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節
但是,楚軍現在一共也就百來門青銅野戰炮。 為什么這么少?是因為大楚帝國賣不起? 不可能的! 純粹是因為兵工廠產能有限而已。 火炮問題,將會是后續限制楚軍戰斗力提升的一大因素,至少在漢天兵工廠全面量產之前是如此。 這也是為什么大楚帝國要投入巨資,建設漢天兵工廠以及一系列配套工程的緣故。 大楚帝國現在是有錢,但有錢也買不到更多火炮…… 其實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楊嗣昌那邊,楊嗣昌再窮,人家也可以搜刮出來幾十萬兩銀子來,但是現在楊嗣昌手底下的新式兩斤半野戰炮也就這么點而已。不是買不起,而是他找不到更多的熟練造炮工匠。 熟練造炮工匠就這么點,你再有錢都無法在短時間里提升太大的產能。 —— 一場臨湘大戰下來,需要的火炮數量太多,同時損耗不小,同樣的,彈藥的消耗也是非??峙?。 徐志賢帶著憂心道:“我們在臨湘東郊囤積的炮彈本來應該是夠拿下整個楚南的,但是臨湘一戰里,我們打出去的炮彈已經占據了總數的半數?!?/br> “后邊還要打岳州巴陵,還要打長沙,打衡陽等堅城,恐怕這一批彈藥不夠!” 羅志學此時合上了戰報,道:“彈藥問題朕會交代工業部那邊,繼續加班加點進行生產,另外你和后勤部琢磨一些,從其他方向調一批彈藥過來應急!” “現在是要優先供應楚南戰線,等拿下長沙,拿下衡陽之后,再考慮其他方向的戰略進攻問題?!?/br> 對于彈藥這個問題,羅志學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 彈藥總產能有限,囤積的數量也有限,楚南一線不夠用的話,也只能是從其他方向抽調彈藥了。 總不能說楚南這邊聲勢浩大的春季攻勢,打著打著就因為彈藥不夠不打了啊。 此外,羅志學估計著這一次楚南工事,因為火炮和彈藥的大量損耗,恐怕軍費支出要比預計的多。 現在具體多多少還不知道,但是自己也要未雨綢繆了。 要不然的話,繼續這么下去楚軍都要淪落到和明軍一樣,打不起仗了…… 于是乎,臨湘戰役剛結束,羅志學連臨湘城都懶得進,也不太關注后續清剿作戰,更加沒管已經有先頭部隊離開臨湘殺向岳州巴陵。 而是繼續在臨湘東郊營地里召集了一批文官,尤其是稅務部和財務部還有吏務部體系的官員們。 一群文官們在軍營的營帳里,不談打仗,不談戰略,而是討論怎么解決軍費問題。 羅志學在會議剛開始的時候,就先定下了基調:“這一次楚南攻勢,花費會比我們之前預估的更多,具體多多少還不知道,但是如果巴陵、長沙、衡陽這些地方都這么難打的話,總體開支至少也要上漲半數以上?!?/br> “而帝國的庫存錢糧和預期稅收是有定數的,之前制定預算的時候,把能用的都已經算進來了,今天把諸位愛卿叫過來,就是要集思廣益,看看怎么開源!” 下頭的財務部部長黃誠宣只聽到開源,但是卻沒有聽到任何節流的詞匯后,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 按照陸軍那群敗家子的打仗方式,別說一千五百萬軍費了,就算兩千萬甚至直接翻倍到三千萬兩銀子,估計也是不夠他們用的、。 打小小一個臨湘城,竟然把準備的半數彈藥都給打了出去。 這要是不缺軍費才見鬼了。 但是這些話他也只能是心里嘀咕了,如今楚南攻勢如火如荼,正值關鍵時刻,同時拿下楚南對帝國的大局有著極大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甭管心里想法是什么,他都不能在這種關鍵時候破冷水,拖后腿的。 要不然,軍方那群將領們能一刀刴了他…… 不是夸張形容詞,而是實際描述。 大楚帝國畢竟和明王朝不一樣。 