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年明月夜 第99節
他最后環視殿上群臣:“諸位相公,人心如秤,你們捫心自問,換做是你們,能熬過那般的折磨和羞辱么?為何這樣一個百折不屈的英雄,卻背負投降的污名六年?他也曾試著澄清過,他在大理寺極力喊冤,換來的是酷刑逼供……他沒辦法了呀,或許他不是諸公心目中清白無瑕的君子,但,他本可以清白無暇!是大周對不起他??!如果諸公還有一點良知,請將某今日在殿上的話,說給百姓聽,說給天下人聽,請讓天下人都知道,崔珣他,并沒有投降突厥,他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降將,相反,他是一個英雄!” 丁靖的供述,一石激起千層浪,隆興帝憤怒到咬牙切齒,他如此憤怒,除了丁靖作證,證明崔珣沒有投降突厥外,最讓他憤怒的,應是丁靖當眾揭穿他的寵妃惠妃,使盡千般手段,只為占有另外一個男人,這等隱秘之事,就堂而皇之地在所有大臣的面前被丁靖說出來,這對于一個至高無上的帝王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 隆興帝額上青筋都在跳,他怒道:“來人,將這個叛徒押下去,交大理寺議罪! 只是大理寺少卿盧淮,因為私縱崔珣前來大明宮,被勒令回府待罪,大理寺丞只好步出,代替盧淮答了聲“諾”,金吾衛粗魯地將丁靖綁了下去,丁靖臨走之前,朝崔珣笑了一笑,那是一個如釋重負的笑容,蒼老板滯的臉,終于有了些許往日的神采,他被負罪感折磨了六年,如今,他終于可以釋懷了。 崔珣一直目視著丁靖被押走,他知道,他以后可能再也見不到啞仆了,但啞仆已經完成了對他自己的救贖,從今往后,他不是無名無姓的啞仆了,而是那個做了錯事,迷途知返的折沖府都尉丁靖。 崔珣抿了抿唇,他抬起頭,直視著御座上顏面盡失的帝王,他說道:“丁靖的證詞,臣的一身傷疤,都可以證明臣從未投降過突厥,既然臣不是叛國賊,那圣人,是不是可以下令查探一下王暄之死,以及,那頁起居注?” 隆興帝愣住,他幾乎狼狽地說道:“放肆!朕早就言明,王暄之死,和朕毫無干系,起居注上那句話,更與天威軍一案沒有半點干系!朕是皇帝,一言九鼎,就因為你的不信,朕就要下令查探?簡直荒謬!” 崔珣輕笑:“是非曲直,自有公論,圣人無法解釋起居注上的話,也不敢查探王暄之死,此乃眾目睽睽之下,彰明較著的事情,圣人如今以皇帝身份壓臣,在臣看來,反而坐實了圣人曾勾結突厥,殘害忠良,出賣百姓!” 隆興帝愕然,珠簾后的太后,終于沉聲說了句:“夠了!” 她緩緩道:“崔珣,吾知曉,你在突厥受了許多委屈,回到大周后,是大理寺失察,冤了你,這是吾與圣人的疏忽,吾會昭告天下,為你正名,今日你的悖逆之言,吾也可以當你是哀傷過度,一時糊涂,你且回去吧,此事就此作罷?!?/br> 她是在給崔珣最后一個機會,只要崔珣答應,他仍然擁有權勢地位、榮華富貴,他還可以額外擁有流芳美名,隆興帝都不知道太后為何這般縱容崔珣,他回過頭,剛想開口,就被太后狠狠瞪了一眼,從搖曳的珠簾縫隙中,隆興帝分明能看見太后眸中極度的失望和憤怒。 但就算再怎么失望,再怎么憤怒,這還是她的兒子,她不想失去這個兒子,她不得不繼續維護他。 