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書迷正在閱讀:那個小啞巴、戀愛腦重生死不悔改、逃荒小奶包,全家讀我心后吃香喝辣、沉香玫瑰、麻了,穿成反派的作死前夫郎、戀愛腦反派總對我窮追不舍、小炮灰被豪門大佬嬌寵后、炮灰絕不乖乖就范[快穿]、咸魚拿了亡國暴君劇本后
天子仰面,注視著殿上的觀音菩薩,無聲凝望良久。 只一瞬間,他忽然回想起若干年前,金善寺里。 碩大的姻緣樹下,小姑娘滿懷期冀地揚著臉,為了將紅綢系得更高一些,她拼命地踮著腳,一邊掛,一邊喃喃自語: 掛高些,以后的路就更順一些 步瞻向來不信什么神靈庇佑。 他更不相信所謂的善惡有報,因果輪回。 對于這些說法,他當然是不屑一顧,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的。若世間當真有惡果,他弒父、犯上、叛君,早應該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了。 聽著少女的話,那時候的他只是輕嗤了聲,嘲笑她的愚笨。 只有如此蠢笨之人,才會寄執念,于此等縹緲之物。 而如今長夜寂寂。 落雪紛紛而下,他屈膝,于神佛面前長跪不起。 069 另一邊, 皇城之外。 飛騎輕踏,卷起陣陣塵煙。 年輕將軍勒緊韁繩,微弓著身坐于馬上, 右手將繩子攥得極緊。 于他身后, 有另一騎,望著他的背影止不住地喊: 將軍!大將軍, 您騎、騎慢些咱們在天黑之前定能進城! 姜衍渾然不顧那人的話, 右臂上青筋隱隱,將馬馭得愈發快。 三日前,群臣逼著皇帝處死皇后姜氏的消息傳到了西疆。 聞詢, 大將軍姜衍毫不猶豫地飛身上馬,輕騎趕往京城。 這世間, 唯有兩把尚方寶劍, 乃明懿帝欽賜,可先斬后奏、處決任何jian佞謀逆之徒。 一把是談釗那里,另一把, 則佩于姜衍腰間。 年輕將軍身上軍裝未褪,衣袍獵獵, 腰際的長劍撲朔出攝骨的寒光。他駐守邊疆多年, 儼然從當初青澀稚嫩的少年蛻變成一個頂天立地、殺伐果斷的男人。經過風沙的洗禮, 他堅實的小臂是一片健康而結實的小麥色。男人眉眼堅毅, 攥著韁繩又是振臂一揮。 姜衍在心中默念。 快一些, 再快一些。 阿姊還在皇都等著他。 身為步瞻的部下, 姜衍常年聽候他的調遣, 深知此人的心狠手辣。 姜衍相信他的阿姊, 但也相信步瞻冷漠無情。三年多前,阿姊的死訊傳入西疆, 于軍營里一向滴酒不沾的少年將軍醉倒了整整七日。他聽說阿姊是被火燒死的,她明明那樣怕火,從前在姜府時,她的屋內甚至都不會有明火。 藏春宮為何會走水? 皇都波詭云譎,他一直想探查此案,卻又無從探尋。 快馬飛馳,少年將軍心急如焚,踏著簌簌飛雪,迫不及待地馭馬奔向那宮墻深深的皇城。 日月更替,清晨第一縷陽光落下來,融化了昨夜的冰雪。 薄薄一層雪紗覆于佛堂外的宮階上,遇見了溫暖的日光,化成一道淺淺的水印兒。談釗找了步瞻良久,終于在佛堂里找到自家主上。 輕幽幽的晨風吹拂起他單薄的衣角。 他在佛堂里跪了一整夜。 談釗找到步瞻時,他面色有些疲憊。男人的烏發未束,落在身后隨意地披散著。他微垂著眼睫,眼瞼下是一片烏青之色,聽見談釗的聲音,他緩淡抬起雙眸。 一雙鳳眸狹長,其間裹挾著思量。 談釗也從未想過,主上會在佛堂。 在他的印象里,主上向來不信奉神明,唯一一次也是信了那巫師的巫蠱之術,以心口血換得皇后娘娘安息。 這是他第二次,向神明低下高傲的頭顱。 他要神明保下她。 第一縷日光,也送著這一道皇詔傳入了藏春宮。 皇后姜氏聽旨 整個藏春宮連同姜泠一同,朝那明黃色的詔書齊齊跪下。 來者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何公公,對方雙手將皇詔展開,拖著尖利細長的聲音。 皇后姜氏,污泥圣心,觸怒龍顏,即日起送入金善寺靜修,面壁思過,非詔不得回宮。 未褫奪其鳳冠,未廢黜其后位,只將其送入金善寺靜修。 姜泠有些意外。 看樣子,步瞻已下定了決心,先將她送去個清凈之地暫時避一避風頭。至于前朝與后宮的事,待日后再慢慢解決。 姜泠低垂著眼,平淡無波地接過圣旨。 對于她來說,金善寺也算是一個好去處。 她剛接下皇詔,殿門后忽然響起一陣喧鬧聲。姜泠聞聲抬眸,只見那人一襲玄青色的短袍,大步流星地邁過藏春宮的宮階。 來者生得濃眉大眼,十分英俊。望向那張萬分熟悉、又有些許陌生的臉,姜泠一時竟有些恍惚。 她已有許久未見到姜衍。 對阿衍的記憶,仍停留在七年之前。 那時阿衍還未去西疆,她還未假死脫身,更未被步瞻軟禁于藏春宮。 姜衍說,他此番回京都,也是聽聞了前朝之事,生怕步瞻降禍于她。 說這話之前,他忍住了喚她為阿姊的沖動,而是輕撩起衣袍一角,恭恭敬敬地喚她:皇后娘娘。 也是他受了步瞻的詔命,護送姜泠去金善寺。 對于藏春宮乃至整個皇宮,姜泠都沒有什么留戀,她帶上了綠蕪和青菊這兩個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