大楚帝國是現有了保鄉軍,然后才有保鄉軍大將軍府,再過來才有了大楚帝國。 軍隊,才是大楚帝國的根基以及主導力量。 而各行政機構,純粹就是為了軍隊而服務的機構。 這從大楚帝國里的各種行政機構了,職權最終的乃是稅務部以及工業部這兩大機構就可以看的出來。 這兩個機構,一個收錢糧,一個造軍械,都是直接為戰爭提供支持力量的。 而其他機構,哪怕是吏務部的重要性也不如這兩個機構啊。 所以,如今的大楚帝國里,文官相對比武將,地位要差了不少,黃誠宣真惹毛了軍方,軍方將領集體發難的話,估計陛下都不會保他…… 所以,黃誠宣很自覺的沒有對軍方的鋪張浪費,敗家子一樣的作戰方式提出任何的批判意見,而是深思熟慮后,向羅志學提出了一個籌集軍費的辦法。 鑄造錢幣! 第288章 偽楚加稅 黃誠宣提出鑄造錢幣以籌集資金的建議,并不是空口無憑,而是經過了詳細考慮之后的提案。 而羅志學對他的提議也是表示了首肯。 實際上,還是去年的時候羅志學就指示過黃誠宣,對貨幣體系進行調查研究,籌備帝國貨幣的發行工作。 當時羅志學也提過了,通過新貨幣的發行也能夠籌集一部分資金。 因為發行貨幣的過程里,不管是銅幣還是銀幣又或者金幣,都不可能是采取純銅、純銀或純金的方式,必然會加入其他部分金屬來降低成本,同時增加貨幣的抗磨損性能等。 也就是說,面值一文的銅幣,它的含銅量是不到一文的。 這里頭的含銅量差距,就是鑄幣的主要收入了。 這一次,黃誠宣也是如此解釋道:“如今帝國控制區內廣泛使用的金銀和銅錢,金銀里,黃金過于珍惜,主要是作為大宗交易使用,并沒有大規模流通,主要流通的還是銀子,而銀子也主要是各種不規則的碎銀為主,各種銀元寶因為數額比較大,也很少在市面上大規模流通?!?/br> “我們可以采用工業部方面的剛推出的大型水壓機作為鑄造設備,鑄造一種精美,統一規格,面值從一錢到一兩不同面值的銀幣,以取代現在的大量碎銀作為廣泛流通貨幣使用?!?/br> “同時我們還可以采用同樣機器鑄造的銅幣,作為主要輔幣使用,以取代現在各種繁雜的銅錢?!?/br> “在這個過程里,如果我們措施得當,預計鑄造錢幣的收益不會太小,預測一個月也能夠獲益二十萬兩以上,一年下來,應該能獲利兩百五十萬兩左右?!?/br> 黃誠宣還拿出了一個小木盒:“這是我們財務部鑄造的第一批樣板貨幣,陛下請過目?!?/br> 說完,黃誠宣就把樣板貨幣送到了羅志學面前,羅志學接過來看去。 只見木盒里躺著大小不等的十枚硬幣,其中一枚為金幣,四枚是銀幣,四枚是銅幣,這些硬幣和傳統銅錢不一樣,中間并沒有空洞。 羅志學拿起來了其中面值最大的一枚金幣,金幣正面中間,有著‘壹兩’字樣,周邊有龍紋纏繞。 翻過背面看,北部正中間是‘大楚帝國’字樣,上方由‘大楚財務部承順二年造’字樣 而金幣的邊緣位置也有花紋,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在金幣的邊緣進行切屑牟利。 銀幣的紋路也是以龍紋為主,而銅幣的話,為了控制成本,花紋被省略,背面為‘承順通寶’字樣。 面值和和字樣以及尺寸都不算出奇,實際上在去年的時候羅志學都已經看過并在多個版本里選定了最終版本了。 面值,新幣將會采用金幣、銀幣、銅幣相互配合的貨幣。 金幣只有一兩的面值,重三十七克,這個金幣時間上不太可能在市面上大規模流通,因為價值太大,大概率只會作為儲備或大規模交易使用。 銀幣則是有一兩、五錢、兩錢、一錢的面值,一兩銀幣重量為三十七克,含銀量為銀九銅一。 五錢、兩錢、一錢的銀幣,則是均為銀七銅三。 銅幣則是有二十文、十文、五文、兩文、一文一共五種面值,以銅為主料。 這種面值劃分,還是延續了傳統的兩-錢-文這些貨幣單位,而銅錢的含銅量在制定上,為了和銀幣進行搭配,采取的是一兩白銀等于一千文承順通寶銅錢的比例。 