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另一派是以淮國公和鴻臚寺卿為首,這一派也主張調查鎮安王,不過話里話外好像已經認定了鎮安王有罪,所說多是該怎么給鎮安王定罪。 第三派則是以夏清嵐為首,這一派覺得通敵之事另有隱情,堅定地相信鎮安王是無辜的。 自從謝行玨通敵之事傳回京中,夏清嵐就忍不住擔心。 夏清嵐不覺得給女子封王的陛下會是一名昏聵之君,可陛下對謝行玨的態度卻又有所欠妥,謝行玨平定了北疆,在真相未明之前,陛下不該直接下旨問罪。 夏清嵐想起了史書中的那些帝王,這世上人無完人,縱使是開創盛世的君主,私下也難免會有一兩處讓人詬病的地方。 夏清嵐猜測陛下或許是太看重權力了,因此忌憚謝行玨在軍中的威望,所以才想在北疆平定后,鳥盡弓藏。 而陛下想要給功臣定罪,總需要站得住腳的理由,夏清嵐給謝行玨去信,就是想提醒謝行玨不要沖動行事,以免給人留下攻訐的把柄。 信已經寄了出去,剩下的便是朝堂這邊,夏清嵐已經做好了孤軍奮戰的準備,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就在陛下下旨召謝行玨回京的第二天,朝中的兵部尚書等人就突然從中立派,轉向了她這邊。 夏清嵐回京已經有一段時間,對于朝中官員所屬黨派也大致有所了解,尤其是兵部尚書,滿朝文武無人不知,兵部尚書是堅定的帝王黨。 陛下前腳剛剛下旨問罪鎮安王,兵部尚書后腳就開始支持鎮安王,眼下這情況,到底是兵部尚書背叛了陛下,還是陛下改變了主意? 夏清嵐不明就里,陛下到底想要做什么? 對于兵部尚書等人公開支持鎮安王的行為,江存度并未制止,因為等鎮安王回京后,他就要退休了。 而兵部尚書等人雖然平日多有迎合他的意思,但也是能做實事的人,此時公開支持鎮安王,等鎮安王登基后,應該能繼續得到重用。 給兵部尚書等人留個后路,如此也算是全了他與兵部尚書等人的這段君臣關系。 因為鎮安王就要回京了,江存度難得心情好,每日都在朝堂上觀看三方的辯論。 每次三方吵到最后,讓他裁決,他便會敷衍著說一句:“等鎮安王回來再議?!?/br> 朝堂上三方的辯論持續了好幾日,一直到鎮安王班師回朝的消息傳入京中,三個派系同時啞了火。 三十萬大軍的行蹤并不好隱藏,鎮安王等人還未走出延州地界,就已經被人察覺,消息很快就八百里加急送回了京中。 鎮安王抗旨不尊,直接率兵回京,這是要造反的節奏??! 朝中不知情的官員心中只剩下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大堇要完! 第59章 鎮安王抗旨不尊。 鎮安王率兵回京。 鎮安王要造反了。 聽聞這三個好消息, 江存度幾乎壓不住嘴角。 而朝中百官見了陛下的反應,更覺得要完了,鎮安王已經反了, 陛下卻在笑, 這是已經被氣壞的節奏吧? 大堇怕是真的要完了! 朝中許多官員開始變得慌亂起來。 而少數有不同反應的,一個是夏清嵐,另一個便是兵部尚書。 夏清嵐不認為謝行玨會造反,至于班師回朝很可能是謝行玨想要自保。 只是如此抗旨不尊, 就算通敵之事查清楚,陛下恐怕也要問罪。 夏清嵐很是替謝行玨擔憂。 而兵部尚書替陛下傳過密旨, 眼見鎮安王遵從陛下的密旨班師回朝,兵部尚書只覺得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 兵部尚書很是從容不迫。 而兵部尚書如此表現, 在朝中百官看來就是其很可能已經投靠了鎮安王,這個猜測愈發增加了朝中的恐慌。 一時間整個大堇好像都風雨飄搖了起來。 時局危如累卵, 每日都在朝堂上爭論不休的三個派系, 不約而同安靜了下來。 夏清嵐原本是最支持謝行玨的人,可現在謝行玨抗旨班師回朝, 讓她沒法再公開表示支持了。 而淮國公一黨不知在盤算什么, 總之也沉默了下去。 剩下的清流一派被鎮安王造反的消息震懵了,一時六神無主,不知該作何反應。 只有梁太傅強自鎮定站了出來:“陛下, 鎮安王領兵回京原因不明,當下應派使者前去問明緣由,除此也要聯系各地州牧,讓各地募兵做好勤王攔截鎮安王的準備?!?/br> “太傅無須憂心?!苯娑瘸鲅詫捨康?。 如今的梁太傅不僅須發皆白, 身形也有些佝僂了,看著梁太傅愈發年邁的體態, 江存度不禁想到了梁太傅在劇情中的結局。 梁太傅年紀大了,也該退休了,等鎮安王進京后,他或許可以帶著梁太傅一起到行宮養老。 如此想著,江存度又道:“太傅要多保重身體,鎮安王之事朕自有計較?!?/br> 陛下如此處變不驚,倒是又給了朝臣一些自信,接下來的時日,百官靜等陛下的行動。 然而,鎮安王的大軍一日日迫近京城,陛下卻依舊從容不迫,每日該吃吃,該喝喝,該上朝上朝,沒有采取絲毫應對措施…… 原本安靜下來的朝堂,又開始有官員發聲,勸陛下早做打算,而江存度每次都用“朕自有計較”做回應。 眼見鎮安王的大軍就要到京師腳下,陛下還是無所作為,朝臣們又開始慌了,陛下這是徹底擺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