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張馬林率領的炮兵旅,下屬兩個炮兵哨分開,并在距離城頭大概三百五十米左右的距離上對城頭上的明軍展開炮擊。 保鄉軍的十二門六百斤火炮陸續開火后,其實對城頭上的明軍造成的死傷并不多,幾輪炮擊下來撐死了也就殺傷了二十來個明軍里的倒霉蛋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還是讓不少衛所兵和民夫青壯們哭著喊著逃下了城墻…… 城外的羅志學看著其中一段城墻上的明軍,在死傷了不過幾個人后,剩下的一百多號人立即就慌不擇路,并且擁擠著想要逃下城墻的時候,朝著邊上的黃光茂以及徐志賢看了眼。 同時道:“可惜了,如果這個時候重甲步兵能出擊的話,登上這一段城頭輕而易舉?!?/br> 黃光茂此時面露尷尬:“這個……我們已經預估了他們的抵抗之心不會太強烈,只是依舊沒有想到他們會如此不堪一擊?!?/br> “之前在趙莊的時候,同樣是衛所兵但還是能夠抗住我們幾輪炮擊的,最后的崩潰也是在傷亡慘重之下,現在這……” 一旁的徐志賢接話道:“此乃屬下的錯,我沒能預料在面臨我軍幾輪炮擊,沒死傷幾個人就直接潰逃了,在我們的計劃里,敵軍的崩潰應該會發生在我軍重甲步兵發起沖擊的時候?!?/br> 說著,徐志賢稍微想了想后到:“我低估了督戰隊的作用?!?/br> 說著,他還稍微瞄了眼不遠處的陳永福。 昨天在趙莊戰役里的時候,陳永福麾下的衛所兵表現的雖然也不咋地,但是卻沒有現在城內守軍一樣,只是挨了幾輪炮擊,總數不過死傷二十多人后就發生了部分城頭明軍的崩潰。 當時陳永福麾下的衛所兵,其實還是挺頑強的,在毫無抵抗之力,又沒有反抗手段的時候,先后兩次的進攻其實都推進到了距離保鄉軍大約兩百米左右的距離。 這個過程里可謂是死傷慘重。 之前徐志賢認為,這些明軍衛所兵雖然戰斗力渣了點,但是也不至于會一觸即潰。 然而現在看來,昨天的那些衛所兵之所以能夠在炮擊中強撐那么久,純粹就是后頭的督戰隊足夠狠的,而不是他們本身有多么的頑強。 不遠處的陳永福剛好把視線看向這里,見徐志賢朝著自己看,當即露出微笑,這是一個釋放善意的舉動。 雖然他只加入保鄉軍不過一天時間,也只是掛著一個有名無實的軍事顧問的頭銜,但是他依舊知道了徐志賢這個受到羅志學賞識并重用的人。 他陳永福以后要想在保鄉軍里混下去,并且混的好,自然是需要交好保鄉軍里的一些實權派的。 然而陳永福露出了笑容后,徐志賢那年輕人卻是很快轉頭。 此時羅志學也是再一次開口道:“作戰之中總會有各種意外發生的,這是常有之事,不必介懷,更何況,我們把敵人已經是盡可能低估了,但是對方戰斗力差成這樣,我們也沒辦法不是……” 說著,羅志學還笑了起來。 旁邊的幾個人也是有一個算一個,都跟著笑了起來,只是不少人笑的很尷尬,尤其是黃光茂和徐志賢! 甚至徐志賢心里都已經是埋怨起來了陳永福,昨天的時候你沒事把督戰隊搞的那么狠干嘛,害的老子對衛所兵和青壯的真正實力產生了誤判,要不然豈能有今天的事發生。對于他們的心里想法,羅志學倒是不知道,也懶得關注。 不過羅志學也知道,此事還真不能怪參謀處。 參謀處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對南陽城內守軍的戰力平定,很大程度上參考了趙莊戰役里那些明軍衛所兵以及青壯們的戰力。 畢竟相對于口聽途說,保鄉軍的將領們更愿意相信自己親眼所看,并接觸過的明軍戰力對比。 他們覺得,南陽城里的守軍戰斗力不會太高,強攻的話問題不大,所以才會制定比較激進的強攻計劃。 甚至都沒有搞太多亂七八糟的套路,就是準備炮擊后,再讓步兵壓制城頭敵人,掩護重甲步兵沖上去打。 這守城的要是換成了之前駐防南陽城的陳永福所部,他們參謀處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肯定會步步為營,小心翼翼。 然而即便參謀處制定的計劃已經算是比較激進了,然而他們還是沒有想到,城內的守軍會這么渣…… 己方連步兵都還沒有出動呢,只是動用了十二門六百斤火炮對城頭敵軍進行壓制性炮擊,其目的也不是殺傷多少明軍,主要還是為了壓制城頭上的明軍火炮。 