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擺攤賣美食 第30節
她見自個兒回來,上山砍了竹子,做了幾個出來。 張大娘昨個去碼頭,就沒帶水,后來把她渴的不行,心里早就后悔不已。 等兩人走,林春燕就開始做起朝食,連帶著中午的那頓也要做出來。 沒有飯盒,自然不能帶炒菜這類的,只能帶些方面拿的。 林春燕弄了些鍋巴,里面夾帶了些黃瓜和腌菜,吃起來格外的香。 張大娘走的時候帶了兩大塊,她今個出門的時候比林春燕還積極,腳步也輕快不少。 她剛到碼頭,就見有人踮著腳在張望,一開始不知道怎么回事,等走近了才知道,這些個人原來都是都等她。 數了數,快有三四個了。 張大娘心里又吃驚又高興。 其中一個穿著最好的丫鬟率先開口,她昨個來了兩次,第二次沒買到豆干,只帶了些田螺螃蟹回去,別看東西平常,自家小娘子可是吃了不少。 她一大早來等,問張大娘,能不能多賣他們一些豆干。 “昨個我家娘子吃了不少,胃口看起來倒是開了?!?/br> 旁邊的一個小廝往前站了站,“這位小娘子,我們家也是要多要的,你要是都要走,我們可如何是好?” 他話音落,剩下的人也七嘴八舌的說起來,場面一時熱鬧非常。 張大娘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場景,腦袋先懵了片刻,想賣給這個,又怕得罪了哪個,看這丫鬟小廝頭上戴的花,怕都是主子跟前得寵的。 一旁賣餛飩的金娘子語氣里帶了幾分酸溜溜的,“張娘子,你這個命還真是好,你看我們這些人,想賣出去一碗都費勁呢?!?/br> 張大娘當沒聽見,她想了一個主意,一人都只賣一點,這樣誰也不得罪。 等都散了,她的豆干也沒剩下多少了,連帶這那小螃蟹和田螺也賣出去不少。 看這樣子,不出半日的功夫就能賣完。 虧的昨個還去買了豆腐,不然怕明個兒都沒得賣了。 張大娘心思活泛的很,把錢數了一遍之后,才發現旁邊站著的小廝。 張大娘把錢收好,才問他,“這位小相公,還有什么事?” “我家郎君想見見娘子?!毙P語氣平常,并沒有什么嘲諷。 張大娘一驚,四下張望了一下,碼頭上停著不少船,不過都是拉貨的,倒是只有兩三艘看起來裝飾不錯的船。 她不敢去,怕人被拉去哪里賣了,只推脫還要賣東西,腳步動也不動,連去上廁所也和金娘子一道去。 金娘子笑話她,“人郎君肯見你,還不趕緊去見了,就咱們這個歲數,人花樓也不收,哪里就有人賣了?!?/br> 張大娘一想也是,他們這里民風還不錯,還沒聽說過誰家半老徐娘會被賣了。 但她還是沒去,只安心在碼頭上賣著豆干。 林春燕的豆干昨個就賣的不錯,今個兒一到哪里,糖水婆婆就先說,“昨個你走后,還有好些人來找你?!?/br> 第37章 夜里是不閉市的的, 之前糖水婆婆就和他們說過,讓他們晚上也來,比白天還要熱鬧。 可惜他們離得遠,林春燕也不貪多, 賣完就回, 夜市的熱鬧還沒見過。 林桃紅一聽就來了精神, 先看向王英娘那邊,見她今個沒來, 還有些奇怪。 “怕是又在家里搗鼓呢?!?/br> 嘟囔完,就豎著耳朵聽起林春燕和糖水婆婆說話。 問了都是來買田螺和豆干的, 特別是豆干,想買的人不少, 林春燕心里就有數了。 回去之后還得多做些豆干出來,像那腐竹,豆皮, 也都是能做出來的。 上次大舅一家來的時候, 她還做了些腐乳和豆參, 放在了地窖里儲存著,算了算時間也應該能吃了。 正盤算著, 一大腹便便的老丈人過來,先問了她是不是燕娘。 林春燕點頭,老丈人就趕緊說:“快給我稱二斤豆干,昨個去我親家吃飯, 他們得了這豆干, 拿出來招待我, 味道可真是香的很?!?/br> 他也不像之前那些人,還要嘗嘗, 一看就是個老饕餮。 老丈人還沒走,就聽到熟悉的聲音,一回頭,才發現是趙官人。 兩個人見了禮,趙官人顧不得多說,先拿了錢買豆干。 “給我稱上五斤?!?/br> 林桃紅動作不停,已經快言快語的說,“最多兩斤,我們豆干不多,不能敞開了賣?!?/br> 趙官人遺憾不止,和老丈人訴苦,“你也知道我家里那兩個孩子,那鼻子靈的很,昨個我買回去一些,本來是當下酒菜的,結果都被那兩個猴給搶了吃?!?/br> 老丈人和趙官人認識很長時間,自然知道他們家的那兩個孩子,有時候他也不得不服氣,那兩個孩子簡直就是小饕餮。 就像這燕娘美食,他之前就沒有發現,要不是昨個去親家吃飯,還不知道錯過什么美味。 一想到這里,老丈人又從懷里摸出來幾個錢,把那瓦罐小河魚,小螃蟹田螺都要了一些回去。 趙官人是懂得如何氣人的,還特別遺憾的對老丈人說,“之前這燕娘攤子里,還賣干炸小河魚,那味道真是絕了!” 老丈人后悔不已,看向林春燕,問還能不能再做些干炸小河魚來。 林春燕沒立刻拒絕,“改日要是做了,定會給老丈人留下?!?/br> 他們兩個這才走,胡小郎君家的丫鬟梅香又匆匆過來,要了那二斤的豆干和小螃蟹。 