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神探祖父穿越爹 第23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沒想在過去的年代當學霸、穿成耽美文總受的炮灰室友、給反派當崽那些年[快穿]、小君后、穿到獸世做祭司[穿書]、獸世養山君[種田]、招財樹今天也在養崽、穿到蟲族和軍雌相親、我死后的第十年、醋缸王爺只想追媳婦兒
狄昭昭眼前一亮,有救了! 大理寺暫時還沒有遞上來的卷宗,但方小石就能講得七七八八。 聽完, 狄昭昭掏出這段時間積攢的十二個碎片,想了想,從小蘑菇那里兌換了兩個學習包。 【?!獌稉Q成功:犯罪側寫】 【?!獌稉Q成功:模擬畫像】 第128章 采花案 國子監。 張建白和齊崢正在一座八角涼亭, 一起看新一期的《小草尋親記》 本來是打算一起找相似的點,沒想到看了沒一會兒,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過去。他們雖然都是京城中有些家世的孩子, 吃穿用度都不差,但還真沒玩過這么野,這么稀奇的。 爬樹摘果,上山捉兔,林里挖筍,陷阱抓雞,溪中叉魚…… 小昭昭的童年,當真精彩豐富, 每天都有新樂子。 狄昭昭其實并不太會寫話本, 但是新穎的題材,充沛的內核,投射到字里行間, 就足夠有趣了。而且其中還有難得且不枯燥的學問, 在這個娛樂很少的年代, 不少人樂意花點錢買一本回去看看。 涼亭中,傳來書翻頁的沙沙聲。 張建白和齊崢看著看著, 那種熟悉的感覺又浮現出來,與他們曾經讀過的狄昭昭詩文, 頗有幾分相似。 倒也不是記仇, 對正是爭強好勝、意氣風發年紀的少年人來說, 當初畢堂考,有人空降, 在他們頭頂拿了第一, 結果面都沒露就跑了, 怎么能不記憶猶新? 還是個看起來比他們小一截的可愛小孩,說著無害的話,甚至亮著眼睛喊人哥哥。 堪稱求學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你說,糖葫蘆仙人會不會就是狄昭昭?”齊崢翻看完這一期的話本,抬頭問張建白。 張建白道:“很像,鮮少有以幼童為中心展開的話本,許多話本即使偶爾寫到孩童也都透著股成熟氣,看著就知道是成人寫的。糖葫蘆仙人筆觸給人感覺不一樣?!?/br> 他手點出一處小草溪水中叉魚的劇情,說:“他流傳出的詩里,也寫過這個用樹枝在溪水中叉魚,給人一種自由快活的感覺?!?/br> 國子監許多學子肯定猜不到,他們眼里傲氣的齊家公子,還有自持刻苦的張建白,竟然還會這樣記住一個人。 但此刻,兩個少年郎卻是湊在一起,嘀嘀咕咕分析著糖葫蘆仙人到底是不是狄昭昭這個問題。 越分析越覺得像,等看到最后,正被搶殺路人的土匪勾起憤怒,再一次看到那句“聰明的你,快來幫小草出出主意吧!”,拳頭瞬間就捏緊了! 可惡! 果然和那個扮可愛、拿了第一就跑的狄昭昭一樣可惡??! 當張建白和齊崢到狄府時,看到一個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少年,瞧著有些眼熟,一看就知道也是個正在進學念書的官家子弟。 看到他手上也拿著一本《小草尋親記》,張建白問:“你來狄府所為何事?” 這名少年姓王 ,乃原大理寺王寺丞,如今刑部左侍郎之子,王元琮。 ——在王寺丞的不懈努力下,從小對狄昭昭咬牙切齒、記憶深刻的少年。 偏這家伙像個滑不溜的泥鰍,每次他有點成就,理直氣壯地想來見見傳說中的狄昭昭,人都不在! 想起來王元琮就氣,所以這次準備出其不意,直接上門。 事實上,不僅是他們,不少對格物一道有興趣且有一定條件的人,甚至是已經在某方面做出成就的大家,都專門跑來京城。 格物一詞,可不是狄昭昭提出來的,世界運行的規律和道理,也不是他獨有的。 有引雷塔在先,在眾目睽睽下吸引雷電,后又有《小草尋親記》,震撼了整個圈子的同時,也吸引著全天下數不清興趣在此的人。 將《小草尋親記》第一篇有關雷電的小實驗一一嘗試過之后,或驚奇、或恍然大悟、或靈感爆發,不少人按捺不住激動,跑到京城來,試圖找糖葫蘆仙人和垂釣仙人探討。 在這個以文識人,以文會友的時代,甚至不少對格物感興趣,有天賦的人,隔空單方面將糖葫蘆仙人引為知己,信件從五湖四海紛沓而來。 大部分喜格物的人想的是,糖葫蘆仙人這篇故事,顯然不是孤篇,后續還有不少內容,哪個沉迷此道的人不感興趣、不心癢癢呢? 中原大地上的人自古不少,即使喜歡格物的人只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都依舊有不少人。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壓根找不著人,不管他們在京城如何舉辦詩會、茶會,討論小草,討論格物,無論聲勢如何浩大,糖葫蘆仙人竟然都能忍住不露面?! 殺到狄府的張建白三人,也傻眼了,到處都是小草和天雷的討論,掀起的熱度都還沒過去,狄昭昭人呢?