她許諾崔珣既往不咎,以此換來各退一步,可崔珣卻偏偏不領情,他反而譏嘲地彎起嘴角:“臣擊登聞鼓時,告了圣人,也告了太后,臣告太后包庇親子、藏賊引盜、枉法徇私,如今看來,倒是印證了狀告之語?!?/br> 太后怔了下,崔珣又道:“臣可以理解一個母親,不顧一切,保護自己的孩子,但無法理解一個太后,不顧一切,保護勾結外敵的皇帝?!?/br> 此話一出,聞者咋舌。 須知如今的大周,隆興帝已形同傀儡,而太后才是真正的生殺予奪之人,崔珣當眾指責皇帝還不夠,還指責起太后來了。 太后果然 失態大怒:“崔珣,吾看你是不想活了!” 一直一言不發的崔頌清終于坐不住了,他道:“崔珣,天威軍一案已經結束了,天下無不是之君父,你莫要再胡來了?!?/br> 一些大臣也開始附和,忠君孝義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刻在這些讀書人的心中,他們雖然意識到君父可能的確如崔珣所說,殘害忠良,出賣百姓,但他們仍然固執的不肯相信,而另一些附和的大臣,則是有另一種想法,君父賣國,這是多么大的丑聞,傳出去的話,以后百姓還會相信朝廷嗎?以后番邦還會憧憬大周么? 所以,必須要讓此事到此為止。 在一眾的指責聲中,崔珣忽笑了起了,鐐銬哐啷中,他徐徐起身,平靜看向崔頌清,看向這個他一直敬仰的伯父,他說道:“當日,盛云廷的尸首于官道中掘出,崔相公明明知曉盛云廷之死,定然另有內情,卻選擇視而不見,漠然置之,因為崔相公有太昌新政要推,有盧黨要斗,怎么能為了一個盛云廷,就不顧大局呢?如今崔相公依然為了大局,不顧天威軍的冤屈,不顧六州百姓的冤屈,這就是崔相公的道??晌?,看不起崔相公的這種道,也恥于崔相公的這種道,如果一種道,連為國家死而后已的將士冤屈都不顧,連無辜受難的百姓性命都不顧,那此道,不要也罷!” 崔珣再未稱“伯父”,而是以“崔相公”相稱,足以見他內心的鄙夷,崔頌清瞠目結舌,還沒到等他反應過來,崔珣又看向其他附和的大臣:“前朝世宗指使宰相錢明淵冤殺了大將韓裕,天下人前赴后繼為韓裕鳴冤,但大家的矛頭都是指向錢明淵,而不是世宗,等韓裕平反后,天下人也只是說世宗被小人蒙騙了,自古以來,只有受蒙蔽的君父,沒有做錯的君父,諸位,也是這般想的吧?可諸位是君父的臣子之前,難道不應該先是個人么?是人,就應該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勾結胡虜,是對的么?殘害忠良,是對的么?出賣百姓,是對的么?相信沒有一個人,敢說這是對的,那難道,諸位寒窗苦讀圣賢書,就是為了追隨錯誤么?” 眾人神色一凜,均有些茫然若失,只是,忠君思想下,仍無人敢對崔珣的話語發聲,崔珣對此結果,并不意外,他反而愈發坦然,他已經說完自己要說的話了,最后一句話,他是對隆興帝和太后說的:“圣人為一己私欲,棄將士百姓于不顧,枉為人君,太后只顧自己之子,卻不顧將士之子,百姓之子,也枉為太后!” 太后已然氣到哆嗦,她顫抖著手指向崔珣:“來人!押下去!” 她不像隆興帝,為了堵民之口,還存著和崔珣辯一辯的心思,以致于釀成紫宸殿上的鬧劇,她手握權力,為何要辯?她要崔珣生,他就生,要他死,他就得死。 血盆苦界,魚扶危抱著李楹,眼看著就要離開了木橋,李楹心中大急,她頭倚著魚扶危的臂膀,忽然張開口,用盡全力咬上他的胳膊。 她咬的太重,魚扶危吃痛,不由撒開了手,李楹掉到了木橋之上,她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就往木橋邊爬去,她要去血池地獄。 