這小螃蟹是給美婦人拿的,他們家老爺去外地,家里就她一個做主的,也不怕人笑話,就吃了小郎君昨個兒帶回來的東西。 誰知一嘗,美婦人就停不下來,那豆干味道不錯,可最吸引她的還是這小螃蟹了,吃起來非常的脆口,有幾分甜,又有幾分辣。 今兒個又讓丫鬟來買,打算請人去府里唱戲的時候,邊看邊吃。 “這么熱鬧,是有什么新鮮看?” 前面有人見這里擁堵,踮著腳往這邊看來,“莫非前面就是宋娘子的魚rou羹?” 宋娘子的魚rou羹是遠近聞名的好喝,一些外地過來的船商都要去嘗嘗她的手藝,這人也是從外地過來的,還以為前面就是宋娘子的魚rou羹,不然為何這么多人。 站在他前面的人卻搖搖頭,“哪里是宋娘子,這在鎮上擺攤的是一個叫燕娘的人,賣的都是一些雜食,味道十分不錯?!?/br> 那人聽了燕娘的名頭,又聽她是賣雜食的,心里就先把她看輕了,“怕不是也想學那宋娘子,可不是人人都是那宋娘子的?!?/br> 這人曾經吃過宋娘子做的魚rou羹,十分推崇她的手藝,對模仿者都不屑一顧。 和他一同的人見他不喜,也就不再提燕娘,只是路過的時候忍不住側目而視,想看看還有沒有豆干,想著一會兒回來的時候再買些。 家里的婆娘和小孩,天天吃膩了酒樓里的飯,對著新鮮的吃食是極喜愛的,昨個他帶了一些回去,不多大會兒就都吃完了。 剛走了沒幾步,這外地的船商突然停了下來,他先是聞到了一股特別濃郁的香味,又見人拿了豆干和小螃蟹往嘴里放咯噔咯噔的,這人的腳步就不動了。 他姓王,是個大客商,也自覺走南闖北見了不少世面,卻從來沒見過小螃蟹能這么吃。 一方面覺得這些人粗俗,怕這東西連七歲小孩都不會吃,畢竟沒什么rou,做生腌都嫌太小,他們卻堂而皇之地拿到鎮上來賣。 可另一方面又覺得那味道十分的鮮香,口水已經不由自主的分泌出來。 陪同的人見他這樣,主動的買了一些,嘴里還說,“這些東西都是給我家那倆小兒買的,王兄不若嘗嘗?!?/br> 王客商本來想推辭的,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手像是有自己意識似的,伸到了里面。 這螃蟹個頭并不大,不過清洗的十分干凈,他學著有人的樣子,捏起一個放在嘴里。 “怎么樣?好吃吧,這燕娘的小攤子賣的東西也是一絕,我看很快就能在鎮上出名?!?/br> 這客商已經說不出話了,只覺得嘴里又辣又香,吃了一個,還想吃另一個。 連吃十幾個,王客商才停下手,不好意思的看上友人,主動擠到燕娘的攤子前。 “小娘子,你這小螃蟹怎么賣?可說放了些茱萸麻椒不成?” 林春燕點頭,給他簡單的說了些用料,她也不怕人仿制出來,這里面好些東西,現在還沒人當成調料用。 王客商嘗了那小螃蟹的香味,先聞那味道,口水已經分泌起來,又瞇著眼睛嘗了嘗,直接大手一揮,想要把那些小螃蟹都給包圓。 林春燕還沒說什么,旁邊等著買的人就不樂意了,“你都拿去,我們怎么買?” 還有那送外賣的閑漢,受了主家的托過來排隊,聽了王客商的話,也是一臉的不贊同。 王客商臉紅了紅,友人又過來打圓場,兩人最終拿了二斤小螃蟹。 走之前又稱了二斤的豆干,麻辣和五香各一斤,也不著急去宋娘子魚rou羹那里,邊吃邊感慨。 友人笑著打趣,“吃了這么多,可是要找個地方喝些茶?” 茶樓很普遍,王客商點了頭,兩人找了一僻靜的地方,要了一壺清茶。 茶樓里面的果子都比較貴,但是有錢人不在乎這三瓜兩棗,王客商點了好些個吃食,又問這里的伙計,還有沒有什么特色。 那伙計就給他們介紹了林春燕家的豆干,“最近來這里喝茶的客人總是提了那燕娘攤子的豆干,想來味道是不錯的,客官們要是想吃的話,就找了那閑漢過來,他們最愿意跑腿?!?/br> 王客商和友人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也拿出了他們的豆干和小螃蟹,“看來大家想的都是一樣?!?/br> 伙計下樓之后,就同掌柜的說了說,“那燕娘的攤子實在太火,連外地來的客人也都知道,拿了些豆干小螃蟹來?!?/br> 掌柜放下算盤,心里有幾分發愁。 從昨個開始,來他們這里喝茶的客人,手里就提著外面買的豆干,連帶著他們的果子都不好賣了。 長此以往下去,可如何是好? 正巧又有人進茶樓,伙計忙去招呼,這人隨便找了個位置坐,給了伙計一把賞錢,讓他托了閑漢去買些豆干來。 “攤子前排隊的人太多,讓閑漢買上二斤,剩下的錢都是給你們的辛苦錢?!?/br> 伙計自然想掙這筆錢,連連應了,出門就找了閑漢過來去跑腿。 掌柜又嘆氣,盯著手上那幾個小銀魚看,見伙計進來忙招手,讓他也去排隊買些豆干回來。 走之前不忘叮囑,讓他能多買就多買些。 想著不止這一個客人,怕是手里有個錢又愛吃的,都想嘗嘗這豆干的味道。 要是能和那燕娘合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