但是這對于一支純騎兵部隊來說也很難得了。 第一騎兵旅自從成立之后,其作戰任務大多是充當前鋒偵查、追擊敵軍潰兵,和敵軍騎兵交鋒。 直接攻克一個地方,這還是頭一回呢。 不是沒這個能力,而是沒這必要。 畢竟他們是騎兵,攻城不是他們的強項。 同時騎兵對于楚軍而言非常重要,羅志學腦子哪怕犯抽了,也不可能動用寶貴的騎兵去當炮灰攻城啊。 第一騎兵旅那邊也沒想著玩什么強攻,只是想著來都來了,而且友軍距離還有些距離,同時自己也帶了六門兩斤半野戰炮。 這試著打幾輪火炮總該是沒什么問題呢。 但是沒想到,這剛打了幾輪火炮,對面的守軍自己就跑了。 如此情況下,這要是再不進去土門鎮,就顯得第一騎兵旅矯情了。 最終,也就出現了第一騎兵旅拿下了土門鎮這種事。 這讓騎兵總監兼任第一騎兵旅旅長王瞎子很高興。這就是他苦苦追求的騎兵獨立作戰能力啊,如果不是帶了幾門火炮過來,那么這么容易把守軍給嚇跑啊。 —— 第一騎兵旅行動順利的時候,其他兩支騎兵部隊,也就是第五師屬騎兵團以及第八守備騎兵營也是順利殺到了巴陵城郊外。 只不過這股騎兵部隊就沒敢直接對把凌城發起進攻了,而是在外圍游走,采取的是切斷巴陵城和外圍的聯系。 根據楚軍的情報,巴陵城內也有大幾千明軍駐防的的,這些人對楚軍主力部隊來說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一支只有大幾百騎規模的半吊子騎兵來說就比較勉強了。 用隨軍攜帶的幾門兩斤半野戰炮象征性的開了幾炮后,見城內的明軍沒啥反應,干脆也就主動退卻到外圍駐防了。 至于直接強攻巴陵,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這八百多都是半吊子騎兵,對于楚軍而言也是很寶貴的,那里會輕易折損在攻城戰里啊。 要說攻城用的炮灰部隊,楚軍里有大把守備部隊可用呢,實在不行直接動用主力部隊里的步兵也是可以的。 用騎兵攻城,除非腦子燒壞了。 八百騎兵先行抵達巴陵城郊外,后方更多的第五師以及第八守備師的兵力正在趕來的路上。 于此同時,巴陵城內則是進入了恐慌無比的氣氛里。 今天早上的時候,巴陵城內就已經得知了臨湘城破的消息了。 消息傳來后,今天白天里就已經有眾多士紳們舉家出逃了,不僅僅是普通士紳大戶,還有眾多官員的家眷們乃至官員本身都在出逃的行列。 先是權貴士紳們,等到下午時分,很多普通市民們也得知了消息開始出逃了。 而士兵們也開始動搖,出現了逃兵現象。 不是他們擔心怕事,而是楚賊之強悍實在讓人懼怕。 這要是換了高迎祥等流賊過來,他們這些士紳權貴乃至普通市民們,是肯定不會跑出城的,相反,他們還會往城池,尤其是大城池里涌入,以試圖躲避戰火。 流賊殺來的時候,在外頭可是危險重重,很容易就會丟掉小命。 這躲進城池里就安全多了,因為那些流賊們普遍缺乏攻城能力。 但是遇上楚賊殺過來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又截然不同、 首先,楚賊講規矩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人們知道楚賊那邊,也是有皇帝有朝廷的正規軍,打過來是和明廷爭奪天下,并不會和那些流賊們一樣,打過來就直接洗劫鄉野,挾裹青壯。 相反,楚軍往往還會肅清各種逃兵匪徒,維持當地治安。 因此在楚軍殺過來的時候,其實在農村地區里待著還是挺安全的,嗯,前提是別反抗,要交稅…… 反倒是在城市里待著更危險。 首先是楚軍攻城特別有一套,甭管是漢陽還是武昌,又或者是前線堅城臨湘,人家楚軍說打下來就打下來了。 這城池擋不住楚賊的時候,那么躲在城池里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同時躲在城內的時候,很容易被城內的官府進行各種征召,士紳大戶們會被要求攤派錢糧,普通市民青壯會被抓壯丁上城頭守城。 攻城過程里,人家楚軍也不會有什么顧忌,火炮可是一直打的,也不會說刻意避免城內的普通居民區。 因為這年頭的大部分城池面積其實都挺小的,城墻后往往就是大片民宅了。 嗯,甚至大部分城池在城墻前方都已經有眾多民宅了。 盡管大部分城池規劃的時候,城墻外都是空地,但是在漫長的歲月里,因為城內地方不夠大,建筑往往都會向外延伸,時間一場,城墻外面也會出現大量建筑,進一步發展,可能就會出現附城了。 之前楚軍攻打武昌的時候,前期的很多戰斗其實都是在城墻外的區域里爆發的,這些地方也是有大片建筑的,為了進攻方便,楚軍連拆帶燒,摧毀了大片的城外建筑呢。 至于臨湘城外的突出部戰役里更是如此。 如此情況下,戰爭不可避免會對普通人造成影響。 當楚軍即將殺過來,有點腦子的人基本都提前開溜了。 甭管明軍勝還是楚軍勝,總之先跑路躲起來是沒錯的。 就在這種人心惶惶的背景下,第二天第五師的步兵部隊抵達,并對巴陵城展開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