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稀里糊涂成了萬人迷、重生真少爺開始養生以后、可愛的怪物們[快穿]、當朱砂痣掰彎了白月光[雙重生]、攀折(abo np)、歸鄉者的荊棘王冠(abo、np)、幸福悖論(1v3)、不乖(校園h 1v1 偽骨科)、偶像失格(NP)、流亡島[強制愛1v1]
頓了頓,似是在思索: “依學生所見,先人既造文字, 又將畢生所學匯于書本,便是要傳承——” 話音未落, 便被方才那位態度還算和善的長胡子考官打斷。 這考官姓于,也曾出身書香世家, 如今是個很有學問的翰林,平日言辭雖溫和,收學生時卻最看天資。 于翰林的眼睛長在頭頂上, 總覺得窮鄉僻壤出刁民,山野村夫不能教化,夏蟲不可語冰,因此非常反對朝廷出錢在鄉間辦學堂, 認為那些人學不好,若強行教導, 只會褻瀆曲解他的書本,變得更加得理不饒人。 于翰林認為葛寧現在的想法是大言不慚,是同他年輕時一樣的少不更事。他見葛寧座位靠前,便猜到葛寧的會試成績還不錯,再加上平素鮮少有后輩敢這樣駁斥他,就忽然起興,要與葛寧痛快的辯上一辯。 “這位小友,傳承二字何其重,有你們這些才華橫溢的后輩便夠了,于坊間白丁何干?!?/br> 剎那間,于翰林從座位上起身的動作,使殿內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就連坐在龍椅上的李熙也傾身向前,聚精會神地聽。 “老夫雖不知你姓甚名誰,但見你今日坐在這,便斗膽猜測,你一定不會是個在山野鄉間長大的孩子,故而你大約不知?!?/br> “你或許以為老夫天生便是如此,但在老夫像你這個年紀時,若說辦學堂,老夫其實比你更著急,也真的孤身一人去過鄉間?!?/br> “還記得那是四十幾年前,老夫也曾像你一樣,為了昭慶皇帝的一道旨意,躊躇滿志,滿腔熱血??僧斃戏蛘娴娜サ搅四抢?,方才發覺什么是人各有志,什么是朽木不可雕——孩子啊,你以為那些鄉野之人會乖乖聽從你的教誨么?不,你想錯了,他們壓根就不愿聽,也壓根就不想再讀書,他們是一群懶惰愚蠢的人,于他們而言,你每日教他們識一個字,還不如給他們發一只雞來得更實在,他們之中出不了圣賢,任你如何嘔心瀝血,也是白費心機?!?/br> 在當朝的這些翰林中,于翰林年紀最大,學問僅僅只次于楊思賢,又是年輕時唯一一個真下過鄉的人,因此在辦學這件事情上,平日只要有他開口,其他人往往都不知該怎么駁。 今天也是同樣。于翰林的這番話,令在場之人紛紛想起昭慶皇帝的那一紙詔書,那詔書令長澹停滯了近五年的時間,更曾數次掀起叛亂。 一陣寂靜,葛寧也有好久沒開口。 然而,就在大家認為葛寧也會被于翰林說服,并像前面幾位考生那樣悻悻坐下的時候,葛寧卻只是沉默著把頭垂得更低 ,但沒有坐下。 “大人,您之所言,恕學生依舊不能茍同?!?/br> 接下來,面對于翰林的步步緊逼,葛寧臉紅得快滴血,卻是字字清晰,半步也不肯再退,想是忽然被于翰林踩到了痛處,就算恐懼人多,也非要與之爭個高低。 “讓大人失望了,學生并非出身名門,而是一個從小就沒爹沒娘的孤兒,在民間吃的是百家飯,直長到八歲那年,才有幸被現任吏部侍郎的章大人收養?!?/br> 于翰林聞言便道:“那章家也不是尋常人家,你既被他家收養,便不能再與那些庶民相比較?!?/br> 葛寧卻很堅持地搖頭道:“可大人您方才說,您說那些鄉間百姓懶惰愚蠢,學生看到的卻不是這樣?!?/br> “敢問大人,難道寒窗苦讀是苦,耕種紡織便不是苦?你我平素為解書中圣賢意,深夜鉆研是苦,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夫春耕秋收,面朝黃土也是苦。他們也是一群勤快可愛的人,他們不是吃不了苦,而是不明白為何要吃讀書這種苦?!?/br> 于翰林來了興味,白花花胡須在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辯論中顫動,“就算如你所言,他們也沒有讀書的天資,做不成你如今能做成的學問?!?/br> 葛寧這才抬起頭,臉仍是紅的。 “大人,但是學生以為,讀書并非是為了做圣賢,而是為了明理?!?/br> “誠然,古往今來,能真把書讀出名堂的天才很少,大多是些庸庸之輩,可難道這些庸庸之輩便不配讀書了么?他們要讀書,他們讀書是為了知對錯,懂是非,辯善惡,他們之所以學不好,是因他們開蒙太晚,見得太少,正如學生初到章家時,那章家小公子已是熟讀四書,而學生卻尚不識字,只得比他更加勤奮的學習,才能勉強跟上?!?/br> 于翰林就說:“你現在與老夫說這些,是為了拿你自己做例子么?可你是否想過,你如此聰慧,可在短短數年便有此成績,這是獨屬于你自己的造化,若換成旁人來,就算讓他們和你有一樣的老師,他們也未必能學成你這樣?!?/br> 葛寧聽罷就搖頭,只恭敬道:“非也,大人實在謬贊,也實在曲解學生了?!?/br> “在學生看來,讀書雖辛苦,卻能使人眼界開闊,頭腦清楚,哪怕只是簡單的識幾個字,知些廉恥,也是很好的,而尋常百姓讀書的意義便在這里,他們要讀書,讀書雖不能使他們人人都變得通透,卻能使他們不蒙昧?!?/br> “至于長澹而言——大人,您方才說學生天資好,可學生原本也不過一流民,若非有章家給的機緣,學生今日便不能站在這里,同您來往論道了?!?/br> 于翰林聽到此處,微微變了顏色,正欲再開口,未料葛寧卻破天荒的搶先一步,繼續高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