人去哪兒了? *** 余唐府。 官道寬暢,無山多水,熱鬧繁華。 從被壓得平整的寬大官道駛入城中,就能感受到其中熱鬧非凡,街道兩旁商鋪五花八門,攤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 余唐府地理位置很特殊,四通八達,不僅陸路位置好,沒有連綿山脈阻擋,連水路也能通向許多地方。 故而此地匯聚了許多南來北往的商賈,商業非常發達,不僅路修得寬,連街道也非常寬敞,連帶著連府衙都顯得非常大氣。 蕭徽等一干人進了城,也不急著找客棧,直接殺向府衙。 馬車停在府衙門口。 狄昭昭從車窗里探頭出來,看著修建得威嚴大氣的府衙,眼睛亮亮的。 “師父,咱們不先去放行李,也不提前通知,真就這么直接進去嗎?”狄昭昭語氣里有些莫名的興奮。 蕭徽率先一步跳下馬車:“真都準備好了,那還有什么看頭?” 狄昭昭也跟著下來,小聲:“師父,你到底是來做什么的?” 沒錯,狄昭昭是蹭師父的車一起來的,他本想借口查案子離京,但是一來余唐府還沒呈遞卷宗請大理寺幫忙,案子傳得開不過是采花大盜的作案方式奇特了些。 二來大理寺所有人都在忙狄松實上任后主推的“大案要案攻堅會”還有“各地犯罪人員十指指印冊” 前頭這個,其實是大理寺本該有的工作,前文有言,六個寺丞里有2個會負責京中現案,余下四個則是處理對下工作。 對各地提交的案件進行復核,尤其是秋后問斬的殺頭大罪,就是其中一項工作。 除了復核,還有的就是處理各地懸而未破的疑難案件,但這一項工作,就沒有復核展開得那么順利了。 當地破不了,送到京城,只看卷宗就能破得了嗎?除了猶如水鬼連環殺人案這種案件會派人前去督案,其余大多也就都不了了之了,成了舊案、懸案。 但是如今不同,有了天虹顯微燈,更新后采集指印的方法,還有狄松實推廣的《勘察手冊》,更有能做放大之用的勘探神器! 證據,這全都是獲取細微證據的利器。 卷宗的含金量瞬間就硬生生拔高了一大截。 狄松實自打感受過“命案必破”這個口號在京城對兇徒的震懾力,推行這個“大案要案攻堅會”的決心就越發堅定。 以大理寺之名,集結各地府衙、各領域有較高造詣的名捕,集中力量,攻破那些罪惡滔天的大案要案。 即使不能全破,也要讓所有罪大惡極的逃犯惶惶不可終日,始終沉浸在擔憂與恐懼中。 這亦是一種無形的震懾力。 讓所有人知道,不會再有犯了事,改頭換面往別處一藏,等風頭過了就沒事了這種好事了。 狄昭昭聽了就覺得特別好。 那不就是和全天下優秀的捕頭、各有長處的衙役一起,對著滿桌滿桌的卷宗,挑著抓壞人嗎? 他當即表示他也要參加! 狄松實笑著說:“這才剛開始籌備,既然昭哥兒想參加,那祖父要加把勁了,爭取在昭哥兒入仕前,能試行成功,形成規模和定數?!?/br> 狄昭昭點頭,提前給自己報了名。 然后發現祖父好像更忙了,大理寺上下都特別忙,居然沒有大人能陪他去抓采花大盜! 他托腮發愁時,竟發現師父正收拾行裝,又要出京,目的地竟然就是余唐府。 狄昭昭連忙加了個塞,收拾了最簡單的行李,就把自己塞進了師父的車隊。 一天時間都不到,沒有任何前置準備工作,在狄松實、狄先裕震驚中,蕭徽活像是個偷孩子的人販子,直接帶著狄昭昭跑路了。 狄家全家:“……” 這么大的人了,行事怎么還這么跳脫,一點不穩重? 像話嗎? 若不是有昭哥兒師父這層關系在里頭,這會兒肯定要罵罵咧咧了。 能被人罵三天三夜也不帶換詞的蕭放之,此刻,面對小徒弟的疑問,打趣道:“這么想知道?那昭哥兒對師父說十遍‘我最喜歡師父,比喜歡爹爹還喜歡師父’,我就告訴你我此行的差事怎么樣?” 狄昭昭:“……” 他哼了一聲,扭過身去:“幼稚!” 蕭徽笑出聲,揮手道:“走,進去瞧瞧?!?/br> 這座府衙門頭高大,匾額是新換的,兩座鎮守大門的石獅子看著就覺得威嚴肅穆。 余唐府知府郝多,聽到消息、看到印信后,連忙帶著人出來迎接:“下官乃余唐府知府,不知蕭大人與狄世子前來,有失遠迎,還望恕罪?!?/br> 郝多看向蕭徽,只等蕭徽說諸如“冒昧來訪”的話,他已經打好了回應的腹稿。 蕭徽卻說:“門口風怪大的,別傻站在門口寒暄了,進去再說?!闭f完抬步就往里走。 郝知府剛準備出口的腹稿噎住。 狄昭昭看向師父的背影,又看看就只被微風吹得輕搖的樹梢,師父這是信口胡說?。?! 但不管怎么說,蕭徽也是皇帝親信,京中高官,即使在外名聲再奇怪,但該有的排面是不會少的。 一群人簇擁著他們往里走。 狄昭昭無意摻和大人之間的寒暄,他落后兩步,打量著余唐府衙的環境,還有這里的捕頭衙役。 府衙對外公堂規制差不多,后衙就有些不同了,很寬大,除了比較明顯的知府辦公的屋子,旁邊還有一溜方方正正的小單間,再往深了瞧,還能看到空曠的小校場,兩側的兵器架上放了些衙役佩刀、殺威棒等。 “狄世子,您沿途奔波,早膳怕是沒用好,要不要先去酒樓歇息,嘗嘗咱們余唐的特色菜?”師爺落后兩步,笑得像是一朵花。 狄昭昭看了眼師父,盡管師父好像有點欠揍,但他還是相信師父的。 可不想讓師爺從他這里打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