只要她去了血池地獄,魚扶危就無法追上來了,她身上有佛頂舍利,血池地獄里的鬼獸傷不了她的。 她拼了命往橋邊緣爬著,半個身子都掉了下去,魚扶危大駭,撲上去抱住她的腰,阻止她下落的趨勢,但是兩人動作間,一只波兒象卻悄無聲息地從血池躍起,牙齒咬住魚扶危的衣衫,生生將他拖進了血池地獄。 第150章 水花四濺, 魚扶危沉入了血池地獄,血池中的guntang池水讓他如遭炙烤,這種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讓他立刻陷入暈厥, 池底的鬼獸迅速往前潛去,張開獠牙大口, 意圖將魚扶危生生吞噬。 血池地獄萬年來從未有過活人, 活人的血rou, 對鬼獸有格外的吸引力, 一只波兒象獠牙咬上魚扶危小腿, 蔓延出的鮮血讓滿池的鬼獸都興奮起來, 眼瞅著魚扶危就要被撕成碎片,李楹想都沒想, 就懷揣著佛頂舍利,奮力爬著,直直往血池落去。 她要去救魚扶危。 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管魚扶危,而是自己拿著佛頂舍利離開血盆苦界,走出生死道, 回到人間,這樣, 她就可以去救她的郎君了, 須知她的郎君危在旦夕,還不知道在受怎樣的折磨, 遲了,她可能就會永遠見不到他了。 可是, 她仍然沒有一絲猶豫,也沒有顧及自己性命, 就用盡全身力氣,爬出木橋,落入血池,去救一個要送她去枉死城的人。 這,便是李楹。 李楹落下血池的那一剎那,和魚扶危一樣,guntang的池水頃刻將她全身包裹,痛之入骨,但與此同時,佛頂舍利迸發出耀眼白光,白光如同利刃一般,劈在正在撕咬魚扶危的鬼獸身上,鬼獸紛紛哀嚎掙扎,一個個調轉過頭,撲騰著往其余地方逃去。 血池里受罰的惡魂也都被佛光震懾,有的惡魂想讓佛頂舍利拯救,于是伸出白骨森森的手,去觸碰佛光,卻被佛光炙熱到手冒白煙,于是再無人敢靠近佛頂舍利,也無人敢靠近池中的李楹和魚扶危。 魚扶危已經陷入昏迷,李楹被滾沸池水灼傷,她傷上加傷,神智也陷入昏沉,徹底昏迷前,她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拽住魚扶危的胳膊,將掌心的佛頂舍利塞入他的手中,然后,意識就開始模糊,緩緩閉上了雙眼。 血池之中,圣潔佛光自魚扶危的手中往四面八方涌去,如同從血池根底長出枝蔓,枝蔓最后化為一朵巨大的佛臺蓮花,將李楹和魚扶危托舉出血池,護住二人不再受血池灼熱之痛。 木橋上的勾魂使者瞠目結舌地看著這一幕,他環顧四周,這動靜,馬上就會引來鬼吏,到時候,魚扶危和李楹,一個也逃不了。 他跺跺腳,咬牙頭也不回地跑了,血池地獄中,只剩下潔白無暇的佛臺蓮花,以及環繞在蓮花旁邊,不敢接近的惡魂和鬼獸。 不出意外的話,血盆苦界的鬼吏很快就會循聲而來,將李楹和魚扶危抓走審問,但就在此時,一葉扁舟,從奈河,劃到了和奈河毗鄰的血池地獄之中。 戴著斗笠的擺渡人將扁舟撐到佛臺蓮花旁,他收起竹篙,俯下身去,輕輕撫摸了下李楹的頭發,他望著昏迷中的李楹慘白的神色,微微嘆了口氣,然后目光移向同樣昏迷的魚扶危,他神情復雜地搖了搖頭,喃喃道:“但愿,你這次莫再辜負她?!?/br> 他直起身子,手上綠色鬼火升起,鬼火化成一團綠光,推著佛臺蓮花,悠悠往血池外飄去。 