制定這一比例,也是為了結束目前民間各種亂七八糟的銅錢含銅量不一,以至于整個兌換體系混亂的情況。 如今大楚帝國控制下,各種亂七八糟的銅錢都有,而這些銅錢的含銅量、大小、重量還都不一樣,以至于整個交易體系非常的麻煩。 而羅志學希望通過一種制作精美,難以仿制、磨損的銅幣來結束這種銅幣亂局,為下一步的真正貨幣改革奠定基礎。 所以這一套新貨幣里,其實羅志學最重視的銅幣這種看似面值很小的輔幣。 尤其是現在他手中的這枚新拿起來的一文面值的銅幣。 這枚銅幣一看就知道,乃是由機械鑄造的,而且還是大型機械直接壓鑄制造的,整個銅幣看起來平整光滑,甚至帶有光澤,同時花紋非常清晰。 不僅僅這枚銅幣如此,其他的五錢面值、兩錢面值、一錢面值的銀幣,還有面值兩文、五文、十文的這四種銅幣都是如此。 大楚帝國搞的新硬幣,屬于非常典型的工業產物,和手工鑄造的錢幣有著天然之別。 含銀量,含銅量暫且不去說,只說這工藝就不是老舊銅錢所能相提并論的。 如果含銅量和含銀量不要太拉跨的話,那么得到民眾的認可還是比較容易的。 好東西嘛,大家都不會拒絕。 羅志學手里持續把玩著這幾枚銀幣,同時道:“這錢幣鑄造的還算不錯,品相可以,不過朕看這工藝不錯,加工成本會不會比較高?另外產能如何?”黃誠宣道:“啟稟陛下,我財務部已經和工業部進行了初步的洽談,委托工業部下屬的幾家機械廠,為我們打造了多套鑄幣專用的機械設備,這些設備采用水力為動力,一旦真正開動起來,那么產量將會非常高,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單枚成本?!?/br> “如果陛下批準的話,我們財務部下屬的漢陽鑄幣廠就能夠正式運營,下個月就能夠開始大規模發行新貨幣?!?/br> 羅志學道:“既然如此,那么就放開手去做,盡快鑄造并發行新幣!” 想了想,又道:“新貨幣的發行,先從公務薪餉發放,稅收征收里推廣使用!” “后續要盡可能的回收民間的各種金銀以及舊銅錢,以新貨幣取代之!” “為了配合貨幣發行以及金銀銅錢的回收,財務部準備抽調人手,設立一個官方銀行,以方便存取、兌換之用?!?/br> “對現在民間里的各錢莊、銀號等金融機構實施強力監管,制定相關金融政策,引導民營金融機構正規化經驗,控制風險,免的他們攜款潛逃,或盲目放貸造成經營不利破產,進而引起社會動蕩?!?/br> “再傳令下去,全面禁止私造銅錢,銀幣,違者著重處罰?!?/br> “朕會讓法務院立即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br> 金融體系的整合,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做到的事,羅志學今天也只是打算拋個引子,真正實行的話,還得讓法務院和財務部等部門先進行廣泛的研究,然后制定相關的政策以及法律之后,才能夠真正的進行施行。 現在嘛,還早著呢,能夠先把新貨幣事務發行下去就不錯了。 敲定了發行新貨幣,并借著這個機會賺錢充實財政一事后,羅志學等人并沒有停下會議,又繼續商討了其他幾個籌集款項的事宜。 比如稅務部方面就提出了進一步加強間接稅收,減少直接稅收,為小商家減輕稅務負擔,切實增加稅收。 給小商家減輕負擔的同時增加稅收,這聽起來似乎很矛盾,但實際上一點也不矛盾。 因為羊毛總會出在羊身上,大楚帝國一邊給小商人們減稅,一邊找大商人或者在商品的上游流通環節里加強稅收也是可以的嘛。 如今稅務部這群人,稅收已經是有了不少心得了,他們認為收稅就是從別人口袋里掏錢。 除了農業稅這個稅率需要直接面向大眾外,其他稅種他們認為完全可以在中上游環節里就給收了,而下游渠道就不管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