然而,對面的守軍在死傷了區區二十多人后,就已經有兩段城墻的守軍一窩蜂跑了…… 這就讓保鄉軍很尷尬了! 甚至張馬林都讓旗號手發來信號,詢問要不要繼續對原目標炮擊?還是說換個炮擊目標。 那個啥,他們預定的兩段炮擊目標的城墻,已經空無一人了…… 繼續打下去,浪費彈藥啊…… 還有前頭還在進行戰前動員,連盔甲都還沒有穿上去的重甲步兵們,其臨時指揮官,也就是第一步兵營的副營長李成通也是打旗號問詢,是不是要加速準備以提前發動進攻? 這讓參謀處的黃光茂以及徐志賢兩個人尷尬的很,他們安排的步兵遠程兵力都還沒有到位呢,重甲步兵的盔甲都還沒有穿戴完畢呢,但是前頭的明軍似乎已經逃了不少。 最后還是羅志學親自拍板:“不著急,按照計劃打!” 城內守軍的實力就這么點,己方拿下南陽城是大概率的事,沒有必要進行任何不必要的冒險。 誰知道那數百明軍潰退背后有沒有什么陰謀! 萬一對面有個喜歡玩陰謀的將領,搞明里潰退,暗地里卻是在準備了大批弓手,火槍手之類的那一套。 等己方準備不完善,步兵們興沖沖的跑過去后,對面來個箭雨覆蓋,子彈橫飛的話,豈不是要損失慘重。 盡管這個可能性很小,但是羅志學也不準備去冒險。 按部就班的攻城就挺好的。 接下來的攻城戰斗,也是各種尷尬! 尤其是張馬林的炮兵部隊,今天都不知道打的爽了還是該說打的尷尬。 他們一開始進行炮擊的時候,剛朝著預定目標打了幾輪炮,敵人就跑了。 換目標后再炮擊,也是只打那么一兩輪后,目標城墻上的守軍基本就會跑的一空,等到保鄉軍的炮火轉移目標了,他們才會重新在一些軍官的打罵之下重新上城頭,只不過人數會少很多…… 更有意思的是,守軍的這一手讓張馬林很難受! 如此下來,炮兵部隊前后打了二十多輪火炮,彈藥浪費了不少,然而實際戰果卻是很有限,撐死了也就殺傷了大幾十名敵軍而已。 因為一旦有炮彈落在某段城墻上,該段城墻上的明軍立馬就會跑路,讓你打無可打。 而等保鄉軍的炮火轉移目標后,這些原先逃跑的明軍又會重新冒出一些來,哪怕沒有原來的數量多了,但還是有不是,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得到了改變。 當步兵部隊里的輕型火炮以及步兵里的火槍手、弓箭手上前提供中近距離的火力壓制時,守城的明軍傷亡急劇加大,而且他們發現退下來后想要重新冒頭進行還擊也不容易。 因為保鄉軍里的步兵們,一直都盯著他們,一旦冒頭就有霰彈、子彈和箭支打過去了。 這種情況下,大量明軍逃下城墻后,就不肯再上城頭了。 于是乎不用多久,南陽城頭上就空無一人了…… 第130章 攻占南陽城 在保鄉軍的密集火力打擊下,那些明軍干脆就躲起來不上城頭了,甚至不少人下了城頭那是直接轉身就朝著城區跑了。 其中一些衛所兵一邊跑還一邊脫下了軍服,再闖入民宅里強搶普通衣服,把自己變成了普通‘良民’。 一開始,城頭上的明軍文官以及將領們,還一個個想盡辦法把那些潰兵們不斷的趕上城頭。 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城頭明軍的傷亡慢慢增加到兩三百人的時候,尤其是幾個膽子大一直在城頭不肯下來的將領或死或傷后,剩下的官員們,甭管文臣還是武將一個個也是不肯上城頭了。 甚至都沒什么人驅趕那些潰兵們繼續上城頭頑抗了,因為他們已經是悄咪咪的陸續跑路了。 大概下午三點多的時候,保鄉軍這邊臨時用砂石、木板填平了一小段的護城河,完成了攀爬城頭前的左右準備后。 保鄉軍重點進攻的西北面城墻上已經空無一人了…… 于是乎,一群本來打算冒著敵人箭支和槍炮火力發起沖鋒的重步兵們,一路上如同郊外行軍一樣,在沒有遭到任何反擊的情況下來到了城墻下。 要知道這些準備爬墻作戰的重步兵,每一個都是身披重甲,又攜帶盾牌和精鋼腰刀,其負重是非常大的。 如此大的負重再加上為了保持體能攀爬城墻以及后續的廝殺,他們靠近的時候速度并不算快。 此時如果城頭上的明軍能夠動用輕型火炮,火槍甚至弓箭進行覆蓋射擊,定然能夠給保鄉軍的這些重步兵們帶去不小的死傷。 