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哼,知錯?嘴巴倒是認得挺快,可朕瞧著你們心里很不服氣??!” 皇帝走到眾臣中間,目光一一掃過朝中的大臣。 “……” 眾臣不語,這個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才不會讓皇帝更加憤怒。 “你們不說,朕替你們說?!?/br> 皇帝最后走到何大人面前,看著他瑟瑟發抖的身體冷冷一笑。 “朕知道你知道為何針對十一,不就是因為他阻礙了你們的打算嘛!朕可以明明白白告訴你們,你們想得沒錯,朕就是這么想的。至于你們的心思,朕一清二楚。該立誰,朕心中早就決定好了,你們想要干涉朕的決定,那是癡人說夢?!?/br> 皇帝第一次向朝臣們表露出了自己的意圖。 他就是要立十一為皇太弟,他們的努力在他看來都是徒勞無功的。 皇帝想立誰,大臣們還真管不著。 皇位是他秦氏的,他作為秦氏的族長兼皇帝,最后繼承人的決定都要自己拍板。 先皇在時,這些人動作不小,處處針對還是太子的皇帝,可他們的掙扎有用嗎? 連先帝都搞不定,更不要說比先帝出息的皇帝了。 因此不管他們鬧多大,最后皇帝想立誰他們都阻止不了。 只是這些人不信邪,畢竟十一皇子要是沒了,皇帝就只能另外挑選繼承人了。 “陛下恕罪,臣等并無此意,還請陛下明察?!?/br> 這下所有大臣都跪下了,皇帝只差沒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他們謀逆了。 儲君之事,說是國家大事,也是皇家私事,本不應該由大臣插手。 以前皇帝立太子,都是皇帝說了算。 只是這一次盯著皇位的人太多,再加上先帝時就沒處理好二郡王他們,才讓皇位奪位從先帝延續到了如今。 “是嗎?朕看你們天天上書,還以為想做朕的主呢!” “臣等不敢?!?/br> 皇帝的話讓所有大臣冷汗淋淋,一個個趴在地上不敢吭聲。 這個時候誰吭聲就是皇帝的出氣筒。 一時間整個大殿都變得沉默起來,大臣們不敢說話,皇帝冷眼盯著他們。 就在大家以為還要沉默許久時,突然一道聲音打破了這份寂靜。 “皇兄?!?/br> 大家沒留意對方的話,只覺得這個時候敢出聲的人都是勇士,真以為皇帝不敢罰他嗎? 眾臣想著,但很快就回過了神。 等等,對方叫的是什么? 皇兄? 老二他們趴在地上,猛地一抬頭。 “十一?” 忍不住驚訝出聲。 有二郡王他們帶頭,大臣們也紛紛抬頭看向聲音發出的地方。 只見屏風后,走出一人。 正是十一皇子秦宸,皇帝最喜歡的弟弟。 可是十一皇子怎么在朝上?豈不是說他們之前的話,十一皇子全都聽到了? 不知道真相的朝臣們,在心里落淚。 “小宸,怎么出來了?” 皇帝看到弟弟,不懂他怎么走出了屏風。 “我再不出來,這早朝也不用上了,全都在為我的事進行爭論,國家大事都被扔到了一邊不管了?!?/br> 秦宸看著那些一直不停上書讓他搬出皇宮的大臣,這些人中間有真正意圖不軌的,也有被利用的。 可不管是哪一個,他們都是在為難皇兄。 他會出現在大家面前,是因為何大人的話。 不孝,這個完全沒有立足點的污蔑,很容易就澄清的。 他真正在乎的是第一個不忠。 最近朝堂因為他出宮和就藩的事,整個京城都沸沸揚揚,他經常出宮,自然知道連百姓都在討論這件事。 前面何大人說得沒錯,他要是再不出現,今天這話傳出去,過不了多久他就成不忠之人了。 因為在許多人眼中,皇帝和朝臣都為他吵了這么久,作為當事人他應該站出來,主動跟皇帝說要搬出宮就藩,以此來緩和皇帝和大臣們的關系。 他們不會想十一皇子才十二歲,只知道因為他皇帝和大臣們爭執不休,影響到了大秦的正常運作。 這一點很重要,他要是不站出來,用不過多久連原本站在他這一邊的大臣,都會覺得十一皇子不識大體,不能為皇帝解憂。 作為皇帝最寵愛的弟弟,他必須在皇帝為難的時候,主動站出來為皇帝解決麻煩。 而且看著他哥一直跟大家爭吵,秦宸還很擔心他哥的身體。 每次被朝臣氣著離開大殿,回去后心情被影響一整天,這對他的身體很不利。 他會站出來不是為了這些文武百官,而是擔心他哥的健康。 御醫說了,他哥的身體需要靜養,不能太過勞累,更不能生氣。 兄長每次避著他喝藥,秦宸都知道。 他的鼻子多尖啊,哪怕皇帝換了衣服漱了口,他還是聞到了皇帝身上的藥味。 只是哥哥都刻意瞞著他了,秦宸才沒有揭穿這件事。 秦宸的話讓所有大臣低下頭,真正為國為民的大臣愧疚。而那些包藏禍心的大臣嘛,別說愧疚了,他們還在心中埋怨十一皇子出來晚了。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在十一皇子和皇帝身上,倒是忘記十一皇子是從屏風后出來的事了。 皇帝為什么讓十一皇子藏在屏風后面?這點很重要。