含涼殿中,隆興帝枯坐在矮榻上,他細細撫摸著一副女子鎧甲,他雖是皇帝,但他有一個強勢的母親,他的母親戀權戀到他即使長大成人,也不愿放手。 而他自小就知道,帝王之家,毫無骨rou親情可言,所以他每時每刻,都活在被廢的恐懼中,即使他的母親從未表現過這種意圖,但他還是恐懼。 在這種恐懼下,他憎惡母親為他選的所有妃嬪,她們雖然相貌美麗,性情柔順,知書達理,沒有半點可以挑剔的,但他就是憎惡,沒有其他原因,只因為,她們是母親選的。 后來,惠妃來了,這個草原女子和宮中妃嬪截然不同,她右臉被灼燒過,為了掩蓋疤痕,她在臉上紋了一朵灼灼蓮花,她性情自私殘忍,字也不認識幾個,對待他,也不像其他后妃一樣百依百順,反而從不討好,怎么看,這都不是一個符合后妃標準的女人。 可他偏偏喜歡了她。 他對惠妃百般寵愛,就算明知道她心中有另一個男人,他還是寵愛她,甚至不顧她是個胡女,賜給她佩劍,讓她穿上鎧甲,隨侍身側,入睡的時候,只要有她提劍護在他身邊,他就能睡得格外心安。 但是,這個能讓他心安的女人,再也不在了。 他恍惚記起,那日將她逐出宮時,他忍不住問她:“朕對你不好么?你為何還要念著他?” 她當時遲疑了一下,說:“圣人對兀朵很好,但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兀朵不會珍惜?!?/br> 她就是這般,偏執,狠毒,荒唐,不擇手段,所有女人身上不該出現的品德,都出現在她身上了,無妨,他也是一樣,所有皇帝身上不該出現的品德,都出現在他身上了。 太后曾經疑惑地問他,他到底喜歡惠妃什么,這,就是答案。 隆興帝撫摸著惠妃的盔甲,兩行眼淚,終于滑落俊秀臉 龐,這個百姓口中神仙一般的人,此時此刻,眸中全是刻骨的怨毒,他問內侍:“太后還沒有處置崔珣么?” 內侍戰戰兢兢道:“沒有?!?/br> “備輦,去蓬萊殿?!?/br> 內侍猶豫了下,勸道:“圣人如今處境尷尬,何必再去蓬萊殿呢?崔珣做出這種事,太后再怎么喜愛他,應該也不會放過他的,圣人只需靜待佳音即可?!?/br> 隆興帝冷笑:“你懂什么?” 他對內侍道:“朕問你,太后有幾個兒子?” “就……圣人一個?!?/br> “她有幾個孫子?” “還……還沒有?!?/br> 隆興帝一字一句道:“所以,崔珣與朕之間,于公于私,她只會選朕?!?/br> 至于隆興帝為何至今無子,這個原因,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在他完全掌握權力之前,他不會讓自己有兒子。 親生母子,算計至此,百官總覺得,他太過仁義,不像是心機頗深的太昌帝兒子,卻不知,他比他任何一個兄弟,都像是太昌帝的兒子。 蓬萊殿里,隆興帝跪在太后面前,太后一夜之間,好像衰老了不少,她側躺在榻上,閉著眼睛,都不愿意看他,良久,才緩緩問了他一句話:“崔珣指認你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隆興帝斬釘截鐵答道:“不是?!?/br> 太后慢慢睜開眼,瞪著他,但隆興帝的臉上,沒有半點羞慚,半晌之后,太后才長長嘆了口氣,語氣之中,滿是愴然:“好,你說不是,阿娘就相信你?!?/br> 百官因為忠君兩個字,自欺欺人,她何嘗不是因為愛子兩個字,自欺欺人。 隆興帝并未露出喜色,他只是一字一句道:“阿娘,如今兒子和崔珣,只能活一個,阿娘選吧?!?