但是,保鄉軍的這些攻城的重步兵們,如同郊游一樣靠近了城墻下,并且在攀爬城墻的過程里也沒有遭到什么有力的阻攔,整個過程付出的死傷只有個位數。 這在傳統的攻城作戰里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等這些重甲步兵們小心翼翼的爬上城頭的時候,也沒發現有多少明軍士卒躲在城垛后頭,倒是在城墻內側城墻下發現了大量的明軍衛所兵以及青壯。 當這些守軍看見了城頭上出現了保鄉軍的重甲步兵們,就如同被驚嚇的羊群一樣,全都嗷嗷叫著轉身朝著城區逃散。 偌大一個南陽城,數千守軍,竟然沒有一個人敢上城頭和保賊軍廝殺! 如此情況下,南陽城后續的所謂攻占作戰也就不存在什么慘烈的廝殺了,重步兵們爬上城頭后,很快就控制了城門所在,隨后打開了城門,后續大批保鄉軍將士陸續從城門涌入,開始控制四面城墻,同時還有兵力深入城區。 他們深入城區的第一目標是城內的各處官方倉庫,其次則是城內各處官方重要建筑,包括知府衙門,知縣衙門,城內校場、唐王府等地點。 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可以宣告保鄉軍拿下了南陽城,但是整個攻打南陽城的過程顯得不倫不類。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保鄉軍進攻南陽城的時候并沒有遭到實際性的抵抗。 連極為重要的攀爬城頭、搶占城頭的階段里明軍都沒有進行實際性的抵抗。 城內明軍的所有抵抗,似乎在前期保鄉軍的猛烈炮擊以及步兵的子彈和箭支中就徹底崩潰了。 這一切讓羅志學都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中。 他預料到攻打南陽城會比較順利,但是也沒有想過攻打南陽城,前后付出的傷亡只有區區二十多人啊。 就連守城的明軍,他們其實也沒死傷多少,所有傷亡加起來撐死了也就兩百多人而已,真正戰死的估計也就百人左右。 同時雙方的這些傷亡大部分都是各自的火炮、火槍等遠程火力所殺傷的。 而近身廝殺則是一個都沒有,因為從頭到尾就沒有發生過慘烈的近身廝殺。 羅志學他們戰前費盡心思,從各部隊抽調精銳重甲戰兵所組成的臨時突擊隊,全程都是劃水打醬油…… 但是在開始的作戰計劃里,這支臨時突擊隊是預期承受一定的傷亡,最后沖上城頭和敵軍廝殺的??! 按照羅志學和黃光茂他們的設想,臨時突擊隊將會需要這些精銳戰兵們的豐富戰斗經驗,過人的作戰技巧,再加上過人的勇氣和裝備優勢,拼死力戰最后在城頭站穩腳跟,進而掩護更多的友軍部隊入城。 一場南陽城攻城戰,讓羅志學有種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覺,落不到實處,總讓人感覺輕飄飄的沒真實感。 當入城各部隊按照計劃繼續攻占城內各要地的時候,羅志學也和黃光茂,徐志賢進行了攻城作戰的復盤,甚至都還把陳永福、陳德父子給叫上了。 之所以把他們叫上,那是今天的攻城作戰是在過于詭異,同時更加重要的是今天城內的守軍,也就是那些普通衛所兵表現出來的戰斗力,和羅志學影響力普通衛所兵的戰斗力不一樣。 城內守城的同樣是衛所兵,和昨天趙莊戰役里的衛所兵還是同一批,但是兩者之間表現出來的戰斗力卻是天差地別。這讓羅志學有些搞不懂了。 這些明軍普通衛所兵的真實戰斗力到底如何? 嗯,他知道很差,但是差到什么水準呢?是開幾炮就能嚇跑的那種?還是說隨便死傷幾個人就崩潰?又或者是對傷亡的承受能力有一些,只是士兵的軍事素養以及戰術、裝備等跟不上? 這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了后續保鄉軍的戰略選擇。 如果所有普通衛所兵的真實戰斗力,都和南陽城守軍一樣的話,羅志學都不用多想,直接揮兵四處攻城掠地。 畢竟明軍體系里,營哨戰兵雖然是主力,但兵力總數并不多,明軍里更多的還是那些普通衛所兵,尤其是內地執行防御作戰的明軍,其實還是以地方衛所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