/br> 可是,太后居然又猶豫了,崔珣敲響登聞鼓,狀告她和隆興帝,這種夠他死一萬次的大罪,太后居然還在猶豫,隆興帝垂首,他暗暗握緊拳頭,指甲掐入手心,鉆心的疼。 但就算如何憤恨,他面上仍然沒有顯露分毫,他也沒有再說一句話,而是靜靜等著太后做出選擇。 直到鳳鳥首博山爐的白檀香燒完,太后才開了口,她握緊手中的葡萄花鳥紋鏤空金香囊,側過身子,背對著隆興帝,夢囈一般的,也不知道在跟誰說:“阿娘,保不住崔珣了……” 隆興帝抬眸,又是一陣沉默后,太后終于闔目低語道:“菩薩保,崔珣如何處置,都由你做主吧?!?/br> 太后不再回護崔珣,隆興帝便下令,御史臺、大理寺、刑部三司會審,一定要讓崔珣承認他是在污蔑君父,意圖顛覆大周。 盧淮被打發回府待罪,隆興帝特地挑了一個忠心迂腐的御史臺酷吏主審,這個御史讀了一輩子的君君臣臣,滿腦只有“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這個原則,他請示隆興帝,如果崔珣不招的話,是不是可以動刑?隆興帝頷首,他眼前浮現惠妃臉龐的那朵灼灼蓮花,嫉恨之下,指甲又深深掐入手心,他冷笑道:“崔珣不過是個以色事人、狐媚惑主的下賤玩意,也配用男人的刑具么?給他用女人的刑具,朕的這句話,也一字不改的,轉告他!” 御史奉令,三司會審之下,崔珣堅持不認污蔑,三司下令動刑,只用女人的刑具侮辱他,先用針刑,鐵針刺入甲縫,再用拶刑,竹拶套上手指,十指連心,三日之內,崔珣疼昏過去八次,涼水潑醒之后,繼續行刑,逼供之下,十指盡斷,血rou模糊,慘不忍睹。 只是縱然被如此侮辱,用如此重刑,崔珣還是不認污蔑之罪,他翻來覆去只有一句話:“君父賣國,狗彘不若,禽獸不如!” 李楹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在一片曼珠沙華叢中,她艱難地睜開眼睛,身體還是虛軟無力,旁邊躺著依舊昏迷的魚扶危,李楹爬近魚扶危,推搡他:“魚扶危?魚扶危?” 魚扶危終于悠悠醒轉了過來,他掌心握著佛頂舍利,身上被鬼獸咬出的傷口已經復原,按理來說,他身體應該已經好轉,但他眼神之中,卻是令人心驚的迷茫,他定定看著李楹, “你……叫我什么?” 李楹頭皮發麻:“魚扶危,你怎么了?” 魚扶危沒有搭腔,他似乎在回憶著什么,神情痛苦又掙扎,李楹不解,她正欲開口,忽見一隊拿著鎖鏈的綠衣鬼吏往這邊過來,她忙伏在曼珠沙華中,一動都不敢動,思及魚扶危要將她送到枉死城,她低聲哀求道:“魚扶危,枉死城的鬼吏來抓我了,但我不能去枉死城,我要去救崔珣……我求求你,不要出聲,你要什么我都答應你……” 魚扶危眼珠轉動了下,他看向綠衣鬼吏,喃喃道:“枉死城的……鬼吏?” 李楹心驚rou跳,可魚扶危忽然沒再吭聲了,他只是和李楹一動不動地伏在曼珠沙華中,綠衣鬼吏停下腳步,望了望遮天蓋地的曼珠沙華,許是沒望到什么,他們又拿著鎖鏈,往其他地方尋去了。 李楹終于松了一口氣,她撐起身子,剛想對魚扶危道謝,忽見他的眼中露出從未有過的刻毒神情,她不由瑟縮了下:“魚扶?!恪阍趺戳??” 魚扶危怨毒地瞪著她,片刻后,他忽撲上來,掐住她的脖子,力氣之大,幾乎要讓她窒息:“我是魚扶危,我也是鄭筠!” 第151章 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